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收礼算不算受贿

老师 0 43

教师收礼算不算受贿,第1张

教师收礼算不算受贿
导读:分情况而论,如果是私立学校不构成受贿罪,公办教师累计收受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教师不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列,首先主体资格不具备。所以老师收礼一般是构成不了刑法上的受贿罪

分情况而论,如果是私立学校不构成受贿罪,公办教师累计收受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针对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教师不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列,首先主体资格不具备。所以老师收礼一般是构成不了刑法上的受贿罪的,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一般会受到行政上的处分。

国家机关派往学校作为老师或领导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是教师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就有犯受贿罪的可能构成。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

扩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7月8日《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第1款与第2款分别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教师受贿判刑案例:莆田某小学原校长犯受贿罪获刑!

由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城厢区霞林街道中心小学原校长陈炳煌涉嫌受贿罪一案,城厢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陈炳煌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经查,被告人陈炳煌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392200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中国人大网-刑法

是的,我反感群发信息去拜年。对给老师送礼这个事,我就来说几句我了解的情况,也算是大实话吧。

1、送礼的真实情况

第一句大实话是:很多人送过,但他不会告诉你。

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过一个小调查,主题就是问大家有没有给老师送过礼。

有五十多个朋友参加了投票。我就发现,五十多个朋友里,有差不多一半人给老师送过礼。

一般都是孩子上学十几年,送过三五次,以春节、中秋为主。且大都是在一年级、初一、高三这种关键点。

在教师节这一天送礼的人并不多。我问了他们的原因,解释是:

教师节关注的人多,管理也严,这时候送太刻意了。

他们送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就是“购物卡”,次之水果礼盒。

其他的还有烟酒、土特产、化妆品、手机,等等,直接发红包、送现金的很少。

礼物的价格一般在三五百。达到一两千,甚至两三千的也有。但很少,要么是财大气粗,要么就是有求于老师。

现在整体上风气要比以前好了。

许多学校都会在教师节之前,特别提醒大家不要送礼。实在要送,全班集体一束鲜花,一张贺卡就够了。

有些私立学校,为了校风、口碑,更会严管。我有两个朋友孩子上的是私立,也曾经送过礼,结果被老师明确婉拒了。

因为一旦被查处,轻则警告,重则直接开除。为了你那几百块钱的礼品,丢掉工作不值得。

2、礼在先,物在后

第二句大实话是:老师不会因为你送礼了,就对你特别刮目相看。

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柴米油盐。你送了点礼物,他嘴上可能说“不要不要”,心里还是高兴的。

此后路上遇到对你、孩子和颜悦色一点,课堂上多提问一两次,那也是有的。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大部分时候,也就到此为止了。绝对不会因此置其他三四十个孩子不顾,重点关照你家一个独苗。

老师最喜欢,最乐意相处的,还是那些品行优良,不惹事,又上进的孩子。

老师最放心,最信任的,还是那些沟通愉快,能认真配合老师工作,积极督促孩子学习的家长。

说的再直白一点。

即使一个苹果都不送,但只要你家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你开家长会客客气气,对老师多点礼貌,老师就非常乐意关照你家孩子。

反之,你就算送了一套房子。表面上他将你家孩子当成宝了,但学习成绩渣,整天惹是生非,老师心里也很鄙夷,赶紧毕业送走拉倒。

礼物礼物,礼在先,物在后。

3、不要做那个丢脸的人

第三句大实话:家长要不要送礼?至少幼儿园阶段是完全不必的。

那时候孩子小,都是宝贝,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小学中学就要看情况了,有成绩有排位。家长想法多了,老师权力也大了。

大部分家长其实都是不情不愿的,是被裹挟进去的。

家长的心态主要是认为,别人都送,我不送,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就麻烦了。送了,不指望多关照,至少能保证不“虐待”。

有些地方风气不佳,甚至还有主动索要、潜规则的事情。我有两个朋友在某著名煤矿大市,就一度很苦恼。

他们孩子上的学校,有些老师,你要是不表示表示,他会调座位,用言语挤兑,甚至暗示全班同学孤立。

这种没有底线的老师很恶劣。他的口碑一定会很差,他多要一点,多收一次,距离栽大跟头就近了一步。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遇到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是非常好的。你送了,他也许会收,你不送,他也会待你如常。

当然也遇到过师德很差,明里暗里吃拿卡要的。在学生的口碑中都很烂,没有多少学生毕业之后还和他打交道。

一个老师,最得意的事情是桃李满天下,毕业了还有人去看望他。反之,无人上门,那就是很丢脸的事情了。

不要做那个丢脸的人。

4、陌生人,不会告诉你真相

平心而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礼物的本质是用来表达一种善意、情感、爱慕,上学十几年,偶尔一点水果、土特产,节假日走动走动,我觉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问一个陌生人,你给老师送过礼吗?可以保证,绝大部分人不会告诉你真相。

但是如果你问问身边的朋友、亲戚、自己的父母,有没有给老师送过礼。事实很可能就和公开宣称的完全不一样了。

照书本看,这有违师德,违反规定。以人性看,没有人不喜欢礼物。至于是信规定,还是信人性。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

你的选择里就藏着的价值观。

在生活里,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多少是在灰色地带游走的。

是送了的人收了的人,都不会大肆张扬,你听到的消息可能是夸大的。真真假假,只能自己判断自己决定。

但无论松还是不送,请一定相信,中国的绝大多数老师,还是非常好的。

不会因为你送了,就另眼相待。也不会因为你没送,就恶言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