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师戒尺弟子规好还是论语好?

老师 0 38

送老师戒尺弟子规好还是论语好?,第1张

老师戒尺弟子规好还是论语好?
导读:选择《弟子规》或《论语》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取决于老师的个人喜好和背景。《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一,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涵盖了传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想要表达对老师在教育事业的认可和感激之情,送《弟子规》是一个不

选择《弟子规》或《论语》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取决于老师的个人喜好和背景。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一,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涵盖了传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想要表达对老师在教育事业的认可和感激之情,送《弟子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论语》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关于政治、礼仪、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想。如果你想要表达对老师在儒家思想方面的尊重和认可,送《论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无论选择哪本书作为礼物,都需要考虑老师的个人喜好和背景,以确保礼物能够表达你的心意和感激之情。

看来这次还是应该还给老师的,要让老师有的放矢的去惩罚,如果不惩罚学生,现在的学生的确不成样子,有些孩子的确是太调皮捣蛋了,如果老师不严厉一些,孩子真的是无法无天了。

当然了,现在的老师对于学生真的是不敢管了,毕竟敢管孩子的老师也不多了,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三四个家庭为了一个孩子转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恨不得把孩子捧上天,如果老师胆敢在学校打孩子的话,那么孩子的家长都会来找老师,让老师情何以堪,有些时候老师也受不了的。其实在我看来,老师应该有惩戒孩子的权利,但是应该适当,并不是说这个成绩就要严重的体罚,应该让老师给予监管。

做家长的也要给老师一定的空间,用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应该去管教的,应该给孩子一个认识到自己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也让他们遵守规则。

‍‍‍‍我是赞成把戒尺还给老师的,但是有难度,把戒尺还给老师,其实也就是要重塑教师的威严,重塑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作为一个课外辅导教师,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也不敢管,你还没说他一句,他有十句在等着你呢,你要是动手教育他下,哪怕是轻轻的拍一下,直接告诉家长,你的工作就到头了。所以造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

办公室里有一把戒尺,大家争着传来传去地看。当教师多年,书上说的戒尺,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真是吃惊不小。

戒尺是怎么来的?原来是翟老师的女儿参加了读经班,老师赠送的。我拿在手里,仔细打量一下尺子,长约50cm,宽约一寸。手握的一头刻着“朱子治家格言”几个大字,底色是龙形花纹,一道深深的印痕的右侧是密密麻麻的“朱子家训”原文,用繁体字写成,没有标点,共刻有354字。尖端也刻有美丽的花纹。戒尺装在一个牛皮纸套中,还有一个丝带做的穗子,很精致典雅。

于是,我们商议,买把戒尺,送给学生。

主意已定,上网搜索,一搜才发现,戒尺还真大有学问。就材质而言,有竹板、红木、黑檀木、柚木、铜等等;就价格而言,低则几元,高则达几千元;就用途而言,有寺庙专用的,有当礼品送人的,还有管教打屁股等等;就刻字而言,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少的刻有“金榜题名”“状元及第”“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多的则刻上出自《三字经》《兰亭集序》《百家姓》《劝学》等等的文字;包装呢,也是可繁可简。一个小小戒尺,让我大开眼界。

最终我们决定购买一款经济适用的竹质戒尺。就是跟翟老师带来的戒尺同款的。

周一,我把戒尺带到班里,同学们纷纷议论,看来班主任要大开“打戒”了。我也不言语,把戒尺交给学生,让他们传着看看。有的拿到手里,仔细的端详,有的拿到手后,试着打自己的手心,轻轻一试,就不由得发出“哎呀”的声音,看来打手还是比较疼的。我告诉学生,日记有了素材了,就围绕着戒尺写写吧。

周二班会课上,我正式且隆重地向学生介绍了戒尺。通过学生的日记,我知道他们从包装上已经知道了戒尺的意思。于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并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理解。刚好前两周的班会上,我给同学们讲的樊登读书会里《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提到过:人生苦难重重,皆因懒惰而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自律的四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经我一提示,同学们对戒尺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又给同学们讲,今年开学之初,郑州七中一高二学生的家长向老师赠送戒尺,希望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他在发言中深情的说道:“孩子们啊,你们肯定渴望宽松、渴望自由,但是咱们要理解宽松和纪律,自由和自在的关系,扪心自问,若没有早晨起床刺耳铃声,你们会准时爬起来吗?若没有老师严厉目光的震慑,你们会自觉远离游戏专心刷题吗?若没有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你们会严守时间,按部就班紧张高效吗?……放任不约束的结果就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从你的指缝中,从你的嬉戏中,从你的哈欠中,从你的恍惚中……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溜走。”此发言受热捧,主要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是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向你们赠送戒尺,也是希望你们能够对学业全力以赴,能够对学业存有热爱、责任、甚至敬畏之情,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那么有的同学有疑问了,“老师,你又不打我们,那戒尺不是白花钱了?”我告诉学生:惩戒是必须的,但是惩戒只是一种方式,惩戒的目的也是让你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让你慢慢达到自律,自己能够管好自己了,成绩那就没问题了。打还是有必要的,恰到好处的打,打去的是邪气、傲气,打出的是志气、勇气。像我们班里,有的同学明明能够学会的某些知识,偏偏因为自己的懒惰,不学习,这样的就该打,打掉他的懒气,让他变得勤快起来,这样逼一逼自己,适应了初中的生活,也能够适应高中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涂上靓丽的色彩。但是,我绝对不随便打人,谁想被打了,要恭恭敬敬地请出戒尺,请老师打。

中国有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你们是初中生,在校住宿,这个阶段大部分时间,和老师相处。作为老师,有责任对你严格教育。希望将来的时候,你不会说,当我不懂事的时候,没有人帮我一把。我送你们一把戒尺,就是希望同学们遵守校规校纪,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愿大家能够过好充实有意义的初中生活!

非常赞成!

按理说打骂教育孩子不可取!但实际上对于顽皮的孩子不打不骂是行不通的。所以家长把戒尺还给老师对你的孩子的管教会有好处。

有句老话说 “棒头底下出孝子”。我们中国人从来就崇尚“恨铁不成钢”型的教育,我也知道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孩子的,但有时候不打就是不行,特别对那些太顽皮的男孩子,只要做到公平公正,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育不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渠道,在处罚孩子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有接纳的心态,要带着爱,要有一个“度”,给予孩子正确的管教,尊重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