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作品名称
《三打白骨精》
外文名称
Three dozen white bone essence
作品别名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创作年代
明朝
作品出处
《西游记》
得到启发
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特别是在如今社会里,有人表面是善良的,内心却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物特点
孙悟空:
除恶务尽,英勇善战 ,机智勇敢, 坚持正义, 仁义忠诚,敢作敢为,身手不凡,斩妖除魔,常常被冤枉,对唐僧很诚恳。
猪八戒:
憨厚可爱, 贪财好色,爱耍小聪明。
沙和尚:
平和 ,冷静 ,有耐心,忠心耿耿, 吃苦耐劳。
唐僧:
符合封建时代上层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养、心善、轻动、斯文、迂腐,但缺乏统治者狡诈的一面,有时候特别不明事理。
情节
一打:山野里出现一位年轻村姑,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则灵魂出窍逃走了。
三打白骨精
二打: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这样的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看俺老孙一棒!)。妖精又灵魂出窍逃走了。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后化作了一堆白骨。
原文
-《西游记》第27回
第27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师徒围在白骨精的假尸旁
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共30张
三打白骨精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行者按下云头道:
“师父,有吃的了。”那长老问甚东西,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为上分了,快去!”
行者取了钵盂,纵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
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妖精说:“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唐僧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八戒道:“师父,这不到了?”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赚哄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只因无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师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远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三藏道:
“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那女子见唐僧不肯吃,却又满面春生道:“师父啊,我父母斋僧,还是小可;我丈夫更是个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桥补路,爱老怜贫。但听见说这饭送与师父吃了,他与我夫妻情上,比寻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边却恼坏了八戒。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象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
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却才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权且充饥。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
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
“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
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甚么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贪恋,如何不去?”行者道:“实不瞒师父说,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头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为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莫不成这些人意儿也没有了?”唐僧大惊道:“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受一卷《紧箍儿咒》,却没有甚么松箍儿咒。”行者道:“若无《松箍儿咒》,你还带我去走走罢。”长老又没奈何道:“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却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师父上马,剖路前进。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毕竟不知此去反复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解释文中“题”字:此处无误,原著中是这个“题”。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课文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版
《三打白骨精》消息
由星皓影业投资45亿拍摄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在10月28日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国家数字**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合同,并将于下个月在江苏无锡市开机拍摄。该片是星皓影业“西游经典文化系列品牌**”的第二部,第一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2014年春节夺得1053亿票房。[1]
纠错
参考资料
[1] "大闹天宫"赚1053亿票房 "西游记"获巨资投资连拍七部.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9-24]
搜索发现
今天黄金收购价
金子回收
现在黄金回收多少一克
华安紫竹苑2019年房价
今天黄金多少钱一克
全球最大的外汇平台
国际黄金价格
至市火车票价
六石映像
专栏作家
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如何上位?沙僧为何向他做出深刻检讨?
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取经团队遇到了奎木狼。沙僧被抓、小白龙受伤、唐僧被变成老虎、猪八戒把孙悟空请回来,取经团队又满血复活了。就如同原著说的,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阅读11万
六石映像
专栏作家
孙悟空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他为何不去找观音菩萨求助?
我们知道,取经路上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三次,都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凡人。 第一次是刚取经没带上紧箍咒的时候;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好吧,姑且认为唐僧肉眼凡胎;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前孙悟空打死了强盗。
阅读1万
六石映像
专栏作家
三打白骨精时唐僧为何非要撵走孙悟空?他真不知道是妖怪吗?
“三打白骨精”事件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桥段,孙悟空被唐僧再次赶走。原因好像很简单,就是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白骨精是妖怪变的,以为孙悟空打死了凡人。所以三次狂念紧箍咒,最后把孙悟空赶走了。
阅读7696
六石映像
专栏作家
沙僧为何给孙悟空下跪?唐僧竟然早就知道白骨精是妖怪?
就是在86版《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特效在今天看来都做的很不错。 我们看到的是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但是后来到黄袍怪那里,原来是白骨精手下的黄袍怪副将告诉唐僧,是他错怪孙悟空了。
阅读6704
历史客栈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
唐僧为什么总要打压悟空,无能的领导就应该这样
在现代职场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以致于有人认为领导最重要的本事就是“否定”——否定你不成熟的想法,否定你未经考察信手拈来的想法,否定你连你自己都不敢坚持的想法……最后存活下来的,才有可能是真正适合的。
阅读9311
查看全部
猜你关注
回收黄金怎么回收来 牛奢网 正规高价
就是师徒三人途经五庄观,进去休息,然后孙猴子,老猪偷吃人参果,结果被道童发现的故事~
我帮你找了下24回全文在下面~你自己看看~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却说那三人穿林入里,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喊,痛苦难禁。行者上前
笑道:“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
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
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呆
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有《西江月》为证: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 只有一
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
那八戒撮土焚香,望空礼拜。行者道:“你可认得那些菩萨么?”八戒道:“我已此
晕倒昏迷,眼花撩乱,那认得是谁?”行者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是颂子,
更加惭愧。沙僧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八戒道:
“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
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行者遂领师父上了大路。在路餐风宿水,行罢多时,忽见有高山挡路。三藏勒
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行者道:“马
前但有我等三人,怕甚妖魔”因此,长老安心前进。只见那座山,真是好山:
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
挂藤萝。日映晴林,叠叠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幽鸟乱啼青竹
里,锦鸡齐斗野花间。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
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崖前草秀,岭上梅香。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
淡。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峰峦不断,
重重叠叠自周回。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斗华;白的李,红
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
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
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
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
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
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
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
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沙僧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景致,必
有个好人居止。”行者道:“此言却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
我们游玩慢行。”不题。
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
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
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
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
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
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
活四万七千年。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
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
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
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
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
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
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
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
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
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
与他两个,不得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
不敢多费。”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
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唐僧道:“悟
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
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
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
果。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
福地灵区,蓬莱云洞。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
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
地,五庄观洞天”。长老道:“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沙僧道:“师父,观此景鲜
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行者道:“说
得好。”遂都一齐进去。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
也不曾见有此话说。”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
可知也。”
及至二层门里,只见那里面急急忙忙,走出两个小童儿来。看他怎生打扮:
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
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环绦紧束龙头结,芒履轻缠蚕口绒。
丰采异常非俗辈,正是那清风明月二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出来迎接道:“老师父,失迎,请坐。”长老欢喜,遂与二童子上
了正殿观看。原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开格子,
请唐僧入殿,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
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
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
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
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
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那行者闻言,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讲老孙
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
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
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三藏见他
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
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
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
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他三人
果各依执事而去。
那明月、清风,暗自夸称不尽道:“好和尚!真个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
师父命我们接待唐僧,将人参果与他吃,以表故旧之情;又教防着他手下人罗唣。
果然那三个嘴脸凶顽,性情粗糙。幸得就把他们调开了;若在边前,却不与他人参
果见面。”清风道:“兄弟,还不知那和尚可是师父的故人。问他一问看,莫要错了。”
二童子又上前道:“启问老师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长老回礼道:“贫僧
就是。仙童为何知我贱名?”童子道:“我师临行,曾吩咐教弟子远接。不期车驾
来促,有失迎迓。老师请坐,待弟子办茶来奉。”三藏道:“不敢。”那明月急转本
房,取一杯香茶,献与长老。茶毕,清风道:“兄弟,不可违了师命,我和你去取
果子来。”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
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
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
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
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
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
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
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
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
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
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
只情吃起。
噫,原来有这般事哩!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
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
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
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不能够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
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
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够吃。
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
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
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
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
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
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
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
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的吃了出去,
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
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
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甚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
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看时,原来那两个道童,吃了果子,上殿与唐
僧说话,不在房里。行者四下里观看,看有甚么金击子,但只见窗棂上挂着一条赤
金:有二尺长短,有指头粗细;底下是一个蒜疙疸的头子;上边有眼,系着一根绿
绒绳儿。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击子。”他却取下来,出了道房,径入后边去,
推开两扇门,抬头观看,呀!却是一座花园!但见:
朱栏宝槛,曲砌峰山。奇花与丽日争妍,翠竹共青天斗碧。流杯亭外,一弯绿
柳似拖烟;赏月台前,数簇乔松如泼靛。红拂拂,锦巢榴;绿依依,绣墩草。青茸
茸,碧砂兰;攸荡荡,临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锦槐傍朱栏玉砌。有或红或白千
叶桃,有或香或黄九秋菊。荼架,映着牡丹亭;木槿台,相连芍药圃。看不尽傲
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鹤庄鹿宅,方沼圆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风
触绽梅花白,春来点破海棠红。诚所谓人间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丛。
那行者观看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
布种四时蔬菜,菠芹姜苔。笋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窝蕖童蒿苦,
葫芦茄子须栽。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
行者笑道:“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呀!
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
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
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
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行者欢喜不尽,暗自夸称道:“好东西呀!果然罕
见,果然罕见!”他倚着树,飕的一声,撺将上去。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
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行者道:“跷蹊,跷
蹊!想是有脚的会走;就走也跳不出墙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园中土地不许老孙偷
他果子,他收了去也。”他就捻着诀,念一口“”字咒,拘得那花园土地前来,
对行者施礼道:“大圣,呼唤小神,有何吩咐?”行者道:“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
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
他一个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
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怎么刚打下来,你就捞了去?”土地道:“大圣,错怪了
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行者道:“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来就不见了?”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
更不知他的出处哩。”
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
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
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
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
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
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
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
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
看。”行者即掣金箍棒,筑了一下,响一声,迸起棒来,土上更无痕迹。行者道:“果
然!果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怎么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
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那土地即回本庙去讫。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
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至厨房
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
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
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
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
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
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
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
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舌咽下肚,却白着眼胡
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
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
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
“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
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
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哝,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
还嚷甚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
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师父别时叮咛,教防他手下人罗唣,莫
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如何落在
地下!我们去园里看看来!”
他两个急急忙忙的走去,只见花园开了。清风道:“这门是我关的,如何开了?”
又急转过花园,只见菜园门也开了。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
往,只得二十二个。明月道:“你可会算帐?”清风道:“我会,你说将来。”明月
道:“果子原是三十个。师父开园,分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适才打两个与唐
僧吃,还有二十六个;如今止剩得二十二个,却不少了四个不消讲,不消讲,定
是那伙恶人偷了,我们只骂唐僧去来。”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
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唐僧听不过道:“仙童啊,你闹的是甚么消
停些儿;有话慢说不妨,不要胡说散道的。”清风说:“你的耳聋我是蛮话,你不
省得你偷吃了人参果,怎么不容我说?”唐僧道:“人参果怎么模样?”明月道:
“才拿来与你吃,你说像孩童的不是?”唐僧道:“阿弥陀佛!那东西一见,我就心
惊胆战,还敢偷他吃哩!就是害了馋痞,也不敢干这贼事。不要错怪了人。”清风道:
“你虽不曾吃,还有手下人要偷吃的哩。”三藏道:“这等也说得是,你且莫嚷,等
我问他们看。果若是偷了,教他赔你。”明月道:“赔呀!就有钱那里去买!”三藏道:
“纵有钱没处买呵,常言道:‘仁义值千金。’教他陪你个礼,便罢了。也还不知是
他不是他哩。”明月道:“怎的不是他他那里分不均,还在那里嚷哩。”三藏叫声“徒
弟,且都来。”沙僧听见道:“不好了,决撒了!老师父叫我们,小道童胡厮骂,不
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
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八戒道:“正是,正是,昧了罢。”他三人只得
出了厨房,走上殿去。
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
吉祥大乌金,佛法之王莲花生上师,为三世诸佛事业的独一化身。由于有情众生对实相有不同的认知,他身、语、意三密的本生传记,便有无数。在诸多不同版本的生平故事中,从拿达·酿(Ngadag Nyang)的深奥伏藏所取出而题为《生世法源·摩尼宝鬘》(The Jewel Garland Dharma History and Biography)的「桑林玛」(Sanglingma,意为「铜殿」)生平故事,就是其中的王者。
「桑林玛」主要描绘莲花生大士如何度化藏地这个黑暗国家的弟子。它将莲师(Guru Rinpoche,意为「上师宝」)的所有传记与经历,都浓缩在这些生平故事中,并且将经部与咒部的九乘要点也纳入其中。当谈及经部与咒部如何传布到藏地雪域的历程时,这即是最具权威的经典。
「桑林玛」也涵括了伟大乌迪亚纳大师所留下的口授指示与建言,这些开示深刻而详尽地见证了他对佛法与未来世代人们所带来的利益。
这部传记收录了莲花生大士针对修行所做的最后建言,此乃经部与咒部的法教精髓。丹麦籍的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抱持着广传佛法的唯一清净发心,将这部传记审慎地译成了英文。
这扇通往上师宝生平故事的利益与善德之门,已向所有时代与种族的人们开启,愿每一位看见、听闻或忆念他的人,都能对所教导和所亲证的神圣佛法有所领悟,且必然成为妙拂中洲吉祥铜色山的尊胜持明之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593f600101g5t6html
易继风是慕容复式人物,背负家门使命故性格谨慎,武功高强却没法触及巅峰,颇有头脑却频频做错选择,注定用他的浪得虚名来展现主角的厉害。虽说不是一无是处,但他的戏确实都是无用功。突破了极限,第一次被君宝夺魁,后来被逍遥王所杀。赵构明明还活着,偏要跑去大漠找公主号召武林群雄,结果没啥屁用,编剧铁了心黑到底。
感觉就是为严宽量身定做的角色,当时严宽是这类吃瘪角色专业户,在《秦王李世民》里演李建成,下场可想而知。又在焦恩俊版《武当》里演朱元璋,整天被张君宝技胜一筹……换了一个剧组都没能逃出张君宝阴影。后来转战古龙剧稍微好了一点,拿到叶孤城和秦歌,最终转正为萧十一郎与李寻欢。宽宽这一路走得不容易。
若论英气,张卫健和苏有朋都不及严宽,只是当时苏有朋是常规男一号,张卫健是香港大咖,编剧只能拿宽宽做垫脚石。尤其是苏有朋演技未纯,他情痴的特点尤其做作,易天行这角色给他演实则有些浪费,不过他当时收视号召力却毋庸置疑。演易天行老婆的本来还有林心如,但大陆版令找了一位演员来补拍,不然可以玩杜飞和茹萍梗,苏有朋也更适合杜飞属性。
本剧主角毕竟是张君宝,故也没法给名剑山庄更深入塑造,说起来张君宝也没很好塑造,他与父亲的矛盾过于强行。那跟蝙蝠侠、楚留香一样不杀人原则也没有很好辩证,只是为了体现主角胸怀广阔,就让反方显得心胸狭窄,终究流露于脸谱化。加上张卫健个人风格过盛,也使得别的角色不得不扁平化。易继风是第一个牺牲者,逍遥王的动机也莫名其妙。易天行一角好像是苏有朋没事干跑进来玩的,后来该班底拍了《倚天屠龙记》,这才是苏有朋正事。
还有一点,那时张卫健已经39岁,强行演少年却显得少年气不足,演宗师又不太像,还是不懂老师戏路适合他。苏有朋则是前辈风采不足。而且苏有朋曾在微博上传钙片资源后说被盗号,不太刚阳的样子。所以整部剧氛围怪异,易继风倒像是最正常角色。
这个问题从宏观来讲就是作者这样写的。从微观来说,既然都是尊称圣僧了,那么早已短掉七情六欲了。哪里还有喜欢之说?
易继风。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呐!出生名门,却是寞落名门,家里独子,父母早亡,爷爷年迈,于是爷爷把整个家族的兴旺大计早早压在他身上,估计从很小开始爷爷就逼着他认真念书,刻苦习武,日日告诫他名剑山庄以往的辉煌以及现今衰败,你是名剑山庄未来唯一的继承人,你得将名剑山庄再一次推至江湖霸主的地位,你得做无人能及的武林盟主。。。于是可怜的娃没有喝奶捉蛐蛐的童年,没有情窦初开的青少年,稍微大了些正赶上国事混乱江湖动荡的年月,爷爷更老了,复兴大计迫在眉睫。也许,沉重的压力不是问题,动荡的年月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可能慢慢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了,他可能觉得自己无法完成爷爷的期许,无法让名剑山庄恢复武林地位,他资质平平,就算再如何日复一日苦练武功,恐怕也赶不上张君宝的一个顿悟吧,反而走火入魔伤及内里。在他见过叔叔易天行之后,恐怕他已开始羡慕和向往叔叔那样浪迹江湖不问世事的生活了。他出走西域大漠找寻前朝公主,遇到了一个女子,他以为这个美丽的玉儿喜欢自己,带她一起回了中原,在相处之中也爱上了她,可是他不知道,玉儿恐怕最初仅仅是需要一个人带她离开大漠。玉儿的真实身份是前朝公主,可是我倒不能理解,一个从小在大漠随性长大的女孩儿,就算身上流着帝王的血,哪能就没被广阔辽远的大漠吞了品性,还一直向往着中原的山水秀丽,向往着名望呢。所以易继风告诉玉儿他累了,他讨厌江湖的打打杀杀,他想在大漠放牛骑马,自由自在,遭到了玉儿的强烈反对和鄙视。怎么可能呢,我千方百计终于离开了大漠,终于嫁了一个名门之后,我有理想,有想法,能吃苦,能帮助你重新夺回属于你的一切,你现在跟我说你要逃,你要放弃,那会比杀了我还痛苦,可怜的易继风只能再次妥协。两个相依为命的人,最终选择了继续行走在这条不归路上。真是怪他爷爷和玉儿太强的名利心,也怪易天行完全没有责任感,才让易继风的一生彻彻底底是个悲剧。严宽的古装扮相真是帅得很。
易继风的品德没有张三丰好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