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有什么意义?

老婆 0 64

大学生支教有什么意义?,第1张

大学生支教有什么意义?
导读:1、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教师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培养了项目成员的良好

1、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

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教师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培养了项目成员的良好品格、领导力和实干精神,他们在未来将以更大的能量继续关注、推动中国教育进步。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青年支教老师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社会输送正向能量;机构运营的自律、节约、高效,为公益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扩展资料:

一、支教分类

1、长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年及一年以上。

2、接力支教 

支教时间:一学期,采用接力方式完成教学计划。

3、假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般为寒暑假,或利用周末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二、支教条件

根据政策规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就出台配套政策:2007年的师范专业新生在享受免费的同时,有义务到国家约定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

学生支教期间,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另外,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支教

-大学生支教

每个去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绝大部分的人这么做只是想要磨练自己以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研究生支教团也叫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一般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全国性师范项目,是从1998年开始组建,次年开始派遣人员,一般都是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以及定期轮换的方式。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招募一批具备该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部分在读研究生,到西部贫困地区基层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等,同时按照当地团组织安排可兼任所在乡镇、学校团委副书记,参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研究生支教团的利弊

优处:如果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以后在用一年的时间可以换来保研的资格,所以可以免去考研的压力和艰辛,其次就是享受生活补贴、交通补贴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

而且一般在服务期间如果是应届本科生的话保留1年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如果是在读的研究生保留1年的学籍,还能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弊端:目前就弊端来说,就是肯定比同届的人要晚一年毕业,再加上支教的地方大多都是比较艰苦一些,所以在心态上做不到一时的转换,是需要时间来调整的。

云南支教11年小伙成全能老师,支教老师需要承担那么多的课程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需要支教的地方师资力量一般都是比较缺少的。在众人的眼中每个老师都应该只教一门课程,可能有些老师需要带不同的班级,但是这是非常常见的。可是一个老师担任了很多不同的身份,这就让网友们感到非常好奇了,大家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个支教老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全能老师。

这个老师前后去过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教学条件都比较艰苦,所以他本人需要让自己变得全能。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老师,所以很多学生根本就没办法获得全面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支教老师就只能承担起教学的任务了。支教老师可能最开始只擅长一个学科,但是发现这个地方缺少的教育根本就不是这一个学科能够满足的,所以老师就只能多教几个学科。

由于支教老师教育的都是小孩子,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前弄懂小学生的教学基础。每一个老师所肩负的责任都很重,他们一个人承担了很多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一个老师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全部都给包圆了。老师的存在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小编觉得这个小伙子的相关行为值得大家去鼓舞,而且这个小伙子的所作所为给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了非常珍贵的教育。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尝试支教这份工作,也可以在偏远的地区看一看这些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给他们提供小小的帮助。

关于支教,很多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发给每一个面试的志愿者,或者针对其中提到的问题,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觉得支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那么,你错了。支教其实没你想象的神圣,你会发现菜里肉不见了,你会发现漫天的星星数的你头晕,你会发现原来蚊子除了咬人,掉下来也可以砸出一个包。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幸到达一所山区小学,作为一名支教老师,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将得到清脆的童音叫你“老师”的奢侈享受!

几乎每个支教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能够给孩子的。既然这样,还何必去支教呢?曾经有个志愿者给我说了这样的话:如果我们不去支教,而把我们每个人花的几百块钱给孩子,是不是给孩子的帮助会更大呢?我当时很严肃的说:不是!可是,劳民伤财的一次支教,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改变呢?

每个去支教的人,都会希望通过自己打开孩子的心,就像《我的清楚谁做主》里面有个戴眼镜的女的后来去贵州大方支教,记得她有这样一段台词:在那个地方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感觉自己就是孩子们的灯塔孩子们的希望……可是这个灯塔指向的,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偏远的山村,破旧的学校,天真的孩子,淳朴的校长,这本应是属于每个支教志愿者心目中理想的“支教圣地”。然而现实并不是如此!现在由于国家对教育尤其是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视,很多贫困小学已经盖了楼,修了操场,有些甚至装了电脑室!**《天那边》里那种学校建在山坡上,学生坐在石头上的情况已经很少很少了。国家和社会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关注,让西部小学真的“不缺钱”了。当然,对于一些设施学生是不是真正能从中受益那是另外一回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在中国不是教育上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监督机制的问题。

然后是那种农村老师守着三尺讲台的形象,很多志愿者,都对山村里的乡村教师抱有崇高的敬意,觉得他们或舍弃自己的青春,或放下了自己的理想,坚守着破旧的三尺讲台,以一个人“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学校,扛住了孩子们的希望。。。这种忽悠人的话听多了,志愿者们也自然受到影响。很多乡村老师是怎样的,抽烟、喝酒、赌博,打骂学生。当地人给我说的是老师有“三打”:喝醉了酒来上课,学生要挨打,赌输了钱来上课,孩子要挨打,在家被老婆骂了,孩子照样挨打。教育法明令的“不准体罚学生”在很多乡村教师眼里就是个屁!

当然,对于现在很多没吃过苦的人来说,支教生活也会很艰辛的,比如你不得不走十几里山路为了去一个学生家,你会十几天吃不上一顿肉每天日复一日的土豆白菜,你会和一群人打地铺睡在办公室甚至教室的课桌上。但是,支教不是让你去吃苦去体验生活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想体验一下西部山区的生活,只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吃得了十几天的土豆白菜,甚至只是想借着支教的名誉出去旅游,我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支教,我们是去做什么?

传道,受业。

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们知识,是开拓学生们眼界,是带给孩子们快乐。在支教出发前很多志愿者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要教很多东西,什么蓝调音乐、环保知识之类的,我只是很客气的说你可以先准备,到当地了解情况之后再说。他们还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到学校第一天拿到全镇统考的成绩单,一个班27人有13个零分,最高分不到70,也是仅有的一个及格的。而同样一份试卷,一个来学校听课的城里孩子说他是90分,而且被老师骂了,因为他们班平均分91分。分数不能说明问题,那其他方面:六年级的孩子竟然不知道中国首都在哪里,不知道北京是什么玩意!三年级的孩子计算100 减75是在试卷上画上一百根横线,然后擦掉75根,这样的基础,你还忍心每天都是教她们唱歌跳舞,给他们说什么爱护环境吗?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前提下,分数就是孩子的命运,而乡村孩子这样的基础,怎样去和城镇的孩子竞争?于是,利用这仅有的一些时间,给孩子一些恶补,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