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丈夫给妻子画眉的诗句

老婆 0 62

古代丈夫给妻子画眉的诗句,第1张

古代丈夫给妻子画眉的诗句
导读:1 古代关于画眉的诗句 古代关于画眉的诗句 1 古代诗词中关于为女子画眉的诗句有什么、、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1 古代关于画眉的诗句

古代关于画眉的诗句 1 古代诗词中关于为女子画眉的诗句有什么、、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楚辞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洛神赋》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冯延巳

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和凝

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李贺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

画眉匀脸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称小。--晏几道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性德

大恨画眉长。犹言颜色浅。--江洪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

2 含画眉的诗句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朱庆馀[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仓央嘉措

柳枝经风叶未凋,当时愁损画眉鸟。إ

今日重入歌舞地,逢见卿卿又魂销。

欲语幽情期红裙,平林漠漠柳枝深。إ

除却当时画眉鸟,风情许知一佳人。

于潜女

苏轼

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题新云山人画梅

郁达夫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田家

华岳

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

堪笑东风也相谑,暗牵裙带缠人腰。

眉怃词

杨维桢

朝画眉,暮画眉,画眉日日生春姿。

长安已知京兆怃,有司直奏君王知。

君王毛举人间事,不咎人间夫妇私。

青溪口号

查慎行

溪女不画眉,

爱听画眉鸟。

夹岸一声啼,

晓山青未了。

3 带有“画眉”的诗句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中唐时期的朱庆馀先生写的一首诗,名叫《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在临近考试前,写此诗献给当时的水部员外郎张籍,以求走后门。《唐诗纪事·卷四十六》记载:“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籍)索庆馀新旧篇什,留二十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朱庆馀最后被张籍赏识,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登进士第。虽然是为仕途而作,由诗中惟妙惟肖的语言就可以想见,朱先生定也是位风流才子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③金笼:镶金的鸟笼。

[解说]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今译] 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4 带有画眉的诗句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楚辞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洛神赋》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冯延巳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和凝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李贺画眉匀脸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称小。--晏几道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纳兰性德大恨画眉长。犹言颜色浅。

--江洪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

5 含画眉的诗句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朱庆馀[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仓央嘉措 柳枝经风叶未凋,当时愁损画眉鸟。إ 今日重入歌舞地,逢见卿卿又魂销。

欲语幽情期红裙,平林漠漠柳枝深。إ 除却当时画眉鸟,风情许知一佳人。

于潜女 苏轼 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题新云山人画梅 郁达夫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田家 华岳 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

堪笑东风也相谑,暗牵裙带缠人腰。 眉怃词 杨维桢 朝画眉,暮画眉,画眉日日生春姿。

长安已知京兆怃,有司直奏君王知。 君王毛举人间事,不咎人间夫妇私。

青溪口号 查慎行 溪女不画眉, 爱听画眉鸟。 夹岸一声啼, 晓山青未了。

6 相关画眉的诗词

有关画眉的古诗:1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2 题木兰庙唐代: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3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宋代:欧阳修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4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宋代:贺铸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5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6 忆秦娥·花深深宋代:郑文妻花深深。

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

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

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

海棠开后,望到如今。7 朝来曲唐代:王昌龄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8 送妻唐代:杨志坚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9 鹧鸪天宋代:辛弃疾樽俎风流有几人。

当年未遇已心亲。金陵种柳欢娱地,庾岭逢梅寂寞滨。

樽似海,笔如神。故人南北一般春。

玉人好把新妆样,淡画眉儿浅注唇。10 宫词·新样梳妆巧宋代:赵佶新样梳妆巧画眉,窄衣纤体最相宜;一时趋向多情远,小阁幽窗静弈棋。

7 画眉鸟古诗诗意

译文及注释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啼叫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⑤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⑥始知:现在才知道。

⑦不及:远远比不上。

岳母大人膝下,敬禀者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提称语一定要在最上面,下面要跟上问候语。再然后是叙事,然后是结束语

最后是署名

结婚生子,无论是在什么时期都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一个国家要发展是离不开人的,不过,随着观念的开放,很多人都不想结婚了,原因就是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但是,在古代,却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而且当时的朝廷还会分配妻子。

这个待遇这么好的就是清朝了,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你是光棍的话,那么朝廷就会给你分发妻子,不过这种行为是强制性的,因为,当时每一个人的婚姻都是通过“官媒”来形成的,官媒就是红娘的意思,不过,这个红娘是国家规定的,只要你一到了结婚的年龄,那么官媒就会给你分配老婆,而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女人,你都必须得娶她。

还有就是,清朝的时候,是不允许私自找伴侣的,只能通过官媒,如果你是自己找伴侣的话,朝廷还会让官媒拆散他们,这行为应该让不少的人发指,不过,清朝就是这样子干的。

其实这种做法对男子并没有什么,因为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所以,男子不大喜欢这个,那么就可以再委托官媒找一个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女儿的话,那只能答应了,就算你再不喜欢那个男的,你都必须得嫁,如果你不嫁的话,你的亲人就会实行“连坐”坐牢,而且在监狱里他们会遭到非人般的虐待。所以,清朝的这个政策还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的。

  古人奉行“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左右,所以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男子是留发蓄须的。大概也只有两种成年后的男子是无须的:一是太监;二是天生就不长胡须的人。前者是生存条件的无奈;至于后者,显然是要忍受一生别人讥笑和嘲讽的。而且中国古代几个外族入侵并最终建立政权的民族,如蒙古及满清也只是对头发有或多或少的要求,于胡须却是“放任自留”的,男子留胡须一直到清末民初时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才渐有剃除者。所以说华夏几千年中,胡须一直作为男子仪容的必备条件,并且一直是男子 尊严、权力、个性、风度……的象征!

  翻看中国古代史,几许伟大的皇帝及名燥一时的英雄豪杰几乎个个都有一部极其“气魄”的胡须。除了古代流传的画作可以显示外,就是后人的臆想也都脱离不开这个“既定的模式”。秦皇、汉武都是雄伟、霸气的大胡子形像;而唐宗、宋祖则又显示了智慧和儒雅并存的三络或五络墨髯…… 盖因胡须是男人必不可少的形貌特征,同时又是不可言喻的气势需要。伟人英雄如此,平民百姓也是如此。一部漂亮好看的胡须自然而然便成为了仪容美的一部分,人们爱惜保养自已的胡须也是小心加着小心,生怕有所损减。《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貌人们都记忆深刻,除了面如重枣,唇若浮脂;丹凤眼、卧蚕眉之外,那长有二尺的须髯更为这位传奇英雄增色不少。原著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中有段话这样写道: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以上词句说明拥有一部美的胡须打理起来是很费时费力的。关羽这样一位粗犷、豪迈的大英雄,看待自身仪表却是十分上心的,似乎还颇有“自恋”的倾向。一部胡须还要用“上好的纱锦口袋”贮藏起来,这和现在的美女们修眉、画眼、减肥、穿塑身衣的道理是一样的,为的只是“好看”而已。然而这才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更麻烦的。

  明朝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的《初刻拍案惊奇》的第八卷 :“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 这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说的是有个叫陈大郎的人,在经商的途中偶遇一位长了满脸大胡子的人。这个人胡子长的大半个脸都遮住了,样子十分怪异;就是没有胡须的所在,又多长长毛,长有寸许,剩下眼睛之外,把一个嘴脸几乎遮尽。好奇心驱使之下,陈大郎有心看看他是怎么样进食的,于是向前攀话,存心相交;并把这位壮士请到酒店中叫了一桌好酒菜相待。“只见那人接了酒盅放在桌上,向衣袖中取出一对小小的银扎钩来,挂在两耳,将须毛分开扎起,拔刀切肉,恣其饮啖……”故事的后来是这位乌将军因此一饭之缘而辗转几倍报了陈大郎的恩情,我们这里只看重这位大胡子英雄进食的奇怪举止而已。可是在那个时代里这种满脸大胡子的人,可真不在少数,在嘴脸都层层掩盖的情况下,日常起居生活是多么的不便啊!可是再怎么不方便,也不能动胡须分毫,因为“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的封建思想深扎人心,使人切不可“妄为”。

  由此我想到古代男子多么的不容易啊!长长的头发打理、梳洗起来就同女子一样费时费力不算,下巴上还多出比头发少不了多少的胡须,这东西也需要梳洗打理,可不是比女人还要麻烦吗?胡子虽然样子各异,但都是围绕着嘴周围长的。我们现在人喝点汤汤水水,下巴上光溜溜的,还时不时泼洒一些,古人岂不是更麻烦吗?年轻时费点力就是不方便还能吃到嘴里些!赶上上了年纪的,嘴里又没了牙,撕扯食物不便。就是喝上口热粥,不是把胡子沾在了嘴里;就是把粥顺着胡子流在了衣服上,袄袖上;沾沾延延……真不方便啊!条件好的也许还真有两个银钩钩,至于条件差的也只有用两个铁钩钩,再至于条件更差的也只好用两个树杈杈了…… 也许吃饭时还要有个配套的“围脖”什么的,用以围在脖子上防止滴漏。赶上有急事出门,忘了带这些配套的设施,也就只有一手拔拉着胡子,一手端碗赶着紧的向嘴里狠“倒”了…… 另外古代高官们餐宴时,一定不太尽兴。一个个威仪出众,一吃饭,举杯前都要忙着打围脖,挂钩钩…… 那样子有多滑稽啊!我看了许多古代的“饮宴图”,以及古人关于欢饮聚会的文章,似乎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叙述。看来一个个歌舞升平,杯盘交错之间,每个人都是要拿捏着十二万分的小心…… 表面的欢会之下掩映着许多的尴尬,难怪古人举杯时都是用大衣袖遮掩着嘴进行的,看来除了礼仪之外,也在有意的避免着各自出丑。

  另外对于青壮年男子满嘴胡子,晚上和老婆被窝里干那事时,亲个嘴都极其不方便,搓来蹭去的扎里扎煞真是煞足了风景,而且老婆还动不动的会啃上一嘴的“茅草”。至于有幸成为关羽这样的美髯公的话,来上一回夫妻生活,大概也要提前给胡子扎个辫子,且抛过肩头去,或者干脆再用一绳固定在脖子上才行……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李商隐:《夜雨寄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个时候你也一定在想着我,大概你正为我担心,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被这连绵不断的秋雨所阻隔滞留在这偏远的巴山地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你身边。等我再与你在深夜同坐在西窗之下剪着烛花之时,我一定告诉你此时此刻我是多么的想你……

“共剪西窗烛”表达了夫妻间的亲昵之情态和恩爱之情。这是一首想老婆的诗。李商隐和妻子王氏伉俪情深感情真挚,但是在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就不幸去了。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到处在外飘泊,与妻子聚少离多。李商隐写给妻子的悼亡诗《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 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最后一句“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非常感人。多年之后李伤隐又回到令他心碎的伤心之地的老宅,写下《正月崇让宅》这首诗,其中最后一句“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更是感人致深。《起夜来》是乐府歌名,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辞。他不说自己想亡妻,而说亡妻在想着自己,更令人感动……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来你我隔绝在两个世界里,不能相见也不能知道彼此的状况。即使不去想你,也忘不了你。你的坟孤零零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我心中的悲伤的到哪里和谁去说呢?即使能和你相见,你也可能认不出我了,因为我已经风尘满面,鬓发花白了。夜里忽然梦到自己回到从前,看见你正在座在小轩窗前梳妆打扮。和你相视良久难以言语,只有彼此眼泪不断的流。在梦里想起你就到了每年最心碎的地方,在这明月的夜里栽者着松树的小山岗上你的坟前,看你……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这首思念其爱妻的诗篇已成为千古名篇,令千百年后的人们读起来都感动万分。苏轼的妻子名叫王弗与苏轼琴瑟调和同甘共苦,十年后不幸亡故。在她亡故后十多年的一个乙卯正月二十夜里,当时名士大学者的苏东坡半夜在梦里到自己的妻子而醒来,然后写下这首诗。孤独的苏东坡,可怜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曾爱过一位伟大的女人……

贺铸:《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从新走过苏州城的西门已经是处处都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能和你同来为什么不能和你同归呢?失去你后,我就像那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失去你后,我就像那失去自己伴侣的老鸳鸯,只有自己孤单悲伤的飞行,不知所归了。“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人就像那在草原上挂在草叶上的露珠,须臾之间就干掉,消失不见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而脆弱……我的思念在你的旧居新坟两处不断的徘徊。自己的心空空的,只有孤单无助的坐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给我缝补衣裳,陪着我爱着我呢?……

2006-4-8 09:53 回复

木兰花慢

4位粉丝

2楼

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诗《问内》曾写有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与苏轼青年丧妻不同,贺铸是晚年丧妻的。贺铸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加上又不幸失去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写的这首诗就难免显得悲观沉重。使人倍加觉得伤感凄凉……失去多年陪伴自己的老伴是多么的悲伤心痛……

吴嘉纪:《内人生日》

“潦倒丘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

你和我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小房间里已经二十个春秋了,每次吃你亲自做的野菜粗食都慰解我的忧愁。你总是忙于家务甚至没有时间照镜子装扮自己,你跟着我总是过着苦难岁月都已经到白头了。荒凉的住处没有人只有燕子能来,破旧的小屋如大海中的无助小船随波摇荡。今天是你的生日,可是我又没钱给你买酒庆祝了,所以还要与你好好商量明年再好好给你过个好的生日。

吴嘉纪是在二十一岁时与王睿结婚的。王睿乃明朝泰兴名儒王三重之女,可以说是一位知书达理,能诗会词,极具才华的女子。生前著有诗集《陋轩词》,可惜因为当时太穷没有刊印,死后其诗原稿也不幸遗失,所以中国历史上又少了一位著名才女。王睿贤淑高洁与甘心丈夫同患难共受苦,曾留下“大义归夫子,饥寒死不怨。”这样的诗句。吴嘉纪与妻子王睿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之中,他们住在不敝风雨的破茅屋中,乐观的把此屋命名为“陋轩”。吴嘉纪与王睿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感情深厚。暮年王睿过世之后,吴嘉纪悲恸欲绝写了《哭妻王氏》十二首,悼念亡妻。不久吴嘉纪也在思念中跟随着爱妻而去。可以说吴嘉纪与王睿是一对在艰苦岁月中互相恩爱、相互宽慰的苦命夫妻。

萧纲:《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倚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在北面窗台前迫不及待和你说该入睡了,可是南面的日头还未下山。只有用钩子把帏帐落下……夫妻本来就应该这样无所避讳亲密相伴到老的,可不要认为这是放荡风流的烟花之所呀。

这是萧纲做太子的时候写给妻子的一首诗,这首大胆的赞美妻子的肉体的之美,歌颂妻子昼眠的姿态之美的诗为历代写给妻子的诗中所罕见。萧纲主张宣扬:“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这首也只有萧纲那个时代的人能写出来,这首诗在中国应有其独特的地位。

张先:《庆金枝》

“青螺添远山。两娇靥、笑时圆。抱云勾雪近灯看。妍处不堪怜。今生但愿无离别,花月下、绣屏前。双蚕成茧共缠绵。更结后生缘。”

你那乌黑的发髻加上你那一对弯弯的秀眉,还有你娇艳面颊上笑时圆圆的两个酒窝,你的一切是那么的美丽醉人。用灯光近处的照着你欣赏着你,拥抱着你雪白的玉体幸福的感觉都觉得不真实,像是在梦里。你娇艳之处令我爱不释手不堪爱怜。但愿今生与你没有离别,就在这花月下、绣屏前像两只蚕一样共筑爱巢,永远和你缠绵在一起。今生有幸与你结为夫妻,来世还要与你共续姻缘 。

这首是痴情的丈夫赞美自己娇艳的妻子渴望与她白头到的诗,张先当时在北宋的诗名与风流与柳永齐名,可是宋史竟无其传,其妻子也不可知。从词意上推断当是作者年轻时写给妻子的诗。这首诗也应在中国历代文人写给妻子的诗篇中有其独特而难得的地位。

谁说中国古代文人不屑给妻子写诗?认为给妻子写诗是俗,给妓女写诗才是雅?谁说中国古代文人生前不愿写诗给妻子,妻子死后才想起给妻子写吊亡诗?谁说中国古代文人写给妻子的诗中只有情与恩,没有爱与色?谁说古代中国没有爱老婆的诗?

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紫金山下的淮水依然奔流不息,不免想起当年与你一起到此处游玩时的情景。今天夜里暖风吹到我梦里,虽然在船上这淮水清澈明月高照,可是没有你陪伴我不免孤单……

紫金山位于现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当时盛产紫金砚,欧阳修曾与爱妻共游由此地,一人漂泊再外故地重游不免想起妻子来。此诗写得平淡朴素而含蓄,没有山盟海誓的表白,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只有淡淡的思念。可是隐藏不住诗人对妻子深厚的感情。也许这就是一个沉稳男人对妻子深厚感情的表达方式…… 其实古人写给妻子的诗像欧阳修这样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感情的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多举了……

陈与义:《九月八日戏作示妻子》

“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

美酒今日已酿熟了,无须再向酒家沽酒了。重阳佳节明日就是,然不知道何处有盛开的黄菊好与你对花畅饮。

宋朝诗人陈与义写的这首诗可以说是至情无文,如日常谈话,略代调侃,然平常中隐藏得是他与妻子的款款深情。以这首平淡而又渗透着无尽幸福的诗篇做结束。因为平淡的才是幸福,平淡才是真。不要在离别或失去妻子的时候才知道她的可贵与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