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军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老公 0 64

老公是军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第1张

老公是军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导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多天各处一方……想起刚认识那会儿,没有见面(只看过照片),每天只有那么仅有的时间偷偷给我打电话,晚上蒙着被子,像做贼一样的偷偷和我窃窃私语,生怕吵醒了战友。 那时候的我每周都要上课,只有周末可以休息,因为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多天各处一方……想起刚认识那会儿,没有见面(只看过照片),每天只有那么仅有的时间偷偷给我打电话,晚上蒙着被子,像做贼一样的偷偷和我窃窃私语,生怕吵醒了战友。

那时候的我每周都要上课,只有周末可以休息,因为想念,每月底的周末总是提前把票订好,做着大巴车,经历几小时得颠簸,只为与你有一天一夜的相处,在车上,不管遇到堵车还是晕车,心里开心的像花儿一样,只盼望时间能过快一些,再快一些……每次到你那儿都是下午了,请了假的你在车站一直等着我,一起吃午饭,第一次见你,我好紧张,害怕,害羞,不敢看你,而你的温柔,你的声音,你的举动总是动人心弦……我知道是你,是我等了很久很久的人,是你让我圆了一个梦,一个美丽的军梦……

时间就那样持续了快一年,每月虽然只有一次见面,但是却觉得幸福无比!我以为这是我想要的爱情,想要的生活!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身边的人成双入对,甜蜜恩爱,我开始了抱怨,开始了羡慕,开始了心里的委屈,慢慢对你闹架,发脾气,虽然我知道你很无奈,你很情非得已,可是我还是控制不了的伤害你,而你脾气真好,一直让着我,或许正是因为你的爱,你的包容,你的执着让我真正舍不得离开。

相恋的第二年底,无意间发现自己怀孕,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怀孕,而且还是我自己去医院检查的,我被吓哭了,我害怕,给你打了电话,那时我们无法结婚,因为你还未满25岁。当时的我想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打掉,虽然我很舍不得,但是对于只有二十岁的我,你不在身边的我,我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坐车去找你,和你一起打掉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那段时间我们伤心难过,做噩梦,舍不得,但是你忍着伤痛,每天从部队偷跑出来给我送饭,送补汤,照顾的无微不至,我好感动,好幸福,当时我心里在想,如果我生病才能换的你的陪伴,那我宁愿一病不起……打掉孩子的我,脾气变得更加暴躁,连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怕,但是你依旧对我恩爱有加,不曾抱怨与责怪,所以我们依旧恋爱着……

相恋第三年,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宝宝,那时我们可以结婚了,但是结婚还很复杂,你要去申请,报告,而且领证当天我们还闹了架,现在想想,真的觉得当时自己脾气好怪,让你受了那么多伤,每次闹架你都不会说我,由着我对你闹,无情的折磨你,我好可恶……或许是报应吧,宝宝不到两个月就胎死腹中,我又被承

对于女兵的老公,比较常见的称呼是“军姐夫”。

对于女兵的老公,比较常见的称呼是“军姐夫”,如果关系比较好的,可以把“军”字去掉,叫“姐夫”。还有个也比较常见,那就是“军哥”,这是相对于“军嫂”的称呼,但是它听起来有些调皮、不够正式,一般都是朋友、家人私底下用。

还有就是“军属”,表明是军人的家属,比较通用,但老公的立意不够突出。不管是“军嫂”、军哥”、“军姐夫”、“军属”,他们都是军人的家属,都是一个称谓而已,都值得我们尊敬,都是最可爱的人。

军嫂简介

军嫂是是军人的另一半。军嫂不分兵种与警种,但是有家属随军与不随军的区别。军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后勤力量。不随军的军嫂,就是由于丈夫在部队里的级别还没足以有妻子随军的待遇或妻子由于种种原因未随军的。

夫妻分居两地,军人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因此军嫂与丈夫见面的次数是很少的。军嫂要一个人担起两个人的家庭责任,可以说:“不能随军的军嫂就是有对象的单身。”要忍受寂寞和孤独,还要能够承受住压力,经常要一个人面对家庭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曾几何时,解放军宣传机构为了提升男军人的配偶的社会知名度,推出了“军嫂”一词,而且在这十几年一直流行,显示了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但是,宣传部门好像忽略了,解放军编制序列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军人,她们也有配偶,但是没有在推出“军嫂”这一概念里配套推出,以至于至今管女军人的配偶叫啥叫啥,一直困扰着许多人,由于是十几年了,甚至可以称作“整整一代人”。

解放军有230多万,而女兵所占的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的概略统计,5%的确不多,但是那也是几万人的部队呀,她们也在为国防建设出力贡献呀,也得为她们的家庭和配偶考虑呀。或许这个疏忽与长久以来的重男轻女有关,可能关系不大,就是个疏忽,咱们就不讨论了,还是说说现实中,见了女军人的配偶叫什么呢。

如果是正规场合,可以用姓名、姓名加同志来称呼,现在不提倡加叫姓名加职务的,谁还这么叫谁Low,谁不时尚。老板、老大更不能叫了,那样是不看报纸的人,不要学那样的人。但是在非正规场合,叫法就比较多了。如果开口的人比女军人年龄小,那么可以叫“姐夫”,但是容易显得和女军人是一家的,和女军人家属不是一家的。这时如果女军人不在场,叫“大哥”就比较适合当时的氛围了,大哥,一家人。

如果开口的人比女军人年龄大,那么可以叫妹夫,也能显得非常亲切。如果年龄差在12岁以上,那么也可以叫侄女婿,外女婿,都非常能体现民族的传统辈份。而且,在称呼之前,提前排一下辈,就不会叫错了。如果叫错了,就要立即用言语来弥补,比如“咱们各论各的、唉呀论错了”,等等,来缓解尴尬的气氛。

一,嫁个军人的概率较少,和他相遇的几率太小,因为他们太少:

全国20~30岁的男性公民约有一亿,每平方公里国土上约10人

全国的军人不分男女老少只有250万,每平方公里国土上只有025人

250万军人中18~30岁只有约100万,每平方公里国土上只有01人

而每个适龄军人面前又有100个左右的适龄女同胞

结论:要珍惜跟军人在一起的日子!

二、军人特点:

他们是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的人

他们是和平时期为了人民的幸福吃苦受累的人

他们天涯海角没有花前月下

他们爬冰卧雪没有浪漫温馨

结论:要了解军人!

三、选择军人的几个现实性问题:

1、大多数军人所在的驻地艰苦;

2、穷大兵,大家都是知道的,跟军人结婚,没钱没车没房;

3、跟军人结婚面临着两地分居,什么担子都得自己挑,虽然结婚了但还是过着一个人的生活。

结论:选择军人,就注定要长期的等待、牵挂;选择军人,就等于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寂寞;

做了军人的妻子,才知道因为有一身戎装的他而招来众多羡慕的目光无法驱赶一个人独自漫步的孤独,也深知那份只有作为军人的妻子才有的被人尊敬的满足感更无法阻挡一个人承担家庭重任与工作压力的苦闷。做了军人的妻子,才知道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你温情缠绵。还要养成一个人逛街购物的习惯,即便是你最终大包小包的挂满整个肩头、臂膀,也要当成一次减肥运动努力自己完成,因为他们不会在你最需要帮助和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出现在商场门口;当然,还要能耐得住相思与等待之苦,因为他们不仅不会在你想念他的时候适时的出现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期盼已久的拥抱,还要你望穿秋水的守望,就连梦里都不会放过你,那梦里他的归来与离去会让你泪落枕边而不知;做了军人的妻子,要有品味平淡生活的勇气,要有抵挡利欲诱惑的定力,他们无法给你一个奢华的家,因为他们是清贫的。

做了军人的妻子,你要在生病时留着独自求医问药的力气,你要养成一个人生活居住的习惯,最好还要能自己寻找乐趣,你要在朋友聚会时别人都成双成对而你却形单影只时能应付这种狼狈与落寞,你还要在朋友眉飞色舞大谈她老公又赚了几十万或帮她买了一颗几克拉的钻戒时能从容且骄傲地说你的老公又立了个三等功,而全然不顾她们或诧异或不屑或偷偷羡慕的眼神。

四、军人得到尊重的来由:

本质上是出于对人民军队的信任和爱戴,从一定的角度和层面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应该说,这是一种沉重的厚爱;

是军旅的前辈们在枪林弹雨的浴血拼杀中换来的

是用老山、法卡山的猫耳洞、唐山的地震棚、长江洪水中的人体堤坝换来的

真的来之不易啊!是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五、选择军人的17问:

一问:军人吸引你的是职业引发你的浪漫幻想,还是献身国防事业的为军人分担忧愁的崇高理想让你选择军人?

二问:你知道嫁给军人有什么限制吗?

三问:你知道中国军人的休假规定吗?

四问:你知道中国军人的住房制度吗?

五问:你知道中国军人的收入是多少吗?

六问:你知道军人有哪些必然开销吗?

七问:你觉得现在军人的社会地位高吗?

八问:你知道军人的转业安置规定吗?

九问:你知道军人的工作内容吗?

十问:你知道什么叫做封闭式管理吗?

十一问:你知道军人的等级区分吗?

十二问:你了解军人的人际关系吗?

十三问:你知道军人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吗?

十四问:你知道军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吗?

十五问:你知道军人的“命令”与“服从”的绝对含义吗?

十六问:你知道并能理解军人喝酒吗?

十七问:你知道你有很多东西不能问吗

结论:如果你对上述问题有了明确的概念,那您就可以选择了!

01

前天,老公给我发微信:媳妇,分居费下来了,你想买点啥?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想:300块,能买啥呢?

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普通白领,每个月300块分居费,除以30天,平均一天10块,说实话,真的连一顿午饭都解决不了。

即使是把它攒着,当做去西藏看老公的路费,那也是要攒上几个月。

我回微信给老公,留着吧。后面剩下的那半句“够干啥的”,被我打了又删,我不忍心刺痛他的内心,军人的大男子主义多些,更何况他一个人在西藏,训练任务又重,够辛苦的。

由于老公的休假时间无法固定化,我和他约定,每年暑假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去想看他。

但是,我每次请假时候,都会听到来自同事的玩笑话:

哎呦,又去朝圣啊!

西藏,好地方啊,都少人梦寐以求,你这还有国家出路费。

每次这时候,我都特别想怼回去:给你一个月300,有能耐你让你家老公去那驻守个几年,看你愿不愿意分居?!

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每次,我和老公抱怨这些的时候,他都来安慰我:在责任面前、义务面前,咱们不讲钱!太俗!

02

是啊,自从成为军嫂那天起,我就没有俗过。我也不知道,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里,我是自己不愿意俗,还是没有俗的底气。不过,这都不重要。

只要是选择了当军嫂的人,谁心里还没有点理想主义在作祟。无论是爱情或者是家国大义,支撑我们到今天的,不外乎内心平和的秩序。

在责任义务面前,即使心里有委屈,但没有军嫂拖过后退!谁会因为老公工资不够高,就说:你别上战场?我们从来都没有!

同样的,谁也不会因为给了多少分居费,就主动要求分居。还不是因为他要顾着国,我要照着家,当初选择不随军,也是因为双方父母的身体和家里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这样跟着折腾啊。

也正是因为这个军人家庭分居问题的普遍性,才催生了分居费的政策。不得不承认,这300块钱虽然不多,但是能拿到这个补助的人只有军人吧。就分居费的意义来说,国家给予军人家庭这样的关注和对我们奉献的肯定必须点赞。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我知道军人的奉献是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不会为了钱做出不符合身份的选择,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保障能够更加完善呢?尤其是在当下物价飞涨的经济环境中,如何使军人的各项福利待遇与时俱进,是每一个军人和军属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生活,只有“入俗”才是生活下去的基础。

03

我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是咱们军婚家庭中,有50%-60%处于长期两地分居的状态,在个别边远部队,甚至在80%以上。

可见,军人家庭两地分居是军婚家庭的现状,这么庞大的人群更见得解决分居问题的重要性。

就如今的社会物质水平而言,300/月的标准是不多的。我们来算一笔账:分居家庭肯定都面对,每月在通讯、交通、医疗等生活方面的支出,这些费用远超出300元。

有一次和一位士官的妻子小可聊天时,她说自己家老公,要至少12年以上才能达到分居费的发放条件,这样一比,更是有些心酸。

说句实在的话,我们嫂们不怕苦,也不贪慕富贵,只是希望保障到位。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太少也是万万不能的。

04

其实,比起分居费发多少,更值得关注的是分居背后消耗的家庭生活和情感资本。

我想从一个妻子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军人在部队奉献自己的青春,但是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奉献,而是一个家庭的奉献。而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给一个原生家庭带来的生活障碍和缺失是很难弥补的。

且不说夫妻双方在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在长期家庭伴侣缺失的生活状态下,由于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陪伴,个人心理问题也会随之滋生,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对个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和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却仍然淡薄,这对婚姻的稳定性是很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在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对子女成长中的教育问题上,军人的长期缺席也都错过太多。

要知道,这些情感的缺失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啊!所以,比起300元的分居费,哪怕是500元,800元,更重要的是对军人和军属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关注,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监督,把组织规定的与军人家庭相关政策有效落实到位。

我真的希望以后媒体把关注军属的焦点,从单纯的渲染她们的奉献,转变为对她们实际的帮助。多表达一下她们的真实心声,能够科学客观的对军婚异地生活、保障等问题作出正面分析,发布更多实际的解决案例。

只有为军人及其家庭解决好现实困难,才能让官兵安心服役。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国家的军事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祥和才更有保障。

我不怕分居,但是我希望我的分居生活能多一些温暖,少一点遗憾。

据有关词典解释,军嫂是对军人妻子的尊称。据此,称军人的老婆为军嫂,是没有异议的!至于对女军人的老公称什么最合适,在字典上没有专门的解释。

但是在部队,称呼是非常有讲究的,既要让人明白所指,也要显示应有的尊重和礼貌。《内务条令》甚至专门用了一节来规范称呼,当然,规范的是军人之间的称呼。

对军人配偶的称呼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也有约定俗成的做法。基本原则是一样的,就是既要让人听得明白是说你家那位,又要体现出尊重和亲近。所以说,称呼也是门学问。

一、称呼男军人的老婆

这个比较简单,上级或年长者一般叫“弟妹”“小张”,下级或年轻者一般都叫“嫂子”,个别比较亲近或没脸没皮的职务年龄相近者会叫名字不带姓,比如“美玲”。

如果女方同为军人,也有按《内务条令》称呼其职务或姓加职务的。

二、称呼女军人的老公

可以按军队习惯叫法,称呼其职务或姓加职务的,比如“政委”“王处长”;也有为显示亲近按名加职务的,比如“建国主任”;职务相差较远的甚至直接叫“首长”。

上级或年长者还可以称“妹夫”“小李”“勇军”等等,下级或年轻者可以称“姐夫”“大哥”“李哥”等等。

需要说明一点,部队除了点名,一般不直呼其名。《内务条令》规定上级对下级可称呼姓名或姓名加同志,但实际上级对下级还是用姓加职务的方式较多,更显尊重一些。

最后附上《内务条令》相关规定:军人之间通常称职务,或者姓加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首长和上级对部属和下级以及同级间的称呼,可以称姓名或者姓名加同志;下级对上级,可以称首长或者首长加同志。在公共场所和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以称军衔加同志或者同志。

无业证明这种东西需要县以上社保局开具的,街道不可能给你开的,他怎么知道你是否无业,事实上你去劳动局和社保局他们也推说没有相关文件不肯给你开的,你需要办理失业证,否则无法按无业随军,已经无数嫂子跑过街道和劳动局以及社保局了,部队出面人家也不理所以部队现在也不可能给你开需要失业登记的证明,这个证明没这个章不好开,上述地方跑去他们都很官僚,先说请示领导,你再去就推你到别的单位开,你再去还说开个会研究一下,最后五六趟跑下来还是不给你开,就别跑了,部队说的无业不是指非事业单位哦,需要你出具没有单位给你缴纳社保的证明,指确实的没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