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代枭雄杜月笙去世后,5位太太结局如何?有的富贵有的下场极惨上海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被称为上海滩的土皇帝,既然被称为土皇帝,那么肯定也有和皇帝类似的地方,比如妻妾成群。不过杜月笙一生总共娶了5个老婆,数量对于一个土皇帝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那
一代枭雄杜月笙去世后,5位太太结局如何?有的富贵有的下场极惨
上海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被称为上海滩的土皇帝,既然被称为土皇帝,那么肯定也有和皇帝类似的地方,比如妻妾成群。不过杜月笙一生总共娶了5个老婆,数量对于一个土皇帝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那么杜月笙这位老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杜月笙的各位老婆的结局。
1大太太沈月英
原配夫人沈月英,是苏州一名商人的女儿,1915年成婚。据说,沈月英是通过黄金荣的关系许配给杜月笙的,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家的仆人,吃苦能干,日后必成大器,黄金荣便做了媒人把沈月英许配给杜月笙。
可是天公不作美,沈月英一生没能生育,最后只能领养一个孩子。杜月笙成名之后,又娶了2位老婆,沈月英渐渐地受冷落了,整日里变得郁郁寡欢,于1942年病逝于上海。
2二太太陈帼英
杜月笙第二个老婆叫陈帼英,她15岁就嫁给了杜月笙,虽然出身于普通家庭,但她长得漂亮,而且性格开朗大方,因此,在杜月笙在一家舞厅中遇见陈帼英之后,杜月笙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后来,陈帼英跟随杜月笙一起到了香港,而后来从香港到台湾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陈帼英和杜月笙大吵了一架,继而任性的带着两个儿子离家出走,晚年,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生存本领,生活过得非常凄惨。
3三太太孙佩豪
和前两位女子不同,这位女子是真正的名门千金,两人相见后就将她回了家,当时她年仅16岁。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儿子,只可惜这两个儿子表现很一般,在杜家也不受重视。她本是大家**,所以有些看不惯丈夫的其他太太,经常会和其他女子吵架,尤其是和四太太的关系非常不好。在丈夫死后,她自己去了美国,后来就病逝于异国。
4四太太姚玉兰
四太太是一个北京人,名叫姚玉兰,她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演出时被杜月笙相中了,后来杜月笙强行霸占了姚玉兰和她的妹妹姚玉英,后来姚玉英病死,姚玉兰为杜月笙生了四个孩子,分别为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和杜美霞。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去了台湾,1980年去世。因为早年间演出结识了不少人,所以得到了很多旧友的照顾,晚年过得还算不错,也是几位太太中最富贵的。
5五太太孟小冬
五太太孟小冬是名头最大的一个,她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关门弟子,是其直系传承人,曾今和京剧大师梅兰芳谈过恋爱。1945年杜月笙在香港与孟小冬经四太太严玉兰撮合,杜月笙迎娶了孟小冬,彼时杜月笙已经快60岁。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移居台湾,直到去世。孟小冬虽然一生未生育,但是孟小冬把杜月笙所有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杜月笙的所有孩子也都管孟小冬叫“妈咪”。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上海浦东人。是上海滩的“黑帮教父”,黑道上声名显赫的****,与“青帮头子”黄金荣、张啸林,并称十里洋场的”黑道三大享”。
杜月生混得风生水起时,想想出道前的“水果月生”绰号和原名都很土,便拜托国学大师、史学家章太炎为其改名。后改名为杜镛,号月笙。
这个新名号也有个说法,镛为西方之乐,笙为东方之乐。套用“月月笙歌、钟鸣鼎食”之意。这名字,就是杜月笙混上了上流社会的最好诠释。
先说杜月笙的做人。
杜月笙的做人,不是这种四五十岁才看透人性彻悟后的做人,而是20多岁,就自带通透飘逸的为人处事格局。从杜月笙跟在黄金荣身边做随从开始,黄的老婆林桂生,就一直注意并培植他。
有一次,杜月笙被林桂生派往“公兴记”赌场做保镖。赌场老板因为不认识杜月笙,就打发杜回去。这事让林桂生知道了,林桂生马上陪杜月笙去找老板,赌场老板被吓个半死,连忙给杜月笙开了月支30银元的高薪,以示赔罪。
那林桂生也是个白相人。放过老板后,一时技痒便在赌台上开赌,也许是老板放水,也许是手气真旺,一下赢了不少钱。后来恰巧有事,林桂生便先走了,杜就代接她的庄,共赢了2400银元。
那知杜月笙不象有的小流氓一样,打老板娘的秋风。
一回家便将这笔可以买几幢房子的巨款全部交给林。林说这钱归你了,杜固辞不收,最后林拿了4百银元后,死活给了杜月笙2千元。
为什么死活要给钱呢?因为林桂生需要用这笔巨款去做个局,考察杜月笙。
她认为如果杜拿着这笔巨款,去吃喝嫖赌、挥奢殆尽。那么,杜充其量不过是个小白相人的料;如果杜拿了这笔钱,去置店买房、存款投资,那么也不配做个铁担担江湖的人。这两种人都不是日后协助黄金荣,去管理一大片产业和庞大的青帮帮众的好帮手。
毕竟黄金荣的白道身份是法租界总探长,很多事情不方便直接去干;再说黄长了杜20多岁,以后老了,也需要一个贴心人,代为管理黄的产业。
如此林便派人去跟踪杜月笙,那知杜直奔加入青帮前的旧居十六铺,将钱假还债、真救济的加倍给了当时相交的穷老友。
其中有当店员的袁珊宝、有做小生意糊口的王阿国、有介绍他入青帮,现在身份远低于他的陈世昌、黄振亿,及旧居的邻居乡里、阿公阿婆。三十,五十的给,将钱分了个精光。
林桂生接报后,对杜的做法相当满意。莫说,林桂生还真是江湖中的人精,这次考察相当老辣独到。
做为跺下脚,大上海也会地动山摇的黄金荣的贴身随从,地位是远高于一般的青帮外围的堂主。
杜月笙发迹后,一有钱直赴贫民窟找老友及进青帮的介绍人,说明这人记情不忘本;还帐不挥霍,一是讲信用,二是视金钱如粪土;接济旧居故友是讲义气。
而且,林桂生还通过几次办事之中知道了杜的头脑灵活,杀伐决断、为人低调。
一般来说,出身卑微的小流氓,是根本做不到这几点中,哪怕其中任一的一点。这种善于笼络人心、讲义气、记旧情、讲信用、视钱如水的做派格局,甚至远超青帮内分堂堂主。林桂生觉得自己选对人。
所以,当杜月笙娶了原配沈月英时,林已认为杜是个有度量、有志气、眼光长远、且堪担大任的人。马上划拨了自己仅有的三个赌场中的一个,给杜管理,作为其养家的财源,并在同孚里让出一幢房子给杜立身。
同时,还叫黄金荣去保媒。努力将黄金荣打造成,对杜有知遇之恩的大恩人,以此来笼络杜月笙,这种私人订制的招式,用得是相当江湖和老到。
以杜月笙长期的通透飘逸的做人格局,愿替他买命的铁杆人马很快便拉了起来。他与这批手下也是打成了一片。渐渐杜在黄金荣面前,很多事讲话分量也重了许多,多年后,甚至超过了黄金荣,变成上海滩说一不二第一帮主。
杜很讲义气、待人很好。所以说,他因原配沈月英与传说中的其表哥有染,而被囚禁,是说不过去的。他只是将沈月英留在钧福里公馆内,而沈月英成天要么吸鸦片,要么懒洋洋在休息,只是很少出门而已。吸食毒品的人,一般精神都很差,对万事皆不感兴趣。
杜月笙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他不仅能够从容淡定的处理江湖之事,而且对于自己的家事也掌管有度。杜月笙的七儿子到了成婚的年龄,他亲自挑的一个儿媳妇,最终为杜家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杜月笙挑的儿媳妇又会是谁?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杜月笙起于草莽,曾经只是一介小混混,在上海滩中以卖梨为生。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杜月笙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黄公馆,最终靠着黄金荣的势力平步青云,成为了上海滩鼎鼎大名的“闻人”。
杜月笙的一生,共取妻五人,她们分别是沈月英(领养长子杜维藩)、陈帼英(生次子杜维桓、五子杜维翰、六子杜维宁)、孙佩豪(生三子杜维屏、四子杜维新)、姚玉兰(生七子杜维善、幼子杜维嵩、长女杜美如、次女杜美霞)、以及最后一个妻子孟小冬。
杜月笙平日里比较喜欢七儿子杜维善,并且极其重视对他的教育,还花高价送他去澳洲留学,攻读地质学专业。几年之后,杜维善学成归来,不过杜月笙的烦恼随之而来,杜维善此时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身边却没有佳偶陪伴,实在是不成,所以,自己需要给儿子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媳妇。
杜月笙在上海大名鼎鼎,所结交的朋友也是非富即贵,全国各地的军阀、政治家、商贾巨富,甚至是江湖人士,都是杜氏公馆的座上宾,因此而言,当杜月笙公布儿子寻偶的消息后,顿时成为了上海滩中的大新闻。
当时的人们都意识到,如果能与杜家攀上亲家关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乎,全上海滩的媒婆们,几乎每天都在杜公馆门内进出,争相为杜公子介绍心仪的姑娘。她们巧言善辩,拿着上海滩巨富之家姑娘们的照片,简直是夸出了花来,令杜月笙本人挑的眼花缭乱,甚至自己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到了傍晚,杜月笙独自坐在书桌前,将几十个女孩照片资料摆在桌上,一张一张的端详,并根据女孩的家世与身份,作出自己的评判标准。到了最后,他终于选定了一个女孩,这张女孩的照片上写着三个字——谭端言。杜月笙为何要选定谭端言作为自己的儿媳妇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她是谭敬的女儿。
谭敬是谁?在旧社会的上海滩中,提起谭敬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谭敬字和庵,祖籍广东开平,其祖上曾在广州十三行专营海外贸易,后在上海定居。谭敬家庭背景深厚,他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对商场之事十分感兴趣,并在1939年留学归来后,投入到金融与房地产行业之中,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跻身上海滩富翁之列。
与此同时,谭敬本人热衷于收藏,是收藏界少有的大家。1939年至1949年,国家处于战乱状态,不少收藏家开始抛售自己的收藏品,而这恰恰为谭敬的收藏事业提供了机会,他花费巨资,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收藏品仓库,又一跃成为上海滩收藏名家。
杜谭两家联姻,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杜维善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且颇具才识礼节,谭端言是名门闺秀,不仅长相秀气,也还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字画古玩别有一番见解。两位年轻人相见恨晚,并在相互的爱意交流之中,由父母做主完成婚礼,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情侣。
杜维善从小受到父亲杜月笙的影响,也喜欢欣赏古玩字画,不过,相比于父亲的财大气粗而言,杜维善更加愿意收藏邮票、粮票等“小玩意儿”。直至有一天,杜维善在古玩店中遇到了一株汉代五铢钱,才令其下决心收藏古代货币。有一次,杜维善看中了15枚古币,而老板却要价20万,杜维善只能与妻子谭端言商议,准备将房子进行抵押贷款。谭端言虽然有些犹豫,但仍然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最终将房子抵押出去,如愿买下了这15枚古币。
杜维善一生热衷于收藏古币,尤其是西域古币,更是他的收藏重点。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杜维善收藏了西域古币几百枚,并且每一枚都是他精挑细选的精品。1991年12月26日,杜维善公开宣布,向上海博物馆无偿捐赠367枚古币,其中包括古西域20多个国家的货币,包括安息货币、萨珊王朝货币、印安王朝货币等等,其价值之高,简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2004年时,杜维善先生再次将2000多枚丝绸之路货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2012年6月,他又捐献贵霜铜币157枚、金币12枚、以及阿拉伯-萨珊银币143枚,大大弥补了我国古币收藏界的空白,为后世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鉴于杜维善与谭端言的特殊贡献,上海相关部门还特意授予他们“白玉兰奖”,给予其最大的肯定与嘉奖。
人们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正是因为有谭端言的鼎力支持,杜维善才会有如此成就。而这一切,都源于杜月笙的慧眼识人。
上海滩传奇大亨杜月笙共有5房夫人,全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没有小妾!
分别是大太太沈月英、二太太陈国英、三太太孙佩豪、四太太姚玉兰、五太太孟小冬。
1951年8月16日,一代枭雄杜月笙在香港过世。杜月笙死后,他的太太们也自此分道扬镳,人生各异。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只手遮天的青帮龙头,上海滩教父杜月笙,走投无路逃亡香港。
而晚年的杜月笙疾病缠身,整日咳喘不止,五夫人孟小冬感念杜月笙的恩情一直贴身侍奉。
但生老病死乃是人生规律,1951年这个平凡的夏天,注定将成为杜月笙在人间停留的最后一个夏天,自知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决定在此时立下最后的遗嘱。
由于杜月笙在上海的主要房产、地产均已经被没收,晚年多病的杜月笙又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曾经出手便是百万银元的杜月笙,在死前只为他的妻小留下了11万美元的遗产。
根据杜月笙的长女杜美茹回忆,杜月笙的遗嘱分配非常公平,五为太太均为结发夫妻,不分大小每人一万美元,由于大太太在杜月笙死前便去世了,所以她的遗产是由“娘家人”代收的。
长子为后世家主拿1万美元,未出嫁的女儿需要嫁妆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拿4000美元,并在死前将总价值过千万的“借条”全部烧毁。
最后说说这五位太太的结局:
大太太沈月英:
沈月英对杜月笙最为痴情,沈月英最大的遗憾是一生都没有为杜月笙生育一子,后在杜月笙的同意下,沈月英领养了一个男孩,起名为杜维藩,沈月英在1942年身患重病,不治而死。
二太太陈国英:
沈国英15岁便嫁给杜月笙,为杜月笙生了三个儿子,借着杜月笙的宠爱,陈英国处处压大太太沈月英一头,沈月英死后,陈英国变成为了“后宫之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陈英国劝说杜月笙跟随蒋介石逃奔台湾,但杜月笙坚持定居香港,两人大吵了一架后,陈英国负气出走,回到上海生活。
这位贵太太没有了杜月笙的照顾在上海生活的并不如意,最后病死在上海。
三太太孙佩豪:
孙佩豪为杜月笙生了两个儿子,但由于和四太太姚玉兰长期不和,又不屑于做尔虞我诈争风吃醋的小女人之事,孙佩豪索性带着两个儿子在英国伦敦定居。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过世,孙佩豪飞回香港为杜月笙默哀送终,孙佩豪的心态好,寿命长,一直活到90年代才过世。享年91岁。
四太太姚玉兰:
姚玉兰1928年嫁给杜月笙,为杜月笙生下二子二女,姚玉兰和孟小冬是一对闺蜜,都是一代京剧名伶。
姚玉兰出身北京演绎世家,是宋家大姐,宋霭龄的干女儿,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好朋友,显赫的家世与美丽的容貌,使得姚玉兰深受杜月笙的宠爱。
杜月笙死后,他转居台湾,经常和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在一起打麻将,晚年生活比较好,80年代病逝于台湾。
五太太孟小冬:
一代京剧名伶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前才举办婚礼,并没有为杜月笙生育一子一女。
据说杜月笙在死前,为了不再让孟小冬吃苦受累的去唱戏,还特意为孟小冬单独的留下了一份比较可观的财产,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孟小冬与姚玉兰之间发生了不和。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定居台湾并与姚玉兰重归于好,孟小冬晚年生活条件优越,
最终病逝台湾,终年70岁。
杜月笙一生有五个妻子,那么杜月笙最喜欢谁?这五位女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第一,最初的沈月英
沈月英与杜月笙,结婚时,杜月笙没有得到黄金荣,的支持,但他受到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的高度重视,而沈月英的母亲是林桂生的梳头大妈,因此促成了这桩婚姻。
自从与沈月英,结婚后,林桂生越来越把杜月笙视为自己的家庭,并多次向黄金荣推荐杜月笙。杜月笙非常灵活能干,所以他很快就成了黄金荣的得力助手。
一帆风顺的杜月笙,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沈月英王宓,所以她越来越喜欢她。
夫妻相爱,家庭美满,但遗憾的是沈月英从未生育过。为了弥补缺点,他们收养了杜维藩
杜月笙发迹后,因为接连娶了他的妾,被冷落的沈月英,自然不高兴。因此,她一直深爱着她的表妹傅方林,经常来看望她。结果,他们一个接一个,有了说不出的行为。
杜月笙假装不知道,很快傅方林在去沈月英,的路上出了车祸,摔断了腿。
而沈月英也被杜月笙送到杜乡下的老房子里进行软禁。
从那以后,心灰意冷的沈月英,靠鸦片麻醉生活,在杜老房子里又呆了10年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第二,二姨陈帼英
陈帼英在15岁之前就成为了一名舞蹈家。因为她长得漂亮可爱,也因为她舞跳得好,说得好,她在舞蹈圈里脱颖而出,美女如云。
说到这,陈帼英被迫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因为她的家庭贫困,她的父母生病了。所以,懂事的她在初中的时候,就悄悄去舞厅应聘当舞蹈演员。
陈帼英和杜月笙跳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陈帼英也知道当舞女只是青春的一餐,抓住一个金女婿是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通过杜月笙弟子再次“偶遇”杜月笙。
也就是第二次相遇,陈帼英主动出击,和杜月笙觊觎陈帼英美女,所以他走在前面和他们发生了关系。
为了和陈帼英长期在一起,杜月笙娶了她作为第二任妻子,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在那里生活和吃饭。
陈帼英非常肥沃。她给杜月笙生了三个儿子,所以杜月笙越来越爱她。
然而,随着杜月笙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女诱惑着他。浪漫的杜月笙没能抵挡住女人的美貌,忍不住继续娶了他的妾,而陈帼英成了第二个沈月英然而,陈帼英性格暴戾,所以他不像沈月英那样顺从。她一再反驳杜月笙,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升级。
当杜月笙和他的家人去香港时,陈帼英跟着他。
然而,在香港,因为杜月笙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而杜月笙此时几乎没有积蓄,整个家庭生活在困境中。
最让陈帼英不满的是,杜月笙把料理家务的权力交给了她的四姨姚玉兰,这让她觉得杜月笙并没有把她放在心上,于是她和杜月笙吵了一架,愤然返回上海
解放后,因为陈帼英是杜月笙的妾,她受到了政治风暴的打击,她在贫困和抑郁中死于仇恨。
第三,第三个孙佩豪阿姨
《苏谭》中著名人物筱桂荪,的侄女孙佩豪,获得了她的真传。她年纪轻轻就登上舞台,唱功极佳。
杜月笙是一个戏剧迷,而孙佩豪当时只有15岁。她不仅优雅,而且安静。此外,她会唱歌剧。当杜月笙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迷上了她,疯狂地追求她。
不久之后,杜月笙赢得了美丽的回报,让她陪她出去应酬。
孙佩豪生了杜维屏,杜维亲生了杜月笙,这加强了她在杜家族中的地位。
然而,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孙佩豪,不愿意和其他女性分享杜月笙。因此,在杜月笙嫁给姚玉兰,后,孙佩豪和姚玉兰发生了内讧,关系非常不好。
和杜月笙,在香港定居后,孙佩豪和姚玉兰更倾向于小麦。杜月笙病逝后,孙佩豪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美国,定居,然后他与杜家族断绝了关系。
四、四姨姚玉兰
姚玉兰也是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唱家,早年曾与孟晓冬同台演出。
在上海,演出时,姚玉兰和他的妹妹姚玉英被杜月笙收留并占有了。
不久之后,姚玉英病逝,杜月笙嫁给了姚玉兰,回家做了他的第四任姑姑。
为了得到杜月笙的青睐,也为了赢得与她为敌的其他姑姑们的支持,姚玉兰投了杜月笙的票,并想尽一切办法为杜月笙,创造机会,使他最终得到了著名的孟小冬
姚玉兰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此外,她相当有心机,所以她长期以来一直是杜月笙最喜欢的妃子。与此同时,她赢得了杜月笙的信任。虽然她没有改过自新,但她被要求承担起做第一任妻子的责任,管理一家大大小小的企业。
杜月笙死后,姚玉兰带着孩子去了台湾,由宋美龄**和孔二**照顾。在几个妃子中,她的晚年很好。
五、五姨孟小冬
孟小冬出生在梨园家庭。凭借她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极高的天赋,她在年轻时就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明星,被誉为“冬天的皇帝”。
孟小冬在北京不仅赢得了事业,也赢得了爱情
配得上她的男人叫梅兰芳,她是最红的明星。梅兰芳是最著名的女主角,在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的对手,所以她和梅兰芳的结合成了歌剧界广为人知的故事。
但是,太完美的东西往往很难长久。不久之后,两个人主动了。再加上孟小冬粉丝引发的血案,梅兰芳不愿意为了照顾自己的名声而抛弃妻儿,最终分道扬镳。
孟小冬饱受爱情的痛苦,已经很久没有登台了。
杜月笙总是通过给予和照顾她来照顾她。
后来,杜祠堂建成,金大剧院开放,杜月笙邀请孟小冬演出,让姚玉兰好好照顾她。
解放前夕,从香港,回到上海的杜月笙,立即写信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和安居
在姚玉兰的劝说下,孟小冬十分欣赏杜月笙对她的关怀,孟小冬和杜月笙走到了一起。
搬到香港,后,杜月笙不顾自己的病情,坚持与孟小冬举行一场简单的婚礼,给孟小冬起了个名字。
杜月笙的最后一生是在孟小冬的照顾下度过的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自一人在香港生活。
后来,在姚玉兰,的邀请下,孟小冬搬到了台湾,并在台北去世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