给妈妈买衣服什么牌子好

妈妈 0 37

给妈妈买衣服什么牌子好,第1张

妈妈买衣服什么牌子好
导读:要根据个人经济水平判断。1、如果经济水平比较好,可以送给妈妈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的服装,价格较高,但产品质量会比较好。2、如果经济水平一般,可以送给妈妈平价品牌如优衣库等,这样性价比很高。其实什么牌子都可以,只要送给妈妈对方就会收到你这份关怀

要根据个人经济水平判断。

1、如果经济水平比较好,可以送给妈妈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的服装,价格较高,但产品质量会比较好。

2、如果经济水平一般,可以送给妈妈平价品牌如优衣库等,这样性价比很高。其实什么牌子都可以,只要送给妈妈对方就会收到你这份关怀的心。

化妆少的妈妈,口红颜色应该选暖色,素颜可以提气色,深紫色、绛红色、橘红色、土色、荧光色就可以不要考虑了,个人推荐豆沙色系,颜色又温柔又稳重,也可以试试红色偏玫红或偏紫,这类的颜色显端庄。

雅诗兰黛420豆沙色送妈妈的会很合适,非常提气色的玫瑰豆沙色,不挑皮也不挑年龄,滋润的质地,光泽度好,外包装精致高端,送长辈非常好,适合素颜或者日常妆,提升气色显气质,优雅且不张扬,气味是偏甜的巧克力味,上嘴不突兀,很日常。

阿玛尼红管501是偏紫一点的豆沙色,涂完抿一下,无敌温柔,阿玛尼唇釉质感好,显色持久度都无可挑剔,涂上显稳重,重要场合也压得住,遮盖力也棒。这一类的颜色还有兰蔻290,就是大热的鬼怪色,很端庄也日常。

虽然我们的妈妈已经进入了中老年时期,但是女性无论年龄多少,她们对於包包的喜爱一点都不亚於年轻女性,所以送妈妈包包是不会出错的选择。今天我为大家梳理了100馀款520、618适合送给妈妈的包包,价格几百到几千不等。当然了,个人审美因人而异,仅供大家参考,如果能帮助到大家,就再好不过啦。

一、如何为妈妈挑选包包?1、从包包容量选

对於妈妈而已,包包的实用性是很重要的。所以选择包包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容量不能太小,太小的包包更适合做搭配和装饰,在实用和功能性上自然有所欠缺。建议给妈妈选购普通的手提包、斜挎包就好。

2、从包包款式选

包包的款式方面可以针对妈妈的年龄段送,如果妈妈50+了,一定不要挑选花里胡哨或者一些有亮片的款式,建议挑选一些简单、大气,适合多种场合并且易於搭配的包包。

3、从包包质量及做工选

送给妈妈的包包,质量和做工一定要过得去,大多数的妈妈都很节省,也讲究实用性,她们有的包可以背2、3年甚至更久,所以包包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当然如果是比较追求品质和包包品牌的妈妈,那就可以往轻奢或者奢侈品品牌选。

二、8个品牌百馀款适合送给妈妈的包包推荐

婉儿为大家精选了8个品牌的百馀款包包,每一个品牌详细推荐2-3款供大家参考。

1、Danxilu

价格:300多到700多不等。

这个牌子的包包非常耐造,之前楼主给妈妈买过一款牛皮的手提包,妈妈不管是出去打麻将还是逛街,真的是背了N次,装过很多东西,也跟著妈妈去过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它依然坚挺,质量非常好,颜值也在线,耐造程度绝对不输千元的包包。

这一款包包是婉儿一眼就看中的,它很适合温柔、知性的妈妈,外观上简约但不简单,有立体感,工艺上也很考究。

它采用的拚接的纹理,色泽也比较饱满。亮点是它有经典的蝴蝶绑带设计,搭配了牛皮做出的撞色效果,上身效果会很出彩。

包包的容量也比较大,像妈妈平时出门要带的手机、充电器、钱包、纸巾、雨伞,它都能装下。另外还送了一个加长的肩带,有时候妈妈也可以当斜挎包背。

这一款有枣红色、黑色、蓝色、米白色4个颜色,尺寸上也有小号和大号可供选择。

应该没有妈妈会拒绝颇具气质的鳄鱼纹包包。这一款鳄鱼纹的包包上身非常显气质,采用的头层柔软牛皮,手感舒适、纹理清晰,并且易於打理。版型很正,不易变形,空间足,能满足妈妈的日常出行。

手把也很柔软,就算就久提也不会勒手,侧面有磁扣开袋,中间有拉链开袋,拿取物品都很方便,收取便捷。这一款有黑色、酒红、灰色、蓝色,楼主更推荐灰色和蓝色,更显气质。

2、红谷

价格:平均500多到700多不等。

红谷的包包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多数的人可能都逛过,楼主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包包的款式更新得很快,样式很多,颜值和质量都可,基本逛都不会空手而归。

这一款潮流流行手提包是简单的纯色,天生自带高级感,大方得体又不失时尚感。撞色的手腕设计,时尚别致,增添活力,可拆卸的肩带设计,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可以选择沛纳海庐米诺杜尔系列腕表(PAM01311),表壳是精钢材质的,很有质感,弧形链节采用抛光和拉丝交替润饰羔特别精致奢华,主要是特别显的很年轻。不知道送妈妈选哪个品牌的手表比较好的可以放心选这款,品质口碑都很棒!

如何给母亲挑选心仪的新能源车

时光荏苒,母爱如斯,如果物质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给妈妈买辆代步车哦,妈妈出门再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了。如何为母亲挑选一辆心仪的电动汽车?看性能,还是看续航里程?

一、新能源实惠最重要

哪吒U,没有天窗,主副驾有电动座椅,有倒车影像,但是没有前车雷达跟360℃影像。因为本来新能源车贬值比较快,还是买便宜一点的,毕竟初衷就是省油,车太贵了就没有意义了。还有些花哨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定速巡航。当然不缺钱的,还是可以全部都要的,毕竟贵有贵的好。内饰很好看,这个价位里面性价比最高的,空间也很大,一家人坐没有问题。同等大小的比亚迪比这个得贵2万,内饰还没有这么好看。

如停在很窄的车位人进不去的时候,手机操控汽车功能就很有帮助。空调也很不错,不得不说这个电费便宜了,空调用起来也是毫不心痛,可以驻车随便吹空调不用心痛了。

所以如果真的想省油费,也建议不要买太贵的新能源,毕竟现在技术更新也很快,以后可能完全被淘汰。

油车一年也要贬值也1到2万,买10万的电车,只要你开够10万公里,其实省下的油钱也够买一辆车了。

二、新能源车的小建议

1、选大品牌,有保障。考虑品牌并不是虚荣,而是因为品牌越大,车辆品质更有保障。毕竟一辆车再便宜也得几万块钱,万一买了一个冷门品牌,没多久品牌倒闭了,那咱们的钱不是打水漂了吗?

再者,大品牌的保值率高。大品牌新能源二手车首年保值率在70%~80%,比如:五菱宏光、特斯拉、比亚迪。冷门品牌新能源二手车首年保值率50%~60%。

2、根据需求选续航。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续航公里数。如果是家里的首台车,可以选择续航能力好一点的车。建议在500公里以上的。因为冬天会有电量折损。如果这台车就是为了接送孩子、短途通勤,可以选170公里的车比如:五菱宏光。

3、充电是新能源车的关键,买车之前一定要先问物业是否可以安装充电桩,如果不能安装个人充电桩,小区是否有统一的充电桩。

千万不要买完了车,发现没地方充电。如果小区不让安装充电桩,就只能去外面充电。刚买车的提前找充电的地方,不要快没电再找。

三、买一辆新能源车该如何挑选

首先在选择之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限牌还是因为对产品本身认可?

2、自己家里/单位有没有稳定的充电条件?

3、车子买来之后的用途,是否有跑长途的需求?

4、你所在的地区限购政策如何,气候状况如何?

答:1、购买新能源汽车谨慎选择销量低的车型,尤其是小品牌月销量常年个位数的车型,避免后续维修保养上的麻烦。

2、对于续航卡着百位大关(如301、402、503、604……),并且百公里电耗明显低于同级别其他车型,一定要警惕其续航数据的真实性,如果该车型没有拿得出手的省电黑科技,一律减掉50km再比较。

3、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带有预约充电的车型,在有私桩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节约电费。

4、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带有整车控制器FOTA功能的车型。

5、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纯电平台上诞生的车型。

四、说说我的选车经验

买车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用车用途。只是日常的通勤还是有其他的需求。只是小县城开开,接娃,买菜,上个班,加上最近油价涨的太猛,家里已有一辆油车,如果要出远门会安排油车,平时只在小县城开开,所以果断选择电车。

五、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选车这件事,就跟买鞋一样,自己开,自己才知道适合不适合,别人的建议永远只是建议。

分析内容如下:

1、常用里程:上下班往返6公里市区出行往返80公里。

2、充电是否方便:小区车位可装慢充,附近有快充。实际使用情况:慢充为主,长途使用快充。选择兼具快慢充功能的车真的太对了。

3、出行成本:新能源车保值率低所以根本没考虑过保值的问题,而且把购车成本完全折算到里程中。按照电池12万公里质保计算,八年跑10-12万公里,每公里总成本1--12元。比打车便宜。

4、出行人数:一般乘坐3人。长途需要行李空间大。

5、品牌:销量较高的。

至于颜值,智能驾驶,智能语音都是锦上添花,经费足,就随意。远程启动提前开启空调。如果再次换车一看需求,二看品牌,三选服务。先确定是买纯电还是混动,要考虑充电是否方便,是否跑远途的因素。

然后确定是微型车,轿车还是SUV,这就和日常用途,乘坐人数有关。然后就是选品牌,要么是知名的一线造车新势力,要么是经营较长时间的老牌车企,具体还看个人偏好。

品牌一定要结合服务看,如果想买的品牌在当地没有售后服务点,或者售后服务质量差,也要慎重考虑。

小结

1、明确用车需求。不要盲目选,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根据用场景和购车预算选性价比高,销量高的车。)

2、充电是否方便。买车之前要先问物业是否可以安装充电桩。

3、续航里程。根据需求选续航,多参考车友们分享的实际续航里程。

4、选大品牌。选择有实力、口碑好的车企,车辆品质有保障,保值率高的。

5、售后服务。购买车辆时询问目前服务网点覆盖范围以及故障上门服务,了解清楚品牌的整体售后保障。

总之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不同,在选购时,应提前做好“功课”,须对车辆的真实续航、充电、售后等方面着重了解,避免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