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2022年1月23日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山东省发布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登记和随访检测工作通知3、山东省2022年元旦春节疫情防控措施与保障2022年1月23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2022年1月23
- 1、2022年1月23日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 2、山东省发布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登记和随访检测工作通知
- 3、山东省2022年元旦春节疫情防控措施与保障
2022年1月23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2年1月23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无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人。
截至2022年1月23日24时,全省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6例。
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月23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0例,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037例,累计死亡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300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33人。
全省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当日无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
1月23日济南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22年1月22日晚,济南市历城区对北京通报协查的已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发现2人核酸检测阳性。1月23日凌晨,经专家组会诊,2人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病例1,长途货运司机,1月20日北京市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曾在北京丰台区西南郊冷库与确诊病例有接触。1月20日凌晨抵达济南,1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1月21日18时,接北京市通报协查后,立即转至历城区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1月22日,区、市疾控中心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立即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1月23日凌晨2时,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长途货运司机,1月20日北京市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曾在北京丰台区西南郊冷库与确诊病例有接触。返济途中接通报协查,1月21日23时抵达济南后立即转至历城区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1月22日,区、市疾控中心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立即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1月23日凌晨2时,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
目前,相关流调、排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群聚集风险加大。请市民朋友们绷紧疫情防控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不适症状,请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济南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1月23日
聊城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
1月23日4时,高唐县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该病例系北京市丰台区某冷库从业返乡人员。疫情发生后,我县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连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目前,对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已经进行了集中隔离,对所有关键节点进行了严密封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请广大城乡居民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少出门。同时,也不必恐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已千军布阵,万箭齐发,严防死守,携手全县人民共抗疫情。众志成城齐防疫,风雨之后是彩虹。相信,只要我们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严密防控,我们定能早日战胜疫情,让生活重回正轨。
高唐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
山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登记和随访检测工作的通知
1月30日,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登记和随访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全面实行入鲁返鲁人员信息自主申报。
根据《通知》,“入鲁返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已上线,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扫码或登录“爱山东”APP进入,主动申报出发地、目的地、核酸检测、****等相关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要在所有交通场站、高速公路等出口,社区公共场所,宾馆、酒店、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张贴“入鲁返鲁人员自主申报”二维码,方便入鲁返鲁人员扫码申报。
《通知》还明确,对谎报、漏报、迟报、不报疫情重点地区旅行史、居住史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伪造、使用虚假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给疫情防控带来风险的入鲁返鲁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由此产生的费用自理,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通知自2021年1月31日开始实行,有效期至2021年3月15日。
通知原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登记和随访检测工作的通知
根据《全面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山东省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行入鲁返鲁人员信息自主申报。根据当前“省外入鲁返鲁人员须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进入我省后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相关要求,省委领导小组紧急研发了“入鲁返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全面实行入鲁返鲁人员信息网上申报。各地要在所有交通场站、高速公路等出口,社区公共场所,宾馆、酒店、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张贴“入鲁返鲁人员自主申报”二维码,方便入鲁返鲁人员第一时间微信扫码或登录“爱山东”APP,主动申报出发地、目的地、核酸检测、****等相关内容。系统将设置“自主申报端”和“随访登记端”,“自主申报端”主要用于入鲁返鲁人员个人申报和用工接待、宾馆饭店、社区等单位申报。“随访登记端”主要用于基层社会随访工作人员日常排查、随访登记。联防联控与社会稳定组将对系统使用专门进行部署。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入鲁返鲁人员随访检测。省指挥部将继续对入鲁返鲁人员进行动态监测,常态汇集实名购票、车辆卡口、手机流入等数据,对于比对发现的未申报的人员信息数据,按户籍地和落脚地推送各市。各地要第一时间接收数据信息,部署开展追踪随访,并按照我省疫情防控规定,督促落实相应核酸检测和后续健康管理措施。要固定专人负责随访系统和核酸检测系统的管理使用,加强自主申报信息质量监测,对数据信息要素不全、不实的,及时跟进随访,督促做好信息补充完善。要发挥社区自主摸排和健康管理职责作用,督促入鲁返鲁人员及其家属提前报备,压实用人单位、接待单位、宾馆酒店等主体责任,并不间断开展外来人员排查清查,确保应访尽访、应检尽检。
三、坚决维护全省冬春季疫情防控良好秩序。各地要广泛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视、报纸、互联网、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入鲁返鲁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冬春季入鲁返鲁人员疫情防控及健康管理通告》,加强自主申报平台及二维码推广应用,引导入鲁返鲁人员提前主动进行自主申报、主动到核酸检测服务点进行检测、主动配合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着力形成人人支持疫情防控良好氛围。对谎报、漏报、迟报、不报疫情重点地区旅行史、居住史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伪造、使用虚假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给疫情防控带来风险的入鲁返鲁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由此产生的费用自理,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本通知自2021年1月31日开始实行,有效期至2021年3月15日。如有调整,将另行通知。
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月30日
山东省针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和冬春季疫情防控,在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官方人员解答:
提升能力是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和保障,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流调溯源能力。组建专家组和流调工作队、分片区对口支援地方开展流调,市、县分别组建由疾控、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信息分析队伍,开展了专项培训和演练,省专家组和流调队参与各市的演练,增强协同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省、市、县实行一体化联动,能够快速精准开展流调溯源。同时,我们还组建了基层流调队并开展流调核心技能培训,配合疾控专业流调人员第一时间开展人员排查管控,加快疫情处置应急响应速度。
二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实施核酸检测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将核酸检测能力迅速提升到2872万份。下半年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了核酸检测岗位工作培训练兵和技能竞赛,调动疾控、医院、基层等各级各类机构核酸检测人员,积极“学业务、比技能”,全省核酸检测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严格落实“五个必须”,即必须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必须通过省临床检验中心审核验收,技术人员必须培训且考核合格,样本转运人员必须培训并考核合格,必须参加室间质评并合格。省疾控中心每季度开展疾控系统实验室质控考核,保障隔离人员等重点人员检测质量。
三是加强病毒全基因测序能力。省疾控中心通过“手把手”培训和现场带教等的方式,为16市疾控中心培养测序团队;各市配齐配全设备和试剂,全部具备了病毒基因测序的能力,日最大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能力达到320份,对所有符合测序要求的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均立即进行全基因测序。
四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进入冬春季后,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疾控中心先后组织开展了2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各市各部门组织开展区域综合演练、行业与场所专项演练和社区演练等各类演练1万余场,近2万个单位参与演练,参加人数达116万余人。各层级、各方面的演练,既验证了新版常态化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方案实用性、有效性,更进一步理顺了应急处置流程,强化了各工作组、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全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达到65家、ICU床位3695张,负压救护车349辆,能够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强化物资储备,定点医院防护物资储备能够满足满负荷运转30天以上。根据国内疫情中儿童病例增多的情况,进一步充实儿科救治力量。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多次培训和研讨,优化诊疗方案,实行中西医协同、一人一策和多学科综合诊疗,提高诊疗质量。














,调整下工作,怎么知道对方要不要啊?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