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发文(无论是函、请示、报告):是先送低职位审阅,再送高职位的签发,你想,如果先送高职位的签发,再送低职位的审阅,低职位的能有异议么。。。 2、不知道楼主单位签发文件是同时发出还是顺序发出: 顺序发出(即:送分管领导审阅后返回到楼
1、发文(无论是函、请示、报告):是先送低职位审阅,再送高职位的签发,你想,如果先送高职位的签发,再送低职位的审阅,低职位的能有异议么。。。
2、不知道楼主单位签发文件是同时发出还是顺序发出:
顺序发出(即:送分管领导审阅后返回到楼主,再送局长签发),那送阅处理签上先写:拟按此行文,请副局长审批。送分管领导审阅批示意见表示同意后,还到楼主那里,那在送阅处理签上写:拟按此行文,已送副局长审阅同意,请局长审批。然后送局长签发。
同时发出,有具体经办人送达办理,那就写:拟按此行文,送副局长审阅后,送局长签发。
3、处理签的意见,主要是让具体经办人来看的,知道如何办理,所以楼主不用太过于斟酌字句,如果太过于担心,翻翻以前的文件看看是咋写的,就咋写。。。
阅示、阅研和阅处有什么区别?领导批示规律大全
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
(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单位重办。)
(二)请署领导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办公厅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办公厅签发。”(如确知主任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主任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请办公厅签发。”
3.先会签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并请办公厅签发。” (适用于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办公厅签发文件即已包含自己的会签职能在内,无须在此处另外出现“请办公厅会签”字样。)
(四)批示阅读文件
认为需要送他人阅读的文件,通常批示“请××阅”、“请××、××阅”、“请××阅研”。如必要,可以注明送阅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此类阅件通常不须回复意见。)
(五)批示办理文件
1.对需要由上级作出批示的办件,可批示拟办意见 “拟……,请××阅示”、“建议……,请××批示”;上级批复“同意”或其他意见。
2.对一般办件,通常批示“请××阅处”、“请××办理”。
3.对需要研究的办件,通常批示“请××研办”、“请××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批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需要司外会商、会签的办件,通常批示“请商××办理”、“请××提出意见,并送××会签”、“请××办理,可先请××提出意见”;派出审计局送审的审计业务文书,可批示“请行政事业司审核,并送法制司复核”。
5.对需要他人共同作出批示的办件,在自己作出批示后,可写“请××核批”。
6.对有时限要求的办件,通常批示“请××于×年×月×日前研复”、“请××于×年×月×日前办结”。
(六)批示送审文件
1.送审征求意见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阅示”、“请××审示”;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阅”、“请××阅改”。
2.送审内容已经基本确定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审定”,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核”、“请××复核”。
(七)批示会签文件
1.单方会签的,通常批示“请××会签”、“请××审签”。
2.多方会签的,一般批示“请××、××、××会签”。
(八)请示的结束语
1.请示由自己办理的事项,结束语通常为“请批复”、“请指示”、“妥否,请批示”。
2.请示需要他人办理的事项,结束语可为“以上如可行,建议批转××办理”。
一般都是带双数的,要是关系一般两件就够了,亲近的,像是未来岳父岳母,四件就可以了,茶和酒可以带,不过要是不清楚对方能不能喝酒的情况下最好是红酒,烟一般纯是办事送礼,不建议,再就是买几样水果,最好也是双数
送礼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
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不仅是礼品公司推销员与客户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工具,更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 送礼是需要自己往外掏钱的,要说情愿可能未必是真,但又常常不能不为。既然“为”了,就要“为”好,就要把礼送到位。中国是礼仪之邦,送礼很有奥妙,很有讲究。因此,要想让你的“舍”得到相应的回报,就要好好研究这门学问。不值几文的小礼物自然不必说,需要办大一点的事、送大一点的礼时,就更需要多加注意了。总的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送礼,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步骤/方法
1/5分步阅读
送礼要看对象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不会成为问题,而事实上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品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是并非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无益的。
送礼要分清主次,把礼送给关键人物,不能送张三一点又送给李四一点,王五也收到一点,结果礼品被分割零散了,分量显得很轻,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这还不算,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对事情有百害而无一益。
所以,在送礼品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利弊,搞清楚谁对购买你的产品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谁是成交的关键人物就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了点子上,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可能就收不到相应的成效。
2/5
选择适当的礼物
确定了送礼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送什么好。这里的所谓“好”不是以自己喜好的标准,而是以对方的喜好为标准。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详述。
3/5
确定礼物的多少和轻重
给人送礼多少主要根据三个方面来划定:一是根据事情的分量轻重和利益大小来确定给对方送多少礼合适,事情较大,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密切,就应该多送一些;如果事情不关大体,就可以少送一些,免得浪费。二是根据对方费劲和费周折以及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小来确定礼品轻重。如果事情难办,或者对方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那么要送的礼物就应该偏重一些,否则便可以少一些。三是根据当时社会送礼的惯例确定礼物价值的水平。一般而言,礼物送多送少,一方面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些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所以,礼物的轻重、多少必须恰到好处,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有所节省,不致得不偿失。
4/5
讲究送礼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送礼要讲究时间,讲究地点,讲究场合,这样,对方才能接受。很多人送礼喜欢在晚上送到对方家里,其实这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晚上对方可能不在家中,送去了礼物却未见到“真人”,未免有些遗憾。或者对方在家,却另有外人夜间串门,带着礼物进去未免有些尴尬,所以,最好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早上对方未动身上班之前,或者在星期天的早上对方刚刚起床不久为佳。因为这种时候带礼物进屋,既无外人打扰,又能把要找的人堵在家中,便于见面,说话也方便。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场合可以送礼,比如在酒店请客时也可以当场送些烟酒让对方带回去。
5/5
给送礼找一个“合理”的说法
送礼总得在说法上有个由头才好送上去,比如对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升学等特别时日,就是送礼的好时机。因这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不用另外在说法上寻找送礼的由头,显得水到到渠成,顺理成章,接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但有些时候,送礼纯粹为了办事,大有点“先买后卖”的味道,这种时候把礼物送过去怎么说好呢?总不能扭扭捏捏地说:“今天想求你办事,所以才给你送礼物让你受用。”那样一来,对方是很难接纳这个礼物的。怎么办?为了办事给人送礼,对方总是要推辞一下或拒绝一下,如何把对方拒绝纳礼的话礼貌得体地挡驾回去,是能否让受礼者心里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