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如何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咱们一起来看看“冰墩墩”中蕴含的创造力的秘密吧。1、传承与创新人们在接触一个新事物的时候,都会带着既有的经验去认知。如果和他们过去的经验遥远,就很难理解,比如第一次见到中国孙悟空的外国朋友只会觉得
如何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咱们一起来看看“冰墩墩”中蕴含的创造力的秘密吧。
1、传承与创新
人们在接触一个新事物的时候,都会带着既有的经验去认知。如果和他们过去的经验遥远,就很难理解,比如第一次见到中国孙悟空的外国朋友只会觉得这是个长相奇特的角色;如果和他们过去的经验不同,就会出现偏差,比如南方的朋友很难想象长时间在冰雪环境中的感觉;如果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相左,甚至会引起抗拒,比如竖大拇指在不同的地域会被理解成完全相反的含义。
冰墩墩使用了熊猫这个全世界人都熟悉、并且有一致理解的视觉符号,更容易被识别、理解;同时,从“冰糖葫芦”到“冰雪宇航服”的创新加持,又赋予了熊猫全新的意蕴,正向明确的联想、更强的记忆点,“冰糖包万物”文化精神的共鸣甚至惊喜。最初冰糖葫芦这一方案从评审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态度,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思维框架,在吉祥物和人们之间建立了全新的亲近关系。
近几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让每个人有机会重新审视中国的传承宝藏与创新之路。
2、发散与聚合
发散思维负责跳跃畅想、充分探索,聚合思维负责推导演绎、深度凝练,这两者是特别常用且互补高效的创造力思维方式。优秀的创造是充分拥抱不确定性,是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才出现的真正有分量的灵感,是乔布斯说的“对1000件事说不”。发散思维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达到最优方案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的聚合思维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在人们更多受到聚合演绎思维训练的今天,如何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进行发散思维反而更加关键。
冰墩墩来自于熊猫与冰糖葫芦的融合,来自于全球5816份设计稿的发散探索。这些高质量、大规模的探索为之后聚合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指明了可行的方向,也指明了不可行的方向。
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你无法有这样夸张的尝试,但带着发散与聚合的思路,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比如用文字做头脑风暴、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用网络搜索做参考研究,多一些探索、多一分得到更好结果的机会。
3、审辩与跨界
审辩思维要求从全方位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和推导,跨界碰撞本身就是对此提供有力的支撑。如果没有能力进行跨界,不仅仅无法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思考,而且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能用创造问题时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冰墩墩的创造过程中,除了广州美院的主创团队,还有冬奥组委的专家们,来自艺术、文化、科技、商业界的十二位专家评委,征集之初的网络调研,设计过程中的多次青少年交流,清华计算机系的查重团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经历背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充分的审辩与跨界。
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你可能没有强大的跨界团队,但是像六顶思考帽那样切换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辨、找不同的人交流讨论,往往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4、多元创造力
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都是不同的,创造力也没有唯一的构成。艺术设计、文化创作、科技研发、商业服务、体育运动、创意生活无论在哪个领域发展,都能、也需要构建起相匹配的创造力。基于对国内外创造力理论与模型、创造力教育模型、创造力测评方法的研究上,我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阿派朗创造力乐园的团队一起探索,围绕全方位激发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在创造力互动过程中采集行为数据、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化测评,提出阿派朗多元创造力模型(Apailang Multiple Facets of Creativity Model),包含以下方面:
好奇探索(Curiosity & Exploration):积极了解新事物、或者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信息,从多种维度进行探究。
博学广闻(Knowlegeability):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并有获取更多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逻辑思辨(Logic & Critical Thinking):运用逻辑思维和审辩思维,去辨别和推理,找到答案、构建想法。
心灵手巧(Creative Making):有能力把想法变为现实,具备动手制作的能力,也有艺术美感的判断。
沟通协作(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愿意与他人沟通,并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取信息、建立协作。
专注毅力(Dedication & Perseverance):能专注投入的完成一个任务,也能持之以恒去达成一个目标。
活力能量(Vitality):有健康、活力的身体基础去培养和发挥创造力,善于发挥自己的身体特质。
在冰墩墩的创造过程中,生活在南方的主创团队好奇探索,刘云平老师从女儿对北京礼物的要求中出人意料的发现了冰糖葫芦这个吉祥物候选人;主创团队和各界专家一起,进行博学广闻的探究;冬奥组委林存真老师的团队以逻辑思辨,发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组合可能;在各方充分的沟通协作下,心灵手巧的主创团队以专注毅力和活力能量,最终把冰墩墩带到大家面前!
祝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多元创造力发展道路,做出像“冰墩墩”一样优秀的创造!
“冰墩墩”这么火,曹雪表示始料未及。“历经10个月设计的‘冰墩墩’如此地受到大家的喜爱,非常激动。”曹雪表示,对“数百人寒风中排队”的举动很感动。激动在于“团队做的得到大家认可了、喜爱了”,感动在于“人们在寒风中等待就是为了最后一刻手上能捧上一份温暖。”
由曹雪带领的设计团队共14人,全部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广美”)的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一半老师一半研究生。在2019年,他们曾在19天内拿出了16套方案,没有节假日,每天反复修改讨论,一共画出上万幅手稿。
化蛹成蝶的蜕变,必然是格外痛苦、难熬的。团队去了二十几趟北京,光食宿、机票就垫资十九万多元,但方案始终悬而未决,还总在一遍遍修改。压力大得不少人想打退堂鼓,连工作室的空气也凝固起来。甚至有人在质疑,到底有没有希望?这样的重担凭什么会落到广美?
“希望不再别人的眼中,而是在你们各自的手上。”曹雪坦言,那一刻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自广美设计团队的3个方案最终入围了前十。其中,冰糖葫芦方案最打动评委,并被确定为重点修改方案。曹雪说,冰糖葫芦是北方小吃,有很接地气的文化属性,关键是它身上的那层冰壳糖衣,跟冰雪运动关联上了。这就是“冰壳”的灵感来源。不过,它毕竟是一个小吃,最终承载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而且国外民众对此并不熟悉。最后,熊猫成为代表中国的不二之选,也只能是它,因为大熊猫是全世界人民喜爱和认知的中国国宝动物。
其实,这16个方案里面有熊猫方案,但是当时并没有入围。用熊猫作吉祥物的最大挑战就是太过于司空见惯。设计团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熊猫”。
“冰墩墩”形象设计手稿
为了作有效区分,曹雪设计团队收集了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成百上千个“熊猫”,全部打印出来,贴到首钢园那个工作室的墙上。那时候,进门出门,满眼都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各样“熊猫”。最终,“冰墩墩”形象得以出炉,以熊猫为内核,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造型。冰糖葫芦原来也叫糖墩儿,“冰墩墩”因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墩墩”基本型被确定以后,设计团队在国内和瑞士专门做了两次查重。过关了!
但这还不是最揪心的考验,盲评才是。根据历届奥运会经验,吉祥物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9岁左右的孩子。于是,北京鼕奥组委在2019年,特地请了240个孩子来投票。为了保密,并没有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没有任何指引和暗示。这就是盲评。当时“冰墩墩”身上的鼕奥会徽标志被去掉了。为了公正,同时也为了干扰视听,工作人员特意在网上下载了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跟“冰墩墩”贴在一起,让孩子们自己选,喜欢哪个就投上一票。盲评那天,曹雪正在北京焦急地等消息。因为有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这关没过的话,他们整个团队要彻底打道回广州了。
最后,230票都投给了“冰墩墩”。
一“墩”难求
魅力在于“暖”和“软”,小小的“冰墩墩”,咋就有这么大的魅力?曹雪透露了其中设计奥秘:憨态可掬、温暖人心。“冰墩墩”是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芯片外壳相结合。乍一看是冷的,但实际上它给人一种萌萌的、可爱的、温暖的感觉。在一冷一暖、一硬一软之间,传播着爱心。
“国宝大熊猫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宠爱。”曹雪说,团队在设计上特别选择了低龄化的熊猫宝宝形象。“大熊猫很可爱,熊猫宝宝更可爱。”为了观察熊猫宝宝的表情和姿态,曹雪和他的团队特意去了一趟四川卧龙。曹雪介绍,为让“冰墩墩”的设计更年轻、更可爱,“我们让‘冰墩墩’是‘内八字’,这样更符合熊猫宝宝走起路的姿势。‘冰墩墩’招手的动作,身体是微微往前倾的,有点像宝宝站不稳的感觉”。
“冰墩墩”的“暖”与“软”背后传递的是爱。“去年,奥林匹克格言将‘更团结’更新进去,团结是以爱为基础的,这样一个小小的吉祥物,跨越了国界和语言,让所有人感受到了爱,一起向未来!”曹雪说。一个受欢迎的吉祥物,通常要具备哪些特征?曹雪认为,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文化性就是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故事。而艺术性,就是如何用艺术手段传播好文化,讲好故事。而商业性,就是用市场来检验,大卖才是硬道理。“冰墩墩”最终造型出炉后,不仅受到了北京鼕奥组委认可,而且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赞赏。曹雪透露,大家当时对“冰墩墩”大卖已有非常的信心。
用视觉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其实,颁奖纪念版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还藏有一处巧思。“送给运动员的纪念版吉祥物,金色的外圈其实是中国传统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再次体现了中国文化。”曹雪透露。
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正如著名的波兰作曲家肖邦讲的一句话,“当人类无法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时候,音乐诞生了”。曹雪认为,视觉艺术又何尝不是?“冰墩墩”就是用好的视觉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爆款。“吉祥物设计其实是一种角色设计。”曹雪认为,设计从来不以演绎艺术为目的,艺术只是设计中的表现手段而已。京剧、中医药、中华武术等都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关键是我们设计师,眼界要高,身段要低。”曹雪说。眼界最好是国际化的视野。就鼕奥而言,在设计一个鼕奥会吉祥物的时候,应该把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阅读一遍,要先读懂它。而身段要低,就是要接地气,采用让人看得懂的形式。
今天是6月29日,而根据最新消息,广州美术学院的报考今年异常火热,并且有三分之一的人本科都并非美术专业,而这一切都是来自设计出冰墩墩的曹雪团队带来的影响,成功设计出冰墩墩以后曹雪的声名大噪,可以说吸引了一大批学子来广州美院学习,那么我们从他说的话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第一、从曹雪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的设计的美丽,也能感受到曹雪设计冰墩墩的专业与曹雪团队的优秀水平曹雪说,这次设计吉祥物,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和蔼可亲的冰墩墩形象能够更多的深入人心,带动大家对于这个运动的喜爱。而冰墩墩则是最好的诠释,曹雪说冰墩墩结合了光滑和毛茸茸,结合了透明与不透明,结合了硬与软,冷与暖,而且利用了我国的大熊猫形象,让人感受到和谐和美好。而曹雪说在截稿19天的时候,他们团队才成立,并且设计了15个作品提交,而最终,在来自全世界几千个作品中选出了10个作品里面,曹雪团队的作品占了百分之30,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第二、从曹雪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设计带来的影响力,也可以感受到南方人对于雪的热情很难想象到,曹雪作为一个广州出生的,终年不见雪的地方的人,竟然对着北方的雪有着如此深的理解。曹雪说可能正式因为南方的孩子看不见雪,所以才会对雪有着更加丰富的想象,才会更有可能在冰上运动上展现自己的水平,才会对雪更有热情,这不仅仅是南方孩子对于雪的热爱,也是设计带来的,人们的遐想的延伸以及人们的原始喜爱的展现。
希望曹雪以后还能设计更多可爱的作品!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何如此受欢迎?这背后也是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变化,大家可以注意这和开幕式风格的变化是一样的。有多少人看到冰墩墩的造型,觉得是穿太空服的宇航员的?「后来,我们从冬奥会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获得了灵感,给熊猫加了冰晶外壳,脸部就是五色冰丝带的造型,这象征了一个能量环。如果熊猫需要滑冰,能量环就可以幻化成冰刀,要打冰球就变成球棍……」看到国外有人说「冰墩墩是为了柔化中国的太空野心」,还提案以后不把租借的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还给中国,笑了。不过冰墩墩确实看着很星辰大海,不仅仅有熊猫这个中国元素,科技、探索,这本来就应该是现在中国新的追求。
张艺谋在谈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时说,2008年奥运会是在表现中国的文化,中国有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迫切地希望让外界了解中国,出发点是「我」,而这一次,我们希望突出的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是一起向未来,出发点是「我们」。从2008年的福娃,到2022年科技感的冰墩墩,什么是中国元素?未必一想到中国元素就是古色古香,科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元素。所以这次冰墩墩、奥运开幕式的设计,希望会是一个里程碑,未来中国的各种设计,一想到中国元素,想到的不应该是往后看的,而是往前看,是星辰大海,是工业化,是科幻,是每个中国人身上的自信。另外,很自豪的一件事,刚发现这次奥运吉祥物的评委之一,是我十几年的好朋友,现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卓浩老师,很棒。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