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意大利炒面的做法?

领导 0 84

中式意大利炒面的做法?,第1张

中式意大利炒面的做法?
导读:中式意大利炒面料300克上等猪肉米(The Duke of Berkshire),红绿黄辣椒各半个,2个红小辣椒,葱,姜,酒1/4汤勺,生抽1/2汤勺,老抽1/4汤勺,蚝油1汤勺,150克意大利面条做法1、辣椒切小丁,姜切片(二片),葱切段

中式意大利炒面

300克上等猪肉米(The Duke of Berkshire),红绿黄辣椒各半个,2个红小辣椒,葱,姜,酒1/4汤勺,生抽1/2汤勺,老抽1/4汤勺,蚝油1汤勺,150克意大利面条

做法

1、辣椒切小丁,姜切片(二片),葱切段(3厘米长左右)及葱花。

2、猪肉米里面加酒1/4汤勺、生抽1/2汤勺、老抽1/4汤勺,再加蚝油1汤勺。

3、锅内放油烧热,加入姜片、葱花、2个小红辣椒煸炒出香味后,加入猪肉米。

4、待猪肉米变白后,加入葱段快速煸炒几下。

5、倒入煮好的意大利面条,再加蚝油1/4汤勺翻动几下后即可出锅,装盆。

小诀窍

1、二个红小辣椒不要切碎,保持原根,一则炒面不会太辣,二则是为了美观。

2、葱段只能煸炒几下,为了保持白绿葱段色泽鲜艳。

炒面的技巧

我们在炒面的时候有哪些小技巧需要注意呢首先煮面条的时候一定要把面煮的硬一些,要不然煮出来的面太软,吃起来会没有筋道,而且炒的时候也会很容易粘锅,另外煮面条的时候,等到面条沸腾之后就可以捞出来了,不要煮的太熟,还有煮好的面条一定要过一遍凉水,然后要把多余的水分给控干,这样炒出来的面条才会更香,而且如果炒面条的时候如果不是不粘锅的话,等到锅中冒青烟以后再放油,这样就不太容易粘锅了。如果用酱油的话最好用老抽,再加上酱油,这样面条的颜色非常好,味道也很好,炒面条的配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进行选择。

炒面可以放什么菜好吃

家常炒面

首先准备适量的面条、鸡蛋、油菜、老抽、蚝油、香油以及其他的各种调味料等往干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等到水烧开之后放入面条,面条煮八九分熟就可以了,捞出来以后放在冷水里过一遍,控干水分之后往面条里加入适量的油、蚝油、还有老抽,充分的搅拌。把青菜过水之后,过一遍冷水,切成小段。往干净的锅中倒入适量的油,再放入面条,充分的翻炒,炒的时候要不断的搅拌。这样才不会粘锅,然后再放入切好的青菜,充分的翻炒均匀,出锅前淋上香油就可以了。

西红柿鸡蛋炒面

首先准备适量的面条、西红柿、蛋、尖椒、酱油、盐以及其他的各种调味料等,往干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等到水开之后,把准备好的面条放进去,等到快熟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放在凉水里过一遍之后控干水分。把西红柿,尖椒洗干净之后分别切碎,往油锅中倒入适量的油,等到油变热之后,先放入五香粉炒香,再加入西红柿和鸡蛋快速的翻炒,最后加入酱油,炒匀之后加入已经煮熟的面条还有切好的尖椒翻炒,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就可以了,要注意面条一定要快速的搅拌,要不然很容易粘锅或者是不匀。

三丝炒面

首先准备适量的面条、胡萝卜、卷心菜、火腿、盐、鸡精、葱、生抽、老抽以及其他的各种调味料。把胡萝卜,卷心菜洗干净之后切成丝,把火腿切成小块,把葱洗干净之后切成段,往干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油,等到油热以后,把切好的胡萝卜和卷心菜充分的翻炒,再加入火腿块翻炒均匀之后备用。往干净的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和盐,等到水开之后放入准备好的面条,快熟的时候捞出来过一遍。把煮好的面条放在炒锅中,加入生抽、老抽、盐翻炒均匀,出锅前加入香葱就可以了。

最近几年,关于志愿军的**比较多,相信很多小伙伴对于《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们啃冷土豆的场景印象深刻,当时志愿军条件确实很艰苦,由于我们没有制空权,加上物资难以运输到前线,因此志愿军初期的物资伙食非常的艰难。

那时候志愿军吃的是什么呢?

最初的时候,我们吃的只有炒面,战士们经常是一把炒面,一口冰雪塞入嘴中,因为埋锅造饭会有炊烟,容易遭到轰炸,因此吃炒面成为战士们不得已补充体力的食物。

炒面的出现

我军是1950年冬入朝作战,当时志愿军面对的不仅是装备精良的美军,更有极低的气温困扰,为了胜利,志愿军战士只能以坚强的意志硬抗这极寒天气。

当然除了军需物资之外,抵御寒冷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产生大量热量的食物,但是我军为了快速作战,志愿军战士本身携带的食物就非常的少,物资补给也没那么快送到,加上没有制空权,更不会埋锅造饭以免暴露目标,因此为了研究出一种便于携带又能随时食用的食物成为当时军需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

最终在东北军区尝试用70%的小麦、30%的大豆、玉米或者高粱炒熟混合后加入食盐制作出了炒面。

这种炒面容易保存、运输方便,食用简单,因此运送到前线后便深受战士们的欢迎,彭老总见过样品后也是很满意,并且要求为志愿军准备的口粮中提供三分之一的炒面。

全民炒面

不过当时志愿军每月需要炒面1482万斤,当时的东北地区无法满足,只能提供1000万斤的炒面,缺口很大,周总理听说后,要求其他地区提供剩下的缺口,于是东北和其他地区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掀起了炒面的热潮,甚至连周总理在繁忙之余都和其他干部一起炒面。

炒面立功

自从炒面进入前线后,战士们再也不用因埋锅造饭而暴露目标的问题,有了炒面,战士们打仗的时候随身背着一条炒面的口袋,饿的的时候就抓一把炒面塞在嘴里,地上随便抓上两口雪就可以坚持在阵地上作战,由于炒面极大的解决了战士们的口粮问题,很多战士们喊出了“为炒面立功”的口号。

从 1950年冬到1951年6月,国内为前线战士们运输了3万多吨的炒面,这些炒面基本满足了战士们最低限度地生存 。

断粮困难

虽然志愿军有了炒面,但是炒面也是志愿军战士想吃就能吃到的,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的补给线和仓库进行疯狂的轰炸,令志愿军的补给成了很大的问题。

后方虽然不断运输到前线,但是百分之四十的物资会在运输途中被炸毁、剩下不到百分之六十的物资会运输到前线。

因此很多部队每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因为随身携带的干粮要带到前线去,为了在前线保持体力,战士们不敢轻易地吃掉,只能挖一点野菜加上四两米来保证一天的伙食,很多战士都不幸得了肠炎和痢疾而丧失战斗力。

当时的补给标准是多少呢?

前线部队每人一天一斤,兵团机关则是每天八两(其实就是半斤) ,即便如此标准有时间也很难达到。

因此前线部队也难免处于缺少粮食的危机,有些战士断了粮,只能吃当地的一种叫“拖拉机草”的植物当做饭吃,吃完之后,一些战士都流了鼻血,连草都没有的战士因极度的 饥饿而晕倒,甚至牺牲在阵地上。

1951年4月8日因敌人轰炸,我方库区被烧毁84节火车物资,其中包括粮食287万斤、粮油33万斤、衣服408万套、鞋28万双,还有大量其他物资

当时美军飞机天天在天上飞,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前线部队都严格控制火的使用,没有火,自然没有热饭更没有热水,有时候连炒面都没得吃的时候,战士们只能啃冻土豆都来充饥了。

当时战士们身上都会背着干粮袋,因为志愿军补给条件的问题,战士们所需要的各种补给和弹药都需要自身携带,但一个人带得再多,也顶多够七天,因此支撑一个星期后,志愿军的进攻会停止,这种场景被美军称为“礼拜攻势”。

当时志愿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呢?

每个人都会背着一个干粮袋,里面装着五六斤的高粱米,但是到了战场上基本都吃完了,等到后面得到补给的时候,装上一些土豆和炒面,但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土豆便冻成了“硬石头”,啃不动,而冻过的土豆又苦又硬,即便如此,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相比于冻土豆,战士们比较喜欢的是炒面,不过炒面也是边吃边喝,不然容易呛住,也无法下咽。

其实在解放后不久,我军就开始研究野战食品了,首次生产的压缩干粮就是用熟面粉、熟豆粉、花生米、蛋黄粉、干枣粉、胡萝卜粉、糖、盐和植物油制作而成,用机械压缩成块,最先投入使用的就是志愿军战士。

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志愿军在炒面之外开始使用压缩干粮,而到了1952年上半年,压缩干粮就基本替代了炒面,不过压缩干粮比较硬,当时很多年轻的战士因为缺乏营养,牙齿松动,因此会出现磕掉牙齿的情况,但是营养上会比单纯的炒面好很多。

不过前线的战士们营养还是不太够,很多战士们都出现了夜盲症,当时毛主席听说后,就说给前线战士们每天一个鸡蛋,但是鸡蛋虽然有,运输到前线就很困难,长途运输被打碎不算,还会遭到敌人的轰炸,运输到前线少之又少。

不过还是得解决战士们的夜盲症,于是后勤开始运来花生、黄豆、蛋粉、蔬菜以及动物肝脏来解决战士们的夜盲症的问题,同时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得到治疗夜盲症的土法子,就是煮松针汤,还有就是生吃小蝌蚪,通过土办法加上后勤的改善,战士们的夜盲症得到了不错的治愈效果。

从第五次战役后,战争进入了阵地战,和前期运动战相比,阵地战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战线基本稳定后,为了保证战士们可以吃上热饭,前线部队改变了以前从坑道送饭的做法,让炊事班在炕道口里搭建伙房,然后分散做饭,这样可以保证战士们吃上一口热饭。

不过后方部队可以吃上热饭,但是一线部队还是不能生火的,除了夜间炊事员会送上热饭,其余时间吃能吃干粮充饥。

稍微充裕的时候,还可以在坑道里包饺子,改善一下伙食,让战士们感受一下家乡的风味。

当然除了以上情况外,一些有条件的部队还会在坑道里种一些菜,比如从国内运来的种子在坑道里种起了小葱、白菜、青菜等等,解决了战士们吃不上蔬菜的难题。甚至39军的炊事员就在坑道里种了豆芽,磨出了少量的豆浆。

志愿军的战士们的物资和美军相比是没法比较的,美军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时候还能吃上火鸡,午餐肉吃到吐,

虽然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但是士气永远是最重要的,志愿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即便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又如何?照样被打趴下,因为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