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产可以带出来送人的都有什么?

领导 0 68

东北特产可以带出来送人的都有什么?,第1张

东北特产可以带出来送人的都有什么?
导读:东北特产可以带出来送人的都有什么? 东北的特产就是真情,这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考虑送东西。 人参吧还有就是蛤蟆油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草居说以前人用它编的鞋很保暖的。因为东西有林区和牧区,所以还有木耳,菌类,深山野菜。鱼类最有

东北特产可以带出来送人的都有什么?

东北的特产就是真情,这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考虑送东西。 人参吧还有就是蛤蟆油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草居说以前人用它编的鞋很保暖的。因为东西有林区和牧区,所以还有木耳,菌类,深山野菜。鱼类最有名的主是三花五罗了,三花鱼:是黑龙江省名产淡水鱼。即:鳌花、鳊花、吉花。五罗: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五种鱼的合称。其他的还有特色小吃,比如哈尔滨的红肠,俄罗斯大列巴面包,龙江四珍,包括:黑龙江所产的熊掌、犴鼻、飞龙、猴头菌。吉林还有很多朝鲜风味。还有就是别方的蘑菇,灵芝,在高档一点的就是鹿茸了,南方人比较认补品。

广东可以送人的特产 广东有什么特产可以带

广式腊肠、还有老婆饼、老公饼、鸡仔饼、杏仁饼、盲公饼、姜糖、海产品的干货等。

美食青岛有什么可以带回来送人的土特产

首选青岛的海产品,主要可以挑选一些干海鲜,比如说鱼片之类。还有崂山绿茶、即墨老酒等等也是不错的。贝雕画,贝壳玩具适合年轻人

宁波有什么特产可以拿来送人的

宁波特产奉化芋艿头(罗汉圣果)、慈溪年糕、宁波汤团(汤圆)、凫溪香鱼、河蟹、翻簧竹刻、干菜笋、贡干(壳菜、淡菜干)、骨木镶嵌、金桔、金银绣 (宁绣)、宁海牡蛎、泥金彩漆、宁波草席、象山石斑鱼、奉化水蜜桃、杨梅、朱金木雕、雪里蕻、千层饼、邱隘咸菜、清沁汤、茶叶(望府银毫、宁海第一尖、望海茶、瀑布仙茗、四明龙尖、沁绿、东海龙舌、四明十二雷)、三北豆酥糖、黄鱼(黄花鱼,黄瓜鱼,江鱼)、羊尾笋干、三北藕丝糖、慈城年糕 鳗鲞 黄鱼鲞 朱金木雕 雨中雨墨鱼干 余姚榨菜 余姚三黄鸡 余姚雷竹生 余姚茭白 余姚番鸭 羊尾笋干 雪里蕻咸菜 新风抢蟹 苔菜千层饼 水晶油包 鳝鱼 鲨鱼 三北藕丝糖 三北豆酥糖 清沁汤 宁波杨梅 宁波咸蟹糊 宁波虾皮 宁波水磨粉 金柑 宁波黄鱼干 宁波风鳗 宁波白术 泥螺 南美白对虾 蜜蜂 梅蛤 拉毛果 酒酿圆子 海蜇 骨木镶嵌 凫溪香鱼 奉化芋艿头 奉化水蜜桃 奉蚶 慈溪草帽 臭冬瓜

东北特产都有什么,都包含什么

人参产品

山参:野山参,移山参,林下参

红参:红参 红参片

白参:白参 白参片 人参片 生晒参家参

西洋参:西洋参 西洋参片

高丽参: 高丽参单支 高丽参铁盒

饮品系列:人参花 西洋参花 人参粉 人参茶(人参籽或者人参根) 西洋参茶鹿茸茶 灵芝茶刺五加茶冬虫夏草茶 红景天茶 蒲公英茶(叶或者根)

鹿产品:鹿茸(分头茬二茬) 鹿茸片(鹿角片 腊片 半腊片 血片 粉片 沙片) 鹿鞭(纽西兰鞭梅花鹿鞭狍子鞭)鹿胎膏 鹿筋鹿血鹿心血鹿头

传统滋补产品:林蛙油(雪蛤油) 雪蛤干 林蛙油胶囊

长白山中草药产品:党参 黄芪 枸杞子 五味子红花 刺五加果 贝母松花粉长白山树黄 *羊藿泡酒料 蚂蚁(红黑之分)

天麻:野生和养殖

灵芝产品:野生灵芝 养殖灵芝 灵芝切片 灵芝孢子粉

菌类产品:黑木耳 有野生(山木耳和地栽) 春耳和秋耳之分 猴头菇榛蘑榆黄蘑冬蘑(元蘑) 香菇 松茸 山野菜(黄花菜 蕨菜猴子腿)

坚果类产品:松子(油炸之分 开口之分 生熟之分) 松子仁榛子(开口之分) 核桃 核桃仁开心果腰果杏仁 壳杏仁 干桂圆

五谷杂粮:东北小米 东北珍珠大米 黑米东北大豆 绿豆 红豆

东北三宝:人参 鹿茸 貂皮

东北新三宝:不老草(乌拉草)红景天 林蛙

东北特产都有什么送长辈比较好?

送长辈 可以送

人参,补气补血。。。

刺五加茶叶 软化血管 有助于睡眠 降低血糖。。。

灵芝孢子粉 提高免疫力。。。

沙城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送人的

口蘑 柴沟堡熏肉 宣化马奶葡萄 蔚县剪纸 沙城长城乾红葡萄酒 北宗黄酒 坝上莜面

南京的特产是什么 要吃的 可以带回来送人的

盐水鸭 夫子庙的状元豆 梅花糕

求采纳

杭州有什么特产可以买回来送人的

龙井茶 ,知名度高

西湖龙井,色泽透绿,绿中又衬有**。茶叶形状扁平、光滑,冲泡之后,颗颗悬于水中,芽芽直立,茶香持久,茶色碧绿明亮,滋味甘醇。

天麻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生长在深山峡谷中,一株只长一个天麻的,叫独麻;一株长一窝天麻的,叫窝麻。天麻主治肝风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等症,功效显著。我国云南、湖北以及西北、东北部产天麻,但四川出的最享盛名。四川天麻为什么这样出名,这里还有个传说故事。

在很古的时候,四川大宁河的深处有一个村子,住着几十户人家,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一年,村子里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病一旦缠身,头痛得像裂开来,严重时就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村里的乡亲到处求医吃药,但都不见效果。

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天生,他平时弄点草药给乡亲们治治头痛脑热。他见乡亲们被病疫折磨而自己又束手无策,心中十分难受,就决心出门访求名医,寻找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和方法。

天麻

天生听说滴翠峡有一个神医能治疗这种病,于是带了干粮,日夜兼程,向滴翠峡进发。滴翠峡是山中一个大峡谷,四周崇山峻岭环绕,人迹稀少,到哪里去寻找神医呢?天生并不灰心,走遍每一道山坡,终于在一片树林中遇到一位砍柴的老汉。天生向老人打听神医住在什么地方,老汉打量了天生一下,说神医这几天到铁棺峡去了,让天生到那里去寻找他。

天生拜别了老汉,又急急忙忙地向铁棺峡赶去。一路上山道崎岖,奇峰插云,天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铁棺峡。没想到刚登上山顶,天生就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到地上,四肢抽搐,什么也不知道了。

天生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间茅屋中,头也不痛了,四肢也不再抽搐。他起身打量茅屋里的东西,发现桌子上堆着一些像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块茎。正在这时,屋外走进来一位老人,手中端着一碗药,让天生喝下。天生一看,这位老人正是在滴翠峡遇到的那位打柴老人。他刚想开口说话,老人笑哈哈地拦住他,告诉天生,他生的病和村里百姓的病一样,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就放在桌子上,让天生病好后带回村子。

天生赶紧起身下床,向老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一个头,感谢老人的救命大恩。老人接着告诉天生,药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不显眼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说罢这些,老人转身就不见了。

天生知道遇到的老人就是神医,他的药材是天赐之物。天生把药材放在口袋里,背在肩上就回村里去了。

回到村里,天生把药材熬了一大锅,让生病的乡亲们喝下,乡亲们的病逐渐好了。天生把剩下的药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中,从此,这药材就一年年地繁殖下来。

为了纪念神医送的药材,乡亲们说这是天赐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了。

现在,人工栽培天麻已获成功。到四川的游客,都不忘购买几个天麻回去滋补身体。同时,天麻系列产品也开发出来,有天麻片、天麻粉、天麻口服液等,方便服用,很受人们的欢迎。

关于石竹的传说故事

石竹的传说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姓石。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没有财产没有土地,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呀呀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更艰难。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她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只是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人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那丛山峻岭,钻得了那深山老林

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终于又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我不治病,不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而不去拯救呢再说,如果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那就不但能治好你的病,也能治好天下有这病的其他人,不但了却我这个做妈的心事,也帮了其他做妈的人。说完,她就毅然出门了。

这一次她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可是奔波一天,还是没有新的发现。眼看天色已晚,山风阵阵,寒气袭人。石竹妈不免叹口气,坐在一块山石上歇歇脚。心想今天走远了,今晚是赶不回去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儿子,更想到自己年岁越来越老了,到时候别说爬山,连路也走不动了,怎么能再去找药呢她越想越急越伤心,禁不住老泪纵横,两串热滚滚的泪珠一直落到山石缝里。但没想到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热泪倘过的山缝缝里,忽然长出一株花儿来。

这花株只有一尺来高,细条条的叶,枝顶生花。花朵不大,几朵小花聚合在一起像一把伞,粉红色的小花在山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仿佛在向她问好。石竹妈赶紧揉揉眼睛,心想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在这山野里过去怎么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可睁眼一看,那花还在那里点头微笑。石竹妈正惊讶之余,又听见一个甜甜的姑娘的声音在说话:老妈妈,把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给儿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石竹妈只听见声音不见人,山野之中只有那花儿在微笑。石竹妈顿时明白了,这是花仙在帮助她,为她儿子治病呢。石竹妈一高兴,人也来了精神,抬眼一看,啊,山野中星星点点长满了这美丽的花儿呢。她赶紧拔了许多,抱着就往山下跑。

回到家,石竹正在着急,不知到哪儿去找妈妈。石竹妈高兴地一五一十把山上的奇遇告诉了石竹,并按照花仙的 指点把采来的花连根煎水给石竹喝。药一煎好,只觉草屋里清香阵阵,石竹连服了三日,不但尿床的毛病治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石竹本来就是孝顺孩子,病一好,他就再也不要妈妈上山挖药去奔波劳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妇,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后,石竹妈采药遇见花仙,并用这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开了,凡得了类似那种毛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人们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妈的一片爱心所打动,才主动帮忙的。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能治病,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至今,石竹花仍是一味中草药,对主治小便淋漓涩痛有特效。一直到现在,石竹花也仍是一种最平凡的花,它没有牡丹的富贵气派,月季的风流不败,芍药的娇艳多情,兰花的芳香自赏可是它代表了母亲的伟大情怀。它像石竹的母亲一样,为了孩子不辞千辛万苦,为了后代默默奉献。天下没有无母之人,石竹也就成为无人不爱之花。

白头翁的传说故事

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还有两个有趣的别名,一个叫毛姑朵花,一个叫老公花。

白头翁有个特点:即全株密披白色的长柔毛。特别是它的花,花萼长得像花瓣一样,蓝紫色的花萼上也披上了白色的柔毛。每逢四五月间,它便开出药**的小花朵来。

白头翁在我国华北、东北以及江浙等地的野外都有生长,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利用。它有什么可用之处呢?原来,白头翁的根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白头翁名字由来的故事呢。

白头翁

从前,在大湖边上有座牛头山。山下有个村庄,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宝。阿宝性情开朗,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大伙儿都很喜欢他。

可是有一天,阿宝突然闹肚子疼,那痛非比一般,痛得阿宝头上直冒冷汗,连手脚都发凉了。当时恰巧左邻右舍的人上山的上山,下地的下地,都干活儿去了,没人帮助。阿宝疼得实在忍受不住了,只好捂着肚子自己挣扎着去找邻村的郎中看一看。他强忍疼痛刚走出村口,就实在支持不住了,一头便倒在路边的草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阿宝突然醒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棍站在他身边。老爷爷问阿宝怎么会躺在路边上,阿宝无力地回答说:肚子疼得利害,实在走不动了。老爷爷说:那就找点药吃吧。阿宝说:让我上哪儿去找呢?老爷爷用拐棍指着阿宝身边的草地,草地上有一棵顶头上长着绒绒白毛的绿草,说:这草的根就是药,你挖一些回去熬汤,连喝几次就会好的。阿宝心想:这草倒是常常见,山坡野地到处都是,果真能治病吗?老爷爷不等阿宝开口,仿佛早就看穿了阿宝心里的疑问,他捋着胡须说: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还会用瞎话骗你吗?说完就缓缓转身离去了。

阿宝决心试一试,他忍住痛挖了一些那种顶头上长白毛的绿草,回到家把草根熬水喝了,这一宿肚子就不怎么疼了。一连喝了三天,病就全好了。邻舍们来看望阿宝,也就知道阿宝的病是吃了一种草根治好的。

阿宝病好了,又上山砍柴。这一天,阿宝在去砍柴的山路上又碰上了上次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拄着拐棍挺有精神地站在那儿,远远看去,白胡子飘飘的,活像一位山里的神仙。阿宝急忙走上前去说:谢谢你,老爷爷,你让我吃的药真好,我喝了几回,病就好利索了。白发老爷爷笑呵呵他说:小伙子,我正想告诉你,那是我家祖传的秘方。我见你心地善良又肯帮助村里的人,我是想借你的嘴帮我传给世人呢。阿宝点头答应了。白发老爷爷又突然不见了。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不管是谁,要是犯了肚子疼痛的毛病,阿宝都会不分白天黑夜地扛上一把锹,到野地里去挖那种顶头上长白绒毛的绿草,回来就用草根煎水送给病人喝。喝过之后,肚疼毛病就都治好了。

有人好奇地向阿宝打听,这是什么药,阿宝什么时候学会用草药治病的,阿宝是厚道人,他就一五一十地把他如何肚疼,如何遇见白发老爷爷等等,都告诉了大伙儿。人们又追问老爷爷上哪儿去了,问得阿宝直后悔:是呀,怎么就没问问白发老爷爷的住处呢?

第二天,阿宝就跑到第二次碰上老爷爷的地方,想再谢谢老爷爷,再说以后有什么事也好再当面请教。可是,阿宝等了一天又一天,一连等了半个月,也没见白发老爷爷再出现。

阿宝很失望,他坐在与老爷爷第二次相遇的山路旁边,眼望着草地上许多顶头长自毛的绿草直出神,突然,他看见一道亮光,从一棵顶头长白毛的绿草处发出来,亮光中,那棵绿草迎风轻轻摇摆。阿宝突然发现:哎呀,这株草多么像一位白发白须的老爷爷!阿宝心里明白了,白发老爷爷恐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下凡来传授秘方,为人治病解除痛苦的吧?阿宝又想,不能让后人忘了那位传秘方的老爷爷,既然这种草还不知道名字,不如就叫它:白头翁吧。从此以后,人世间就有了白头翁这味草药了。

直至今天,人们都在用白头翁作一味中草药。而且还在园林中作自然式的配置或者布置花坛等,用以美化环境呢。

萱草与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明朝嘉靖末年夏天,李时珍穿着草鞋,背着药筐,在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的陪伴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集民间验方,观察采集药物标本。

这一天,他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大同县的地段,在一个靠近采凉山的聚乐堡里住下来歇息。说来也巧,正赶上村子里的人闹一种怪病,全身浮肿,四肢乏力,眼瞅着农田大忙季节,不能下地干活,庄户人心急如焚而又无可奈何,他们到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

听说村子里来了郎中,人们报着得病乱求医的想法,去找大夫给瞧治。李时珍一看这么多病人,基本上是一个病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他们三人经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地方病,是体内缺乏一种东西所至。李时珍告诉大家:各位请不要担心,我们能把大家的病治好,轻者三日下地干活,重者七天全愈。明天我们上山采药、熬治,保证药到病除。众人将信将疑,有人甚至说这也许是几个江湖骗子,没抱多少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李时珍一行三人早早起床,准备上山采药。出的村来,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片、一簇簇开着金**花儿的植物。李时珍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是萱草,经过仔细辩认,虽说与他所见到的萱草不太一样,但是这里的比他见过的更好,角长、肉厚、六瓣、七蕊、色泽金黄。李时珍向来就有品尝百草的习惯,他把黄花摘下来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感觉味甘而气微凉,这绝对是萱草之中的上品。对治五淋、消乳肿,清热、利尿、止血、安神都有疗效,尤其是块根疗效更为明显。他们三人当下就采摘了一筐萱草,又挖了一筐萱草块根,没费多少工夫,汤药就熬好了,分发给各家各户的病人,趁热服下。

不出所料,三天之后一部分症状轻的病人浮肿全消,能下地干活了。到了第七天头上,全村的病人都痊愈了。这时候,李时珍把采凉山的沟沟岔岔转了个遍,发现了不少新药材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他老人家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一行三人见人们的病好了,悄悄地离开了聚乐堡。当人们知道是李时珍救了他们的命,一个个感激涕零,泪流满面,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匡世名医。后来,人们开始大量种植萱草,一方面当菜吃,一方面当药材卖。再后来,有好事者自告奋勇,广为募捐,在采凉山上盖起了一座药王庙,在庙里专门为李时珍塑了像,以此作为对李时珍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