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活人送寿衣犯法吗

领导 0 107

给活人送寿衣犯法吗,第1张

给活人送寿衣犯法吗
导读:法律分析:往对方家寄寿衣违法是一定的,这种行为行为涉嫌违反民法中的名誉权。民事主体权利行使时,其行为应符合善良风俗习惯,并不能损害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一般的公共秩序要求。尤其是在法律不足以评价主体行为时,公序良俗原则可以限制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

法律分析:往对方家寄寿衣违法是一定的,这种行为行为涉嫌违反民法中的名誉权。民事主体权利行使时,其行为应符合善良风俗习惯,并不能损害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一般的公共秩序要求。尤其是在法律不足以评价主体行为时,公序良俗原则可以限制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及权利滥用。寄送寿衣的行为,明显是在诅咒对方“早死”的恶劣意图,同时更是对于对方精神和人格尊严的极大损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衫(也称为“送衣”)通常是指为去世的人穿上寿衣或袍子的仪式。这个仪式通常在人去世后的第二天举行,目的是为死者送行,并祝愿他们安息。

送衫的仪式通常由死者的家人或朋友来完成。参与仪式的人们会为死者穿上几件寿衣或袍子,通常是黑色或白色的衣服,寓意着死者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过程通常非常庄严和虔诚,人们会默默地为死者祈祷,并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来世。

除了送衫的仪式外,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也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来悼念和缅怀逝去的人。这些传统和习俗可以包括守夜、祭拜、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等。它们都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同时也希望能够安慰和帮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安息。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儒家主张“厚葬”,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丧葬成为主要礼仪之一,而且丧礼是为孝。婚丧皆为大礼,今提倡火葬,多行于城市,广大农村仍是土葬,叫“金地玉葬”。但是无论农村或者城市,对于丧礼的程序、禁忌和礼仪应该清楚,现在城市中已经很鲜见传统的丧礼,多是老人逝世,儿女们也不知所措,搞一个简单的追悼会,然后火葬场烧掉就完了。如果《礼记》记载的一样,其实丧葬习俗是中国人古往今来最讲究的一种礼俗,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婚礼还要复杂,因为其中包括了无论从衣着、装饰、音乐、礼仪、人事、禁忌、宗教、民俗、地位等等遗留的整个体系,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很可惜的是民间的“知事”(知事:操办和安排整个丧礼的人,懂得详细流程和礼仪程序)已经很少了。虽然我生长在城市,但是特殊的居住环境让我从小了解和经历了很多传统的丧葬仪式,传统丧葬习俗最大的特点是居住环境,也就是说需要在大杂居的村庄、胡同、巷子这样的群居环境,今天的高楼大厦无论如何也很难形成这样的丧礼了,丧礼很复杂也有很烦琐的礼仪,丧礼不是一下两下可以说完的,今天我开这个帖子,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陆续我会给大家介绍传统丧礼的详细流程!也欢迎大家来探讨,更欢迎大家提关于丧礼方面的问题~~~我都会为大家来解释和探讨~~~~!!!

〖寿终正寝〗

今天我通俗的从死者咽气开始说起,以60岁以上老人作为例子(因为60岁以上丧事也为喜事,也是死者比较集中的年龄)。老人在弥留之际、奄奄一息的时候,众孝子贤孙身边伺候,送终尽孝。顾名思义,所谓送终尽老妪,实际上就是晚辈打送老人。也就是说,在病人垂危之际,应及时通知其所有子女等直系亲属,让他(她)们尽可能多抽点空闲,守护在病人身旁,直到病人咽气仙逝为止。何也?其一,可使孝子(儿子、儿媳、闺女、孙子、孙女)多尽一点孝心,尽可能让他(她)们多伺候病人几天,使病人多活几天,以免日后后悔。其二,可以在病人临终前听取遗言,日后按照遗嘱处理好病人生前未能处理的事宜。如办什么事谁欠多少钱、欠谁多少钱、家中财产如何处置、丧事如何处理等等。其三,在病人垂危之际,能有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其侧,对病人在心理上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既使离开人世,亦能死而瞑,故此称作送终尽孝。注意:此时所有人不得哭泣、出声,静等老人安详离去,不得哭泣的讲究是由于自古以来认为亲人们的哭泣和悲伤会让死者留恋和伤感,不能含笑而终,反倒让死者久久不能放心的走,挣扎在痛苦的边缘。(注:按照旧风俗,死者必须咽气于家中,不至于魂魄在外游曳,过去一般死者在外寿终的,往往村里或者大家族是不准徐把死者尸体抬回来祭奠的,所以,很多人在外就医,看到病人快不行的时候,就一定要赶在人咽气之前把人抬回家中,其实也是死者的一种愿望,诸位想想,谁愿意死在外边,多么凄凉!) 老人合眼以后,还是不能哭出声音,绝对不可以出声,因为大家哄堂哭泣的失态就是告诉了街坊邻居老人已经不在了,小人也会在此时趁虚而入,而且此时家中祭奠和准备事宜并没有做好,一团慌乱,所以暂时不能泄露老人已经咽气的消息(但可以告知亲密朋友前来帮忙)。需要儿女子孙们忍住悲伤在第一时间马上要做的事情很多,依次大概为:为死者沐浴、更衣(寿衣/老衣)、梳妆、布置灵堂、倒头饭、倒头纸、守灵灯、等等,非常多,必须把家里的事宜准备好后,才去“报庙”和“发丧”所以下次我将逐个详细介绍发丧前的所有事宜。

老人遗体的梳妆:老人一断气,就地烧纸(讲究多一些的规定要烧儿女准备的9斤14两(老秤)火纸),称为“倒头纸”。趁老人断气不久,四肢未僵,需要快速帮老人沐浴、梳头、穿衣。一般来说,年龄大一点的老人在世的时候都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寿衣,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子孙们去买了。寿衣俗称“老衣”。绸缎细布不论(有些地方讲究不要缎子的,因为谐音“断子”),单棉件数三或五,必为奇数,多不过九。常备者多为七件,其中必有一件棉衣。男为长袍,女为衣裙,不钉纽扣,系飘带,以避“扭子”谐音,而且不能系死结,要系活扣,穿的时候依次把襟裹起来就可以了。被子、褥子一同准备,褥子黄面,被子红或红加白边,寓意“铺金盖银”,男女均有冠帽,脚蹬布鞋,双腿脚踝处用麻绳捆住以防走尸,以上所有衣冠不能用皮或毛料,怕亡者来世变成动物。另外,还需要准备一块30厘米见方的布,称为“骑马布”,此布贴身垫在遗体下身(和垫尿布一样),目的是防止遗体内气失蘅而导致下体会流出秽物,等到出殡的时候方可取出。铺辱盖被,头枕“鸡鸣枕”,口中含一枚铜钱(古含贝、珠、玉等)曰“食口钱”又称“含服之礼”或“含硷”。一切操作完毕,才用白布或黄布掩住亡者面部。

布置:老人装束穿戴好了后,将遗体置于厅堂当中,头向外,脚向里,停尸中堂,亦称“小殓”谓之“寿终正寝”。停放亦有讲究如果亡者是男性,死后即可坐正,停放时应放在堂屋正中,假如是女性,死后如丈夫健在,停放时放在堂屋正中稍为偏右,如丈夫先离人世,女性死后亦可坐正。如果亡者居住的是伙屋(指堂屋与人伙住,产权属于两家),不论亡者是男是女,均不得坐正,应为对方让出尺许,以示礼貌。准备妥当后,在前方设一白色布幔遮住遗体,布幔前安置灵桌(灵桌上的物品在以后介绍灵堂的时候逐个介绍)。

不好意思,因为内容比较多,是引用的。原文请看这里: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2087485432227779html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可抗拒,在济南,人死后往往都要用寿衣、花圈等殡葬用品。而寿衣对于已故的人来说是最后的礼服,往往老人到了弥留之际,家人才匆匆到寿衣店购买。在这套故人最后的衣服上,究竟隐藏着多少利润呢?记者历时一周,暗访了济南市内几家大医院和医院周边10多家寿衣店,发现寿衣都不明码标价,一套寿衣的价钱全凭寿衣店老板随口一说。因此,目前济南的寿衣销售很乱。

记者调查还得知,寿衣不仅只是一套唐装,还包括内衣、衬衣和外套,分为3件套、5件套、7件套,多到9件套,需要几件套就配几件套,讲究穿单数不穿双数。

一:

乱象一 寿衣没有明码标价

记者借口朋友的老人病危要购买寿衣为名走进师范路一家寿衣店,女老板热情地介绍说:“我们这里5件套配下来要1560元,最贵的5360元,卖得比较多的是2660元和3760元的。”当问到1560元的和5360元的有什么区别时,女老板说:“当然是有区别的了,1560元的里子是棉的,5360元的里子是丝绵的,外面的绸子里是含有50%真丝的,被子的质量也不一样,看起来也更高档一些。”然而,记者反复比较还是分不出两种布料和里子的区别。

店里所有的寿衣按照内衣、衬衣、外套、衬裤等分门别类的摆好,记者注意到所有的寿衣都没有明码标价,当记者一一询问每件单品的价格时,女老板却说,“我们这行不兴标价的,都是说一套多少钱,想要贵的就给配贵的,想要便宜的就配便宜的。”

记者来到省中医附近一家寿衣店了解情况,店里的女老板说:“这是我们店里最贵的一套,5260元,5件套都配齐了,这套的被子是最好的。”记者表示是来济南了解行情,想在临沂一家医院周围开一家寿衣店,并表明想从她店里批发几十套寿衣的来意后,女老板说:“这套卖价1760元的,我可以600元给你,5260元最贵的这套,1400元可以给你,如果你诚心想要还可以再少点。”

之后,记者又走访了10余家寿衣店,发现女老板说得没错,寿衣这个行业确实都没有明码标价。每家寿衣店所卖的寿衣样式和材质都很相似,但老板们给出的价格却各不相同,消费者买什么样的合适,一整套配下来多少钱,寿衣是什么材质的,全看老板怎么说,老板随口要价成了行规。

二:

乱象二 医院不同寿衣价格也不同

不仅医院附近的寿衣店寿衣的价格随心所欲,不同医院太平间对寿衣定价也各不相同,记者以给朋友的老人买寿衣为由来到省立医院太平间。太平间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最好的寿衣就是这种的了,5320元一套,5件套,包装精美,被褥、枕头、鞋子,什么都有了,配套齐全。”然而记者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了解到,同一包装,同样5件套的寿衣,在不同医院太平间的价格也不一样,在省立医院卖价5320元的寿衣,齐鲁医院只需要4260元,而山大二院却只需要3880元。

当问到价格能不能少时,山大二院太平间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能讲价,因为寿衣都是医院的,我们只负责管理和销售,价格也是医院定的。”当记者进一步要求看看医院定价标准时,工作人员又说:“价格也不是医院定的,民政局对殡葬用品有限价规定,我们是按民政局的规定定的价。”

为此,记者向昆明市民政局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医院及医院附近的寿衣店他们管不了,民政局只管殡仪馆里卖的殡葬用品。

三:

乱象三 建议提前买寿衣

“老人多大年纪了?60岁还是比较大了,按规矩至少得穿5件套。”“是济南人吗?是济南人的话我就按济南规矩给你配。”每进一家寿衣店,寿衣店的老板都会问老人的情况,然后再跟记者说出一套繁杂的讲究,把记者绕晕后,再给记者推荐寿衣。

一家大医院太平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寿衣要提前买,买回去还能给老人冲喜,给老人垫在床铺下面或者是给老人盖盖,老人病情反而会好转。有的老人买回去后,两年以后才用上呢。”冲喜的说法不仅只是在太平间、医院附近寿衣店里这样讲,医务人员都会这么说。

记者在一家医院暗访时就目睹了护士推销寿衣的一幕。那天,一男子还在病危抢救当中,医生只是说可能不行了,不一会儿,一位穿着白大褂的白衣天使便过来对家属说:“你带多少钱来了?可以去买寿衣了。”两名护工也应和说:“走,我带你去买。”病人妻子原本痛哭不已,听这话后急了:“你们能不能别这样催我?”护士回答说:“提前买了,还可以冲喜。”

暗访中,只要记者一嫌贵了,寿衣店的老板们就会抛出了一套大致的说法:“老人为儿女辛辛苦苦了一辈子,他们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做儿女的能够回报老人的实在太少了。说实在的,买寿衣安排后事可能是儿女能为老人做的最后一点事情,大家都是想尽可能地让老人走得舒舒服服、风风光光。”这些顶着孝道的大道理让人很难说出个“不”字。

四:

乱象四 寿衣几乎都是“三无产品”

“我们家自己开厂,搞批发的,在我家你就放心买,都是好棉花做的,不是用黑心棉做的。”山大二院附近一家寿衣店向消费者这样推销自己的寿衣。但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10多家寿衣店销售的寿衣几乎都是“三无产品”,几乎都没有标明材质成分、生产厂家和厂址、品牌,包装简陋,做工也很粗糙。

但每家寿衣店的寿衣样式和材质都很相似,关于寿衣的里子是棉还是丝绵做的,哪种绸子含有50%真丝,哪种不含真丝,作为消费者实在很难区别。消费者往往是带着悲伤或者沉痛的心情来到寿衣店,或者是老人急需,匆匆买回去,也不会去在意什么材质做的,全看寿衣店老板怎么自圆其说。

不懂寿衣行情子女在尽孝心时白花冤枉钱

记者在民政部门的一项调查中看到,目前中国人在殡葬消费上的平均支出为一至两万元,而单位给的几百元殡葬补贴只是杯水车薪,可能连一套像样一点的寿衣都买不起。在调查中,有老人希望身后事能够风风光光离去,也有老人表示一切从简,量力而行即可,更多的老人表示,让子女们看着办,将这个难题推给子女。但一些子女却因为不了解寿衣的行情,而盲目尽孝心却白花冤枉钱。

不少购买寿衣的子女说:“心理上,还是想给老人买好的,老人为我们操持了一辈子,在世的时候很辛苦,如果买得太差,感觉对不起老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都有这么一种心理,老人一生就这么一次,周围的人眼睛都看着,用消费水平来衡量孝心,还跟面子有关,尽管支付能力受到局限,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多花钱,为这份“孝心”埋单。另外,大部分买寿衣的人都因为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去货比三家,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讨价还价,商家恰恰抓住了这种心理“趁火打劫”,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寿衣。因此,对于失去亲人的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在伤口上撒盐:一方面是失去亲人的伤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高额的丧葬费用,悲伤中又平添一笔不菲的经济负担。

五:

最后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千蚨寿衣总店,李总接受了记者采访,当记者问道寿衣货源时,李总说:“千蚨的所有寿衣都是自己加工厂做的。”记者表示怀疑,李总从手机上打开了工厂的视频,然后顺手撕开了一家成品棉衣,里面露出了雪白的棉花,说记者:你们也逛了这么多店了,谁家敢把衣服拆开给你们看,我这里的你说拆哪件就拆哪件,你说拆哪就拆哪,我们绝不做黑心棉,黑心棉利润再高挣再多的钱,花着能心安吗?记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