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从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牂牁郡(今毕节境内)土著人盛览向武帝派遣出使西南的特使司马相如讨教作文之术,然后返回故乡招生授徒开始,到明洪武十七年(1384)毕节置卫,再到明正统四年(1439)土著人唐谏“献宅基地修学庙”,明眼人可以
从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牂牁郡(今毕节境内)土著人盛览向武帝派遣出使西南的特使司马相如讨教作文之术,然后返回故乡招生授徒开始,到明洪武十七年(1384)毕节置卫,再到明正统四年(1439)土著人唐谏“献宅基地修学庙”,明眼人可以从盛览与唐谏两个人物的身上,透视出这长达1550年的历史期间,毕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别在教育上,为史学界称之为贵州教育的发端。明清两代,贵州共培养出700名进士,第一名就是毕节的张谏(在外地求学)。
从明洪武十四年(1381)颖川侯傅友德率30万大军南征,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领兵屯田毕节,再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都指挥使李焕着手修建毕节城池;从1949年毛泽东组织53万干部随军下江南,到同年11月28日毕节解放,首任县委书记张西华、县长牛林枫到任;从1964年中央抽调大批干部赴贵州,到支黔干部赵福亮出任中共毕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书记、第二书记,人们可以看出,这总计长达580多年的历史时期,毕节这个地方就迎来了三批北方客人,使毕节与外界沟通,实现南北文化交融,彝苗汉各民族共生共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从l911年10月3日,周素园领导的贵州自治学社发动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建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到1934年1月,中共贵州地下党第一个党支部———毕节支部成立,林青出任支部书记,缪正元、秦天真为成员,再到1936年2月,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领导的几支地方武装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部开到农村,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一弹未发进驻毕节,并在毕节建立川滇黔省苏维埃革命委员、中共毕节中心县委和贵州抗日救国军,红军在毕节活动20天后,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周素园率领600多人随同红军撤离毕节投入长征这一历史过程,人们可以看出,岁月流程虽仅有25年,但毕节已实现从旧民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成了永放光芒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历史人物
张谏
字孟弼,明朝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人。明朝时贵州的第一个进士。少有志气,北走四川就学于刘仲珩,很受仲珩喜爱。当时正值刘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带孟弼拜见,忠愍亦非常喜爱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举人,然后到京师留在忠愍门下受业。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进士。受行人。因母去世去职守孝三年,后官拜监察御史,出督福建银课时,遇地方不宁,孟弼率兵协助官军捕之,回到朝廷时,上疏请罢闽中银课。后父亲去世,又守孝三年,孝毕累迁顺天府尹,因正直被贬穿州知府,后又升太仆寺卿,卒于任上,留有《望古》诗一首。
林蔡氏
女,明朝毕节卫(今贵州毕节)人。其夫为毕节卫指挥,早逝,其子林晟年幼袭职。蔡氏寡居,有志气,且懂得军事,因子晟年幼不懂军事,她便出来管理军事,卫中各军指挥都敬佩蔡夫人。蔡氏有文才,军政闲暇时又教子晟以诗文。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苗民攻赤水城,四川都指挥张祥来征不克而死,毕节震惧。时官军皆调征平越,林晟又在守备贵阳,毕节城中仅有军队数百人。蔡夫人临危不惧,率仆人及军民修补城墙守卫。不久,水西叛酋普奴率众来攻城,由于蔡夫人指挥有方,拒敌三月,贼自去她便率众追击,使敌大溃,毕节城得以保全。人称蔡氏为"女将军"。能诗,《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夏曦(1901-1936),又名隆梓,字蔓伯,又作蔓白,化名劳侠,湖南益阳镇(今湖南桃江县)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19年,加入新民学会。曾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第一师范学生“救国十人团”,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旋与毛泽东等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参加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学习、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同年秋,参加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1922年回国后,在湖南自修大学任教员。1922年至1923年,任湖南学联干事部主任,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周刊》。1924年,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为湖南省委)委员。曾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在益阳、宁乡等地组织农民军。后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被派往湘西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书记,在贯彻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中,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给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党团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红三军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据地。1934年6月,他在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上开始认识和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1935年冬,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36年2月,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不幸于贵州毕节县七星关牺牲。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
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加入了中国***。
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
1933年出狱后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
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
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而有成效。他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仇视。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闻讯后立即奔赴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会见了林青。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李维汉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由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不久,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搞到敌人的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交给了中央特派员潘汉年,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贡献。同时,林青又将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秘密传阅,并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宣传抗日。
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妄图彻底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被林青坚决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撬开他的嘴。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
1935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进他的口中……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余达父(1870—1934),名若泉,号达父,彝族杰出诗人、法学家,是毕节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余达父世居四川省古蔺县水潦乡,自幼过继给伯父余象仪为嗣,入籍于贵州省毕节县龙场驿大屯。他没做过土司,却因过继给伯父余象仪而成为大屯土司庄园的少主人。幼读家塾,后受业于进士葛子惠门下,研习经史子集、诗词文赋。1906年留学日本,入江户和佛法律大学,专攻法律。他选学法律是为了要营救遭遇冤狱的哥哥若煌。在日本与贵州辛亥革命***平刚结为挚友。1910年学成归国,秋试中举,成为前清政法科举人,但未受清廷一官半职,就回乡守母丧。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一月后贵州自治学社领导的起义亦宣告贵州独立。达父先生被选为省立法院议员,即自家乡赴省城贵阳,但贵州革命政权很快就被滇黔军阀勾结所颠覆。余达父被迫远赴上海避祸,与安健(彝族)创办《斯觉报》,鼓吹革命,鞭挞军阀。后又赴北京开设律师寓所,任专职律师,又在法政学校兼任教员。时人称他“学究申韩,辩媲苏张”,“仗义直言,耻附权贵”,这样正直刚烈的性情,不见容于腐败黑暗的当时,居京5年,落寞归里,在大屯家中读书著述。后中风半身不遂,卧病3年治愈。这时乡间兵匪频仍,难以安居,经挚友周素园介绍给省长袁祖铭,出任贵州大理分院刑庭庭长,乃全家迁居贵阳。在任上“法理深邃,冤屈雪伸”,时与官场相扦格,再次弃官入云南,漫游数载,又归乡里读书著述,但仍不见容于地方权势,复寓居省城,在王家烈任省主席时,受聘为省政府名誉顾问。1934年,贫病交加的余达父在贵阳不幸逝世,归葬大屯故里。平刚曾亲题其遗像,高度评价他在经学、史学、文学、法学上的成就,怜惜他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余达父先生学问深湛,著作等身。生前刊印者即有《邃雅堂诗集》十四卷、《罂石精舍文集》四卷、《蠖龛拾尘录》二卷、《通雍余氏宗谱》一卷;未刊稿有《且兰考》一卷、《且兰野史》四卷等。时人称誉他“读书万卷,用宏取精工书善文,昔擅诗名”、“法律名家,文学泰斗”、“深谙政法,尤擅诗文”。其中《邃雅堂诗集》是先生手订的平生诗作千余首的精选本,在当时就广受识者好评。
陶新春(1825—1867)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清威宁州遵化里(今贵州省赫章县境内)人,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黔西北苗族人民起义的著名首领。周素园(1879—1958),又名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毕节人,1879年3月7日生。前清贡生,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
纳雍新立医院的院长(董事长)是:胡立贵先生。
新立医院实行法人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法人全面负责。在院长率领下,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法人、院科两级共同构成法人治理系统。各科主任努力抓好本科人员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三个效益管理及成本核算全面向院长负责。
纳雍新立医院建立于2006年10月15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0亩,建有门诊大楼、医技大楼、住院大楼、供应楼(室)、综合服务楼,开设有骨科、普外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10个临床科室和手麻科、影像科、体检科、检验科、药剂科、病理科、超声科、胃肠镜室、供应室、心电图室等10个医技科室,设计床位350张。
截图为该院在贵州省工商局查询的注册信息,供参考
新立医院
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城南东路,紧邻中山大道和外环路
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是该市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核心管理团队,由局长、副局长等组成,负责该市的自然资源规划和管理。
毕节市自然资源局是负责该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的行政机关,其领导班子则是该机关的核心管理团队。根据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要求,毕节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班子由局长、副局长等人员组成,负责该市的自然资源规划和管理。具体来说,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的职责包括:制定本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行业内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和进展,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
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如何选拔?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的选拔一般遵循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程序进行,力求公平、公正、公开。具体选拔方式可能包括考察、竞聘或者推荐等多种形式,最终产生的领导班子成员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和任命。
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是该市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核心管理团队,其成员由局长、副局长等人员组成。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毕节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本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第五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副厅级。根据查询毕节市官网得知,毕节市副市长是属于副厅级干部。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毕节市副市长只不过权利少小一些,副厅级一般指厅局级副职,厅局级副职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而设置的一个公务员级别。
毕节市第八中学始建于1989年9月,筹建初期,校内潘礼良任组长,戴良玺任副组长。1989年12月,筹建组增加为四人:潘礼良、杨启孝、魏文喜、宁晓燕,1991年又增加吴康贤、兰伟章、陈祖凤。1992年8月建成,原名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毕节县教育局,第一届领导校长宋铭正,支部书记潘礼良,副校长赵连平、戴良玺。为了适应发展,便于称谓,原隶属关系和级别不变。[毕市府通(1998)48号文件] 八中党支部建立于1992年9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宋铭正、赵连平,正式党员11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3。4﹪,建校时校舍总面积4274㎡,生均8。66㎡,其中教学楼2574㎡,生均5。22㎡,教室29间,配电房15㎡,教职工宿舍1800㎡,体育场1500㎡,篮球场3个,简易田径场一个,环形跑道300米(无沙石铺面),厕所200㎡,围墙800㎡,规划绿化面积3500㎡,(当时一片光秃,树无一株)各类设施投资数120万元。
1992年8月建成,名叫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开始招生,共10个班,初一年级四个班,学生400人。同时从毕节县教师进修学校转入初二初三各两个班,学生93人,学校“招生难”(成绩好的学生不选择刚筹建的八中)。教职工46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教师共29人,其中女教师13人,男教师16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宋铭正、赵连平,第一届领导校长宋铭正,副校长赵连平、戴良玺。正式党员11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34﹪。
1993年增收高中生,1994年在校生16个班719人,其中初中12个班,641人;高中2班78人。也叫做“招生难”(学生纷纷前来,造成大班额的局面)。支部书记、校长唐泰祥,副校长史开训、副校长封于智、政教主任谢德明、总务主任翟思泽、办公室主任张丽、教务处主任尹丽,有中共党员35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33﹪。
1994年在校生16个班,807人,女生322人。少数民族118人。其中初中15个班,746人;高二一个班61人。校园的绿化,无政府拨款,无自筹资金,只有群策群力,学校领导宋铭正校长、潘礼良书记到各处寻求树苗,亲自扛到学校,每到春季学期,每位学生上交一棵木本植物,领导和老师们亲自挑选树种,然后挖坑,植树,培土,浇水,辛勤培育,悉心护理。三年以后,八中绿化略见雏形。教师共46人,其中女教师20人,男教师26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0人。
1995年,招生班级17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972人,女生422人,少数民族213人。其中初中15个班,初一6个班,初二5个班,初三4个班,共916人;高三一个班56人。教师共46人,其中女教师20人,男教师26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2人。该年支部换届选取产生第二届支委,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赵连平、葛传熙、谢德明,正式党员16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45﹪。
1996年,只招收初中班,取消高中招生。招生班级17个班,初一6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5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072人,女生499人,少数民族233人。教师共51人,其中女教师20人,男教师31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5人。
1997年,招生班级18个班,初一6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6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207人,女生583人,少数民族315人。教师共56人,其中女教师24人,男教师32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9人。
1998年8月将“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更名为“毕节市第八中学”。招生班级19个班,初一7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6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392人,女生626人,少数民族338人。教师共61人,其中女教师26人,男教师35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9人。
1999年,增建宿舍楼3960㎡,周转房300㎡,门卫室45㎡。招生班级21个班,初一8个班,初二7个班,初三6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487人,女生735人,少数民族342人。教师共63人,其中女教师27人,男教师36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19人。支部换届选举,产生第三届支委,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谢德明、龚霖、封于智、翟思泽、刘燕林。有中共党员15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2。3﹪。2000年6月,增建综合楼2300㎡,班级增加到21个班,初一8个班,初二8个班,初三7个班,学生人数1556人,女生768人,少数民族422人。教师共66人,其中女教师28人,男教师38人。高级教师2人,中级20人。毕业人数450人。总均分3412分,名列全市第四名。
2001年,招生班级24个班,初一8个班,初二8个班,初三8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647人,女生811人,少数民族411人。教师共70人,其中女教师31人,男教师39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20人。毕业人数 552人。总均分37927分,名列全市第二。
2002年学校建校十周年,招生班级增加到25个班,初一9个班,初二8个班,初三8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804人,女生922人,少数民族333人。教师共74人,其中女教师33人,男教师41人。高级教师7人,中级20人。毕业人数501人。总均分3975分,名列全市第一名。支委换届选举,产生第四届支委,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龚霖、谢德明、封于智、刘燕林,有中共党员24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78﹪。
2003年,招生班级25个班,初一8个班,初二9个班,初三8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1877人,女生882人,少数民族415人。教师共79人,其中女教师36人,男教师43人。高级教师11人,中级22人。毕业人数591人。总均分478分,名列全市第二名。
2004年被贵州省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招生班级26个班,初一9个班,初二8个班,初三9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2141人,女生1049人,少数民族441人。教师共80人,其中女教师36人,男教师44人。高级教师15人,中级26人。毕业人数556人。总均分4281分,名列全市第一名。
2005年,学校自筹资金将沿用了13年的沙石跑道改为柏油跑道。招生班级26个班,初一9个班,初二9个班,初三8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2073人,女生1021人,少数民族388人。教师共87人,其中女教师40人,男教师47人。高级教师23人,中级28人。毕业人数672人。总均分39453分,名列全市第一名。支委换届选举,产生第五届支委,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龚霖、谢德明、封于智、刘燕林,有中共党员26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84﹪。
2006年,增建秀山综合楼1118㎡,单车棚100㎡,校园广场2500㎡。招生班级28个班,初一10个班,初二9个班,初三9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2249人,女生1079人。少数民族428人。教师共91人,其中女教师43人,男教师48人。高级教师28人,中级30人。毕业人数592人。总平分4764分,名列全市第一名。考入毕节一中162人,毕节二中113人,民中72人,实验高中18人。
2007年,招生班级增加到30个班,初一11个班,初二10个班,初三9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2583人,女生1153人,少数民族482人。教师共92人,其中女教师44人,男教师48人。高级教师28人,中级33人。毕业人数605人。总平分41164分,名列全市第一名。考入毕节一中256人,毕节二中108人,民中78人,实验高中29人。
2008年增加到33个班,学生2796人。初一12个班,初二11个班,初三10个班,教师共106人,其中女教师50人,男教师56人。高级教师30人,中级36人。毕业人数736人。总平分39704,名列全市第一名。考入毕节一中269人,毕节二中133人,民中58人,实验高中32人。支委换届选举,产生第六届支委,支部书记唐泰祥,委员史开训、封于智、谢德明、翟思泽、张丽、尹丽,有中共党员35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33﹪。
2009年2月,教职工总数106人,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中学高级教师32人(聘任22人),中学一级教师39人(聘任27人),初级职称33人。教师大学本科文凭60人,大学专科文凭40人。此时学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后来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增加到60个教学班,学生4595人,在册在编教职工209人;借入教师6人,在职离岗教师3人,在职在岗教职工21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6人,后勤人员6人。
夏曦(1901—1936),字蔓伯,又作蔓白,化名劳侠。毛泽东同学,曾和毛泽东一起参加湖南革命运动。是湖南群众运动的重要骨干,湖南早期 社会主义 青年团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红军将领夏曦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夏曦的生平简介
夏曦是湖南益阳人,曾经就读于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和毛泽东是校友的关系,之后也几乎和毛泽东同时开始参加湖南革命运动,在当时的湖南群众运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之后经过长期领导革命运动,在中国***湖南支部成立后,夏曦简历中突出的成就帮助毛泽东 成功 加入中国***。
夏曦在中国革命 历史 上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夏曦早年参加革命,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老的革命家,夏曦不仅仅才干出众,更有多于常人数倍的意志力。在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夏曦曾经为促进国共合作的工作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南昌起义之后,夏曦接受中央安排,前往社会主义苏联的莫斯科东方大学进行学习,在莫斯科,夏曦参加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
之后,夏曦在苏区的工农政权建设和游击队的行动指挥中做出过正确的领导,并且数次打破了敌人的围剿,但是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夏曦开始大量犯错,这一阶段,夏曦错误的逮捕和杀害了党内很多的好同志,犯了严重的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之后的 政治 活动中,夏曦并没有停止犯错,继续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夏曦屡屡犯错,最终夏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中央也针对夏曦的错误做出了 指示 ,受到批判后夏曦回到地方继续主持工作,却不慎在一次工作的路途中被卷入漩涡,夏曦简历中的记载是,夏曦因 溺水 而亡。
夏曦是怎么死的
夏曦是著名的革命志士,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经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促进国共合作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夏曦投入革命事业的时间非常早,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夏曦和毛泽东就已经是长沙第一师范的校友和湖南革命运动的战友,夏曦也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国***的革命者。夏曦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由于遵从王明路线而犯的严重左倾和冒杀革命同志的严重错误。至于夏曦是怎么死的,却是发生在夏曦受到党批判到地方开展工作之时。
犯过许多严重错误也做出过很多贡献的夏曦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那是发生在长征中的一幕,夏曦得到汇报情况说席大明不想跟红军一起走,不甘心的夏曦于是返回寻找席大明,但是之后汇回来的消息确实工作劳累的夏曦和警卫员一起溺水而亡。夏曦是怎么死的,诸多记录都说明了夏曦是溺水而亡的。
但是具体是如何溺水而亡则没有明确的说法,根据回来 报告 的人说,因为过河之后突然听到了来历不明的枪声,本来就身体虚弱的夏曦因为只好往回返,但是夏曦的体力加上工作压力的压迫,夏曦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所以只好有自己的警卫员背着过河,但是在走到喝水正中央的时候,却被一股袭来的激流击倒卷走,之后不幸丧命。不管夏曦犯过多大的错误,但是他仍是为我当做出重要贡献的革命志士,他的死成为了革命中重大的损失。
夏曦墓
夏曦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比较奇怪的人物,夏曦最早参加革命,曾经奔赴苏联学习并接受最先进的马克思列宁思想的指导,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夏曦却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在革命行动和政治运动中屡屡犯错,最后受到批判的夏曦重新回到地方展开工作,却在一次的路途上发生不幸,卷入漩涡身亡,而夏曦也被追为烈士,我们常说的夏曦墓就在毕节烈士陵园。
毕节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为87亩,位于毕节市凤凰山内。毕节烈士陵园是不仅仅是著名的风景胜地,也是我国110个多家级烈士陵园的一员。毕节烈士陵园鸟语花香,风景极其优美,而在这里葬下的则都是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先烈。
夏曦墓迁入毕节烈士陵园之后,肖克将军为他的墓碑亲笔提名,而与夏曦一起迁入的还有诸多革命志士的陵墓。夏曦最早接受 马克思主义 思想,是毛泽东同志重要的战友和伙伴,夏曦一生的革命活动也曾经风生水起过,虽然夏曦因为犯了左倾错误误杀误害了一些革命人士,但是夏曦在促进国共合作和传播马列思想方面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夏曦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革命者,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夏曦墓的设立则是为了使人们记住夏曦等革命先烈曾经为党的事业和人民解放做出光辉贡献的那一部分。
1 八路军为什么没有军衔
2 抗日英雄钱钧资料介绍
3 革命战士杜聿明的简介
4 朱德元帅军事才能
5 开国上将陈再道简介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