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舞蹈老师什么礼物好呢?

老师 0 81

教师节送舞蹈老师什么礼物好呢?,第1张

教师节送舞蹈老师什么礼物好呢?
导读:都说收到口红的女人最开心,有些学生想要趁着教师节,赠送一份口红给自己老师,教师节送口红给老师合适吗?一些学生则觉得教导自己舞蹈的老师人很好,想要送些礼物代表自己的心意,送舞蹈老师的八种礼品是什么呢?教师节送口红给老师不合适,不管是学生家长还

都说收到口红的女人最开心,有些学生想要趁着教师节,赠送一份口红给自己老师,教师节送口红给老师合适吗?一些学生则觉得教导自己舞蹈的老师人很好,想要送些礼物代表自己的心意,送舞蹈老师的八种礼品是什么呢?

教师节送口红给老师不合适,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不建议送口红给老师。首先口红属于涂抹在唇部的化妆品,一般是情人之间、闺蜜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学生或学生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没有不属于这类亲密关系范畴,赠送口红给老师只会惹出很多事端,闹出不少误会,反而给老师造成许多麻烦。再者,赠送给老师口红的色号,不一定是老师喜欢或符合她本人肤色,送口红容易出错,不如简单送一束花就可以了。

送舞蹈老师的八种礼品可以是:一束花、一张贺卡、一封感谢信、一袋手工饼干、泡脚桶、小盆栽、按摩仪、跳舞奖状等。虽然舞蹈老师与学校老师相比,没有那么严格的收礼限制。但是学生赠送礼物给舞蹈老师的时候,也不用送太贵重的东西,这样容易让师生关系变得不纯粹。

第一课舞蹈表达的是表达对山村支教老师无私奉献的感谢和感动。第一课是少儿精品舞蹈剧目,舞蹈内容是山村支教老师在支教时跟学生们的交流和互动,很令人感动的一支舞,山村支教老师是伟大的,这一路是历练,成长,是充满希望的一条道路

适合新手扒的舞蹈剧目独舞有:

一、男子独舞:

1《恰同学少年》

2《少年志》

3《孔乙己》

4《新生》

5《湘江北去》

6《空山思故》

7《杏花天影》

8《枫桥夜泊》

9《狂歌行》

10《月落孤秋》

11《花落知多少》

12《问君能有几多愁》

13《庚戌之变》

14《秋风破》

15《长坂坡》

16《宝玉》

17《天凉好个秋》

18《青花 吟》

19《归》

20《淌梅图》

21《羽人》

22《钟馗》

23《忆 伯灵》

24《忠义千秋》

25《科尔沁的巴图鲁》

26《那年十七岁》

27《草原骄子》

28《翡翠》

29《套马杆》

30《双刀祀》

31《舞鹰的传说》

32《静静的玛尼石》

33《孤独的老榆树》

34《思翔》

35《英吉沙小子》

二、女子独舞:

1《思嫁》

2《春逝》

3《点绛唇》

4《且看行运》

5《空谷幽兰》

6《彩蝶飞舞》

7《东山吟》

8《梅娘》

9《春》

10《海棠依旧》

11《凤还巢情缘》

12《惊怜梦》

13《山鬼》

14《吉祥天》

15《翩若惊鸿》

16《楚优》

17《青 蜓》

18《再别断桥》

19《嫦娥》

20《霓裳梦》

21《人间四月》

22《红色童年》

23《梦角儿》

24《自在幽兰》

25《竹音瑟瑟》

26《神祭》

27《恋舞。伊人》

28《背勒个沁》

29《情。劫》

30《天地间》

31《羽化灵蛇》

32《西域之火》

33《浪》

34《心境》

35《冬趣儿》

送老师结婚礼物,我认为要么就送贵一些的,要么就送价格不高有创意的。你可以组织其他同学买一件贵重礼物赠送,例如:品牌榨汁机、料理机等。但如果自己单买又没有多少积蓄,可以考虑下面礼物:

送结婚对梳礼盒

新婚送梳子意为“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实用的礼物。我同事结婚的时候,曾送过一套礼盒梳子,质量的确很好。

推荐下面这款天然木质套装结婚礼盒,沉香龙凤呈祥+荷叶镜,款式古朴典雅,价格8980元,作为学生来讲,这个价位是可以承受的。

结婚水晶床头灯

老师结婚也可以送一盏床头灯,婚庆床头灯寓意美好,给人一种传统的古典之美的视觉,也是很暖心的礼物。

推荐新婚艺术温馨玫瑰花+心型欧式小夜灯,价格128元,可以装点婚房作为摆件搭配。

手工画

如果你是美术系的学生,可以创作一幅关于老师结婚的画作,送给老师用以表达对老师结婚的祝福之情,也是很贴心的。

1、婚庆双喜抱枕

在结婚的时候一定是要收一些比较喜庆的礼物的,而婚庆双喜抱枕不仅颜色喜庆,“囍"更是代表了结婚的喜庆。而抱枕是老师新家里面可以用到的东西,不论是抱着还是靠着都很舒适,即使是放在沙发上作为摆设也很合适。最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份祝福。

2、红木梳子

在中国的传统中,新婚夫妇要有一对红木梳,寓意着"结发夫妻""白头到老”,因此学生们也可以选择一款红木梳子送给老师。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是可以送这份礼物的。并且,一般喜庆的数字上面会雕刻上龙凤或者鸳鸯的图案,是—种对老师的美好祝福。

3、雕塑摆件

在婚房之中少不了有一些喜庆的摆件,既可以选择水晶摆件,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传统的人偶摆件,都是很适合让老师摆在新房中。

4、情侣拼图

情侣拼图也是一份不错的结婚礼物,可以将老师的婚纱照作为图案定制,做成拼图的形状,寓意着"拼起来的幸福",也是一种对于老师结婚的美好祝福。

5、碗筷套装

碗筷套装这个意味着“圆圆满满,快快乐乐”,在花色的选择上面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喜庆的颜色和寓意好的图案,比如说鸳鸯戏水、龙凤呈祥。有些套装可以定制,可以将他们两个人的名字的—些信息刻录到筷子上。

  根据舞蹈的作用 )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有人把生活舞蹈又称为自娱舞蹈,把艺术舞蹈称为表演舞蹈。按实际情况看来,生活舞蹈可以包括自娱舞蹈,但又不完全是自娱性的,如宗教、祭祀舞蹈;有些生活舞蹈,如习俗舞蹈就有很多是具有一定表演性的,所以这种称谓不尽恰当。按实质来看,所谓生活舞蹈是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跳的舞蹈,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别人观赏而跳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艺术舞蹈,又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一、根据舞蹈的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新风舞四类。

  二、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八类。

  三、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第三节各种不同种类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一般是指与人们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人人都可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生活舞蹈又包括以下几类:

  1.习俗舞蹈(节庆、仅式舞蹈)

  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往往都要举行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是各个民族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流传于湖南的《伴嫁舞》是新娘出嫁前,女伴们陪伴新娘的惜别活动。一般在嫁期前的两天晚上开始进行,直至夜半结束。最后一晚要歌舞通宵,直到次日黎明后,女伴们跳完伴嫁舞,新娘上轿后,把新 )娘送到新郎家为止。伴嫁舞由“把盏舞”、“走马”、“走火”、“换信香”、“娘喊女回”、“纺棉花”、“划船”、“挑水舞”、“卖酒酒”、“推磨”、“一根子流星”、“会歌舞”等12个舞蹈组成。舞者边歌边舞,反映了妇女们的劳动生活和她们丰富的思想感情。

  土家族的《跳丧舞》是湖南、湖北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对舞形式。舞者人数不限,可自由组合。多在死者灵堂前起舞:先由歌师击鼓叫歌,舞者随鼓的节奏应歌接舞以致哀。

  流传于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跳春牛》,多在每年“立春”期间活动。一般由两人披牛形道具,表演耕牛的各种动作,另一人扮演农夫,表现犁田、耕地、播种等劳动,边舞边唱,歌词中多为迎春、劝耕、祈望五谷丰登等内容。

  在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聚居的朝鲜族,每到秋天获得丰收后,人们便在街头广场跳起《农乐舞》。一般由“小鼓舞”、“舞童舞”、“象帽舞”等所组成,当舞至高潮时,各( )舞队和围观的群众同进舞场共舞,尽情地抒发丰收后的喜悦、欢乐心情。湖南、贵州聚居的苗族的《四面鼓舞》亦是在丰收时节跳的一种舞蹈。舞者四人分别站在四面鼓的四面,每人双手持鼓褪,同击共舞。主要动作有:“起鼓”、“梳头”、“圆手”、“背剑”、“擦身”、“翻身”、“犁田”、“耙田”、“插秧”、“扯草”、“挑谷子”、“收鼓”等。动作幅度大,风格奔放,表现出苗族青年获得丰收后的欢快和喜悦的心情。③

  2.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

  宗教舞蹈,是表现宗教观念、宣喻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神灵的一种形象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是宗教祭仪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我国不少地区和民族的宗教祭仪中,都有这类舞蹈的活动。如民间的巫舞、师公舞、帷舞,佛教的“打鬼”、萨满教的“跳神”等均是。

  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抵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我国周代的《六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六舞》是:(1)《云门》用以祭祀天神;(2)《咸池》用以祭祀地神;<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4)《大夏》用以祭祀山春川;(5)《大镬》用以祭祀先批(女性祖先);(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另外,至今流传于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摊舞》,就是古代摊祭中( )的仪式舞蹈发展而来的,大多还保留着“驱鬼除疫”的主要特征。

  3社交舞蹈

  社交舞蹈是在人们文化生活中最广泛流传和最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扎扎”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中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互相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个民族的社交舞蹈。

  4.自娱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在舞蹈活动中目的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它除了进行自娱自乐以外,别无其他目的。它既不是为了跳给戴黝人看,也不是为了给别人在情感和思想以感染或影响,只是用舞蹈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而在抒发和宣泄情感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当然,有时这种舞蹈也不免会引起旁观者或同舞者的激情反应,而这客观的反应,自然又会给舞者本人的情感以影响和刺激,这也就会进一步激发出舞者即兴舞蹈的灵感,使其舞蹈放射出独特的光彩,从而使舞者能感受到更大的舞蹈审美活动的愉悦和欢乐。如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以及西方 )的“迪斯科”、“霹雳舞”等,都是人们所喜爱的自娱性舞蹈。

  5.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所以它历来就有健身的体育作用。近人更进一步把舞蹈和体育相结合,创造了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体育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中舞蹈等等。另外,从广义上来说,我国民族的武术中,象征、模拟各种动物和特定人物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及舞剑、舞刀等均可属于体育舞蹈。(近年来,交际舞,是国际标准交际舞,在我国普及流行非常广泛,各种比赛不断,一些体育部门把它划归为体育舞蹈,并成立了体育舞蹈的组织。当然,交际舞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健身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却不是锻炼身体,所以,这种称谓是不准确的。)

  6.教育舞蹈

  教育舞蹈指学校、幼儿园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所开设的舞蹈课程。据了解,许多欧美国家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除设音乐、美术课外,还设舞蹈课,任学生选修;有些学校还设有舞蹈系,既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也向舞蹈爱好者传授舞蹈文化。因此,他们形成了教育舞蹈的专门学科。我国一些大专院校普遍对审美教育重视不够,除少数院校开设有舞蹈课外,一般都不设此课程,爱好舞蹈的学生只能在业余艺术团体进行舞蹈活动。所以,在我国所谓的教育舞蹈,更多是指幼儿舞蹈和儿童舞蹈。其实,我们的祖先还是非常重视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的。如约在三千年以前的周代,就规定了对贵族子弟进行乐舞教育的学习内容,以及课程的进程。《周礼·乐师》注:“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舞勺”一般认为指“小舞”,属文舞类,包括周代六个著名的祭祀舞蹈:《幢舞》、《羽舞》、《皇舞》、《旎舞》、《干舞》、《人舞》。“舞象”属武舞类,“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可能是模仿破击象阵的作战动作的。’,④《大夏》即《六舞》之一,传说是表现和歌颂夏禹治水的丰功伟绩的,周代时用以祭祀山川的。这也就是说,十三岁学文舞,十五岁(成童)学武舞,二十岁才学歌颂各氏族首领为内容的乐舞。

  我国教育舞蹈之所以不能广泛普及,就在于还有不少人对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也有人缺乏舞蹈文化的知识,不了解舞蹈艺术乃是一种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 )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品。相信,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加深理解,舞蹈教育也必将会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展望未来,教育舞蹈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根据其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新风舞。

  1.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

  我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 )、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国丰富的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我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 )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陆续派生出许多芭蕾学派,风行欧美。

  二芭蕾艺术传入我国,约在20世纪20年代。不过,那时还仅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50年代以后,我国舞蹈工作者才有条件正规地系统地向世界各国的优秀的芭蕾艺术学习,成立了专业的芭蕾舞剧团体,把世界优秀的芭蕾舞剧目介绍给我国的观众,并以芭蕾艺术的形式创作了一批反映我国人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舞剧作品。

  2.民间舞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在欧洲芭蕾舞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它是经过舞蹈的专业加工,使其与芭蕾的风格相和谐、统一在一起。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因此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

  (1)载歌载舞,自由活泼。我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 )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我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绚丽多姿。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我国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大鼓凉伞》传说是表现郑成功抵御外寇练兵的活动。

  (4)自娱娱人,意旨统一。我国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我国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5)情之所至,即兴发挥。我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在流传中,虽然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但也都有即兴发挥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民间舞蹈家的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在他们情感最激动的时刻,常常是能出现闪烁着独特光彩的舞蹈的

  时候。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对各民族的民间舞蹈进行了广泛的普查、深入的学习、认真的整理、慎重的加工和创造性的改编,从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舞蹈节目,如《红绸舞》、《鄂尔多斯舞》、《花鼓舞》、《草笠舞》、《孔雀舞》、《摘葡萄》等,不仅为我国广大观众所欢迎,而且以其独特的风采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赏。

  3.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 )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而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7 ^-1968)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厄姆(Marthe Graham, 1894-1991)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她还创造了一套舞蹈技巧,人称“格雷厄姆技巧”。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 )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4.新创舞

  新创舞即不同于上述三种舞蹈风格的新的风格的舞蹈。如我国有的舞蹈家新创作的一些舞蹈作品,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取各舞蹈流派的各种舞蹈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这种新风格的舞蹈,又以表现我国当代新生活题材的舞蹈作品为多,如《战马嘶鸣》、《割不断的琴弦》、《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等均是。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八类。

  1.独舞

  独舞,又叫单人舞,系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多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思想感情的.片断,或是体现了一定的生活内容、创造了一种比较鲜明的意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舞剧中的独舞,类似歌剧中的咏叹调或话剧中的内心独白。独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 )较高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刻画人物的能力。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2 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剧中的双人舞,类似歌剧中的重唱或话剧中的对话,是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古典芭蕾中的双人舞,大多是表现爱情的,并有一套固定的程式:首先,是男女主人公在一起合舞;其次,由男、女各跳一段独舞;最后,两人再合在一起共舞。在男、女单独的舞蹈中,多是技巧性的表演,在合舞中一般都要使用托举技巧。

  3.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亦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舞,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内容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4.群舞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型舞剧中的群舞,常用来烘托艺术气氛,展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时也用其作为独舞或双人舞的陪衬,为塑造人物服务。

  5.组舞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如哈萨克组舞《幸福的草原》就由姑娘们轻快、活泼的“头纱 )舞”;老头们幽默、风趣的“皮鞋舞”;妈妈们安详、亲切的“摇篮舞”;牧马人纯朴、威武的“牧人舞”和青年男女们欢乐、自由的“姑娘追舞”等五个对比鲜明的舞蹈和最后的大群舞所组成,共同表现了哈萨克草原物资交流盛会的欢乐景象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大型舞剧中,有的场景采用组舞的结构形式,将一定数量的舞蹈联在一起,表现特定的内容,也是丰富舞剧色彩、提高和加强舞蹈化的手法之一。如我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六场,敦煌二十七国交易会,就组织进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东方各国的舞蹈,以渲染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6.歌舞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使观众得到审美的感知,因此,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很为我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7.歌舞剧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我国古代的歌舞剧,一般通称为戏曲。其历史悠久,剧种、曲目众多,是我国广大地区最为流传、最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戏剧形式之一。我国近现代的歌舞剧,有的吸收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有的则在民间歌舞的 )基础上表现戏剧的内容。如《玩灯人的婚礼》就是以安徽“花鼓灯”的舞蹈为主,以歌唱为辅,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歌舞剧。

  8.舞剧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关于它的艺术特征,我们将在下面作比较详细的论述。

  第三类,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1.抒情性舞蹈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其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舞蹈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优秀的抒情舞往往是既带有舞蹈者的个性特征,又概括了时代和人民群众普遍的情感特色,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因而能唤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如《红绸舞》通过舞蹈者手中红绸不断飞舞流动的各种线条所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面,直接抒发了获得

  自由的中国人民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和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男子群舞《海燕》通过迎着暴风雨,振翅翱翔的海燕的舞蹈形象,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在风浪中搏击前进的勇气和决心。

  我国的舞蹈家还常采用民族传统艺术中“托物取喻”和“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模拟,以拟人化的舞蹈形象,来表现和抒发舞蹈者的情怀。如《荷花舞》,以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来寄托人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和平、自由的向往;而《葵花舞》则借葵花向阳的特性,来表现人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抒情舞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抒情性群舞 )和抒情性小品舞蹈两种:抒情性群舞以群体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和队形、画面的更迭变换,以力度、幅度、节奏的对比,不同情绪、情感的典型、概括的表现,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抒情性舞蹈小品(多为独舞)则通过演员高超的舞蹈技艺和细腻、精湛的表演,所创造出的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感享受。

  抒情舞从美的形态上来看主要有:优美型(《荷花舞》、《葵花舞》);壮美型(《海燕》、《马刀舞》);欢悦型(《红绸舞》、《快乐的罗嗦》)三类。

  2.叙事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

  叙事性舞蹈和舞剧虽然都具有不同的人物和一定的情,料胆它们却有不同的特质。前者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情节也比较简单,不像舞剧那样有曲折复杂的情节结构和尖锐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如《金山战鼓》通过宋代著名女将梁红玉率领两个孩儿,在宋军和金兵激战的金山脚下,亲临阵前,观战、擂鼓、中箭、拔箭、对天盟誓、击鼓再战,直到战斗胜利的情节过程,运用舞蹈手段,形象地把梁红玉不畏强敌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战斗精神,作了生动的艺术表现。

  在我国叙事性舞蹈中还有许多是取材于寓言、童话和传说故事,常采用夸张、比喻、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表现某种生活哲理。如《鹏蚌相争》,劝喻人们不要因为内部纠纷争斗不休,而让他人坐收渔利;《东郭先生》和《农夫与蛇》则告诫人们不要轻信恶人的软语乞求,丧失警惕,最后反遭其害。

  叙事性舞蹈,由于结构精巧、精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与我国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习惯相适应,所以是我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样式。

  3.戏剧性舞蹈

  戏剧性的舞蹈,我们统称为舞剧。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是一种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的共性,都是通过舞台上不同人物的行动( )和他们的性格冲突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其不同的艺术特性,就是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许多艺术特征。话剧、歌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言和歌唱,舞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舞蹈。

  舞蹈是擅长于抒发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它在叙述事物的具体概念方面有比较大的局限,而舞剧所要表现的一定的戏剧内容,则要求舞蹈具有一定的叙事能力。如何使这个矛盾得到解决,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是舞剧创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一方面在选材上要适当考虑到舞蹈表现力的局限,不要安排过于曲折复杂的情节和繁琐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要求在舞剧的艺术结构上要比其他戏剧形式具有高度概括、凝练、集中的特点,注意在情节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中,着重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进行细致、深刻的描绘。我们从中外一些优秀的舞剧作品中,发现在舞剧结构上运用“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事中抒情”从而达到“抒情和叙事的统一”是解决舞蹈表现力的擅长和局限这个矛盾,比较好的

我推荐你一个比较简单的《巴厘岛不穿红舞鞋》外行人看巴厘岛的舞蹈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千差万别,读了下文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巴厘人如痴如醉地在跳什么舞了:

舞蹈剧

戏剧性舞蹈,或称贝巴厘(bebali),是一种叙事形式,从爪哇的马加巴希帝国传入巴厘岛,并在巴厘岛加巴希帝国传入巴厘岛,并在巴厘岛的宫廷内进一步发展出来。舞蹈剧有时候跟庙会奥大蓝一起演出,同时取悦神明与信徒,不过不一定是仪式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舞蹈剧形式之外,也有在过去一个世纪逐渐发展出来新形式的舞蹈,许多是从神圣的形式衍生出来,加上世俗的情境,包括观光客表演。神圣的形式、结构也许还存在,但是祭祀和祈祷省略掉,甚至有一些舞蹈表演以政治议题为主题,比如说由国家所赞助演出的塔利塔尼农民舞(tari tani)。其他现代舞蹈剧如三德拉塔利(sendratari)则是由公立表演艺术学校的师生所发展出来。

甘布

在所有舞蹈剧当中,正式、高贵的甘布(Gambuh)是最重要的,因为许多现代形式的舞蹈剧是根据甘布发展出来的。则开始,甘布是宫廷内的娱乐表演,可是最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表演。现在甘布的表演被视为庙会奥大兰仪式成功与否的指标。以前,甘布由男性表演所有角色,现在女性表演其中的女性角色,也可能演出男性王子的角色。

甘布的故事取材自称为潘吉(panji)或玛拉特(malar)的爪哇文化英雄的浪漫故事,在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舞蹈表演中,舞者还有乐团伴奏,主要乐器有竹制笛子、鲁特琴、鼓和其他打击乐器,对白是古爪哇语卡威(Kawi),有陪从或是喜剧赏提供同步翻译,甘布的曲目由速度掌握精确的场景所组成。

瓦扬翁影子戏(Wayang wong)

影子戏可以说是所有舞蹈剧中最具戏剧性的表演,内容取材自印度史诗拉玛雅那(Ramayana),由瓦扬,即影子戏院演出,但是表演的是人(wong)而非木偶。当然其中有些部分需要改编,故事经过简化,影子剧院把长的对白变短,换句话说,就是加入精简的甘舞蹈介绍。除了在吉安雅的普将甘(Pujungan)有完整故事演出外,多数表演只演出拉玛雅那故事的一部分。瓦扬翁的演出通常是纯娱乐性质,然而在布勒伦的村庄提加库拉(Tejakula),有保存最完整的瓦扬翁面具,村民在两百一十天庙会时庙宇的第二中庭演出瓦扬翁,表演被视为神圣演出,面具则有魔力。

朋拿萨(penasar,丑仆)是瓦扬翁演出的重要角色,不只因为他是卡威语的翻译者,解释剧情,同时也是广受喜爱的喜剧演员。双关语和闹剧的演出是表演的重要部分,舞蹈剧都是由充满动作和活力,怪物和猴子军团之间的大战结束,在瓦扬翁,拉玛雅那中邪恶的国王拉瓦纳(Rawana)永远不会被杀死。

雷宫舞

据说由吉安雅一位王子发展出来的舞蹈雷宫舞(Legong),可以说是女性美与优雅的彻底实现。原来的版本山海扬雷宫(sanghyang legong)是神圣舞蹈的一种,还要戴面具,后来由年轻男孩不戴面具表演,而现在则由三名青春期前女孩演出简短故事,就像多数观光客所见一般。

舞蹈本身的表现是一连串惊喜,舞者从头到脚穿戴华丽,还有饰满花朵的头饰,舞者必须要从一个角色转变成另一个角色,比如说从女仆变成乌鸦,从公主变成王子,而且不能破坏舞蹈的和谐。

开头的独舞表现出雷宫舞的完整语段,接下来精彩的双人舞有两个小舞者互相模仿对方的动作,他们拍动他们的扇子,手掌以奇怪痉且颤抖的方式动作,眼睛兴奋地忽左忽右转动,伴随持续一致地动作,直到忽然停止。

克拜雅

另外一种巴厘岛令人赞赏的舞蹈是克拜雅(Kebyar),刚开始是纯粹舞蹈,由年轻女性穿着男性衣物表演音乐,这称为克拜雅同贝班其安(kebyar bebanchian),也就是中性的克拜雅,可以由男性或女性演出,如果舞者演出角色对象是年轻男性,就没有故事内容。

在一九二零年代,一个天赋和年轻舞者依克突马力欧(I Ketut Mario)进一步交克拜雅舞加以发展,变成克拜雅堵堵克(kebyar duduk)由他演出坦朋(topong)铜锣组,夸张地舞动棍子,其形式介于纯舞蹈与动作之间。

这种舞蹈透过音乐的表现,呈现出年轻人的情感,勇敢、羞涩、和悲伤。因为舞者是坐着的(duduk),手腕、手肘、手指和躯干等细微的动作、姿态,加上面部表情,才是舞者真正的天赋所在。

阿加(Arja)

阿加是十九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民谷戏剧,其特点在于,舞者必须是受过训练的歌者。

技术上而言这是相当辛苦的娱乐形式,内容取材自东爪哇马加巴希时代的罗曼史,充满了情绪和夸张剧情。刚开始是全部由男性演出,到了一九二零年代,女性取代男性,由于女性声音被认为比男性要优美,这可说是受欢迎的创新,现在也有许多女性阿加演员变成歌星。

科卡克

卡克(cak)或科卡克(Kecak)舞就是有名的猴子舞,由此迪杜鲁(bdedulu)村民所创造,史拜斯于一九二零年代加以大众化。其起源是神圣的山海扬(sanghyang)舞蹈,再加上拉玛雅那的场景和故事。科卡克舞是由一连串奇妙不和谐的声音所组成,一百个人代表拉玛雅那的猴子军才,坐成一个圆圈,开始吟唱,他们手臂伸向天空,手指张开,但是其声音、动作除了赶走恶魔以外,并没有其他含意,就像早期山海扬舞蹈一样。

扬格和普蓝朋

杨格(Janger)的意思是热情,基本上是有趣的舞蹈,在二十世纪初期编舞是由男女对立的舞蹈风格所组成,这种舞蹈集合了巴厘岛、印尼和西方根源。十二个女舞者穿着传统服饰,表演的舞步缓慢幽雅,看得出有雷宫舞的影响,舞者进入舞时,一边唱简单的巴厘岛语民谣。而十二个男舞者在女舞者之后出场,脸上化着胡须,服装则常常是狂想曲表现,比如说太阳眼镜、网球鞋或夸张的军服。相较于女性舞者,男孩们的舞蹈形成强烈对比,动作由颤抖、扭曲和行刺组成,加上极度激动的动作和狂吼。扬格舞通常是戏剧性演出的前奏。

普蓝朋(prembon)实际上是由不同种类舞蹈所组成的舞蹈剧,字面上的意思来说,是一种讽刺的滑稽剧,表演给观光客看,由雷宫舞、克拜雅或其他舞蹈中撷取一系列场景演出,并没有对话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