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的漆器有什么特点?

老师 0 100

秦代的漆器有什么特点?,第1张

秦代漆器有什么特点?
导读: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各个行业从而得到发展,漆器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以生活用品为主,器形丰富,有圆盒、盂、双耳长盒、凤形勺、匕、扁壶、卮、樽、耳杯盒、耳杯、杖等十几种,以耳杯为最多,有的模仿动物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各个行业从而得到发展,漆器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以生活用品为主,器形丰富,有圆盒、盂、双耳长盒、凤形勺、匕、扁壶、卮、樽、耳杯盒、耳杯、杖等十几种,以耳杯为最多,有的模仿动物形象和青铜器、陶器的器形。秦代漆器主要有木胎、夹纻胎、竹胎和铜胎四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胎,并以厚木胎最多,薄木胎较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增多。漆器的制作工艺,依据质料与器形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制作方法。

秦漆器的木胎主要沿袭战国时期的斫制、挖制和雕刻3种;而漆樽、卮、圆奁和椭圆奁等,则采用卷制的新工艺,盖壁和器壁用薄本胎卷制,再与厚木胎的盖和器底相黏合而成。竹胎的制法与战国时期一样,采用锯制与编织的制作方法。极少数铜胎,系在铜容器表髹红、黑漆,末加饰彩绘花纹。

当然,这个时期漆器的选材与用料,也是相当考究的。而且动物形象也趋于简洁。例如凤形勺的造型,为昂首曲颈张尾之凤,简化了凤之双翅与双足,于凤背上挖制成勺,它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形不失真,造型新颖别致,反映了秦代造型艺术的特点。

秦代仿铜陶器的器皿造型之漆器,数量也不少。例如云梦发现的双耳长盒,就是仿制铜盔的器皿造型,作椭圆形,有弧形假足,双耳似猪嘴而微秃,更富于变化。

漆樽也是仿制青铜樽的,但它的盖顶有3个“S”形铜钮饰,腹外有一铜环形鋬,底下有3个铜蹄足,有的还有铜或银箍加固,整个造型显得精巧,而与浑厚庄重的铜樽风格迥然不同。

秦代漆器的器皿造型,继承了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基本法则与制作规律,并加饰各种彩绘的优美花纹,但它又有所发展,对于费工费料、又不大符合实用的一些器皿造型,如雕刻各种动物形象的漆器及曲形盒等,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减少。

秦代漆器装饰的动物纹样,主要有牛、马、凤、鸟、鹭、鱼、云龙纹、兽纹、凤纹、鸟云纹、变形鸟纹和鸟头纹等。这些纹样,除个别的仍是在雕刻动物形象的漆器上加饰的花纹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在器皿上彩绘的。

虽然这个时期的动物纹饰不如战国时期的多,但它们出于当时漆画匠师的妙手,千变万化,繁丽多彩,是当时漆器上最主要的装饰纹样;这类动物纹样往往还辅以几何纹等,使整个漆器图案显得十分和谐优美。

秦代漆器上装饰的植物纹样,多用花卉之花、蕾、瓣和枝叶等变形构成,主要有柿蒂纹、梅花纹、连枝花蕾纹等,这类纹样的数量不多,未见单独作为漆器上的装饰纹样,其中有的是作为漆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周边以几何纹等衬托;还有些是烘托其他纹样的。

秦代漆器上装饰的自然景象纹样,主要有波折纹、卷云纹和云气纹等,这类纹样在当时漆器中的数量不少,但都不是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只是与其他纹样组成图案,起烘托的作用。

秦代漆器上装饰的几何纹样,主要有圆卷纹、圆圈纹、菱形纹、三角形纹、方格纹、点纹、点格纹等。有少数漆器上是以它们相互组成几何花纹,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大多数漆器上又往往是与其他装饰纹样构成图案,仅作为一种衬托。

秦代漆器描述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的纹样极少,只在江陵凤凰山秦墓发现的彩绘木梳、篦的画面上见到。

木梳正面为饮宴场面,背面是歌舞场面;木篦的正面是彩绘的送别场面,背面是幅角抵竞赛的画面。画面共3人,右边的两人正在进行比赛,左边一人平伸双手全神贯注地作评判;作者抓住比赛双方全力以赴、相持不下的一瞬间,把竞赛中的气氛渲染得紧张、热烈。

秦代的漆器纹样,应用写实的装饰手法更为成熟。如睡虎地的牛马纹扁壶,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使牛雄健肥壮的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有力。另一面的飞鸟下为奔马,表现了奔马快于飞鸟的意境。

而植物纹样中的四瓣花和梅花等,是将花瓣夸张变形,而将枝叶部分剔除,使其特征更加明显。

秦代漆器制作由工师管理生产,在漆器上戳记产地、工匠等烙印铭文,由此形成了秦代漆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据统计,秦代漆器戳记主要是烙印、刀刻、针刻和漆书。这些文字符号中,有的表明器物是咸阳漆器作坊制作的,如“咸市”、“咸亭”等烙印文字,有的是素工、上工、刨工和造工在制作时的戳印,如“素”、“包”、“上”、“告”等烙印文字。

素工,是制胚后造素地之工,即木胎加工平滑无波状仑痕。

髹工,垸漆,即刮灰漆。通常在木胎上漆之前要先髹一层封闭漆以隔绝外面水分进入胎胚,然后多次上漆、磨平,每次入阴房干固,再上一层熟漆后磨平,成为“光底”的半成品。然后,由“上工”再髹“面漆”,要求做到漆面无刷痕。

“造工”,当为总管之工。它们表明当时漆器的生产有很多道工序,分工已相当复杂了。秦代漆器官营工坊和私营作坊并存,官营的漆园还规定了严格的律法和管理制度。《礼记•月令》中说:

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秦简,也载有秦代管理漆园的法令,秦简《秦律杂抄》上说明:

漆园殿,赀啬夫一甲,令、丞及佐各一盾,徒络组各廿给。漆园三岁比殿,赀啬夫二甲而法,令、丞各一甲。

如果漆园管理不善被评为下等,县令、丞与漆园啬夫并罚,说明秦国对生漆生产的极度重视。秦简《效律》还有专条:

工禀漆它县,到官试多,饮水,水减二百斗,赀工及吏将者各二甲;不盈二百斗以下到百斗,赀各一甲;不盈百斗以下到十斗,赀各一盾;不盈十斗以下及禀漆县中而负者,负之如故。

这些都说明,秦代的官营漆器已实现相当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有着严格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地处长江中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楚、秦和西汉时期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

虽然这里的雨水多,地下水位较高,但这些墓葬多为土坑木椁墓,深埋于地下,棺椁外面又常常填塞密度较大、能起防潮和隔绝空气作用的自膏泥,因而发现的漆器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

湖北省的几十座小型秦墓,绝大多数都随葬了漆器,少则几件,多达40件左右,其漆器的品种在20种以上,主要有生活用具、文书工具和丧葬用具等。其中生活用具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地增多,专供丧葬用的明器剧减。

湖北省秦代漆器的最重要发现,应当是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的秦墓,共发现近700件漆器。器物有圆盒、盂、双耳长盒、长方盒、圆奁、凤形勺、匕、扁壶、卮、樽、耳杯盒、耳杯等。这不仅填补了战国与西汉之间的漆器空白,而且对于研究秦代漆器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云梦睡虎地一座墓中发现的秦鸟云纹圆盒,口径21厘米,通高185厘米,木胎,挖制,由盖与器身相扣合而成。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用红、褐漆彩花纹。

盖顶、盖面、器身下部绘鸟云纹、圆圈纹等纹样,盖与器身的口沿外绘波折纹和点纹。盖面、外底和器身外壁有“告”、“亭上”、“素”、“包”等烙印和针刻文字。

这座墓中还发现秦漆六博,高2厘米,长32厘米,宽29厘米,六博由木棋盘、骨棋子和竹博筹组成。棋盘正面阴刻行子的格道,用红漆绘4个圆点。棋子12颗,其中6颗髹黑漆。博箸6根已残。

其他较重要的发现还有湖北省云梦龙岗与木匠坟、江陵凤凰山秦汉墓地、杨家山秦墓、荆门的白庙山、沙市的周家台、鄂州的鄂城钢厂、河南省泌阳秦墓、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四川省荥经古城坪秦墓、曾家沟秦墓。

如江陵岳山一座墓中发现的秦菱纹铜A鐏,口径112厘米,通高15厘米,木胎,盖顶与底为厚木胎,斫制;盖壁与器壁为薄木胎,卷制。整器圆筒形,由盖与器身套合而成。

直口、直壁、平底,底下有3个铜蹄足。盖顶较平,有3个铜钮饰。腹外中部有一铜环形鋬。通体髹黑漆器,器表并用红漆绘菱形纹、卷云纹和圆圈纹等纹样。

光山岗秦墓也发现有秦变形鸟纹奁,盖径169厘米,通高58厘米,盖与底为厚木胎,斫制。盖壁与器身擘为薄木胎,卷制。整器呈圆筒状,由盖与器身相套合而成。直口,直壁,平底,盖顶微隆起。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用红漆绘花纹。盖面绘变形鸟纹,卷云纹等纹样,盖外沿绘鸟纹,器身近外底处绘波折纹、圆点纹。

1有关漆器的诗词

1、咏宣窑碗 右霁青

作者:清·弘历

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

成化鸡缸夸五色,椎轮于此溯仪刑。

翻译:瓷器的颜色就像是落霞落幕后,天色回归青幕的纯美。成华的鸡缸人们夸赞的是它五种不同的颜色,但是要追溯根底,右霁青才是模范。

2、咏嘉窑娃娃杯

作者:清·弘历

脱胎始永氏,历代制增佳。

秘器见嘉靖,闲庭戏众娃。

传神有独巧,抚手称精揩。

五字非玩物,兴予少者怀。

翻译:这个娃娃杯在在永氏年间就已经成型,历代以来都添添补补,让它的神采更加飞扬。嘉靖年间见到了这个神秘的宝器,上面画着一群娃娃在庭院中嬉戏。他们的动作神态传神有独具一格的巧妙,让人忍不住夸赞。但是这么好的东西却是很少有人能够欣赏得到。

扩展资料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炝金、描金等工艺品,还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

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

2赞美小工艺品的诗句有哪些

1、《三侠五义·第一百八回》人坐在横头,粗眉大眼,虽则丑陋,却也有一番娇媚之态。

只听说道:“相公早间打尖,也不曾吃些什么。此时这些菜蔬虽则清淡,却甚精美,相公何不少用些呢?”又听相公呖呖莺莺说道:“酒肴虽美,无奈我吃不下咽。”

说罢,又长叹了一声。忽听甘婆道:“相公既懒2、《齐民要术·卷五》指漆画。

《后汉书‧五行志》:「妇女始嫁,至作漆画,五采为系。」「翫」,通作「玩」,「服翫」,这里指精美玩好的小件漆器。

「五」「动」,走动,走样,变质。酒变酸,颜色褪落,《要术》均称之为「动」。

「动作」,开始变动。再走动。

3、《狄公案·第四十三回》间房屋,各是各的用处。我那日在那里是第二间房内,李氏娘子,是第五间,其余皆是他娈童顽童的所在。

将这房屋走尽,另有五大间极精美的所在,便是武后的寝宫了。这全是真实的言语,并无半句虚词,求大王饶命吧。”

马荣听完,乃道:“爷爷倒想饶你,奈我伙伴不4、《狄公案·第四十五回》身不由己,只得同马荣在前引路,由坡台而下。狄公入了地窖,但见下面如房屋一般,也是一间一间的排列在四面,所有陈设物件,无不精美。

狄公道:“清净道场,变作个污秽世界了。李氏现在哪间房内,还不为我指出!”怀义到了此时,也是无可隐瞒,只得指着第二间。

5、《雍正剑侠图·第三十七回》哥儿俩说了一会儿话,田方一躬到地:“哥哥我跟您告辞了。”但是,过几天又来了。

就这样连前带后地来了好几趟,每次来都带些精美的食品和菜蔬。司徒朗就有点纳闷:田八爷每趟来都给带点儿我喜欢吃的东西,同时说些我喜欢听的话,他到底要干什么呢?有一次。

3赞美雕刻的语句有哪些

1 他心灵手巧,勤学苦练,又虚心向老前辈讨教,雕刻技艺日趋圆熟。

2 那些在桥上和圆柱上, 门口以及窗棂上的精致雕刻。

3 黄杨木体积较小, 适宜雕刻人物和动物等小件案头陈设品。

4 回廊两壁有佛龛及历代名人题咏碑刻30多方,各层门窗雕刻的五彩祥云,象征着佛光普照。

5 瘿木因其形态特殊,纹理美观,在工艺品雕刻及家具贴面装饰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6 传统上都会用花叶形状、几何图案、螺线纹的雕刻来美化线脚的基本轮廓。

7 吧台的设计也可以独具匠心,比如在竹筒或木板上进行激光雕刻,大胆地运用背光效果,创作出奇幻、大胆的视觉效果。

8 你们从列国逃脱的人,要一同聚集前来。那些抬着雕刻木偶,祷告不能救人之神的,毫无知识。

9 一条龙造型最具威严,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气宇轩昂,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艺,颇值得一观,是我国四大龙壁之一。

10 青花釉色的杯壁薄得透亮,杯身雕刻着一条站立的龙,显得娇贵又美丽,令人称奇。

11 而劣质红木家具是采用机器雕刻的局部牙板、花边采用小碎料雕好后用胶水和钉子装上。

12 御座还有雕刻的镶板、弯曲的椅腿,正面背面都雕有“五龙”。

13 他解释如何从一个对象面部、身体的模具开始,再通过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的细节来创造成品的巧克力肖像。

14 在手工雕刻方面,引进了专业性强,工艺精湛,刀工娴熟,雕画、写一体的高级人才。

15 从冰川包覆的山巅冲击而下的湍流携下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玉石,毛利人将这种硬质半透明的石头雕刻成为珠宝和刀刃,既是工具也可以作为武器。

16 块木头在尚未切割雕刻之前是存有着无限可能的,它可以被雕琢成任何你所能想象到的东西,可是木头一旦雕成对象,它就立刻被定型了。

17 滚筒制作的直接雕刻化不仅限于电雕方式,激光方式也被开发出来,正进入多样化技术的时代。

18 漆器需涂上许多层薄漆,使其干燥并磨光后才能在表面以雕刻、雕版和镶嵌等手法装饰。

19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

20 要制作一个皮影人,可能花上数周的时间。 制作时,先把牛皮或驴皮刮制到呈透明状,然后再在皮上雕刻造型,这要刻上数千刀,之后再对成品进行手工敷彩。

4赞美“青铜器”的句子有哪些

赞美“青铜器”的句子有:

1、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前贤已死不可慕,世上流传只佳句。不寻断简赏心符,定自前贤无觅处。郑翁知我用意诚,云有甲乙分馀明。卢仝书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张翁醒。当时储馆典雠校,今日取送传芳馨。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杯千羹。北邻老子苦好客,悬箪过午须宾食。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须臾碾畔百尘飞,语是奴音破珪璧。此翁香串数百枚,啖客当千回。啜香饱炙勘诗谱,但度流年无所苦。——王洋《戏郑曾二老》

2、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当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3、我想要个刺青,就是犯桃花沾染的那种古铜绿,透着灵魂已死去的青铜器物的冷漠,没有任何生机的感觉。刻在心口,一笔一划极其妖冶,乌黑的血诡异地附在其中,勾勒出的龙口张着仿佛要止息生命。

4、学古者昌,似古者亡。宋人写不了唐诗,元人写不了宋词。忽必烈说:文明只能强奸掠夺,不能抚摸沉溺。周树人的文字,凌厉如青铜器,周作人的文字,内敛如定窑瓷器。他们用功的地方不是如皮肉的文字本身,而是皮肉下面的骨头,心肝,脑浆。

5、我们离骁勇善战的“青铜器时期”远了,心锈的连收废铁的都直接丢掉。

6、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7、我们一起登高情人峰,用青铜器的厚重

8、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欧阳修《秋怀二首寄圣俞》

9、楚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精神的传递,更是物质文化上的继承。在湖北恩施,至今仍然有一批靠割漆生存的人,正如同今天这些漆树的基因,仍然来自两千年前的种子,楚国古老的髹漆技术依靠这些人传承至今,同样,荆州地区的艺人经过多年摸索,已经完整地复原了楚系青铜器的制造技艺,几千年前那些精美绝仑的楚国青铜艺术重获新生。

10、明发览青铜,寸白坠华簪。悬知不能免,岂意遽见侵。忆昔随群儿,总角混青衿。纵弱不好弄,既冠知惜阴。时开磊块胸,浇之以古今。二十偕计书,进士路欹嵌。迟迟十四年,一第酬苦心。今年已六六,暮景来侵侵。一发照我眸,众发立森森。忽然一失笑,政要渠相寻。有田愿种玉,有腰愿重金。富贵岂不好,劳鹿那能禁。何如一床书,侑之绿绮琴。远参兰茝香,清玩山水音。高歌月满架,醉卧斗横参。待教头半白,挂冠老山林。饮犊青草浦,盟鸥白沙浔。凭虚唤张陆,听我白发吟。——五迈《白发吟》

11、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着青铜器

12、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后先。蒋最会遇早,罗倍晚於田。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所喜笑语同,各惊颜貌迁。发有霜华侵,目有蜘蛛悬。有酒易以醉,有奚徒用妍。醒来念功名,病螾希蜿蜒。安得有园庐,宽闲近林泉。养鱼数千头,种薤三四廛。余蔬皆称此,嘉果植亦然。既无俗造请,穷冬事高眠。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饭过引数杯,令儿诵嘉篇。仰首看赤日,区区随天旋。朝见出沧海,暮见入虞渊。毕竟将何穷,磨灭愚与贤。亿亿万万载,筋骨非玉坚。桐棺三寸厚,在昔谁免焉。去去欲及时,嗟嗟无由缘。——梅尧臣《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13、青铜器,跨越千年,厚重如缠绵的思绪,曾填满陈年的爱情,握住命运的风骨,辗转了千年,痴心了旷世之恋,缱绻于多情的诗行间,铭记一段青铜的历史。

14、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15、时间在一天天里折了又折,迭了又迭。化成青铜器的锈痕,化为字画上的印章,化为立在苍茫天地数之不尽的孤坟。

5描写“雕刻”的诗句有哪些

1、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张说《咏瓢》释义:这是一首咏物诗。

张说较少咏物诗,但这一首《咏瓢》很有趣,将初唐的文字游戏与陈子昂一类诗人的哲理意义结合了起来。2、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释义: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

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3、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释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诗词作品之一。4、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钱起《紫参歌》释义: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诗词之一。

5、潇洒点疏丛,浑似蜜房雕刻。不爱艳妆浓粉,借娇黄一拂。

—— 赵士暕《好事近·萧洒点疏从》释义:好事近“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6、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刘一止《念奴娇·故山秋晚》释义:是宋代刘一止创作的诗词。

7、苦无妙手画於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

——辛弃疾《归朝欢·山下千林花太俗》释义:该作写出了对赵介庵以及野梅花不幸的哀悼,又表现对其不能超脱悲哀的惋惜,语意深婉,值得读者深思。这首词是写山上一枝野梅花照映可爱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深沉感慨,潇洒飘逸而又荡气回肠。

8、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网恢。莫烦相属和,传示及提孩。

——韩愈《咏雪赠张籍》释义: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湍水》:“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樊川集》:“予旧藏杜牧之《樊川集》二十卷,后见徐建庵所藏宋版本,雕刻最精。”

2指雕刻品。宋沉括《梦溪笔谈·神奇》:“园中菜花悉成荷华,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街头充塞着洋货,纯粹的印度货以手工品为多,象牙雕刻,沉香匣,漆花皮箧,触目皆是。”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未来派立体派的图9、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李绅《姑苏台杂句》释义:是唐朝的一部诗词。

10、莲华不朽寺,雕刻满山根。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鲍溶《禅定寺经院》释义: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

6赞美雕刻的语句有哪些

他心灵手巧,勤学苦练,又虚心向老前辈讨教,雕刻技艺日趋圆熟。

那些在桥上和圆柱上, 门口以及窗棂上的精致雕刻。黄杨木体积较小, 适宜雕刻人物和动物等小件案头陈设品。

回廊两壁有佛龛及历代名人题咏碑刻30多方,各层门窗雕刻的五彩祥云,象征着佛光普照。瘿木因其形态特殊,纹理美观,在工艺品雕刻及家具贴面装饰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传统上都会用花叶形状、几何图案、螺线纹的雕刻来美化线脚的基本轮廓。吧台的设计也可以独具匠心,比如在竹筒或木板上进行激光雕刻,大胆地运用背光效果,创作出奇幻、大胆的视觉效果。

你们从列国逃脱的人,要一同聚集前来。那些抬着雕刻木偶,祷告不能救人之神的,毫无知识。

一条龙造型最具威严,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气宇轩昂,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艺,颇值得一观,是我国四大龙壁之一。青花釉色的杯壁薄得透亮,杯身雕刻着一条站立的龙,显得娇贵又美丽,令人称奇。

而劣质红木家具是采用机器雕刻的局部牙板、花边采用小碎料雕好后用胶水和钉子装上。御座还有雕刻的镶板、弯曲的椅腿,正面背面都雕有“五龙”。

他解释如何从一个对象面部、身体的模具开始,再通过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的细节来创造成品的巧克力肖像。在手工雕刻方面,引进了专业性强,工艺精湛,刀工娴熟,雕画、写一体的高级人才。

从冰川包覆的山巅冲击而下的湍流携下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玉石,毛利人将这种硬质半透明的石头雕刻成为珠宝和刀刃,既是工具也可以作为武器。块木头在尚未切割雕刻之前是存有着无限可能的,它可以被雕琢成任何你所能想象到的东西,可是木头一旦雕成对象,它就立刻被定型了。

滚筒制作的直接雕刻化不仅限于电雕方式,激光方式也被开发出来,正进入多样化技术的时代。漆器需涂上许多层薄漆,使其干燥并磨光后才能在表面以雕刻、雕版和镶嵌等手法装饰。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要制作一个皮影人,可能花上数周的时间。

制作时,先把牛皮或驴皮刮制到呈透明状,然后再在皮上雕刻造型,这要刻上数千刀,之后再对成品进行手工敷彩。

这次真心开眼了,中还真没看出毛病,惠昌漆器,是清末时期,民间顶级漆器制作工坊,清末时期,清宫造办处式微,这个字号的物件,代表了那个时期顶级漆器工艺水准,也为宫廷皇室提供剔红等漆器,这个字号的东西存市将比较大,但是丝毫没我影响其市场价值,东西在10到140万之间不等,你这东西,品相基本完整,工艺精湛,小百万没问题

漆本是木名,原产于我国贵州、云南、陕西、江西诸省。其树皮内分泌的树汁具有防腐、耐酸、耐碱的作用,为此人们多用其涂在木器表面。此外漆本身的光泽可以越擦越亮,甚至可以明亮如镜,因为漆汁透明,所以极易加入颜料以形成多种彩色,若饰之以纹饰,这使得被漆涂抹的器物在美化上有了无限可能,这些被漆髹涂的器物被称为漆器。

雕漆小茶罐

从现有文献记载可以对髹饰工艺的发展过程有大概的了解。从无色至彩色,从薄至厚,从简单的涂色到各种雕镂镶嵌工艺。髹饰工艺发展到明清时代时,已是大放异彩,誉满海内外,虽是如此,但这满目金霞的漆器到了明清时期仍只能是皇家、富豪独享的奢侈品。

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厚重底蕴的古典叙事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名门贵族,祖上曾是风光一时的内务府臣、江宁织造,姻亲李煦家曾任苏州织造,两家负责为内务府受够及监制艺术品,更常年接触时新玩物,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十二年,李煦曾两次向上面进献洋漆、雕漆、填漆的盒、匣等漆器。生活在这样的家世,曹雪芹自然对这些奢侈品不陌生,所以在创作《红楼梦》时,漆器自然也就被提及了。

《红楼梦》里关于漆器的描写俯拾皆是,而这些漆器根据工艺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色漆器:指通体髹一种颜色的漆器,此种漆器无任何装饰,质朴无华。第五十四回元宵宴上,贾母要击鼓传梅,“忙命人取了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来”。就是典型的一色漆器,纯一色的黑漆,配**铜钉,沉稳大气。

描金漆器:在第五十三回,同是元宵宴贾母的花厅中,文中写到贾母靠背的榻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描金是髹漆工艺与绘画技巧的完美结合,一件成功的描金漆器可以体现出髹漆艺人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具体操作是在木胎上涂上红色或黑色底漆,待其干后打磨光滑,再以各色彩漆绘制出理想的花纹图案,用透明漆与金粉或银粉合成的漆勾勒轮廓和细纹,使整个作品金碧辉煌、斑彩绚丽。

清中期红底描金小几

戗金漆器:戗金,便是在深色漆器上镂刻出纤细花纹,后于纹内填漆,再根据需要将金箔或银箔粘贴在纹内,形成漂亮的金银色花纹。《红楼梦》就有关于戗金漆器的描写,在第四十回中,贾母携刘姥姥逛大观园,正往紫菱洲一带走来坐船时,几个婆子具捧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了过来。

雕漆漆器:雕漆工艺在宋朝兴起,至明清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雕漆,乃在完成的木胎上髹漆,一层一层髹厚,在达到一定的厚度后,根据需要雕镂出花纹,使之从平面变得立体。雕漆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龙凤龟兽、纹样图案等,花纹层次分明,主次明显,使质感越发凸显。《红楼梦》中关于雕漆漆器的描写比比皆是,譬如第六回王熙凤屋里的雕漆痰盒。再有第四十回藕香榭中,王熙凤带人摆设整齐的宴席上的雕漆几等。

洋漆漆器:洋漆乃用金粉与漆按比例合成后,绘制于木胎上,这是由日本传入的髹饰工艺,自明朝起,就有中国工匠学习这种日本技法。在《红楼梦》中洋漆器曾多次出现,如第三回王夫人屋里的“梅花式洋漆小几”、第四十回秋爽斋里的“洋漆架”、第五十三回贾母花厅里的“小洋漆茶盘”等等。

螺钿工艺品

填漆漆器:《红楼梦》中关于填漆漆器的描写有第六回王熙凤屋里的,平儿手中捧着的“填漆茶盘”,怡红院内的,贾宝玉睡着的床就是“填漆床”。填漆是在漆器上刻出花纹后,在纹内填入各色彩漆,待彩漆干后打磨,而花纹边缘则因为痕迹明显显得更有质感。清代乾隆年间,填漆工艺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

螺钿漆器: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髹饰工艺,乃用贝壳薄片打磨裁切成梅花、秋叶、如意等小片形状,一一镶嵌于漆面上,有条件的再以玛瑙、翡翠、金银箔片等修饰,越发使其器贵气逼人、典雅华丽。螺钿工艺始于周代,发展于北宋时期,到明清其技法已相当娴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怡红院就有一个装钱的螺钿小柜子,此外藕香榭柱子上亦挂着黑漆嵌蚌的楹联

由上述可见,在贾府中,无论是家具或用具或装饰品,都离不开漆器的影子。此外,在建筑上漆的作用更不能少,如大观园内“绿窗油壁”的抄手游廊,就是用漆修饰的效果,而黛玉初次进荣府时,见到的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正是用漆髹饰而成。而作者的这些漆器描写,都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强调贾府的富贵

虽然到了明清时期,髹饰工艺大多炉火纯青,但部分漆器仍只能在皇家及豪贵之家出现,譬如《大清会典》中有载:康熙八年,琉球进贡的物品中就有黑漆嵌螺钿的茶碗,而荣府中的楹联就是黑漆嵌蚌。

紫檀百宝嵌插屏

而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则用数十件雕漆器物赠送给英国国王,漆器中以雕漆最为贵重,也最具艺术感,故也被历朝皇家所青睐。而荣府的雕漆物件则遍布痰盒、茶盘、椅凳等物。

此外,在第十七回,作者通过贾政与贾琏的对话,叙出大观园修建前备有“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墨漆竹帘二百挂”,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而修建,必然极尽富丽之能事,

更有荣国府荣禧堂的漆器更叫人叹为观止,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赤金乃前文所述描金工艺,匾上“荣禧堂”三字乃“万几宸翰之宝”乃皇帝手书。荣府地位之显赫,于斯可见。

其次,体现人物的身份

贾府人数众多,单单是主子的就几十个,然而这众多的漆器,描写到使用者却寥寥无几。

海棠花式雕漆茶盘

贾母自不必说,乃荣府最尊贵者,物质上当高人一等,故其花厅中屡见各种漆器。

怡红院中稀奇玩物随处可见,各种漆器层出不穷,螺钿小柜子,填漆床,洋漆茶盘等等,只因贾宝玉是荣府的活凤凰,备受宠爱,饮食起居条件仅次于贾母;

在第六回,作者便通过刘姥姥眼中写出王熙凤房中的漆器之多,盛食品的大漆捧盒,盛盖盅的填漆茶盘,连痰盒都是雕漆……,由此可见王熙凤素日之用度排场,其在荣府中的地位之高。

再次,体现人物的性格

妙玉自住进贾府,一直以方外之人自居,然而在栊翠庵品茶一节,却亲自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为贾母端茶,茶杯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他人皆未能由此待遇。可知在妙玉眼中,并非人人平等,如此,后来妙玉独自拉薛林二人进去吃茶,意在引宝玉进去,便不足为奇了。由妙玉小小举动,可见这位“方外之人”之怪诞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