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母校的礼物2000元 送给母校的毕业礼物

老师 0 47

送给母校的礼物2000元 送给母校的毕业礼物,第1张

送给母校的礼物2000元 送给母校的毕业礼物
导读:  每年的六月,都是学校的毕业季。忙着写同学录,忙着吃散伙饭,忙着憧憬未来大学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送一份礼给母校这份礼物的经费来源通常是剩余的班费。一年又一年,也许有一天,不管是新入校的学弟学妹,还是毕业十周年的校友,走在校园里,会看到这

  每年的六月,都是学校的毕业季。忙着写同学录,忙着吃散伙饭,忙着憧憬未来大学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送一份礼给母校这份礼物的经费来源通常是剩余的班费。一年又一年,也许有一天,不管是新入校的学弟学妹,还是毕业十周年的校友,走在校园里,会看到这些礼物,想起那一届的学生,想起自己的青春时光。

 18年的时空穿梭

 母校教学大楼进门处有一块很大的仪容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写着“一九九四届毕业生赠”。1993年,正好是我出生的年份。18年前的高三毕业生们,现在都是什么样子呢18年前的母校,门口的那排松树,应该远不如现在粗壮吧。转眼,出生于1994年的我们也要毕业了,送什么给母校一时成了整个年级最热门的话题。最后决定设一个意见箱。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投进去,然后由学生会选出最终的方案。

 很奇妙的。那天我照例在那面大镜子前整理自己的仪容。看到镜子对面的墙面是白色的空白。突然就想到,如果能在这面墙上装上2011年毕业生的集体照,映照在镜子里,不就是18年的时空跨越吗图案可以是我们校徽上的图案——一只展翅的鸽子,然后利用软件在上面合成我们每个人的照片。远看是鸽子的图案,近看是每个人的笑脸。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这个方案很棒,回去后马上写了一份计划书投在了意见箱里。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最终的方案是在那块空白的墙上安装了一组装饰画,虽然和我最初的创想有差距,但是从此照镜子的时候,都能看到加入自己创意的毕业礼物,真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喜欢它。

 记录青春的广播台

 高中的午休时光,我几乎都是在学校广播室度过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简陋的广播台,但是每天可以在里面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即使在高三,我也常常抽出时间去广播台主持一些小节目。从一开始只有同学点歌我们播放,到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小栏目、有了专门的校园新闻采写员和不同的播音组,广播台一天一天地变得更专业。虽然有时参加广播台的社团活动占用了我们很多业余时间,但是当播放的节目变成校园里的热门话题,当因为校领导要压缩广播台播放时间而遭到全体同学抗议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让我兴奋很久很久。

 毕业的时候,我们几个高三的广播台成员提出要送广播台一份礼物,来纪念这三年的广播生涯。我们只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填的高考志愿和广播都没有关系,所以,这可能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播音生涯。最后我们决定送一套合并式的定压功放,但是资金来源则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高一高二的成员都表示也要凑份子,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问父母拿的钱。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意。能不能制作一张校园广播的精选作品集,刻录成CD销售给同学呢以往的节目都没有保存。但是那些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我们都有底稿,重新录制一下完全没有问题。最后嘛,你也猜到了,CD的销售大获成功,成功地买到了新设备。也许很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打开这张CD,会听到自己青春的声音。

 送窗户

 在我们学校,每届毕业生一起送一份礼物给学校是惯例,无非是一些写有感谢母校字样的工艺品,或是送给学校一排树。到了我们这届,同学们竟然一致同意把整个年级的剩余班费用来翻新学校教室的破窗户!

 记得小时候在《十万个为什么》上读到过“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夏天的温差不大,冬天的温差却可以相差几十度”是的,在北方,冬天的室外温度到达20℃一点都不稀奇。教室里当然有暖气,热得只需要穿一件线衫。但是如果窗户是漏风的破窗户,那么当你坐在窗边的时候,就要忍受冰与火两重天的煎熬。下面是滚热的暖气片。上面是从外面吹进来的冷风,上下温差40多摄氏度,我们自己用塑料布勉强地平衡这巨大的反差。

 问题是如此突出,但是却不知谁来解决。向后勤反映,总是说没有预算,我们几个学生也不可能天天盯天天磨,说实话也没有谁愿意做那个出头鸟。于是一年又一年我们只是默默地忍受着。反正一个星期轮一次座位。到下星期就好了,而冬天也总会过去。

 所以。当有人提议送给学校的礼物是翻新玻璃的时候,受到了空前的响应。学弟学妹们,也许我们不能享受这些新窗户了,但是希望你们可以!

 珍惜光阴

 毕业了,我们密谋要全班一起给带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送一份礼物。他是一个很可爱的教物理的老头。可以徒手画出圆得惊人的圆和直得惊人的线。上课的时候喜欢把重要的内容连续讲三遍,因为“如果你们注意到我重复了三遍,说明你们认真在听,并且听进去了”。

 可是不知道班主任怎么会知道了我们的“企图”,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母校——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日晷仪的故事。原来,那个日晷仪是1920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既可让同学上课时看时间,也有“珍惜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原物在抗争中被人劫走,第二次做的日晷又在文中被毁,1977年才又重新制作,当时还是建筑系的老师按照梁思成先生的白描图绘的图纸。

 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正式将日晷仪基座上刻的“行胜于言”四个字定为校风。班主任告诉我们,现在每次他有机会回清华,都会去日晷那里看看。回想在清华的时光,也许在今天看来有些落时,但是到了现在的岁数回过头来看,却觉得那宝贵的校训是最真实不过的道理。大家马上要毕业了,如果一定要送给他一份礼物。可以买一顶像他这样的老头子喜欢戴的帽子,校门口有卖,你们一人一块钱就够了。但他更希望收到的一份大礼,是我们能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有理想地、脚踏实地地过每一天。

 “当然,如果你们能成为我的校友,那报到那天一定要去那个日晷仪前帮我向它问好。”至于帽子嘛,我们当然也买了,拍毕业照的时候,他戴着那顶帽子坐在了我们的中间。

 送给母校的礼物,同时也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一份名叫回忆的礼物。就好像写的时候或是漫不经心、或是字斟句酌的毕业纪念册,又像是或严肃或搞怪的毕业照,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一份最真挚的青春记忆。

 编辑 杨明珠

清华大学李永乐老师拥有上千万的粉丝,这个粉丝拥有量自己觉得很正常,因为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学子关注这个老师,因为到考研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数学。无论是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3,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任何一个考研的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李永乐老师的课堂非常的基础,要说课堂的趣味性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很多年轻的老师讲课的时候更有意思,但是从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讲课这个方法上来说,李永乐老师讲的内容是几乎适合于所有学生的,尤其适合于那些打基础的学生,现在刚开始第1轮的复习,这个老师非常适合。因为讲题的方法都是最堂堂正正中规中矩的方法,这个方法可能不如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看起来那么快,但是这个方法会了,放在所有题目上面都是通用的,这一点很重要。

考研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数学,因为政治这个东西拉不开分数的好的考80分那很不错了,差的稍微学一学考个五六十分也不是这么大的难题,最多也就差个10多分嘛。英语总分也就100分,好的也就考个80分差的也能考个五六十分,都拉不开差距的。专业课那个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考的学校不同,那最终这个专业课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但数学是真正拉开分数差距的科目。

因为数学题会的就是会不会的就是不会不会的,到考场上面真的就一个字都不会写,除了会写一个解,其他全都没有办法,尤其是大题,那是真正拉开分数的东西。非常讲究基础,非常讲究方法,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优秀老师的引导,显然李永乐老师在考研数学这方面还是非常具备权威性的。

提到高考,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差不多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而真正经历过高考的人应该都知道,考入清华大学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凡是能够考入清华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

曾经,在我国社会中出现过这样一位"女神童",虽然说她的高考分数并没有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为了能够让她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就读,清华校方也决定对其进行降分六十分的录取措施。那么,这位"女神童"究竟何许人也?她又为何能让清华做出如此决定呢?

这位女神,名叫,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聪明过人的一面,而在进入到学校之后,张莹嫇的学习也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的学生,也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无论是小升初考试还是中考,张莹嫇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而在中考结束之后,她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顺利进入了重点高中。

而在来到了高中之后,张莹的成绩更是令大家感到十分惊讶,虽然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文科生的理科成绩都是比较差的,但是张莹嫇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却拿过很多次数学考试的满分。与此同时,她的英语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在整个学校内部,也有很多老师对这个大名鼎鼎的学生非常熟悉。在他们看来,张莹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她既拥有着文科生的感性思维,又拥有着理科生的逻辑能力,可以说,对于这样一位学生而言,她未来的人生发展也将必然会是成功的。

对于张莹来说,由于她本就聪明过人,再加上后天勤奋的努力,因此,她的成绩也就自然会领先于其他的学生,而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张莹嫇也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天赋作为骄傲的资本,正是因为她认识到了自己有着过人的天赋,因此,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她才付出了更多倍的努力对自己的天赋进行进一步的发挥。而在这样的奋斗精神之下,张莹嫇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自然也就逐渐拉大。

在对张莹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她的很多老师也也向大家阐明了张莹嫇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原来,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大小作业还是考试,张莹都会十分认真地对待,可以说,虽然她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对于老师所传授的一些基础知识,她也是十分重视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个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决定最终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能否将细心和谨慎用到每一处知识上,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前那种只会考试读书的学霸,已经不再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像北大和清华这种优秀的学校就希望能够吸纳到更多的全方位发展人才。而在这个时候,自主招生的出现也给很多特殊人才提供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在参与自主课招生考试的过程中,张莹嫇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可以说,她各项综合素质之高,也是令清华方面的老师十分惊讶的。

由于与同龄人相比,张莹有着更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更深的思维水准,因此在就读高中期间,她也曾经在学校内组织和策划了许多大型的学生活动,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她自主招生的考试带来了很多的加分。当时,在自主招生考试结束之后,清华方面的很多老师也对这样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那个时候,甚至也有一些清华老师主动向张莹嫇提出邀请,希望她能够来到自己的专业就读。

回到学校之后,张莹同学积极备考。作为高三的学子,接下来的高考十分重要。然而就在大家为名校冲刺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还在认真复习的张莹嫇肯定会上清华大学。这并非空穴来风,就在春节前的一天,张莹所在的学校就接到清华大学电话,称张莹嫇的优秀让他们印象十分深刻,所以清华大学愿意降低60分录取。而这项殊荣,在四川高考史上,几乎不存在的。

高考本就是异常激烈的竞争,所有人只有在考场上全力发挥,最后才能得知归途和远方。而张莹如今连二诊考试都没参加,却能得到清华大学这样近乎于承诺性的录取,除了2008年的天才作家蒋方舟之外,几乎再难找出第二人。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那场自主招生。当时她获得了单独面试的机会,面对教授们的提问,张莹处变不惊。和教授们交谈,仿佛和朋友对话一般。从兴趣爱好到学习成绩,从心仪学校到对清华的看法。张莹滔滔不绝地讲着,没有丝毫的怯懦。这份沉着冷静、往日经历,都让当场面试的教授印象深刻,打下了满分的好成绩。

也就是这样看似严肃的一场面试,最终成了教授的抢徒弟环节。教授们纷纷递出名片,希望张莹能够就读其指导的专业。这场面试,让张莹嫇成为了那批自主招生成员中,唯一一位获得降低60分录取的学子。正是因为她的优秀,才有了后续的结果。

然而,没有人的人生是能够一帆风顺的,在最终的高考结束之后,却意外地考试失利了,当时,虽然说她拿到了626分的好成绩,但这与她平时的水准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此时,由于没有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因此,很多人也以为张莹会就此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最终她还是就读清华大学。

由此可见,虽然说学习成绩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像张莹这种既能够取得好成绩,又能够全面发展的学霸才是当今社会中真正需要的人才。相信在进入到清华大学之后,张莹嫇也会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为众人做出一个优秀的榜样,而对于清华大学来说,他们认为能够以降低分数线的方式录取到这样一位天才,也是毫不后悔的。

在张莹被清华大学录取之后,她的故事也成为了很多学生们传颂的内容,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而言,学习生活占据着他们高中生涯的主要地位,但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发展,毕竟全面型的人才自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为自己创造一定的机遇与未来。

结语

通过张莹的成功经历就能够看出,在现如今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全面性的发展人才是非常珍贵的存在,而对于家长们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并不应该将其培养成一种只会死读书的学霸。对于张莹而言,她的成绩并不仅仅来自于天赋,更来自于努力,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作为家长,则应该根据孩子本身的优势与长处对其进行培养,这样一来,孩子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能收获到更好的前景。

参考资料

《清华降60分录取成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