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石色以及纹理看,有澄泥砚的可能用于仿端砚三大名坑之坑仔岩,尤其绿色部分,意在仿端砚坑仔岩的石眼,但是除了颜色稍微贴近,其他无论外形还是构造,都与天然形成的石眼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眼睛里的睛,明显的仿造痕迹,结论,不是端砚,是现代人工烧制的
石色以及纹理看,有澄泥砚的可能用于仿端砚三大名坑之坑仔岩,尤其绿色部分,意在仿端砚坑仔岩的石眼,但是除了颜色稍微贴近,其他无论外形还是构造,都与天然形成的石眼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眼睛里的睛,明显的仿造痕迹,结论,不是端砚,是现代人工烧制的澄泥砚。
抱歉,仅凭无法确定这个砚台的种类。砚台的种类和鉴别方法
1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端砚的材质有着很多优点,如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色泽独特。
2 歙砚
歙砚产于江西婺源县,婺源古属歙州,故名。歙砚的优点有四大特点:坚、润、柔、健。
3 洮河砚
洮河砚产于甘肃南部洮河沿岸,故名。洮河砚有四大特点:声清、色秀、文雅、形美。
4 澄泥砚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绛州古属绛郡,故名。澄泥砚有四大特点:发墨、存墨、护毫、耐热。
5 松花石砚
松花石砚产于东北,因其色如松花而得名。鉴别松花石砚时,应从看、摸、敲、洗四个方面来辨别。
6 紫砂壶
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故名。紫砂壶有三大优点:透气、保温、无异味。
7 纸镇
玉制纸镇:古朴典雅,而且有豪富之风,是收藏纸镇的大件。
水晶纸镇:透明亮泽,玲珑剔透,有吉祥如意之寓意。
8 其他砚的鉴别方式
查看其质感、颜色、光泽、手感、敲击声、吸水性等方面来辨别真假。
端砚是什么意思如下:
基础释义:1、砚台:笔~。端~。2、旧时指有同学关系的(因同学常共笔砚,同学也称“同砚”):~兄。~友。
详细释义:〈名〉(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光滑的石头。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砚台。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 一砚。——清· 周容《芋老人传》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如:砚瓦(砚台);笔砚。
〈动〉制作砚 。如:砚璞(可作砚台的美石);砚材(可作砚台的石料)。
组词:砚台、石砚、砚池、砚山、歙砚、砚石、砚滴、砚田、洮砚、砚农、铁砚、寒砚、砚水、蚌砚、柘砚、砚冰、砚屏、朱砚、砚耕、呵砚、砚草、鏊砚、砚铭、砚席、宫砚、贡砚、砖砚、风砚、砚材、瓦砚、铜砚、烧砚、吕砚、漆砚、冻砚、砚槽、同砚、砚海、陶砚、焚砚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Ⅰ 小学生廉洁作文300字,急需!!!
2、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包拯)因在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县)明察善断,办案如神,政绩卓著,升任岭南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一州的最高长官)。
北宋年间,朝廷规定每年都要向皇宫交纳一定数量的砚台,或留皇室使用,或赐公卿大臣。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任知府为巴结权贵、讨好上峰,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量多几十倍的砚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十分惊讶,当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属官员。官员们皆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你哪里知道,前知州为贿赂当朝权贵,才动得大手大脚啊!”包拯诙谐地说:“对待权贵,恐只能小手小脚吧”于是他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
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方石砚,说道:“大人每日躬笔耕耘,急需上砚。现送得一方,呈与大人,以为万民造福。”包拯说:“我这多年皆用普通石砚,如此高贵的,当呈圣上所用,我用则糟蹋了。”说罢,他坚辞不受。
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后来,又有人来送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如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玩大盗吗”直到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当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因此,人们奔走相告,盛赞包拯为官清明。
3、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4、子罕以不贪为宝
子罕,即皇喜,战国时宋国大臣。姓戴氏。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而改,故又称司城子罕。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又会选择后者。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Ⅱ 我想写一篇身边廉洁家风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家风崇廉,顾名思义,正义、崇尚廉洁。我家的家风家训很普通,但让我受益匪浅。吾家王氏,首重孝悌,谨信亲睦,诚实做人,读书明理,自强不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
我家最注重的便是孝了,每天我的爸爸就会主动的去为爷爷洗脚,为奶奶捶背,我也慢慢的受到了爸爸的影响,便天天帮奶奶做饭,洗碗,奶奶的脸上时不时就会朝我笑笑,那时的我也最开心,最快乐。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做人要诚实,不可以撒谎骗人,但我也有时会撒谎骗人,如,我在家里,妈妈出去上班了,妈妈在出门前叮嘱我,要做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这不,妈妈一走我便开始看电视了,我打开电视,换到我最喜欢的频道湖南卫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便忘了时间,时间过得真快啊,妈妈下班了,我一听见妈妈的脚步声,急匆匆的关掉电视,开始装模作样的认真做起作业来,妈妈问我:“你做过作业了吗”我说:“做……做过了。”妈妈半信半疑的问:“真的吗”我吞吞吐吐地说:“是……是真的。”我的这个谎言,就这样把妈妈骗过去了。之后我听了一句名言叫“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便不再撒谎。
有这么一件事让我明白了读书明理有多么重要,那天,正好是我阿太的葬礼,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人死后晚上必要有家属的陪伴,有很多人都来陪夜了,有外人,有家人,我们意外察觉到有一位家人没有来,那就是我爷爷的弟弟。我的妈妈、爸爸、我、奶奶、大伯,一起去他家找他问个清楚,可他给我们的解答却是:“人都死了,还陪个屁啊。”我们听了,开始与他有了争执,便大吵起来,而我们家又没有懂理的人,有理说不清,便被说回去了,从那时起我们家与他们家断绝了来往。那时,我被家人赋予了希望,一定要有出息,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让别人不再小看我们。
有句话说的好:“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我爱家风,我崇拜家风。
Ⅲ 廉政小故事,300字以内
公仪休是战国抄初期鲁国宰袭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Ⅳ 廉洁故事300字
东汉名臣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的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夜静无人之机,将白银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为官,清正廉洁,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从不吃请受贿,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请客送礼。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从中可见杨震的廉洁品德与高尚情操。
Ⅳ 300字关于廉洁的故事,跪求
廉洁小故事复
“只要我当总制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Ⅵ 关于廉洁的故事,短一些的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倡导简肃,把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看成是桎梏,他察看民情,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八抬大桥,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而是身着便服,脚踏草鞋,亲临乡下察访,即使在夜间出巡,也只让一个差役,提着写有“桥”字样的灯笼引路,从不打“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一次,山东巡抚包括向板桥索求字画,板桥画竹并题诗以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般诗情画意,生动表述了板桥身在官位,却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乾隆十七年,潍县遇到天灾。板桥关心民瘼,呈请,赈济。然后,他的请赈惹怒了上司,遭到打击报复,被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板桥遂愤然辞官,卸职返乡。郑板桥回到杨州,生活仍很贫寒,他在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陷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一生历尽坎坷,廉洁爱民,于乾隆三十年放下了手中的如椽之笔,与世长辞。他身后留下的不啻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画日诗日书三绝”,更是留下了一个两袖清风的清风楷模。
Ⅶ 古代廉洁的故事(有名一些的)300字左右
海瑞一生娶妻三人,又有小妾两人。然而,他曾两次出妻,其中第二任妻子在结婚一版月即被逐出权家门,第三位妻子则于1569年不明不白地死去。这就不能不使人对海瑞对待女人的态度产生疑问,即使按封建的婚姻道德标准来衡量,海瑞的有些作为也是不可取的。此事一度被海瑞政敌拿来攻击海瑞杀妻,海瑞也不得不上表自辩,称妻子是得重病去世。说海瑞杀妻是反对派泼脏水的龌龊手段。不过海瑞妻子的遭遇,的确反映出清官贤宦的妻子不好当。 海瑞有一女,五岁受他人一饼,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将女儿禁闭致死。纵观两千年封建史,未曾见此绝情之举。此事不见于正史,出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总体而言可信度不高。海瑞在任江南巡抚时因打击土地兼并,惩治贪污腐败而得罪了当地所有官僚地主。沈德符家虽系浙江嘉兴地主,不过纵观《万历野获编》一书,其持论颇正,故而此事真假实难验证。
海瑞,包青天
Ⅷ 廉政小故事200~300字左右
古代廉洁小故事1: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回一罐腌制好的鱼。答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3: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Ⅸ 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字数一般
1、羊续:“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3、范景文:“二不尚书”
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4、陈滨:“苦行老僧”
清代古田县人陈滨,居官清廉,政绩显着。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巡抚湖南、福建。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
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在衙门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康熙皇帝称他为“苦行老僧”,此名不胫而走。5、汤斌:“三汤道台”
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Ⅹ 廉洁奉公的故事三百字
吴隐之,到广州做官,从“贪泉”路过,听随从说起有这么一回事,回便去看看。他看答见所谓的“贪泉”实际上只是山泉,就蹲下捧着泉水畅饮,随从见状赶紧上前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我就不信这个邪。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廉洁。”随后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但我认为,如果让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殷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廉洁之心的。
吴隐之笑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出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
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
为了弄个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
只见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边工作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
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台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
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
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
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大家召集起来查问。大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让他从实交代,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历年来贪官劣绅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拯据此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
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他又想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问再三,这时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听,当即命令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
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包拯
广东特产有哪些适合送礼
送礼都是需要精挑细选的,那么广东特产有哪些适合送礼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广东特产有哪些适合送礼,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特产有哪些适合送礼 篇1
一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分为咸、甜两类。以莲香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陶陶居、趣香饼家等生产的最有代表性。著名品种有陶陶承的“陶陶居上月”和莲香楼的“莲茸月饼”等。
二荔枝
深圳荔枝为岭南四大名果之王。果皮红,凹凸不平,核大如卵,肉白如脂,甘甜如蜜。深圳市荔枝主产地有:南山、坪山、罗田、西乡、黄田、固戍、上合、沙井、黄布、松岗、罗田、燕川及公明下村、楼村,以楼村最多。但以南山荔枝最好。荔枝有壮阳补肾之功,俗语说一颗荔枝三把火。
三成顺菊花糕
产于揭东县云路镇北洋村。成顺菊花糕选料严格,制作考察,其菊花糕不仅花纹徒刑精美,而且清甜香软,口感甚佳。又有飘洋过海而质味不变的特点,为侨胞所喜爱。
四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惠州独有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自苏东坡来惠州后,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民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扬四海。由于梅菜不仅可独成一味,又可以梅菜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 等菜肴,因此,越来越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的人睛睐。
五白沙油鸭
油鸭即腊鸭,以虎门白沙的最出名,中国北方称为板鸭。相传在明清时期,虎门白沙设立盐埠,官兵多江浙人,善养鸭,喜此地河水纯净,退伍时解甲不归乡,在溪边养鸭,并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腊鸭,此地水足粮丰为其提供条件,故糅合江浙养鸭经验与南安制作技巧,创出别具一格之白沙油鸭。
六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新会大红柑的干果皮,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为如果不是新会所产的陈皮,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七端砚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
八广州木雕
广州木雕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樟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就体现了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樟木箱最为有名。
九广州玉雕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玉雕工艺品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分首饰品和摆设品两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以玉球尤有特色。
十广州牙雕
始于晋代,牙雕制品主要有人物、饰品、山水盆景、花鸟虫鱼和文房四宝等。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著名,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雕成30多层,层层都能转动自如。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
广东特产有哪些适合送礼 篇2英石
英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大鹏云雾茶
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经专家鉴定,云雾茶富含茶碱、茶丹宁、维生素。大鹏云雾茶没有任何污染,色、香、味俱全,是值得一品的上等好茶。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果大、型美、皮色鲜黄、肉质清甜、汁多爽口、营养丰富,是果中之王。
1987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优质水果;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1990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1年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梅州金柚的主产区梅县,1994年被国家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称号;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梅州金柚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得到较高的评价。
潮汕牛肉丸
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淀粉等,也是广东有名的小食,改革开放以来,牛肉丸成为潮汕特色美食美名远扬,讲究手工制作,口感爽脆,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其中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牛筋丸则是在牛肉丸里加进一些嫩筋以提升嚼劲。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胖吴货栈微信送礼平台精选潮汕手工牛肉丸,纯肉爆汁、肉质细嫩、口感爽滑、Q弹劲道、唇齿留香,颗颗回味无穷,送礼和自己品尝都是佳品。
鸡仔饼
相传此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广州有名的特产。
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仅是外形,就让人一见钟情:娇小的身段,椭圆形略似美女的鹅蛋脸,在几乎清一色正圆形的饼饵群体中显出另类美。皮薄馅少的,吃起来比较脆;皮厚馅丰的,酷似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笔下正在俯首觅食的小鸡,外脆内软,很有嚼头。咬一口,只听"咯咯"作响,浓香像一股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一个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直至进入了深度咀嚼阶段,才逐渐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鸡仔饼的最大特点是耐人寻味。
蕉岭灵芝
灵芝主要在蕉城、长潭等镇种植,全县年种植灵芝20万多袋,产量20吨。灵芝是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其获得原因:一是产品有药用及保健作用,市场评价好;二是具有市场开发潜力;三是有一定的长寿文化内涵。
广州彩瓷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大都采用我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轴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清远麻鸡
清远麻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俗称清远鸡,因母鸡背羽面点缀着无数芝麻样斑点而得名。清远麻鸡属小型优质肉用鸡种,其特征为三黄、二细、一麻(即脚黄、嘴黄、皮黄;头细、骨细;毛色麻黄),素以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骨软、鲜香味美、风味独特而驰名省港澳市场。
;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