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你身边有什么感人的事吗?或是歌颂母亲的文章?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妈妈 0 50

有人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你身边有什么感人的事吗?或是歌颂母亲的文章?大家一起来分享吧,第1张

有人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你身边有什么感人的事吗?或是歌颂母亲的文章?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导读: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举行庆祝活动,以颂扬母爱的伟大。  母亲节的倡议起源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嘉芙顿城的一家主日学校。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举行庆祝活动,以颂扬母爱的伟大。

  母亲节的倡议起源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嘉芙顿城的一家主日学校。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

  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

  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接着,美国多个州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先后对母亲节给予认可,举行庆祝仪式。

  到了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并促请人们“公开表示我们对母亲的敬爱”。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

  安娜原建议以她母亲的逝世日5月10日作为母亲节的日期,但后为方便人们共叙天伦,便选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

  几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深度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片水山的岁月~~~

  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上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那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苦的母爱,还是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我沉甸甸的泪水吗?

  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在后面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动,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们往往是在回首的片段,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发现我们从未曾离开过母亲的视线,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真正能回报些母亲什么!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考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的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那是在我认为最艰难的时刻,面对打击,面对失落,我以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亲的一句话,让我重新启程。看着我掩饰不住地泪丧,母亲说,该知足了,日子还长!

  于是我便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随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以回报及流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在我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而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曾记得少年时光

  我们是多么地快乐

  漂流在你的怀中

  亲吻着水的花朵

  是你那美妙的歌声

  陪伴着我的成长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乳汁养育了我

  当离开你的时候

  我们是多么地惆怅

  不知几回在梦中

  才感到了你的忧伤

  为何你的乳汁已经减少

  是谁改变了你的模样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命运牵动着我

  我就要回到你的身旁

  永远不会再离你而去

  让我用双手轻轻地抹掉

  你那往日的泪痕

  让我用全部的爱情和生命

  报答你曾给予过我的一切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希望召唤着我

  黄河——

  我苍老而又年轻的母亲,

  你背负着历史的沧桑

  从远古走来。

  你满载着民族的耻辱和愤懑,

  在千万年不化的雪山下流淌。

  你裹挟着雷与电——

  冰与火的冲击 ,

  经受着凤凰涅盘般的磨难。

  从涓涓细流的源头到百里滩涂的入海口,

  驾驭着万马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奔流向大海。

  黄河——

  我古老的母亲!

  你记录了多少中华民族的兴衰。

  曾几何时?

  你千疮百孔的河床,

  装满了贫困,痛苦,泪水,鲜血,羞愧,

  迷茫和一腔悲伤

  从一头青丝到白发三千丈。

  不思量自难忘!

  忧伤!

  忧伤!

  忧伤!

  尽管苦难重重,

  尽管泪眼汪汪,

  可你!

  黄河——

  我刚强的母亲!

  你始终坚挺着那不屈的脊梁!

  尽管黄河九曲十八弯,

  也迷失不了你奔腾入海的方向

  有谁曾经历过——

  春蚕到死丝不尽____

  蜡炬成灰泪不干的深情和眷恋

  有谁曾经历过——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

  有谁曾经历过——

  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倔强

  有谁曾经历过——

  不到黄河心不死____

  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壮举和悲怆?

  只有您呀!

  黄河——

  我不屈不挠的母亲。

  数历朝历代受苦受难的子民,

  看风云变幻走马灯似地帝王将相。

  八年抗战,

  十年动乱,

  二十五年变革,

  五千年文化积淀……

  黄河——

  我博大精深的母亲啊!

  只能是你!

  宽容了你子女们的盲目,

  狂热,无知,幻想和彷徨。

  路漫漫兮修远,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河——

  我那忍辱负重的母亲啊!

  请指一条明路给你的子女!

  你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东方!

  东方!

  东方!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捧烈火点燃了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躯体,

  从九宫八卦,

  四书五经,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唐诗宋词,

  楚辞汉赋和诸子百家……

  都成了你抚育儿女们成长的文化营养。

  洒一把热泪给我深爱着的热土!

  黄河——

  我伟大的母亲!

  你筋骨累累铮铮作响的儿女!

  指日为誓:

  一定让梦想插上翅膀!

  一定让现实不再是幻想!

  从江南水乡的渔舟唱晚,

  到坝上高原的冰雪寒霜。

  从长白山下的黑土地,

  到青藏高原黄河的源头。

  从蒙古高原的马头琴,

  到南沙群岛的万里海疆。

  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燃起的熊熊烈火

  到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人类梦想。

  黄土高原已填满了它的沟沟壑壑,

  羌笛何须怨杨柳!

  玉门关外已成了五谷丰收的米粮仓。

  “喜看稻菽千重浪”,

  岭南岭北沁透了诱人的稻谷,

  河南河北小米熟了一地金黄。

  古老的赤壁已流干了它昔日的鲜血,

  化干戈为玉帛——

  昔日的征伐已不再是杀戮的战场。

  当你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用筋骨化成利剑,

  当你的士兵在雪域高原为你巡逻站岗,

  当你的子民一步一跪一叩首向你顶礼膜拜,

  当你的儿子为你擂起振动山河的战鼓,

  当你的女儿跳起欢快的秧歌把腰鼓敲响,

  当你的身躯成为世界注目的珠穆朗玛。

  黄河——

  我强大的母亲啊!

  你将为你勤奋智慧的儿女____

  感到骄傲和自豪!

  黄河——

  我伟大而壮丽的母亲河啊!

  不论走到哪里,

  你黑发黑眼黄皮肤的子女——

  永远是他久唱不衰的——

  那首歌!

  母亲河,我生命的歌

  从亘古中走来一段故事,

  紧紧地,你把我的手紧握;

  从血脉中流畅一段情愫,

  紧紧地,你把我的手紧握;

  从犷野中走过无数黄昏,

  紧紧地,你把我的手紧握;

  从肌肤中找到一丝醒悟,

  紧紧地,你把我的手紧握!

  握住你的手,

  握住我的手,

  我找到了追寻你的理由与感觉。

  那是我一生梦寐以求的追求,呀

  母亲河,我生命的歌!

  南湖畔那一叶扁舟,

  如同燥动的星球,

  凝聚着灵与肉的组合,

  如同婴儿诞生中的你和我……

  痛苦和希望共存。

  挑战与机遇共有。

  这是伟大历史的定格!

  这是伟大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交流!

  你把我的手紧握……

  我把你的手紧握……

  喷勃而起的朝阳,

  唤醒着一个崭新的民族。

  自强的格言已不再遥远,

  自信的愿望已不再羞涩;

  自立的信念已不再沉默,

  自爱的历程已不是奢求!

  一个民族的自尊,

  来自自身的筹谋。

  那就是母亲河,

  和她那悠扬的歌……

  这就是母亲证明自己是母亲,

  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

  母亲用她生命源头之水,

  托起了民族的自我。

  当晨曦微起的时候,

  总有一些潜在的逆流,

  想要夭折这脆弱的生命,

  让她步入改良的荒丘。

  黑头发、黄皮肤,

  中华民族的涓涓细流,

  血浓于水的追求呀!

  在这里谱写着世纪的春秋,

  演诠成一个个忠诚的故事,

  欲语还休,

  欲语还休……

  紧紧地,紧紧地,

  我握住你的手,

  黄洋界的松柏,

  红旗、镰刀、斧头,

  挡住了围剿匪邦的车骝!

  众志成城的井岗,

  永远显灼在光辉的八角楼!

  紧紧地,紧紧地,

  我握住你的手,

  万里长征,

  敌忾同仇,

  八年抗战、四年倒戈;

  十年浩劫、二十年磨合。

  艰难困苦的一步步呀,

  呕心沥血的忧与愁。

  锤炼出伟岸的雕塑一座!

  起死回生的历史,

  造就着母亲从天真走向成熟。

  南巡的步履艰难地医治着贫穷的沉疴,

  新世纪的曙光大胆描绘着辉煌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春天,

  永远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情歌: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啊!80年的物换星移,

  纵横驰骋的历史长河

  为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果,

  你甘洒一腔热血、毫不吝啬!

  你也有冰封的季节,

  那是你在严峻思索。

  成熟在过滤中清澈,

  真理在磨砺中闪烁。

  这就是母亲河,

  诞生生命和延续生命的河。

  一条忠诚的河……

  一条生命的河……

  生命中永远唱不完的歌!

  母亲们的手

  作者:吉狄马加[彝族]

  彝人的母亲死了,在火葬的时候,她的身子永远是侧向右睡的,听人说那是因为,她还要用自己的左手,到神灵世界去纺线。 ——题记

  就这样向右悄悄地睡去

  睡成一条长长的河流

  睡成一架绵绵的山脉

  许多人都看见了

  她睡在那里

  于是山的女儿和山的儿子们

  便走向那看不见海的岸

  岸上有一条美人鱼

  当液态的土地沉下去

  身后立起一块沉默的礁石

  这时独有一支古老的歌曲

  托着一弯最纯洁的月牙

  就这样向右悄悄地睡去

  在清清的风中

  在蒙蒙的雨里

  让淡淡的雾笼罩

  让白白的云萦绕

  无论是在静静的黎明

  还是在迷人的黄昏

  一切都成了冰冷的雕像

  只有她的左手还飘浮着

  皮肤上一定有温度

  血管里一定有血流

  就这样向右悄悄地睡去

  多么像一条美人鱼

  多么像一弯纯洁的月牙

  多么像一块沉默的礁石

  她睡在土地和天空之间

  她睡在死亡和生命的高处

  因此江河才在她身下照样流着

  因此森林才在她身下照样长着

  因此山岩才在她身下照样站着

  因此我苦难而又甜蜜的民族

  才这样哭着,才这样喊着,才这样唱着

  就这样向右悄悄地睡去

  世间的一切都要消失

  在浩瀚的苍穹中

  在不死的记忆里

  只有她的左手还飘浮着

  母 亲

  作者:天海[土家族]

  母亲 您站在高处

  默默地注视

  我们怀着难言的情感

  从您的目光里走过

  母亲

  您站在高高的植物中间

  态度安详 目光宁静

  从不说话

  看着您的模样 母亲

  我们在春天收集阳光

  播撒种子

  把唯一的梦种在土地深处

  母亲

  我们是您的全部苦难

  和仅存的幸福

  是您所拥有的金子般的希望

  陌生的世界上

  到处有您的爱撑起的路标

  母亲

  您总是站在高处

  从不开口

  默默地注视

  我们远去的影子

  母亲

  与 子

  作者:哈·丹碧扎拉桑[蒙古族]

  霍尔查译

  母亲的胸襟上,

  为什么斑斑点点沾满油渍

  是因为在她

  丰润的胸脯上,

  我被自由自在地抚育。

  在那些不懂事

  贪耍成长的年月里,

  在那些不听话

  任意撒娇的时日,

  我哪里懂得什么是油

  什么是愁

  更不懂得什么是泪水!

  对母亲的恩情,

  我何以报答

  母亲看着我踢踢打打,

  以为我有了本事而感到欢喜;

  妈妈目睹我渐渐长个儿,

  认为是吉星高照而感到欣慰。

  白发的母亲那

  满布皱纹的前额若是由此而得以舒展,

  那就算我这个在她怀抱里长大的儿子,

  对母亲欠下的债所作的一点点偿还。

  长大成人以后,

  母亲的身影,

  总是浮现在我

  梦的旷野。

  她用温逊之手,

  抚摸着我的头,

  将她永恒的吻,

  在我的额头印留。

  在我的人生路上

  像我妈妈一样的母亲们,

  曾跟我多次相遇,

  她们在怀里

  抱着自己的爱子,

  也在吻,吻。

  哦,宇宙充满摇篮曲……

  吸着圣水般

  母亲的奶浆,

  我们对其恩情,

  难道只有用撒娇和任性来报偿!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刻,

  终于不可逾越地来到我的面前。

  向母亲发誓的一天,

  不久也将与你会面……

  到了男人创业的年岁,

  ——那该奋发有为的时光。

  不是凭口舌,

  而是凭实践,

  ——大地将自己的孩子考验;

  不是凭外表,

  而是凭内质,

  ——大地将对其才气评判。

  给 母 亲

  作者:杨榴红[满族]

  1988年12月27日的香港大雨,晚与母亲通话又闻北京落雪

  下雨的天气

  在冬日里

  怎能不让我想念

  我的季节

  ——那等雪的日子

  以及那份降雪的欢喜

  你也一定知道

  我浑身湿湿地站着接雨

  脸上淌着些水粒粒

  心里想说的那篇话

  拿着听筒时

  呆呆的丑模样

  你是爱 你是温暖

  你是冬天里厚厚的雪

  你是恒久的

  在所有我能够感知的地方

  我把你贮存

  你是唯一属于我的

  而我也属于你

  无论多喧闹

  无论多么遥远

  无论这里的冬天给不给我雪

  我会深深地沉浸

  深深地埋进

  你的爱

  你的温暖

  你的厚厚的

  雪里……

  妈妈给我一个彩色的世界

  作者:朴康平[朝鲜族]

  每年元旦,妈妈总要给我一本厚厚的日历……

  轻轻地,我把它拆开

  齐齐地,摆满我的小床

  三百六十五片美丽的树叶

  三百六十五个神奇的梦

  三百六十五支心里的歌儿

  三百六十五个微笑的太阳

  都悄悄地走来了

  哦,妈妈给我一个彩色的世界

  小床上,我找到了

  摇头摆尾的花炮

  带着六个谜语的“雪花”

  绿色的麦苗,仙人掌和邮筒

  排成雁阵的风筝

  鸽子和蒲公英的翅膀

  我找到了萤火虫的热情

  含羞草和星星的秘密

  谷穗的诚实

  三角帆的勇敢

  蝈蝈和风不停的歌唱

  我找到了海和纪念碑

  找到了红领巾的颜色

  找到了蜜蜂和小提琴的旋律

  找到了丢失的一分硬币

  找到了秋天留下的两行脚印

  找到了笑脸

  我是个调皮的孩子

  我把厚厚的日历拆散了

  可是

  我找到了一个彩色的世界

  是妈妈给的  永恒的母爱

  人世间割舍不断之情莫过于亲情,而新情之最爱莫过于母爱。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母爱,给我们每个以成长的庇护、幸福的摇篮;母爱,又有许多久传不衰、脍炙人口的佳话;孟母择邻、岳母刺字……这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位母亲都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回味绵长的华章。当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以至在天真无邪的童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如日中天的中年……都没有离开母亲的呵护和关爱。这永恒的母爱时时刻刻激励我们,鞭鞑着我们,并已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母亲不及孟母、岳母的故事那样广为流传,但我们的母亲也一样伟大。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表达我们对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歌颂伟大的母爱,将我们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朴实无华、勤劳俭朴、聪明贤慧、慈祥仁爱、教子有方……留传后人。

  谁都渴望自己的母亲青春常驻,永不衰老;谁都希冀自己的母亲善良慈祥,母爱温馨。然而,在这“让世界充满爱”的当今,有多少小辈能分担母亲的忧愁?又有多少小辈能分担母亲的操劳?母亲劳累成疾,消瘦了,衰老了,那憔悴的面容和她的实际年龄似乎很不相称。五十七八,就满头飞霜,眼角上的鱼尾纹是那么明显。

  在人世间,恐怕要数母亲最善良,母爱最伟大。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高大光辉;诗人吟诵的伟大母亲,深切感人;优生学专家眼里的母亲,是人类的启蒙老师;至于画家、雕塑家塑造的母亲形象,更令人感怀难忘。是啊!谁没有母亲?谁没有承受过母爱?谁的出生没有使母亲产生过钻心的阵痛?因此,有人说,自己的生日,应该改作“敬母日”,这是不无道理的。

  古往今来,冬去春往,在人生的长河中,我阅读过许许多多有关母亲的故事。崇山峻岭的秦皇岛、北戴河一带,一位母亲在抗日烽火中把三个儿子都送上战场。儿子壮烈牺牲,她成了烈属。解放几十年,她一如既往地上山捡柴,吃窝窝头,啃地瓜干,从没向政府伸过手。这位母亲的胸怀何等宽广,情操何等高尚!渤海之滨的天津,一位战斗英雄的遗孀,她克勤克俭,节衣缩食,把仅有的一些抚恤金用来抚育三个子女,供他们上中学、读大学。当孩子们分赴工作岗位,即将成家时,她却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在追悼会上,她的子女们泣不成声地喃喃自语:“母亲呀,您为啥走得这么快、这么早?您说话啊!”然而,不会说话的母亲之所以早早与世长辞,还不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么?通情达理的人们对此看得清清楚楚。

  孩子像韭菜似的,长高了,成人了,这本该让母亲感到欣慰,肩上的重担似可减少许多,然而不。人类的繁衍注定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于是,儿子要成家,住房很紧张,母亲想方设法借钱买房。一旦买不成,最后一着棋,便是让出居住了几十年的卧房,以此缓解矛盾,而年老的母亲却搬进了煤房。见此情景,你除了钦佩母亲的胸怀和美德,一定还有许多想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女儿要出嫁。现代化的嫁妆,母亲为此发愁,她为满足女儿,到处筹款,到处求情。她在风中行,她在雨中摇,走走停停,摇摇摆摆,踉踉跄跄。女儿的嫁妆备齐了,母亲累得晕倒了,哪有心思去参加富丽堂皇的婚礼?哪有胃口去品偿婚宴上的山珍海味?

  有人云:“人生是场梦。”可是,母亲做的梦苦的多,甜的少。从儿女出世到上学读书,从儿女成家立业到迎接第三代,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都蕴含母亲的辛劳和汗水。如今,我们的独生子女被称为“小皇帝”,而去幼儿园接送“小皇帝”的任务又落到奶奶身上。每当节假日,奶奶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顶着启明星去菜场买菜,然后炒菜做饭,准备水果,等子女和他们的小宝贝喝足玩够之后,顶多说句“奶奶,拜拜!”

  如此这般地操劳,母亲能不老吗?即便在日夜兼程的行军途中,部队首长尚且要下达小休息、大休息的命令。母亲毕竟是人,是血肉之躯。她何曾有过小休息、大休息?她需要体谅、理解和支持,需要两代人乃至三代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但今天有多少儿女想到这一点?作为小辈中的女性,你们也要当母亲,但愿你们的命运胜过你们母亲。你们更应该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常回家看看”,让我们用行动而不是口头去抚慰母亲的那颗心,这样,才能延缓她的衰老。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是美国法定的全国性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为母亲过节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民间风俗。那时,古希腊人每年春天都要为传说中的众神之母、人类母亲的象征--赛比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但这时还未形成母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母亲节: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2009年是5月10日 父亲节: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2008年是6月15日 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正式被庆祝的历史,至今虽然才八十多年,但是,专门找一天来表达对妈妈崇高敬意的观念,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会举行「春季节日」,以表达他们对「母亲神」〈泛指女性神〉的崇敬。 后来,在中古世纪的英国,四旬斋〈为纪念耶稣在荒郊的禁食,而举行的绝食斋戒或忏悔的宗教活动,时间大致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的第四个星期日,就是所谓的『母亲日』。那一天,长大的孩子,必须带著礼物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 为提倡和平,女作家建议订定母亲节 在美国,以写「共和国战歌」而闻名的女作家朱莉亚�6�4瓦德�6�4霍耶,曾建议在六月中选定某一天为「母亲节」。由於美国内战的爆发,许多母亲尝到战争的恐怖,及失去爱子的痛苦,朱莉亚极力鼓吹订定一个节日以提倡和平。她的建议只有少数几个地方采行而已。 不久,一名叫贾薇丝太太的美国人,在西维吉尼亚州的格拉夫顿家乡,筹组一个委员会,赞助「母亲友谊日」的活动。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把东部各州,那些曾在内战当中,为南北双方作战的家庭结合起来。贾薇丝太太的计划虽然获得当地的支持,但是母亲节的构想,却一直到她过世以后才真正实现。 安娜继承遗志 实现母亲理想 贾薇丝太太於一九○五年的五月九日〈当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死於费城;她是一名寡妇,跟著儿子克劳德及两个女儿—艾尔辛诺和安娜住在一起;克劳德是个成功的商人,艾尔辛诺则几乎双眼失明。 安娜一直都很敬爱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妈妈死后,她就想找个方法,以表达对母亲永恒的敬意,同时延续母亲制定母亲节的构想。 一九○七年,她写信给格拉夫顿教堂的牧师,请他为已逝世两周年的妈妈做个特别的追思礼拜。当天,安娜捐赠了五百朵妈妈生前最喜欢的花—白色的康乃馨,送给所有参加仪式的小孩和母亲。 第二年,教堂便正式宣布,贾薇丝太太逝世的三周年忌日为母亲节。但是当天她却没有出席,因为她正在费城忙著组织一个母亲节委员会。 发起写信运动 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 在该委员会的协助下,安娜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写信运动。她写信给数以百计的教堂、商业领袖、报纸编辑、政治家等,要求他们加入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的活动。 一九一○年,西维吉尼亚州州长回应了她的请求,并发表第一个母亲节的宣言,要求所有的西维吉尼亚人,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佩带白色的康乃馨上教堂。而奥克拉荷马州及华盛顿州,也在那一年开始庆祝母亲节。到一九一一年,母亲节的礼拜活动便在全美各州举行。 国会通过决议 订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欣喜万分的安娜,决定组织「母亲节国际协会」,於是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在提倡母亲节的活动上。她的努力,终於在一九一四年的五月八日开花结果,因为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要求美国人在那一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悬挂国旗,以表达对全美国母亲无比的尊敬和爱意。第二天早上,安娜成为美国白宫的客人,亲眼看著威尔逊总统签署这项决议,总统同时还把那只签署的笔送给安娜。 到了一九二○年代,安娜已经把母亲节这个观念,深植在其他的四十三个国家。 友人为安娜解决晚年困境 安娜一直跟哥哥克劳德住在费城,两人一起照顾双目已经完全失明的爱尔辛诺。克劳德在一九二六年去世时,把全部的财产留给两个姊妹。她原本以为,这些财产足够让他们度过余生,但是三○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却使那些财产的价值贬得所剩无几。 到了一九四○年代,安娜已经一文不名,而且,像爱尔辛诺一样,几乎全盲,她再也没有力气和视力来写信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她来到费城的大众医院,要求医院以慈善的名义收容她。安娜的朋友听到她的困境后,立刻安排她住进一家私人疗养院,接受妥善的照顾。 那一年稍后,安娜的朋友,又写信给各州州长,要求他们再次宣布母亲节的庆典仪式。许多州长都有所回应,并且还答应每年母亲节的时候,他们都会特别宣告一次,以表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八十四岁的安娜死於疗养院内。今天,每年的母亲节,美国总统都会重新宣告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以纪念这位几乎是独自创立这个国际性节日的伟大女性——安娜玛莉薇丝;而其他各国,也在当天纷纷举办各种节目活动,庆祝母亲节。 父亲节的来历 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个说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母亲节是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年是514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是美国法定的全国性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为母亲过节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民间风俗。那时,古希腊人每年春天都要为传说中的众神之母、人类母亲的象征--赛比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但这时还未形成母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2006年的母亲节是5月14日,可别忘记喽!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 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 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 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 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 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 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 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 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 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母亲节在英国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 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 cake。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母亲节在美国

在美国,最早关於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费城的安娜· 贾维斯(Ana Jarvis)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全世界的母亲节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01205html

中年妈妈的礼物可以参考送以下这些哦

一、脚部按摩仪

俗话说得好,寒从足底起。很多女性都有一到冬天就脚底冰凉的情况,严重地甚至会出现感冒、体弱等病症。所以保护身体就先从足底养护开始吧。买上一个脚部按摩仪,天冷的时候温暖足部;腿脚酸痛时,还可以用来按摩脚趾与筋膜,帮助妈妈放松。

二、梳子

早上起来,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迈的女性,都一定会用梳子梳理好自己的头发,以崭新精神的面貌来面对新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你有没有观察过,卫生间里你妈妈的梳子用了多久了呢?它们又是什么材质的呢?如果你不知道送给妈妈什么礼物的话,其实可以考虑一下为她们换一把梳子吧,如果她岁数在40岁左右,或者不到40岁,就买个TT梳,可以帮助她们直接疏通卷发;如果妈妈已经上了岁数了,就买上一个檀木梳子吧,味道好闻,香味还可以助眠。

三、护肤品套装

那个女生不爱美呢?不管妈妈多大岁数,她永远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就是爱美的。那就为她选购一个护肤品套装吧,里面应该会有洗面奶、爽肤水、乳液、面膜等。就算她现在舍不得用也没关系,给予她更多的使用机会,她会变回那个小姑娘的。

四、保温杯

保温杯是个好东西,很多喜欢跳广场舞的妈妈,都会带着个保温杯出门,里面可以泡上菊花、枸杞等等,出去喝着干净又卫生,杯子容量不用太大。无论四季温度如何,可以喝上一口温水,都会让妈妈从心里到身体感受到舒适。

五、颈部按摩仪

在家操劳的妈妈,下班后坐在电视机前,捶打肩颈的样子,你看到过吗?为了让妈妈更舒服一点,不妨给她选购一个颈部按摩仪吧,让她坐在电视前,一边看剧一边放松,多好呀。

以上就是送中年妈妈的生日礼物的全部内容了,送妈妈的礼物可以根据妈妈平时的喜好和习惯来选择。

给你所需。

有些文学天分杠杠滴文人说过时常在父母身边就是孝,因为这样可以让他看到你是健康的。但是现在的我们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了,有些人家在地图的南边,但是为了工作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有些女生生在东北,但是却为了心爱的小伙去了南方,共同的特点就是离家远,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即使你的才华值得让很多瓜友点赞,但是最亲的那个人却看不到。

我们经常用我了解了这句话来衬托自己在周围人中还是比较聪明的那一类,但是那么聪明的你真的了解心思简单的父母吗。很多人认为他们实在是太矫情了,明明都是按月给了他们钱的,还是浪费电话费问自己过得怎么样。

当我们还能在半夜刷韩剧的时候内心也许还没有那么孤独,但是随着时间年轮不断轮转,以往能够容纳百川的心渐渐就只剩下孤独了。那个监督我们长大的人已经开始进入孤独的行列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远方,他们会觉得生活了无意义。作为老板恨不得让你一天24小时都趴在工作桌上工作,工作真的不是用来搪塞父母不回去看他们的借口。还在抡着胳膊卖命的我们时间是按照为单位数的,但是他们却只能按照天为单位了,孝要趁早。

按照中古古人创造字体时的彩虹思维,孝这个字应该有个心字旁才对。虽然现在看不到,但是孝其实最重要的是心。它的下半部分是子字,就说明应该尽到这份责任的是孩子。我们倒霉孩子的绚烂人生阶段是由父母见证过来的,我们当初那些不经脑子说出的狂言也只有父母会信。我们不是只有线路和零件制造出来的小铁,我们是由骨血肉相互连接起来的人,而这些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给的。

母亲节: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年是5月11日 母亲节正式被庆祝的历史,至今虽然才八十多年,但是,专门找一天来表达对妈妈崇高敬意的观念,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会举行「春季节日」,以表达他们对「母亲神」〈泛指女性神〉的崇敬。 后来,在中古世纪的英国,四旬斋〈为纪念耶稣在荒郊的禁食,而举行的绝食斋戒或忏悔的宗教活动,时间大致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的第四个星期日,就是所谓的『母亲日』。那一天,长大的孩子,必须带著礼物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 为提倡和平,女作家建议订定母亲节 在美国,以写「共和国战歌」而闻名的女作家朱莉亚�6�4瓦德�6�4霍耶,曾建议在六月中选定某一天为「母亲节」。由於美国内战的爆发,许多母亲尝到战争的恐怖,及失去爱子的痛苦,朱莉亚极力鼓吹订定一个节日以提倡和平。她的建议只有少数几个地方采行而已。 不久,一名叫贾薇丝太太的美国人,在西维吉尼亚州的格拉夫顿家乡,筹组一个委员会,赞助「母亲友谊日」的活动。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把东部各州,那些曾在内战当中,为南北双方作战的家庭结合起来。贾薇丝太太的计划虽然获得当地的支持,但是母亲节的构想,却一直到她过世以后才真正实现。 安娜继承遗志 实现母亲理想 贾薇丝太太於一九○五年的五月九日〈当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死於费城;她是一名寡妇,跟著儿子克劳德及两个女儿—艾尔辛诺和安娜住在一起;克劳德是个成功的商人,艾尔辛诺则几乎双眼失明。 安娜一直都很敬爱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妈妈死后,她就想找个方法,以表达对母亲永恒的敬意,同时延续母亲制定母亲节的构想。 一九○七年,她写信给格拉夫顿教堂的牧师,请他为已逝世两周年的妈妈做个特别的追思礼拜。当天,安娜捐赠了五百朵妈妈生前最喜欢的花—白色的康乃馨,送给所有参加仪式的小孩和母亲。 第二年,教堂便正式宣布,贾薇丝太太逝世的三周年忌日为母亲节。但是当天她却没有出席,因为她正在费城忙著组织一个母亲节委员会。 发起写信运动 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 在该委员会的协助下,安娜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写信运动。她写信给数以百计的教堂、商业领袖、报纸编辑、政治家等,要求他们加入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的活动。 一九一○年,西维吉尼亚州州长回应了她的请求,并发表第一个母亲节的宣言,要求所有的西维吉尼亚人,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佩带白色的康乃馨上教堂。而奥克拉荷马州及华盛顿州,也在那一年开始庆祝母亲节。到一九一一年,母亲节的礼拜活动便在全美各州举行。 国会通过决议 订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欣喜万分的安娜,决定组织「母亲节国际协会」,於是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在提倡母亲节的活动上。她的努力,终於在一九一四年的五月八日开花结果,因为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要求美国人在那一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悬挂国旗,以表达对全美国母亲无比的尊敬和爱意。第二天早上,安娜成为美国白宫的客人,亲眼看著威尔逊总统签署这项决议,总统同时还把那只签署的笔送给安娜。 到了一九二○年代,安娜已经把母亲节这个观念,深植在其他的四十三个国家。 友人为安娜解决晚年困境 安娜一直跟哥哥克劳德住在费城,两人一起照顾双目已经完全失明的爱尔辛诺。克劳德在一九二六年去世时,把全部的财产留给两个姊妹。她原本以为,这些财产足够让他们度过余生,但是三○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却使那些财产的价值贬得所剩无几。 到了一九四○年代,安娜已经一文不名,而且,像爱尔辛诺一样,几乎全盲,她再也没有力气和视力来写信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她来到费城的大众医院,要求医院以慈善的名义收容她。安娜的朋友听到她的困境后,立刻安排她住进一家私人疗养院,接受妥善的照顾。 那一年稍后,安娜的朋友,又写信给各州州长,要求他们再次宣布母亲节的庆典仪式。许多州长都有所回应,并且还答应每年母亲节的时候,他们都会特别宣告一次,以表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八十四岁的安娜死於疗养院内。今天,每年的母亲节,美国总统都会重新宣告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以纪念这位几乎是独自创立这个国际性节日的伟大女性——安娜玛莉薇丝;而其他各国,也在当天纷纷举办各种节目活动,庆祝母亲节

给母亲送花,我们可以选择康乃馨,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康乃馨都是可以的,除了这种花,还有哪些花是像母亲一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火焰兰

火焰兰喜欢高温的环境,颜色看去有很强烈的感觉,是一种红艳艳的红色,和红玫瑰,杜鹃花的颜色是相似的这种花表达对母亲的热烈的情感和激情,表达的花语:你是我永远的亲人,你为我的青春点亮,每个生日你给我准备生日礼物,给你送上一句祝福语,母亲节快乐!喜欢你开心的像个小孩一样,您笑起来真的特别漂亮,我永远是你的乖乖,你的宝贝火焰兰多生长在海拔800~1400米的疏林中和岩石上,属于一种特别的兰花,火焰兰是生命力顽强的花束,最好把它放在通风处,光照充足处火焰兰代表不能停止对你的爱,为你而生,给你真真的问候

百合

代表天真无邪和甜蜜,送给母亲可以选择11枝百合,15枝百合花。这种花表示感激和快乐可以选择**百合。白百合纯洁,天真,可以送给像孩子一般善良的妈妈,粉百合可以送给二婚的妈妈,表达婚礼的祝福。百合是复活节的代表花,是中古世纪赞美女性之美的花束。百合可以搭配玫瑰,郁金,剑兰,文竹这些花。

水晶花

代表花语:真诚无害、脆弱无城府

紫玫瑰

代表花语:珍惜的爱

栀子花

代表花语:永恒的爱/一生的守侯/我们的爱

时钟花

代表花语:爱在你身边

海芋

代表花语:希望,雄壮之美

密蒙花

代表花语:请幸福到来(原来这叫密蒙花,见到过呢)

给母亲送花,可以根据她的喜好选择花束,可以送表达对母亲深爱的紫玫瑰,也可以送表达对母亲感谢的**花束,黄百合,黄蔷薇或者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