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给老师送礼?

老师 0 14

如何看待给老师送礼?,第1张

如何看待给老师送礼?
导读:今天和同学突然聊到这个话题,他们均表示送礼很正常,此处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不就是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吗?如果连教育学生都需要额外回报的话,那她当老师是为了什么,为了收钱吗?教育局明明有明确的规定,老师不可以收礼。规章制度摆在这

今天和同学突然聊到这个话题,他们均表示送礼很正常,此处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不就是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吗?如果连教育学生都需要额外回报的话,那她当老师是为了什么,为了收钱吗?

教育局明明有明确的规定,老师不可以收礼。规章制度摆在这,但还是有很多人违规

我的同学说,他有一个老师特别特别好,不收礼。这样的评判标准是多么的可悲呀。如果一个老师因为不收礼而被表扬,那这个社会真的是太惨了

家长送礼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在学校受欺负,被老师关注吗?老师难道不该自觉去关注需要关注的人吗,还需要收礼吗?给了让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送礼,老师收了,在老师的角度上,,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受贿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变得麻木了,觉得理所当然。这样的社会多么的可悲呀。

用一下可能有点不恰当的比喻。

给老师送礼的这种现象如同,一个人盗窃,其他人看到他通过盗窃得到了钱财,纷纷前去盗窃。这不就是随流吗?

学生在学生时代就习惯了各种违规行为,那长大后不就会习惯于世界的黑暗,缺乏正义感吗

是,有的人说,老师教育学生很辛苦,理应收到一些补偿。但是,难道他们没有工资吗,国家已经给他们发了工资,也有丰厚的福利待遇,这有什么无法补偿他们的。

给老师送礼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从这一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社会的黑暗,那么,往大了看,这个社会又会有多少黑暗的地方呢

假如只有用钱才可以让老师来夸奖自己的孩子,关注自己的孩子,那么这就是师德的问题,那么这就该引起教育部门的强烈关注。一个好的老师是会主动去鼓励同学、关心同学的。

以上仅为我的看法,或许某些地方有点夸张,勿喷

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小学时,送礼现象特别严重。逢教师节中秋节,妈妈就会让我拿个充值卡或者代金券给老师。那时我还小不懂,后来才知道原来卡里都是钱。小时候爸妈生意忙,顾不上我,又恰好遇上个挺势利的老师,所以砸钱让老师对我好。现在回想各种恶心,那老师教我四年,我做了四年班长,无论发生什么事,错永远不在我;就算哪天把她气得骂哭我,完了打电话给我妈照样各种表扬和奉承。初中叛逆期的放肆狂妄,很大部分源于小学时期的包庇放纵。

有时和同学讨论,以后要当什么样的老师。无论如何,拒绝收礼是原则是底线。一旦破线,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也会破灭。我也想告诉家长,送礼行为孩子一清二楚,只会助长孩子嚣张气焰,并无益处

1、首先,送礼物给老师可以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学生们在求学过程中会受到老师们的诸多关照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送一份小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同时也可以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投入。

2、其次,送礼物给老师有助于增强师生关系。一份礼物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这种互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让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

3、送礼物给老师可以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学生们通过表达对老师工作的肯定,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做好教育工作。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最后,送礼物给老师还可以传递价值观。学生们在送礼的同时,也会学会感恩、尊重和分享。这些价值观的传递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当然,在送礼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度原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或者产生不良影响。礼物可以是有形的,例如一本书、一幅画或者一件小工艺品;也可以是无形的,例如一封感谢信或者一份自制的小卡片。重要的是,礼物要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6、综上所述,从表达感激、增强师生关系、鼓励老师和传递价值观等方面来看,送礼物给老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礼物的适度性和适当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应该保持真诚、坦率的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教育环境。

一朋友在全寄宿私立小学工作。他说:“小学孩子小,想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家长送礼成风,老师收的礼物都很贵重。有的老师收下金项链之后,先放在手里垫垫重量,轻点的上交,重点的就悄悄留下。学校明令禁止教师收礼,即使收到礼物也要上交学校,学校退给家长。”

我也有孩子上小学,听了他的话后,也纠结了很长时间,到底送不送礼物给老师呢?最后,我决心不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不送礼,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学习。在小学,先要打好孩子的一生发展的基础,如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快乐生活的好心态。送礼给老师后,孩子在课堂上有了小毛病,不认真听课,老师假装视而不见不批评。即使课后老师帮助补课,也是效果不好,反而让孩子慢慢养成自由散漫的无所谓的学习态度。我孩子班里有一家长送礼。其孩子确实得到了老师优待,做最好的座位,见了老师也没大没小嘻哈胡闹,无视纪律秩序。平时是老师眼里的红人,但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一到考试就成了孩子中间的笑柄,同学们往往拿她打趣。相反,成绩好的,学习认真的孩子慢慢凭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友谊,在学生中间有很高的威信。鼓励孩子凭实力去获取想要的一切是孩子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和基础。而不是一味拿钱砸老师。

第二、不送礼,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送礼多了。老师没办法好好管理班级,造成了班级管理混乱。送礼的家长都想让老师给好处。有的孩子根本没有管理班级的能力,自律性非常差,老师让他当上了班长,结果班级越来越乱,以致任课老师都无法正常教学,成了乱班。破坏公平规则的老师和家长孩子都没捞到什么好处,处在混乱的班集体,相反自己孩子也会越来越差。在班里拥有特权的孩子往往以后发展并不好。如张国立的爱子张默,聪明调皮,在学校胡作非为,最后明星的光环也没能让孩子发亮,而是进了阴暗的牢里。最近,台湾名人富豪狄莺的独生子孙安佐也跑去美国坐牢了,资料证明孙安佐在台湾就是特权孩子。所以,孩子的发展不是家长送礼多少,而是要孩子自己自律自强才行。如果在学校一味有特权,在社会上竞争时候往往会头破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频频给老师送礼,给孩子捞好处往往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第三、不送礼,减轻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一个班级内家里钱多的花不完的是少数。多数都是中产和工薪阶层。如果家长攀比送礼,送多少?如何送?送多少次?都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如果越送越多,互相攀比,全班都送,老师照顾谁好呢,等于都没送礼。无形中也给很多不想送礼的家长增加了负担。如其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老师那里,还不如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自身强才是硬道理,也是对老师工作最起码的支持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