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飘摇散文

老婆 0 22

淡淡的飘摇散文,第1张

淡淡的飘摇散文
导读:  已是黄昏,周一。这一日,快到收了的时候,心神依然如晨,有点淡淡的飘摇。 例行在按摩椅,放松放松,每天下午游泳完后必须的程序。按摩完后,躺在上面又翻了一遍昨天到的五月号的《智族GQ》,这本刊物从创刊订阅到现在已经三四年了。同昨天一样,主要

  已是黄昏,周一。这一日,快到收了的时候,心神依然如晨,有点淡淡的飘摇。

 例行在按摩椅,放松放松,每天下午游泳完后必须的程序。按摩完后,躺在上面又翻了一遍昨天到的五月号的《智族GQ》,这本刊物从创刊订阅到现在已经三四年了。同昨天一样,主要翻看,又读了王铎的卷首语《清贫之木》,觉得不如从前的其他文章写得好。这本杂志的卷首语,一直是王铎写的。前些前,并不觉得写得如何的好,自去年细细的读了,感觉起了变化,竟然读得瘾头。一期挨一期,只少了春节的那一期卷首语,还给编辑部留言,是个遗憾。可这期的卷首语,文感文质文韵,在我读来,感觉似乎有点走下坡,没先前几期好。其实,我清楚得很,不管是谁,文章不可能总在巅峰之态。名人,也同样拉臭屎。接着,读了《智族GQ》中的胡赳赳的《城中余事》,算是弥补了心情。随之翻到其他大段大段的文字,再没心思读下去。

 按摩椅旁小方桌一堆书上,放了本三十年前买的《芥子园画传》(前些日子,心血来潮,连着看好书画频道徐湛和欧子豪的国画,起了年轻时就想学学国画念头)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之后,便不想再看别的书了。哪怕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白痴》只剩下最后一点尾巴,本是想读完的。算了,不喜欢有读书有任何的强迫。

 静静的躺在按摩椅上,望着窗外灯光,和夜色下飘摇的树影,回想着一日的这事那事,一日里,从早到晚,心事如烛的淡淡飘摇。

 躺在床上,想着昨日的梦。梦已经是散乱一地。汽笛响了的时分,定神回眸一阵,那梦,碎片之梦,片片的来,又片片的去,间间岔岔,云遮雾罩,捡拾不起。原打续写一篇《蛇那样穿行梦里》。半夜如厕时,梦还是清晰的。到了早晨,脑瓜一顿的白。我想,这梦,已然是淡淡的飘去了,找不回了。算了,梦的记录,也带着天意,只能是顺其自然。

 早晨七点多起床,上楼写毛笔字。别人写字,走拜师学艺的路。我写字,多随手体,偶然也随着心情练习各种的帖,并不专攻,卡拉OK式的写写心情。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样,练得也不专心刻苦,可架式和样子是装出来了。楼上一个五合版整张大小的写字台,二十几平米的大厅,全部给我当成了写字房和书房。此前,每每的写字总是喜欢站着写。近看书画频道,听一书法家说,写字要使心神合一,最近写写小楷。只有坐下来,才容易全神贯注,到达忘我的境界,笔才更容易听使唤。点得一盘檀香,找得一枝精品小楷笔。又在手提电脑上找到赵孟頫的小楷字帖,练了起来。单宣上,只写了几个字,墨化得太快,连用油烟的樱花墨,也控制不住,感到手墨不济。写着写着,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应当是纸的问题。找来专门质地好的信笺纸试了试,又找画画用的净宣,试了试,果然是纸的问题。写起来,比单宣,好掌握多了。我是以为,可以把小楷比较容易写得方正,让笔走中锋的。换了纸,又写了一个多小时,找不到心神与字相互的接气点,哪怕那么一点点的带气的感觉。盘香,从烟炉里袅袅起舞。我意识到,写字时的心,恰若起舞檀香,飘飘然,不安定。虽然鼻上闻着佛意的香,写字的心情却惮定不下。我知道,肯定是自己的写字的功力不到位。但飘摇的心情,同样是个问题。因为,整个的字写下来,连卡拉OK式的自我良好的感觉也没有。

 没听得楼下的动静。今天可是周一,老婆学校要升旗的。写着字,还听着楼下的动静,想着老婆起没起床,会不会升旗迟到。收拾好笔墨,赶紧下楼,隔着楼下的书房便大喊,老婆不起床,今天可是周一,不是要升旗的吗?到了卧室,老婆还在床,刚刚被我闹醒来。她说,今天请人来学校演讲,不用升旗。

 上午,老婆说懒得去听什么演讲了。要我陪她去逛超市,买点水果。然后与我一同去看住院的公公。我父亲已经住院四天了。老婆,教初三,一直没空去探望。今天,是第一次去医院。我告诉老婆,没什么大事,就是老人家的头晕脑转,浑身没什么劲。这几天的检查,心脏血压,血液肺部的情况都好。只是前天晚上,突然心脏有点房颤。因为以前从来没发现房颤,父亲心里有点压力。昨天,同他说,岳母娘的房颤几十年了,且还很严重,做工作让他放下包袱。后来,母亲说父亲好多了,房颤也没再发过。

 父亲,今年八十四年,过坎呢。我们都知道他心中有个坎,担心过不去人说的七十三,八十四的坎。住院前的周末,同父亲一起玩麻将,见他的样子好好的,没什么大毛病的样子。本还想劝劝,不要住院,在外面打打疏通脑血管和护心的针就行了。老人家没什么大的毛病去住院,总感觉不太好。后来,还是算了。父亲认定的'事,很难回头。此前,也同在外地的妹妹商量过,不太想让父亲住院。到十月份再去住,过了五月底的八十四岁比较好。父亲决定每年都住住院,是去年住院时,老干病房的医生刘主任同我们说的。她说,像父亲这样的老同志,有没有病,每年到医院住一次院,系统的检查和护理治疗一下比较好,免得本来是小毛病的事,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好些的老同志,都是这样做的,效果比较好。我可能是见过太多的老人,到医院去,直着进去,横着出来,心里犯忌。父亲,开始其实也有好长一段的时间,不想,也不太愿意到医院住院,除非万不得已。估计也有与我同样的忌讳。自从去年听了刘主任的话,我们都改变的观念,决定让父亲有病没病,每年去住一次,或两次医院。只是今年有点特殊,我的伯伯去年去世,八十七岁。父亲比伯伯的身体差些,又到了八十四岁的坎,心里肯定有个疙瘩。其实,何止只是父亲的心里疙瘩,我们大家也都有。这老人家,真的说不准,好些的事都让人无法预料。下放农村时,老农就说过,八十不留餐,七十不留宿。这是生活的经验总结,怕意外呀!

 好在父亲住院,没发现大的毛病,都是些老人家惯常的毛病。这些住院,关键是人打通父亲的心里疙瘩。

 上午陪老婆到医院看望父亲后,又送老婆回家,下午学校有事。然后又给父亲送中餐。吃午饭时,因为今天吊瓶晚了点,我饭送去时,药水还没吊完。这本也是个平常事。可能父亲昨天同护士讲过了,今天早点吊水,结果还是近上午十点才吊瓶。护士来换吊瓶时,父亲一顿的无名火发了……还说不吃饭了,明天少打点针。好在年轻的护士性格不错,反复解释。

 看着气乎乎的父亲,觉得好笑又好气,还问护士是不是党员。可我们知道,父亲在发火时,当时劝,是没什么作用的。过了好一阵子。我同父亲说,你还问别人是不是党员,你这个老党员是怎么回事,就是吊瓶晚了点这么点小事,顶多影响了点吃饭。况且别人护士也是为了你好,有意的吊时间长点,免得你上午打完针,下午又新扎一针。我接着说,你还不吃饭,明天少打针。不吃饭行吗?你来医院就是来打针治疗的。来了医院,就要听医生的,少打针,效果就差。再说,早晨医生护士要查房。回去后还有看有没有病情新变化,需不需要改医嘱。得办完这些的事,才开始确定医嘱。护士对照医嘱,一个一个对人派药。派药后,还得复检。然后,再挂瓶,一个接一个的打针。父亲说,就是当时的那口气出不来,可能与脑子有关。我和母亲都知道,父亲有时真的脾气不好,让别人难以接受。怎么办呢?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已经是八十几岁了,生成的性格。只好同护士解释解释,叫她们别计较。

 从医院直接到游泳馆游泳。每天游一千五百米,连续游四百米蛙泳,一千米自由泳,两个五十米蝶泳。今天,真的让心情飘摇。明天,不能再游了,占用游泳馆,办近一个月的甲级乒乓球赛。

 刚从游泳馆出来,正想给母亲去电话,问父亲吃饭了没有。母亲的电话来了,说要回家拿短袖衣。这天忽冷忽热,这两天,实在是热得太快。我问母亲,父亲吃饭了没有。母亲说,还没呢,一口气还没平息。

 车开到医院,本想上去看父亲。母亲说,听说我要去,父亲已经吃饭了,不用上去了。

 车开到家门口,问母亲带钥匙没有。母亲,“哇”的一声呼叹,钥匙忘在医院,放在小手提袋里。我也没带钥匙,平日里来,家里总是会有人。你说叫人心飘摇不飘摇?医院的那段路,经常的塞车。急中生智,赶紧给小阿姨打电话,好在帮父母做家务的阿姨没走远,电话把她叫了回来。

 将母亲送回医院照顾父亲。本想上去看父亲。母亲说,别上去了,他的气发出来,过一阵子就好了。

 到家前,在菜市场转了一圈,买了明天的菜。

 一天两餐下来,早餐,我和老婆吃牛肉米粉。中餐,我在吃面条,老婆吃刚从超市买回来的元霄。一天没吃小菜了。游完了泳,自己也想喝那么点的小酒。平日里喝稀饭,一般不再炒菜。今天,专门做了个河虾炒茭头,外加一个凉拌拍黄瓜(放冰箱凉一下)。

 晚餐,老婆回家。我已经做好了十四宝粥。

 老婆说,又喝粥呀?

 我回答,还喝点酒。

 老婆看着炒河虾说,你不知道我吃虾,胃不舒服呀。

 我说,我下酒的呀。接着问老婆,你想吃什么?最想吃什么。

 老婆四周的看了看,没什么。然后说,我想吃什么,我什么也不想吃。我想吃什么,你有呀?停顿了一下,又说,我想吃凉拌黄瓜,有吗?

 我把老婆推到冰箱边,嘴里变魔术那样音乐般的“当,当,当,当……”

 一盘凉拌拍黄瓜,用玻璃碗从冰箱里端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俨然不再飘摇……

刘畊宏最终还是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

因为刘畊宏通过前段时间的健身直播,他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人设立在了短视频平台,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级的粉丝。

想必说到刘畊宏,大家对于这名艺人并不陌生,曾经他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现如今他却活跃在知名的短视频平台上面,化身成为了一名健身主播,每天固定的时间将会在直播间和大家见面,而每次开播他的直播间都会有10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也足以说明刘畊宏本人的流量和影响力。然而在粉丝达到一定的基础之后,他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聪明的刘畊宏并没有在自己拥有7,000万粉丝的主账号开始直播带货,而是选择了在他妻子的账号上面开设直播间并且和守家合作品牌斐乐达成一致。正值六一儿童节价值649元的儿童短袖,仅仅上架一分钟左右就已经疯狂售出1万件,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成交数额。要知道在刘畊宏早些年间成为一名带货主播的时候,整场直播下来都没有卖到,这一件单品的销量。

如此火爆的原因和他本人所塑造的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的人都猜测他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直播,毕竟拥有了这么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如果不进行直播带货的话,想要变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直播带货之前,他就和他的妻子在直播间当中有意无意穿着斐乐品牌的健身衣给大家先进行一个思维暗示。随后在低调开播没有任何的预热活动以及庞大的宣传,这让他的首次直播非常低调。

正是这种和常人不一样的套路,让粉丝朋友们深信不疑,并且愿意在他的直播间进行消费,相信接下来的他会在直播带货领域继续努力,并且为粉丝朋友们带出更多优秀的货品。

图中这位,很多人都认识,弘一法师李叔同。

最早知道他,是读书时学过他的那首歌——《送别》。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所恪守的律宗—— 衣无过三件,寒冬亦如是 。

因为,我发现,我也做到了,有幸和大师殊途同归。

而我亦是: 衣不过三、只穿短衫 。除了去北方,无论寒暑,全身上下三件衣:一件短袖、一件内裤、一件长裤。

内裤,穿则一条,实则几条,无需多说。

长裤,则是实实在在的一件,春夏秋冬四季都是它,一年更换一件。

重点说说上身——短衫一件。

虽是南方,但冬天也会低至5、6度,而且南方的湿冷天气,不亚于北方的零度气温。所以,南方人冬天穿衣不会少于北方人,羽绒服、皮大衣、毛线裤,一样不能少,忘穿秋裤是很多南方人的深刻教训。

但到了我身上,则少得可怜。纵使天气再冷,一件短袖打天下。不管别人穿着羽绒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依旧穿着短袖在人群中鹤立独行。

其实,在逐步养成“衣不过三、只穿短衫”的过程中,我并不知道弘一法师所遵循的这一律宗,也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自觉的行为,发自内心的,从小就萌芽的。

小时候,母亲不在身边,当不了“妈宝”,也就不存在“妈妈觉得你冷”的情况了,父亲也是粗枝大叶,所以我愿意比别少穿就比别人少穿。

上大学时,内地来到沿海的傻冒一个,人傻还没钱,所以衣服能少买就少买、能少穿就少穿。

结婚后,老婆嫌我土,想给我买衣服,但我的审美能力跟不上,时常不如意,能穿的衣服就越来越少,最后我对老婆说:我只穿短袖了,不用帮我买衣服了,实在要买只买T恤就好了。

事情发展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但是,这还没有追究到最重要原因。

这有点属于隐私,也有点不好意思说,不过还是说了吧。一个字,请看图——

没钱多买衣服,没钱买好衣服,更重要的是不想在衣服上花过多钱!

当然,前面说的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在之前写的序中,我提及的: 静享最原始的生活、善用极精简的物质 。

原始人穿什么?最初,人类没有穿戴意识,只靠自己身上所长的毛来蔽体保暖;后来,慢慢懂得用树叶和兽皮;再后来,逐渐掌握了利用树皮、草茎等植物纤维搓制绳索的技术。再往后……再往后就不是原始社会了。

原始人没有烦恼,不用每天盯着自己、瞅着别人,纠结怎么穿衣、怎么搭配;不用每天望着天空、听着预报,犹豫穿厚还是穿薄、防晒还是防雨。

我羡慕原始人这种生活,没有选择焦虑症,无惧风雨和冷暖。我希望像原始人那样,生活越简单越好,无论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所以我决定,从穿衣开始——衣不过三、只穿短衫。

如果不考虑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其实只需两件短衫即可。但这样肯定不好,所以我大概有10件短袖,每天一换,两周(10个工作日)循环一轮;每件大概穿3年,每年换3件,3年更新一轮。

自从只穿短袖,我感觉生活一下简单多了 。10件短袖叠放好,每天按顺序抽取一件或者按需要选择一件,每天选衣、穿衣不会超过一分钟的事,多简单的一件事啊。

修和炼是不同的概念,修是一种内在的自省,炼是一种外在的锻造,内外统一方为修炼。

具体如何修炼?很简单: 平时,比别人少穿一件;天变冷时,比别人晚几天加衣服;天趋暖时,比别人早几天脱衣服;天忽冷忽热时,脱掉的衣服就不要再穿回去;还有,每年比前一年同期少穿一件。一年少一件,三年少三件,至此大功告成。

有人会质疑,这不是违背“春捂秋冻”的古训和人要保暖的科学道理吗?第一,我不知道这些是否真理。第二,确实还需要配套第二个措施,否则你就只能呵呵了(感冒咳嗽)。

第二个措施就是要锻炼身体,需要你的身体能够撑得起。很简单,就是跑步。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寒冬中跑,在酷暑中跑,在冰天雪地里跑,在大风大雨中跑,而且要穿着短袖跑,要长期坚持跑,要长时间持续跑,要长距离耐力跑 ,让你的身体逐步适应各种气候、各种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抵抗能力自然提高,你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提高,你的身体能让食物快速转化为能量,从而源源不断释放出热量,这样你就不会冷了。

还有第三点,毅力!前面说了,需要外练内修。内修,就是要有意识(我要做到)、有意念(我能做到)、有意志(我必须做到)。三者合一,统称毅力!人的毅力简直就是核动力,在外力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只能靠毅力!

在修炼的初级阶段,肯定也会有冷的时候,怎么办?有段子说,面对寒冬,北方人靠搂,南方人靠抖,那我呢?我会大口吸气,降低体感温差;我会绷紧肌肉,消除体表寒意;我会握紧拳头,凝聚全身力量;我会咬紧牙关,自我打气鼓劲。总之,我会用毅力告诉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也冷不了两天。好在,南方的气候确实是四季混搭、随机交替,一言不合就换季,所以往往熬过了今天明天就好了。当然,这说的是初级阶段,后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已修炼到位!

有一年秋冬,天已转冷,我走在泉州清源山上,从弘一法师的舍利塔往下走。突然一人从我身边快速跑过,约六旬出头,身体健硕、腿脚灵活,只穿短裤、赤裸上身。我倒是见怪不怪(因为也时常这么干),但同行人都很惊讶,有位接着当时正聊着的话题,说道:这就是大师们追求的衣不过三,天气再冷也能穿这么少的衣服。

至此,我方知道,世上还有“衣不过三”的修行。

转而一想,我不是已经做到了吗?

幸甚至哉,文以咏志!

我真的见到过有男的一个夏天买好多件同款同色T恤,不只是六件,是七件。

这个大神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三那年夏天,他买了一模一样的T恤,整整七件,没错,那个夏天我就没见过他穿别的上衣,他有七件衣服,一周七天,每天一件,不得不吐槽他的衣服,那件T恤属实是有点儿丑。他刚开始穿的那个星期,我们都在纳闷儿,咋不换衣服?不会脏?不会有汗臭味?当时也没好意思问,他穿了一个月之后,有不少人开始问他,衣服咋一个月没有换?洗没洗过?洗了咋没掉色?那时我们以为他是第一条晚上洗,一夜就干了(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少的女生都在问他,到底是用什么洗衣液或者洗衣粉,咋洗都不变形,不掉色?就连老师都止不住调笑那个大神“不动金刚啊,风吹不懂雨打不动,永远一件衣服,我都佩服你,你到底咋想的,天天一件衣服。”

后来这个大神和我们说了真相:原来是大神麻麻给他买得一模一样的衣服,整整七件,而且特意买的特别丑的款式,据说是为了防止他早恋,所以故意让他每一天都穿的特别丑。

我不仅遇到过一口气买好几件T恤的,我还认识一个一口气买五双运动鞋的。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是一双亮**的运动鞋,特步的,秋冬款。我也不知道为啥他就那么喜欢那双鞋,三百多将近四百一双鞋,足足买了五双,在感叹他是土豪的同时,我们也不停的在纳闷儿,那双鞋很好看?然后我这个同学回答说:“很好看”。所以那三年,每一个秋天冬天都会看到一双亮**的特步运动鞋出现在班里,宿舍,食堂,反正就是校园的各个角落。他别上面那个买了七件T恤的大神要有名气,大神那是在高三后半年,当时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在认真学习。但是这个买了五双运动鞋的兄弟就不一样了,他不止在我们同一年级的人里出名。他的名声都传到了下一届,甚至是下下届,那个时候比我们年级低的都在说:“嘿,你知道高三那个天天穿屎**特步运动鞋的那个人不?”他旁边的人就回答:“我知道啊,怎么了?”“我听说了,高三那个小子,整整三年了,那双运动鞋从来没有换过。”

不亲眼看到,你可能永远不知道那些在你看来不换衣服的人,到底买了多少件一模一样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