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其中也包括里籍等。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十三、世系类。由传统的家谱世系引申而来,若明汪关刻有“弥勒后身”印,清黄均刻有“大痴后人”印。
十四、自嘲自谱类。若清赵之谦刻有“为五斗米折腰”,清陈鸿寿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清黄易刻有“画梅乞米”,齐白石刻有“老夫也在皮毛类”,李可染的“白发学童”,皆可玩味。
十五、若清吴让之刻有“人因见懒误称高”。齐白石衰年,每为屑小所作伪品所扰,无奈之余,刻有一印,文日“吾画遍天下伪造居多“。
二字闲章
B 抱朴 百忍 博雅 步月奔腾补勤
C 畅神 畅怀 苍润 传神粹美翠微 澄怀 藏珍 长乐 长庆 春归
D 独醒 独乐 顿悟 滴翠多福达观 达智
F 飞雪 飞霜 扶疏 浮翠阜康福寿 福禄 奋击 奋发
G 归真 归朴 孤高 孤贞国香广博 广裕 瑰富 耕云
H 弘毅 怀德 寒碧 寒烟惠风含芬 鹤寿 华旦 华英 合欢 厚福 鸿福 鸿祯
J 精诚 居德 济世 静观隽雅寄情 极致 吉祥 吉庆 锦绣 嘉祥
K 旷达空翠
L 乐道 乐天 励精 流辉流风淩云 兰馨 兰芝 烂漫 灵犀 灵慧 龙升 龙光 龙虎 龙凤
M 妙境 妙善 墨痴 墨缘墨趣墨狂 梦蝶 鸣谦 鸣翠 魔韵
N 弄月凝霜
Q 清旷 清心 清真 清芬清暑清阴 清梧 求索 琼枝 谦和 鹊喜 庆祥
R 仁寿
S 守拙 神德 慎独 慎思尚志舒畅 舒扬 素澹 素秋 随风 随缘 书缘 师心 升恒 肃慎
T 天趣 天香 天祉 天禄听雨听月 听涛 图强 腾飞 踏浪
W 无我 无逸 万福 万寿五福舞翠
X 心画 洗心 逍遥 笑傲馨远雪浪 雪影 薰风 啸风 衔月 写心 祥瑞 祥祯 戏浪 雄飞
Y 养拙 养真 养性 怡心雅趣雅集 云龙 云游 吟雪 吟秋 吟风 幽馥 逸翮
Z 真纯 真趣 制怒 致远造极醉墨 醉舞 争春 早芳 祝福 中瑞 正祥 至诚 贞仁 逐鹿
三字闲章
B 不容易 抱赤心碧连天白玉脂 伴君醉
C 常无欲春之声催春回
D 德润身 德不孤达心志道无穷 道心清 得天趣 东篱菊 独暄妍 度秋声 蝶恋花
F 奋则勤
G 龟鹤寿广陵涛观沧海
H 华而实 翰墨缘和为贵寒彻骨 唤春归
J 金石寿 静者安净无尘江南好 解语花 将进酒
K 苦寒香
L 乐逍遥 陇头春淩云飞淩云竹
M 梅花雪穆以温满庭芳
N 南山寿
P 平芜碧平常心癖於斯
Q 庆云集 清且俭清入骨千秋月 千杯少 全无敌 强其骨
R 人长寿仁者寿如椽笔
S 四时春 四海春思无邪师造化 水竹居 说丰年 少则得 守静笃
T 天行健天如水
W 瓮头春 物外游舞春晖无双品
X 下水船 惜寸阴惜分阴惜秒阴 香满座 香如故 香风远 香盈袖 闲自香 雪霜枝 潇湘雨
Y 一枝春 一段香养其拙艺无涯 意自如 游於艺 饮清露 欲淩云 雁影遥 雁南飞
Z 志於道 知不足醉春风醉歌行 正气歌 致虚极
四字闲章
B 百忍成金 百花齐放百福具臻博学笃志博学笃行博学济世 博学慎思 博学悠远 博古通今 博览精思 博爱向善 笔走龙蛇 笔精墨妙 笔情墨趣 笔歌墨舞抱朴含真抱璞藏真抱璞守拙把酒临风 半生若梦 冰心玉壶 冰清玉洁 碧云黄叶 白发学童 八面威风比翼双飞
C 宠辱不惊 澄心清神澄怀观道长乐无极 长风万里 长风破浪 长绳系日 长笑放歌 长毋相忘 春和景明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春风雨露春风得意 春风桃李 春在天涯春树暮云春池洗砚 曾经沧海 诚毅和爱 诚朴雄伟 从善如流 啜菽饮水 吃亏是福 草情篆韵彩笔淩云寸阴是竞 惨澹意匠 叱吒风云椿萱并茂呈祥献瑞
D 敦厚周慎 敦品修学砥节励行淡泊明志 澹定自若 澹定从容 道法自然 道履曼茀 对酒当歌 叠云长风 登云钓月 登高望远淡怀卓识达者为师 度德量力 笃行有为笃静悟初德厚流光 丹桂飘香 大巧若拙 大爱无疆
E 鸥语涛声
F 防微杜渐 法贵天真风花雪月风调雨顺 风鹏正举 风雨同舟 风雨鸡鸣 风神洒落 泛水约风 繁花似锦 飞花点翠 飞举冲霄飞鸿越海飞云含碧 飞黄腾达 奋发踔厉奋图精进敷析渊微 福域同登 福如东海 福惠双修 凤凰来仪
G 高风亮节 高风峻节高情远致高山流水 高蹈自守 高瞻远瞩 刚健中正 光风霁月 光明磊落 广结法缘 过犹不及 归真返璞归璞返真耕云种月 孤云雁影 公诚勤朴格物致知敢为人先 肝胆相照
H 浩气长存 厚积薄发厚德载福厚德载物 汉书下酒 皓月禅心 浑厚华滋 和风清穆 和风秋云 和若春风 和气致祥 惠风和畅花意竹情华夏龙腾 含英咀华 海运飞鹏河山带砺河清海晏 好学深思 翰不虚动 翰逸神飞 翰海腾龙 浑金璞玉 寒云远征寒塘鸣翠鹤路云天海棠春醉怀仁慕德
J 见贤思齐 俭以养德敬慎不败敬慎无忒 敬胜者吉 敬业乐群 进德修业 教学相长 精研覃思 精骛八极 精进努力 精思擘画惊浪奔雷君子无逸 及锋而试 剑气斗牛举案齐眉嘉文懿行 嘉福成基 九朽一罢 积水成渊 积善余庆 吉星高照吉祥如意锦上添花锦羽春晖景星庆云
K 宽仁厚德 开巻有益困知勉行空谷足音 鲲鹏万里
L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励精图治励学敦行 镂月裁雪 绿玉含露 篱落疏影 龙腾虎跃 龙吟虎啸 龙兴华夏 龙翔狮吼 兰馨素室兰馨松寿兰馨松盛 兰风桂露 兰亭稧后兰亭韵事兰臯比翼 乐此不疲 灵芝瑞露 揽辔澄清 力争上游 力挽狂澜 俪福百益 鸾飞凤舞柳浪闻莺芦荡飞雪鸾凤和鸣莲开并蒂
M 眠云卧石 眠沙踏浪敏事慎言敏而好学 梦笔生花 妙造自然 妙笔簪花 妙法理数 梅开五福 穆如清风 墨海游龙 墨韵诗魂民富国强民殷国富 秒分应惜 鸣琴而治梅鹤同春明德惟馨
N 宁静致远鸟语花香南极星辉
O 鸥语涛声
P 平淡天真 鹏程万里披肝沥胆破浪乘风 普天同乐 普奏华章 培兰育桂
Q 清风峻节 清风朗月清芬可挹清兴高怀 强学力行 气吞云梦 晴风暖翠 浅翠深黄 秋月春风 秋原驰猎 秋林饮露 秋露成珠秋水素翎千里清秋 千秋功业 千难一易秦汉遗风勤能补拙 勤则不匮 勤慎亷和 勤思会学 谦虚谨慎 琴心剑胆 卿云歌起 前车可鉴锲而不舍青萍结绿群英集萃器宇轩昂
R 人夀年丰 人杰地灵仁者无敌仁言利博 任重道远 日新其德 熔金合璧 如日中天 瑞气盈门 瑞气集门 瑞气云集瑞彩祥云
S 思逐风云 思接千载思逸神超神游千古 神与物游 神气宛然 神气晏如 神龙腾飞 神酣笔畅 室雅人和 书为心画 书魂琴韵书画同源书画延年 松竹含韵 松风水月松风雪霁松鹤遐龄 松鹤延年 疏影横斜 适者长寿 岁月无情 诗酒余音 水到渠成 生龙活虎审微见远实事求是 熟读深思 审攻得当 四海升平时和岁丰时雍道泰 世泰时丰
T 天长地久 天道酬勤天朗气清天下为公 天锡纯嘏 停云落月 苔枝缀玉 踏月寻桂 同舟共济 同登寿域泰山北斗推陈出新太平盛世
W 为政以德 为人师表为善最乐温故知新 问梅消息晚翠淩寒悟道归真 无欲则刚 闻鸡起舞 闻过则喜 万马奔腾 万事如意万象更新五风十雨 毋息半途吴越同舟物我两忘 握发悬钟
X 先忧后乐 心即是佛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心慕手追 心手双畅 心随天籁 心静兴长 闲云野鹤 行云流水 行为世范 杏花春雨晓月清香雪裏梅花 雪乡雁迹 学海无涯学海泛舟学贵有恒 学造风云 潇洒出尘 息妄归真 新禧万福 向纸三日 香流翰墨霞唤椿庭
Y 颐性养寿 逸志不群逸兴雅怀游艺依仁 言为心声 一苇可航 一默如雷 月明风清 月皎林疏 幽谷鸣春 幽节孤芳 野岸秋声远清归雁与时俱进 勇攀高峰 勇者不惧勇猛精进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业精於勤 云天一啸 云起龙骧 玉澜无影 语妙天下 饮马投钱与人为善以荣增愧 雅抱冲矜 愚公移山 艺海无涯艺苑新声尧天舜日 莺歌流翠 意在笔先
Z 知白守黑 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止於至善 彰往察来 正本清源 泽如时雨 栉风沐雨智者不惑智珠在握 智水仁山 战无不胜众妙之门众星拱北 众善奉行 中华崛起 祖国腾飞 祖国万岁 坐言起行 醉步溪月 中流砥柱忠信笃敬壮志淩云 择善而行 钟灵毓秀 芝兰玉树濯古来新珠藏泽媚 珠联璧合 种德收福 紫气东来 振迅天真
五字闲章
书存古气中 何处不思量 四座无凡兵 飘然思不群 博学而约取 萤窗万卷书 静专神自归 闻一以知十 为学心难满 好学近乎知 以文常会友 以日新为道 往来无白丁 自有闲中益 观往以知来 酌古又斟今 心与浮云闲 高空看过云 佛从心上见 静坐对众妙 任心即为修 山色有无中 闲读白云中 一切从心生 无法本是道 心孤欲近禅
六字闲章
花雨禅心俱寂 岂能尽如人意 独于闲处开看
七字闲章
道莫求悟本无迷 长竿放去随波浪 放下身心如敝帚 水在瓶中云在天 忙中争得作闲人 浮生适意即为乐 长恨此身非我有 字字看来皆是血 昨日之日不可追 好书悟后三更月 重帘不卷留香久 不薄今人爱古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红袖沾香处读书 一帘疏雨琴书润 万里山川供笔札 人读花笺字句香
一般是年号 月号 斋号 雅趣如:甲子······如:谷雨 荷月······如:墨人居······如:苦中乐 天地心 江山如画 ······ 好多······
表单接收示例
当表单提交后,获取eWebEditor内的值就如获取<TEXTAREA>内的值一样。
书法作品如何题款?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除了正文以外的所有文字都属于款的范畴,大致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正文的作者、体裁、标题和书写的时间;
书写时的情态、事由、地点和年龄;
受字者的姓名、称谓和书写者的姓名、称谓;
正文的考证、辨误、评价、以及书写者的笔误说明。
题款是书法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式有:单款、双款和长款。
只署书写者的姓和名,甚至只署名或别号,其它一概略去,这叫单款,亦称“穷款”。
写上受字者和书写者的姓名,称为“双款”。
这两种是最简单的题款。长款是书写者根椐作品的章法需要,题上书写时的情态、事由,以及对正文的考证、辨误、评价和书写者的笔误说明等。
一幅书法的题款如果处理得巧妙,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为作品锦上添花,反之则画蛇添足。
从题款中我们还可以窥见一位书家的字外学养,从而判断出书写者的书法功底和学术层次。
下面,谈谈题款的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文的作者、体裁、标题和书写的时间
正文作者是双名的,可以略去姓;如果是单名,就将姓名都写出,也可署其字或别号。正文的体裁如果是诗,一般可不必注明是诗的体裁。如果是词,则应注明词牌名。如果忘记了所书诗文的标题,或标题太长,也可略去,只写“××诗”、“××词”,甚至“唐诗(宋词)一首”。所书诗文比较常见的,可以不必注明出处。如果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可谦称为“录拙作、旧作或近作”。正文作者、标题和体裁的位置,一般放在题款的开头;书写的是对联,也可放在上联的前面(右上方);横幅、册页,有时也可书写在正文之前。
书写作品的时间,位置一般可在书写者的姓名之前,例如:“岁次(岁在)×年×月,××书”。或放在最后,“××书,时在×年×月”。大多数书家现在仍沿用我国传统的以干支纪年(农历)题款年月,如:甲子、庚午、丁亥等。并以表示先后顺序的“孟、仲、季”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搭配来表明季节和月份。孟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头一个月;仲表示每个季节的中间一个月;季表示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在“月”后可署上“上、中、下浣”,“浣”就是“旬”意。一般不用公历的公元纪年。此外,还可称“岁首”、“岁末”、“暮春”、“残腊”、“盛暑”、“金秋”、“春阴”、“秋晴”之类。在题款中使用时,应务求简洁,避免繁琐罗列。
书写时的情态、事由、地点和年龄
在题款中偶尔描述一下书写时的情态,可以增加情趣。例如:书于夏天可用“挥汗”;书于冬天可用“呵冻”。病中所书,可用“抱病”。凡书以自勉自警及表达个人意趣的,可用“自勉”、“自警”、“自况”、“明志”、“述志”之类;表示书写时的身心状态的,可用“遣兴”、“寄兴”、“大挥”、“自娱”、“言事”、“感事”、“抒怀”、“写心”,以及“醉墨”、“醉书”、“戏墨”之类。“醉书”、“戏墨”之类,一般用在所书内容比较谐谑轻松,受字者与自己情谊较深可以放言无忌。如果是书赠悼诗、挽联、墓碑之类内容庄重严肃的作品,就不宜用了。在技巧和风格上有意模仿古人的,可注明。如:“意临鲁公”、“以《石门》笔意为之”。题款中的“事由”部分,指因何事而书,用语宜准确、简洁。
用于贺寿的,“寿”字专用于老年人,书贺六十岁以下的成年人的生日可用“华诞”而不用“寿辰”之类,对未成年的青少年就用“祝生日快乐”,更显亲切。老年人的年龄有许多别称,如“花甲”、“古稀”、“耋耄”、“期颐”。书写寿者的岁数(例如八十岁),如用白话文,可只写“八十”,免去“岁”字;若用文言可用“八旬”或者“八秩”。
用于贺婚的,应当将夫妇双方的姓名并列写出,一般是男右(先)女左(后)。接下来可书“新婚之喜”,不宜用“百年好合”、“喜结连理”之类陈词滥调。如对方系离异或丧偶后再婚,则可用“结婚之喜”。
用于贺迁入新居的,可用“莺迁、乔迁、迁乔之喜”。此外,还有祝贺商家开业、工程揭幕、为游子壮行、与友人惜别及悼念逝者等,有关的措辞都应当恰当,切忌闹出笑话。
请对方收藏、鉴赏的,可用“留念”、“存念”、“惠存”,“惠赏”、“惠鉴”、“赐赏”、“清赏”、“雅鉴”、“雅赏”。请对方指正的,可用“雅正”、“指正”、“赐正”、“惠正”、“教正”、“法正”、“法眼”、“斧正”、“哂正”、“正之”、“正字”、“正腕”。应对方之嘱而书的,可用“嘱书”、“雅嘱”、“嘱正”。
在相关的动词上也要体现出与受字者的关系。如作品是赠予尊者,可用“书奉”。如对平辈,可用“书赠”。如对晚辈、学生,可用“书付”。如对平辈或晚辈表示尊敬,也可用“书奉”。一般情况下,则可通用“书赠”。
题款中一般不必写地点。但如系在客居或访问外地期间所书,可以注明。书写者的年龄一般可不必写出。但儿童的作品写上“六岁书”,年高者署上“时年八十有七”。
受字者的姓名、称谓和书写者的姓名、称谓
受字者的姓名应放在题款的行首,以示尊重。若姓名处在一行当中,前有文字,则可在姓名前空出一、两字的间隔,也相当于提于行首。对受字者一般只书名或别号,不书姓,表示尊重或亲切。受字者是自己的家人、直系亲属,则一律不书姓。
直系亲属,包括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写给唯一身份的长辈可不书其名;写给长辈、平辈或晚辈中一种关系而有多人者,可以写出名字、排行及称谓,例如“××大伯”、“××二伯”;对非直系亲属及世交关系,也大致照此处理,属于世交的,可称世伯、世兄、世妹、世侄等;属于姻亲的,可称姻伯、姻母、姻兄等。特别注意:对外人提到自己已故的长辈,可在称呼前加“先”字,如“先父”、“先师”,对健在者决不能称“先”。对外人提到自家的平辈或下辈成员可称“家兄”、“舍侄”,但在自己家庭成员之间就不能互称“家兄”、“舍侄”。
用于社会关系的敬称,最通用的是同志和先生。中国的传统,称授业传道者为先生,先生、同志这两个称谓都不限性别和年龄。对女性,可称女士。还有一个男性中较通用的敬称是兄,以及由兄衍生出的“仁兄、道兄”等。兄之所指,不限年龄性别,最富有人情味。
凡对资历属于自己的老师辈者,可称“老师、恩师、吾师、师尊、师翁、夫子、学长”等。对属于同学或同职业、同志趣爱好者可称“学兄、学姐、同窗、砚友、同道、道兄、道友”之类。此外,对和自己同姓者,可称“同宗先生、宗兄”之类。和自己同乡,可称为“乡贤、乡先生”。和自己同龄的,可称“庚兄、庚弟、同庚”等。以上各种都可视情况而定,以简洁为佳。
古人习惯称官称或封号,我们常常看到称“王右军、李北海、颜鲁公”,这里的右将军、北海太守和鲁郡开国公实际上仅仅是作为王羲之、李邕和颜真卿的代号而忆。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则不应在称谓中书上官称。书法作品不是官方文件,如果在题款中“某某部长”、“某某书记”满天飞,这种把官场尊卑的陋习、“官本位”的价值观带入书法作品的现象,最杀风景,最俗不可耐,而且有邀宠的嫌疑,可谓玷污斯文!
书写者的谦称应排在书写者姓名前,受字者的尊称也应排在受字者姓名后,并与受字者的尊称形成对应关系。如称对方为××世伯、前辈、老师或兄,则自称后学、晚生、受业或弟××。最简洁的也可只署书写者姓名或别号而不写任何谦称。若只书别号或名字,则加署的印章中一定要有姓氏。
正文的考证、辨误、评价、以及书写者的笔误说明
可在正文内修改,即在讹误处用特定的符号加圈加点表示删除、对调、替换。也可在正文后适当位置注出。此类内容,当视书完正文后所余纸面多少而定,可长可短,十分灵活。如以对联形式书诗联,可在上下联正文两旁用小字录出全诗,使观者得以一窥全豹。大师们的即兴题款,极富哲理。这类题款甚多,不一一列举。
有的作品,正文是篆书或狂草,不易辨识,可在后面用较小的行、楷书写出释文,也属题款范畴。有时正文书写不完而纸上空白处已无多,可将余下的正文缩小放入款内,以与款的风格相同的书体继续书完,使之成为款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也有人系有意将一部分正文写入款内,目的在于造成章法的变化。
书写者署上自己的姓名,标志着题款的结束。接下来就是加盖印章,包括姓名或别号章、斋馆章、引首或压角甲闲章等,这里不再赘述。只是要强调一点:印章也是一幅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印文的内容、印章的形状和大小、朱文或白文的选择、盖印的位置以及印泥的颜色和质量等方面也有不少讲究,不能随便,总的原则应是用印宜少不宜多。至于有的作者有意在作品上加盖许多鉴赏的闲章,这是追求一种自我作古的艺术情趣,自当别论。
我想送别人一幅仿字画效果的照片,请问字画的题款一般怎么写,是不是“戊子年几月初几赠某某惠存”这样的还有没有别的写法的
这个某某的名字一般要怎么写如果是两个字的名字是不是就写一个名不用写姓比如赠给徐甲的话就写“赠甲惠存”啊
还有,题款和印章的位置怎么安排啊
最佳答案基本就是那么写的,无非是在某某后加先生、女士、书友……惠存也有用雅正的,名字一般是写全的,三字的可不写姓俩字的必须写。印章是在提款最后跟着的,也有另起一行,同提款尾平齐的,比提款的字略小,或等大就行。
基本就是那么写的,无非是在某某后加先生、女士、书友……惠存也有用雅正的,名字一般是写全的,三字的可不写姓俩字的必须写。印章是在提款最后跟着的,也有另起一行,同提款尾平齐的,比提款的字略小,或等大就行。
想送别人一幅仿字画效果的照片,题款也可以仿照中国书画的常用格式,上款写“先生雅正”,其中是受赠人的名字,“先生”的称呼也可以用女士或其它更合适的称呼;落款就写“戊子年几月初几(你的名字)敬书”即可。
不必写上“赠”、“惠存”等字眼。
如果是大幅的短语作品(如两字、三字、四字、五字),宜题上下款(上款一般在右上角,第一字与第二字之间旁为宜,根据作品的幅度而定;下款即时间、署名,一般在左下角,不低于底线)。
书画赠人一般将称谓作为上款,(下款要相应)
赠予长辈(如亲属,不宜署姓;)如:祖父大人教正(下款就要相应的:某年月日或戊子年@月孙XX敬书)教正、指正、正之等等。
赠予同辈(同学、朋友、结拜兄弟……也可直呼其名);
鼓励XX同学,以惠存、存之、存正、雅正、清赏;
想要送给老师一把折扇,一面为画,一面为书法。
书法面题款:老师雅正:
年(学生名字)录(诗文原作者)诗于(地点);
画面题款:老师雅鉴;
岁在年(学生名字)写。
对于书法作品常用印章有哪些?我回答如下:
书法作品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当然也包括印章,无章代表书法作品的不完美。印章也就成为书法爱好者所必备的东西,与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起,不可缺少的。盖上自己的印章表示作品完美无缺,也证明自己的书写作品,同时盖一些闲章,也显示书写者个人的雅趣和爱好,使书、印完美结合起来,为书法作品增辉,给人一种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当然,书画爱好者有自己刻印,也有找篆刻家代刻。到底常用印章有哪些?我的归类如下:
一是姓名章。对于此类章就是书写者自己名字的印章。有姓名一起的章,也有分开的,有刻一个姓的另一刻名字,最好一个阳文另一刻阴文。

当然,章的大小要与落款字大小一样或稍微小点。
二是闲章。闲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等等。
1引首章。就是盖在作品开头处,大都是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葫芦形、自然形或者肖形等等。内容呢?大都是斋号、斋名,还有自己喜爱的墨池风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有雅趣的、有警示语的作用。

2拦边章。主要是盖在作品边上的,有拦边聚气的功效。

3压脚章。主要是盖在作品左下角、右下角处,有补作品空间的作用。
4拦腰章。若在一幅大作品中,只盖引首章和名章,略微显空,此时在作品中间盖一拦腰章估计出美哒哒效果。
三是鉴藏章。就是鉴藏者的盖章。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师古人:像古人学习,以古人作为自己的老师。
教师节送的书画提款和日常的创作并没什么大区别,作品右侧上为上款,书写受礼人的名字或者尊称,下款写自己的创作信息。
可参考下面一些常规落款。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 ,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5-07 08:55
谢谢你详细的解析。谢谢!可是那些落款的月份我不懂啊!常见的有春日,秋月之类的,这要怎么分啊!您能不能再跟我讲解一下呢?有劳啦!回答人的补充 2010-05-08 16:06
1、月份的别称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2、夏历月份别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
1、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