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公关礼品,实际上是向我们的交往对象,推介我们的企业、推介我们的组织,以及对对方表示尊重和友善之意的一种载体。首先是自我推介,然后是对对方表示尊重,二者最好合二而一。做不到,强调其一也行。具体而言,选择公关礼品时,下面几项原则需要注意。
公关礼品,实际上是向我们的交往对象,推介我们的企业、推介我们的组织,以及对对方表示尊重和友善之意的一种载体。首先是自我推介,然后是对对方表示尊重,二者最好合二而一。做不到,强调其一也行。具体而言,选择公关礼品时,下面几项原则需要注意。
第一,宣传性。一定要明白,我们在公关交往中赠送礼品,不是拉拢腐蚀、搞定推介人,不是让人下水,而是宣传和推介我所在的组织和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推介我的产品、技术、服务,宣传和推介我的形象。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纪念性。好的礼品,可以让人家睹物思人。见到我们这个礼品,就想起我们这个人,想起我们这个组织,想起我们往年昔日的那一次友谊的聚会。友谊地久天长,令人怀念以往。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东西倒不在乎于贵重,礼轻情意重,恰到好处就行了。比如,国家公务员收受礼品有规定的,他收受礼品超过一百元人民币要登记,超过二百元人民币的要上交。你送人家的东西太贵重,搞不好就有拉人家下水之嫌了。
第三,独特性。它要求:选择礼品讲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举个例子,我在办公桌上就放了个小礼物。
有一次到惠州大亚湾核电站,那里做公关的同志送我的一个核电站的模型。说实话,那个东西的成本,我看就十块八块的。但我把它放在桌上,觉得挺独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它与众不同,令人瞩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时尚性。你光独特不时尚,没有意思。你光时尚不独特,也没意思。所以,时尚和独特有时需要兼具。
第四,便携性。就是礼品通常必须便于携带。
下面,着重介绍公关交往中的宜送礼品。
首先,标志性产品。比如,这个东西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代表性的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比较多的东西,或者微缩的模型,包括其宣传的画册甚至明信片,这个是可以送的。当然,这个东西你要注意别太大了。比如,汽车厂不可能送你一辆汽车。
我有一次到一汽去了,他们就送了我一个最新型的汽车模型,高尔夫的模型,放在柜子上很好看。厦门航空公司送过我一个厦航的757的模型,也很时尚。送此类礼品给客人,等于变相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第二,具有特色的礼品。此处的特色,包括国家特色、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比如,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风筝,玉佩,甚至筷子都可以送。还可以送中国结,中国结都很有讲究。前几年开大运会的时候,最畅销的商品是什么呢就是一双筷子加一个中国结。小贩赚大钱了,因为很多外国大学生和教练,没来过中国,不会使用筷子。他用熟了之后,还想把筷子带回去。有时候外国来宾也喜欢穿中式服装,旗袍。当然说实话,旗袍那东西,他们往往穿不上去。身材不大一样嘛。但是,他们喜欢它。
作为公关人员来讲,你有什么东西不送呢大体上有以下五类东西不送。
第一,不送现金和有价证券。否则有行贿的嫌疑。送现金、有价证券、金银珠宝或过于贵重之物,必然有行贿的嫌疑。
第二,不送有碍对方民族习俗,宗教禁忌和个人禁忌的物品。讲究礼仪,首先要了解人、尊重人。人家忌讳这个东西,你就不能送了。打个比方,我们那个国宝熊猫盼盼,亚运会的时候咱们挺喜欢的,后来发现其实有些国家的人并不喜欢你这个盼盼,那盼盼怎么了有人觉得熊猫长的像猪,有些民族忌讳这个东西。你说像吗它其实不像,但是人家觉得像,那你就别再勉强人家了。在我们傣族地区,西双版纳、瑞丽,人们喜欢孔雀,可西方有一些国家绝对是不喜欢孔雀的,孔雀在一些西方国家叫作*鸟,经常耍流氓的鸟。你给人家送一个孔雀图案,或者孔雀扇子,他肯定就不高兴了。
第三,药品、营养品不送。你记不记得我们前面讲过有教养的人,是不跟别人讨论健康问题的。一般老百姓讲:有病吃药,没病进补。外人你别给他送此类物品。中国的讲法是缺什么补什么,你怎么知道人家缺少什么呀你明白我讲的意思吧,你不是多管闲事吗
第四,有违社会公德的物品不送。别给人送什么毛片、盗版光盘。烟酒之类的东西也不要送,因为吸烟喝酒有碍健康。与社会公德不符的东西,送人往往涉嫌害人。
第五,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和宣传用语的物品不送。什么是广告广告就是付费的宣传,花了钱所进行的宣传。比如,你是联想集团的人,你送我一块广告表,上面印联想俩字,说实话,我可能就不戴了。否则我得跟你讲价钱了:我现在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那我戴你这表,上面有"联想"这么大的标志,你得给我钱了呀。你要不给我钱,难道我是你的移动式免费广告吗一般老百姓没这个事儿,老百姓你看夏天穿那T恤衫,什么都敢穿,管它上面印什么可口可乐、王致和、娃哈哈,没有不敢穿的。但是你要跟外商打交道,跟公司企业的人打交道,跟政府官员打交道,公关礼品则一定要避免使用明显的广告标志和宣传用语。顶多那个外包装盒上,咱把咱公司名印上就行了。
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在对外交往中,赠送礼品还有个事儿比较重要。包装!越是讲究的场合,越是重要的活动,礼品越在乎包装。包装要精美,包装实际上是礼品的外衣。这个礼品的包装,很多时候你要不注意就很麻烦了。公关人员一定要重视礼品包装。尤其对外交往中的礼品。包装要郑重其事,不包装则有滥竽充数之嫌。有些同志不大注意这个,那报纸一裹就给你弄去了,那塑料袋一装就来了,像地下党接头似的。对外交往要郑重其事,该包装就是要包装的。
在涉外交往中,你还是要注意,如果外国客人或其他客户送你的礼品带有包装的话,一定要当面打开看一看,表示喜欢和欣赏。不打开看就有诅咒谩骂之嫌。还要当面的赞扬,而且最好还要说两句好话,比如我送你条丝巾,你最好当面把这个丝巾拿出来围在脖子上说,真是漂亮。这我就挺舒服,觉得没白送。给你条丝巾,你说这老土,挺没劲。外国人送你礼物你要不看的话,就有怠慢他的嫌疑,现在一般人都知道了,但也有人不在乎。
接受礼品时,公关人员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落落大方。可以接受就要接受了,没有必要再三说:不要,不要,然后却又拿在手里。
第二,感谢对方。就是要当面感谢对方。拿到对方礼品之后可以马上打开包装,并说很喜欢,谢谢,诸如此类。如果要是重要活动的话,不妨在接受对方礼品之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比如24小时之内或者一星期之内,给对方写一封感谢信。接受了重要的礼品,特别送给你公司企业的礼品,写封感谢信,或者打一个电话,这也是礼尚往来。以后有机会见到送礼者的时候,还把这个礼品可以用一用。比如,你送给我们公司一个纪念的瓶,一个雕塑,我平常可以把它放到一般的地方去,但是如果你到我办公室来,或者到我会客室来,我就把它放出来,让你看到,说明我没有忘记。你送我一条领带,我平常可以不打,但是今天我可能见到你,我就把它打上。一看到它,你肯定会有被重视的感觉。
第三,拒绝有方。有时,对方的礼品,你不能接受怎么办有的公司企业有规定:在公务活动中,不宜收人礼品。不合适的话,不妨当面跟送礼者说清楚,但是别对人家恶语相加。什么意思,拖我下水,害我,别这么说。必须依礼婉拒:不好意思,王经理,非常感谢你对我的礼品的赠送。但是我们公司有规定,这个时候收你礼品就犯了忌了。总之,首先,要感谢对方的好意。其次,说清楚拒绝的具体原因。例如,我们这儿不能收礼品,大家都是讲道理的嘛。
所谓"尊重为本",礼尚往来,在我看来,公关礼品的价值是次要的,它所传递的情感,与尊重则是最重要的。这两个点是要注意的:重在情感,不在于价值。
1:
中国人接受礼物的礼仪
中国人收礼有个习惯与有些外国人不同,一般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礼物。外国人则习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说上几句赞美礼品的话。要是知道了礼品比较贵重的话,还是当面拆开包装最好。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是不对的,那会使人觉得你对别人所送的礼品毫无兴趣,因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收到的礼品不合心意,也应当象接受自己所喜欢的礼品一样,说上几句感激对方和赞美礼品的话。
收到别人的礼品,应双手捧接,并立即表示感谢。中国人一般在这时要客套几句,馈赠的一方要表示礼轻情谊重,受礼的一方要推辞一下。注意不要表现得过分。
假如准备退还礼品,应在24小时内付诸行动。同时要感激馈赠者,并说明为什么不能接受礼品。在商业活动中,拒收礼品时,可以附上专门的信件。对此处置要适当,不能使用讥讽、挖苦、侮辱性的辞句。最好说明一下拒收礼品是本人的决定,还是因为它违反了有关的政策或规定。给馈赠者要留一个余地。
2:
不同国家和民族馈赠礼品的礼仪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馈赠礼品有着不同的习俗礼仪,对这些关于馈赠的习俗礼仪我们必须有所了解,特别是知道其中的禁忌,以求得最佳的馈赠效果。
日本人送礼时,往往送对受礼人毫无用途的物品,于是受礼人可以转送给别人,那个人可以再转送下去。日本人喜欢名牌货,但对装饰着狐狸和獾的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瓣的菊花。日本在世界上是最重送礼的国家,礼品要注意包装,用宣纸做包装纸表明你有高尚的审美观,那些容易引起话题的礼品常受人欣赏。但送礼时不要给人造成措手不及,不要让对方因没有现成礼物回赠而感到窘迫,送礼时应尽量显得自然、诚恳。
日本人认为送礼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送的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如能注意以下三点,在日本一般就不会花了钱而不讨好。
第一,礼品应有包装。例如乌龙茶风靡日本,男女老少均爱饮用,在中国国内选购时一定要选有塑料薄膜包装的,若在名店购买,请售货员用印有店名的纸包一包,则这盒茶叶将会身价倍增。
第二,若送字画一是画面要小,二是毋需装裱好。画面小是因为日本的住房空间不大,无处可挂中国式的大挂轴,一般以2尺长、1尺宽为宜。不需裱好是因为日本的装裱技术比我们的好些,不少爱画的日本人即使买了中国裱好的字画回国后也重裱过。
第三,礼品不在贵重,而在于有中国民族色彩。切忌送尚未为一般日本人所了解的中国特产,如东北人参虽然很贵重,但并未被日本人所认识了解,送了效果未必好。
在美国,朋友之间也盛行互赠礼品。美国人举行家庭招待会,在两三个小时内同时接待几十名来访的亲友,客人送礼与否关系不大。如果出席专为你举行的家宴时,就应带些小礼品。美国人之间一般送瓶酒或鲜花,而中国人去做客则应赠以中国的小工艺品。在美国,如果客人赴宴不送礼品,往往意味着准备回请一次。
美国人在接受礼品时,往往当场打开礼品,这时送礼者介绍几句,受礼者赞扬一番,气氛颇为亲切融洽。可不能象我们中国的习惯,对客人的礼品先是客气一番,辞谢不受,后又接过礼品放在一旁,这样做对美国人来说是极不礼貌的,这等于对这些礼品不屑一顾。美国人虽然不太注重礼品的价值,却十分讲究礼品的包装。美国有专门的礼品包装纸和装饰花样,如果送礼时忽略了这点,甚至还认为昂贵的包装纸只有一两分钟的作用(即进门送礼到主人拆封那段时间),实在浪费,那就错了。
送给美国人的礼品除唐三彩、泥塑、蛋壳画、仿玉小品、折扇、剪纸、字画等外,应选择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不要老一套而应有新意。拉丁美洲国家,黑色和紫色是忌讳的颜色,使人联想起日旬斋。刀箭也应排除在礼品之外,它暗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它与眼泪联系在一起。不妨送些美国制造的小型家用设备,例如一个小小的烤面包炉。在拉丁美洲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只要不是奢侈品。
阿拉伯地区经营中国商品的商店很少,向阿拉伯国家的朋友赠送中国礼品,他会如获至宝。如果送工艺品,不妨选择造型生动的木雕或石雕动物,骆驼和马是阿拉伯人最钟爱的,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均属上乘。如对方是挚友或身份较高,一件唐三彩骆驼是很拿得出手的,当然,一幅花卉或山水画也是极受珍视的礼品,但不能是古代仕女画,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也可以送一对瓷瓶、一幅织锦或一把香木扇,最好是古色古香的。阿拉伯地区沙漠多,特别喜爱绿色和蓝色,红色则是忌讳的颜色。初次见面时送礼可能会被视为行贿。切勿把旧的物品作为礼品赠送他人。绝对不可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甚至不要问及他们的家庭,因为那是他们的私事。要送在办公室用得上的东西。
另外务必注意,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已明令禁酒,我们千万不要把酒作为礼品带进阿拉伯国家,也不要直接向妇女赠送礼品,因为直接和阿拉伯女人交往犯忌,送饰品给女人更是大忌,向阿拉伯妇女赠送礼品一定要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
英国人讲究外表,认为外表决定一切,应尽力避免感情的外露。一般应送较轻的礼品,由于花费不多就不会被认为是一种贿赂。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在晚上请人在上等饭馆用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英国人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除非主人对这种礼品事前有周密的考虑。由于业务关系和私人关系经纬分明,英国人最不注重送礼。办理业务的人之间,如送礼过重,被认为不合适。到英国人家做客,带上花或小件东西即可。
德国人不喜欢虚饰成鲜艳夺目的礼品,价格适中、风雅别致的礼物最受欢迎。只有当关系发展到相当密切时,才有必要送礼,应邀去朋友家进餐,事先应送花去,但不要送红玫瑰,这种花只送给相爱的人。应避免13这个数字。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对礼品的适当与否要特别注意,包装更要尽善尽美。他们喜欢应邀郊游,主人在出发前必须作细致周密的安排。
对法国人来说,初次见面就送礼被认为不善交际,甚至行为粗鲁。到法国人家里登门拜访时,送花是不可缺少的,千万别送菊花,因为这表示悲哀。如果要在主人家住上几天,送一件银制礼品比较恰当。不要送香水给法国女性商业对手,这对一般只具业务联系的人来说未免太过于亲密了。礼品应该表达出对他的智慧的赞美,不要显得过于亲密。
走亲访友时赠送鲜花,是最常见的表示好意的方式。但送鲜花不能不分对象,否则会产生误会。例如,红玫瑰是爱情的信物,是一般热恋中男青年赠给女友的。探望病人时送的花色彩不宜过分鲜艳,花朵的数量只能成单不能成双,哪怕送一朵花,也是常见的。将礼送交对方时,如果花束用透明塑料纸包装可以直接送,如用礼品纸包装,则赠送时必须拆去包装纸,以赢得受礼者的喜悦。
逢节日或祝贺生日,如果对方是交情较深的朋友,除送花外,还要送上一些日常用品作礼物,如衣物、香水、装饰品、领带等。一般南斯拉夫人对中国不太了解,抱有一种对东方的神秘感,因此一件小小的中国纪念品都会引起他们莫大兴趣与重视。一般来说,赠送给领导或有身份的人的礼品,可以瓷器、棉制手绣台布、漆器、真丝面料(送夫人)等为主,对其他人则以香木扇、真丝围巾、印有中国风景的手帕为宜。
送礼是俄罗斯人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礼品的实际价格并不象挑选礼品本身那样重要。他们送礼既不奢华也不一本正经,而且通常是在亲戚及好友之间送礼。小巧而有新意的纪念物、旅游纪念品都极受欢迎。若应邀去某人家里用餐或参加聚会,习惯上要送花、糖果或一件纪念品作礼物。因为俄罗斯人对酒的态度在变化,许多人不再欢迎烈性酒。所以你要了解对方的爱好后才送酒,但葡萄酒一般是可能接受的。商务礼物一般在谈判结束时赠送,且不必奢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以及书籍都是赠礼的佳品。
请君参考!
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以下是一些送礼给外国人的注意: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喜欢用淡色包装纸。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又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小意思,实在拿不出手”等等,这种过谦的说法,会大大减低礼品的分量。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赠礼要适时。在有些国家,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在阿拉伯国家,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在英国,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在法国,不能向初次结识的朋友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由于各国习俗不同,赠礼的种类和方式也有差异。日本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但日本人忌讳打上蝴蝶结。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美国与美国人交往,有两种场合可通过赠礼来自然地表达祝贺和友情,一是每年的圣诞节期间,二是当你抵达和离开美国的时候。如是工作关系可送些办公用品,也可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在美国,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别墅去共度周末,被视为较普遍的“赠礼”形式,你只要对此表示感谢即可,不必再作其他报答。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带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和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欧洲国家送礼在欧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德国人不注重礼品价格,只要送其喜欢的礼品就行,包装则要尽善尽美,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法国人将香槟酒、白兰地、糖果、香水等视为好礼品,体现文化修养的书籍、画册等也深受欢迎;英国人喜欢鲜花、名酒、小工艺品和巧克力,但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不大欣赏。阿拉伯国家中国的工艺品在这一地区很受欢迎,造型生动的木雕或石雕动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织锦或香木扇,绘有山水花鸟的中国画和唐三彩,都是馈赠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礼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习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不要送酒,因为多数阿拉伯国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赠礼,一定要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赠饰品予女士更是大忌。国外礼物赠送禁忌:在阿拉伯,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作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心里将鄙视你。德国送礼讲究包装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送给主人,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用要细致周到的安排。法国送花别捆扎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支不捆扎的鲜花,菊花在法国只在葬礼上才用的。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礼品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认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日本人有送礼习惯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品,于是收礼人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和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微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英国人讨厌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各国互赠礼物的习俗:日本 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礼品要选择适当,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最受欢迎,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美国 与美国人交往,有两种场合可通过赠礼来自然地表达祝贺和友情,一是每年的圣诞节期间,二是当你抵达和离开美国的时候。如是工作关系可送些办公用品,也可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在美国,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别墅去共度周末,被视为较普遍的“赠礼”形式,你只要对此表示感谢即可,不必再作其他报答。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带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和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欧洲国家 送礼在欧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德国人不注重礼品价格,只要送其喜欢的礼品就行,包装则要尽善尽美;法国人将香槟酒、白兰地、糖果、香水等视为好礼品,体现文化修养的书籍、画册等也深受欢迎;英国人喜欢鲜花、名酒、小工艺品和巧克力,但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不大欣赏。阿拉伯国家 中国的工艺品在这一地区很受欢迎,造型生动的木雕或石雕动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织锦或香木扇,绘有山水花鸟的中国画和唐三彩,都是馈赠的佳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