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发现最近的鸡汤都是和钱有关。不管是上上篇有强烈优越感的哈根达斯女,还是上一篇说花大钱买手机的父母爱情,乃至今天要反的这篇富养老婆,所有幸与不幸的衡量标尺都变成了钱。仿佛只要有钱,舍得给你花钱,你就活在蜜糖里,而没钱,也不花钱的时候,你的生
我发现最近的鸡汤都是和钱有关。不管是上上篇有强烈优越感的哈根达斯女,还是上一篇说花大钱买手机的父母爱情,乃至今天要反的这篇富养老婆,所有幸与不幸的衡量标尺都变成了钱。仿佛只要有钱,舍得给你花钱,你就活在蜜糖里,而没钱,也不花钱的时候,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哪有这么绝对的事情。
就像上一篇反鸡汤我讲过的那个故事,一起奋斗的中年夫妇,哪怕只能一起分享五毛钱的冰棍;就像我和叔叔刚毕业的那会儿,哪怕去超市,会一起抬着东西走两站路回家,依然也会觉得幸福满满,也会觉得日子有奔头。
爱情、婚姻、幸福,这些东西,从来不是靠钱堆砌出来的。
说白了,这种东西,就是写给底层女屌丝意*的东西:高富帅拼命给她花钱,这玩意和岛国动作片,长腿美女跪舔穷屌丝有什么区别?
你老婆跟了你,请记得一定要好好对她。
01
闺蜜看上一款Jimmy Choo的鞋子,po了个朋友圈。下面一堆人喊着,买买买!
过了会儿,闺蜜气急败坏的私信我:“什么嘛,一个神经病,问我脚多大的,说要买这鞋子送我!”
我说,哎呦,那是喜欢你吧,他不知道你结婚了吧。
“什么不知道啊,我家老公孩子他都见过!就是TMD的神经病,有几个臭钱,以为自己能上天了,想撩谁撩谁!”
那你咋办?
我回复他了:谢谢,我老公给我买了。
我在手机这头呵呵笑了。
闺蜜说这句可不是空穴来风。她老公疼她,那是出了名的。俩人青梅竹马,一路走来,从一贫如洗,到现在年入50万,在他们那个二线城市,过得滋滋润润。
虽然算不上是特别富有,但他老公说了:别人有的,你一定要有;你这么美这么好,要啥都是理所当然,买不起都是我的错;买不起的,咱们努力争取加油买,这辈子买不上,下辈子还当你老公,接着给你买!
过了几天,我问她:鞋子呢?秀秀!
她说:哎呀,没买。今年这牌子鞋都买了七八双了,算了,见新款就买那哪儿成啊!过过嘴瘾就行啦!
我又笑了。
鞋子买没买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闺蜜的心里,不缺。
这不缺的第一层意思是,咱们买的起。贫贱夫妻百事哀,太穷了确实也不行。心有余力不足,有些东西,还是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的。
Jimmy Choo买的起,爱马仕咬咬牙也买得起,但咱们可以选择不买。只是这份主动选择的不买,就比买不起要多了底气和笃定。
这不缺的第二层意思更重要,就是,老公愿意给买。
虽然我一直提倡女人,喜欢啥就自己买,别老那么作,非要老公买。但你们知道,女人嘛,要的不光是东西,更重要的是内心被爱的感受。更何况。有些男人,不但自己不给买,老婆买了,还会骂,你怎么这么败家?
我这个闺蜜,在我们一群闺蜜里,绝对算不上是最有钱的。但她的生活品质却超过了大多数人。
吃的,用的,穿的,家里装修,都很讲究,隔三差五都看她在带娃旅行,一年最少四次出国度假。
这样的生活品质,对一个不爱攀比,不贪恋奢华的女人,足矣。
别说Jimmy Choo,就算有男人开着直升机来撩我闺蜜,她也不会为之所动。她的生活,已经足够富有。从物质,到精神,从身体,到灵魂。
奢华富贵永远没有尽头,但女人要的,第一,一个基本体面的生活;第二,一个平和幸福的家庭。
老婆要富养,此言不虚。
若是这女人没有这买得起的笃定;要是她老公没有你想要啥,我就给你买,买不起我努力争取,下辈子接着给你买的态度。
不好说,一双鞋子能不能把他撩得走。
在本段中,作者极尽渲染这个女闺蜜的幸福生活,想买啥买啥,想去哪儿去哪儿,老公宠的跟宝似的,偶尔发个朋友圈还老有不正经的男人来撩,但是这个闺蜜始终坚定如一,一点都不想出轨,为啥呢?老公宠的好,富养了呀。
所谓观人观心也观行,你心里所想大部分都是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
现在男男女女都开始问我,婶婶,你说这个照片发朋友圈好不好?或者婶婶,我今天去哪个地方了,你说配文这样好不好?朋友圈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人的代名词,就像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的朋友圈都是各种分享转发,创业的人经常分享的都是创业方面的最新消息,追星族发的都是她家idol的各种消息。我们看人的时候,已经逐渐从看这个人的言行举止变成先看这个人的朋友圈,毕竟他的日常活动如何代表着他的整体水平如何(当然,那些教人造假展示面的不算)。
所以文章中这个故事的女主,没事儿就发个jimmy choo的鞋子,想干啥呢?对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jimmy choo是个啥玩意儿,我给你们贴个淘宝代购图。
按照人的正常心理,一是向朋友圈的熟人尤其是女熟人显示,我现在穿的都是大牌的鞋子,你们有么?二是告诉好友列表里面那些男的,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可以来捧臭脚了。
别说婶婶恶意揣测,你们先想想自己发每一条朋友圈的时候背后的深层想法,难道不是展示你的生活,不是秀你某方面的优越感?
再看底下作者列出的一系列数据以及闺蜜所谓的抱怨,朋友圈一发就有男的私信说给她买鞋子,明明很享受这种感觉还显得自己多么不情愿一样,完了还显示自己今年这种鞋子已经买了七八双了,挺好,完美契合婶婶说的两个动机。
好,我们再来看看家庭收入。年入五十万,姑且算税后好了。一个女人,除了鞋子,还有衣服,还有包包,还有化妆品。根据一双鞋子四千的价格推算,衣服和包包会更贵,七八双鞋子、七八件衣服、七八个包包,一两套化妆品(这算用的慢的了),基本上这个年收入就去了一小半。每年还有至少四次出国度假,这么算来,加上小孩的吃穿用度和学习费用,家里七七八八的开销支出,一年五十万够不够糟践真的要另说了。
所以,一个男人在外面累死累活挣个五十万,然后把工资全数上缴,女的爱咋花咋花,买不起先记账,回头有了还要补上,这就是富养了。
这样女人就高兴了。
我靠,你自己也需要对这个家有责任好么,你有没有想过你娃以后要上什么样的学校学区房买了吗,你有没有想过老公的外套已经穿了五年了应该帮他捯饬一下不要看起来那么屌丝,你有没有想过家人可能出现重大疾病需要一定资金避险,你有没有想过攒点钱投资海外房产以防人民币贬值……
你满脑子就只有衣服鞋子包包,你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吃喝玩乐,那你跟动物有什么区别?你以为你只要岔开双腿生个娃,就配得上“母亲”这两个字?
算了,一般喜欢看这种文的姑娘,大多不是在足浴城洗脚就是在餐厅端盘子或者就是富士康的流水线……
而且因为富养,所以女人永远不会出轨。这种话,你信么?
马蓉,马蓉,呼叫马蓉……
男人自己因为长期劳累,并且打扮的很寒酸,导致三十岁看上去都有五十岁的时候,旁边站着个珠光宝气,花蝴蝶一样的老婆的时候,你信她不会出轨?
有两个人说他们都爱背布包,但是一个是买的起香奈儿但是喜欢背布包,另一个是买不起香奈儿只能背布包,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02
老婆要富养,精神上的滋养比物质上的更重要。
有多少女人,锦衣玉食,目光空洞;有多少女人,身处豪宅,犹如冷宫。这种女人,更是一撩就走。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一个监狱的囚犯,勾引了几十个良家妇女。这些女人给这男人送钱送饭送衣服。更夸张的是,一个狱警的老婆,居然还自己跑到监狱和这犯人发生了性关系。
这些女人,咋就这么蠢呢?这犯人,既不帅又没钱,连人生自由都木有!
因为她们,太穷!她们的内心一贫如洗,没有男人的爱的滋养,连乞丐都不如。
她们的要求那样的卑微,无非一句暖心的话,一点懂得,一点关爱。
除了那个狱警老婆,其他女人,根本连犯人的面都没见上,更别提肢体上的温存。这犯人就只凭着手机短信搞定了这些饥渴的女人:天冷了多穿点哦;注意身体哦;生理期别吃凉的哦,你好美哦,我好想你哦。就这些。
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她们的老公,都没有给她们,以至于让她们贫穷至此,饥不择食,找温暖都找到监狱里头了!
前段时间,我有个女朋友在微信上给我说:哎呀,完了,我爱上一个专车司机了!
我一口老血差点喷手机上:帅哥吗?开特斯拉?
她说:“哎呀,不是,就开普通尼桑,不帅,胖胖墩墩的。我觉得他也喜欢我吧。那天我带孩子打他的车去医院。到了医院以后,他看我一个人,又大包小包的,居然没有直接走,帮我拿着东西,陪我挂了号,帮我找地方坐,直到安顿好了才走。
说真的,这么多年了,我干啥都是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男人对我这么好。小莉,我有他电话,我想请他吃顿饭谢谢他一下,你觉得可以吗?”
你觉得这女朋友是单亲妈妈吗?不不不!她有老公!只是这老公,从来甩手掌柜的,家里大事小事,全都不管。美其名曰,要奔事业。
我说,人家就是觉得你不容易帮一把,你想太多了。
要是平时有男人呵护的女人,遇到其他男人帮忙,感激是感激,但绝对不会受宠若惊到要爱上的地步!
相信我们的男生对我标黑的那几句话会特别有感触。
日常生活中没少做吧。
得到的回复都是,呵呵、好的、洗澡去了吧。
然后欲哭无泪来找婶婶问这到底是咋回事吧。
所以真的是关心的事儿么?你们估计已经忘了没结婚那会儿,一个每天嘘寒问暖的人是怎么被你们鄙视的。虽然婶婶是个女人,但是我也想说句公道话,大部分女人面对这些嘘寒问暖的时候都是嗤之以鼻,把本来是暖男的人都活生生逼得去求上进、去装逼、去高冷,因为你们就爱这个范儿。然后呢,在完成了这一系列蜕变之后,已为人妇之后,又开始怀念那些嘘寒问暖的话了。
人心不足。
至于后面那个因为别人帮个忙就能轻易说爱上专车司机的女人,那就是个脑残。如果你们谁不幸娶上了,自求多福吧。
03
富养老婆,只有不愿意,没有做不到。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听上去美妙,但做起来很难,但富养老婆绝对不在此列。他是每个男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从物质上来讲,的确,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不同,也绝不是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变成富翁。
但是,女人对物质的要求,大都是基于自己现实的物质条件,顶多高那么一点点。
一个工薪阶层的太太,她的奢望,顶多就是买一双打折的 nine west 鞋子,她绝对不会找老公要爱马仕。她的旅行愿望,最多就是丽江杭州,顶天走到新马泰,她不会要求你年年带她欧洲古堡,大洋洲航海。
一个中产家庭的女人,她无非想住个三室一厅的房子,开个几十万的车,周末全家去郊区度个假,偶尔去香港巴黎扫扫货,她不会想要游艇别墅私人飞机。
这些东西,你也不一定全部满足,只要满足一部分,让她内心有期待,就已经足够。
最关键的不是她有没有,而是你愿不愿意给,愿不愿意为此去努力奋斗!
精神上来讲,无非就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这些东西,既不花钱,也并不会费很多时间。
实在没有时间送老婆孩子去医院,电话短信时刻追踪着,辛苦老婆了这种暖心的话说着,足以抵挡外面凛冽寒风。
你说女人可真费事呢。
那是。你买个车,还得保养呢!你咋不嫌费事呢?你养个狗,你还得遛弯儿呢,你咋不嫌费事呢?
你说,你咋能把女人和车比,和狗比?你这是物化女人呢,你这是不尊重女性呢!
别贴标签,别扣帽子,我们什么主义都不是!我们只是一群普普通通,认真生活的女人。
我们身披婚纱,含娇带羞;我们青春婀娜,生命如荼;我们怀揣希望和憧憬,走进婚姻。
我们只想和心爱的人,生儿育女,柴米油盐,拥有人世间最平凡的幸福。
许多人从来就弄不懂,真正意义上的富裕,从来就不是消费,而是创造。如果一个人只懂消费,那么她永远也不可能幸福。
你有没有想过,人家中产阶级的太太,为啥就成了中产阶级的太太。
只有两种可能:1、她爸爸就是中产阶级,所以人家当然嫁给中产阶级;2、她和老公一起奋斗到了中产阶级。
至于文中所说的“一个中产家庭的女人,她无非想住个三室一厅的房子,开个几十万的车,周末全家去郊区度个假,偶尔去香港巴黎扫扫货,她不会想要游艇别墅私人飞机。”是的,中产女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没错,但这些要么是人家原生家庭就有的,要么就是后来创造的,但鸡汤文却觉得这些都是老公给的。
在鸡汤文的读者眼里,人家都是因为命好,遇到了个好男人,直接就成为了中产阶级太太?是啊,偶尔也有一小撮瞎了眼的中产阶级男人,成了捞女上升阶层的垫脚石。然而捞女们即使成了中产阶级太太,也只能自己开着奔驰C级,住着中端小区的三室一厅,依然会跟老公说,你再加油,隔壁那谁都开上宾利了。
你满足了这点,那一点会被遗漏,你好不容易满足了那点,又会出现新的欲望,无穷无尽,这是真正中产太太和所谓“好运”中产太太的根本区别。马蓉就是其典型。
这种女人,就算满足了她最大的物质,每天劳斯莱斯出入豪宅别墅飞机坦克火箭卫星航母战列驱逐舰……她也会有其他方面需要被满足,比如精神,需要你陪,需要你体贴,等等。
所以,先别说好命的捞女向来只是极少数,而且即使捞上了,也一定是短暂的,因为捞女索取的固有性质决定了,她们即使有了也会像马蓉一样亲手毁灭。
而且哈,我们手头这么多案例数据,早就有社会统计学意义了——在80、90后这一代中,大多数中产靠的是继承而不是自己奋斗了(阶层固化),而且年轻一代普遍年轻时就谈过恋爱,不会到了中年忽然失去理智搞什么今生挚爱,跨阶层婚恋在70后中很普遍,80后就少见多了,90后基本可以绝迹了。
捞女永远也不可能幸福,她的整个人生就是一首索取的独奏。
她绝对想不到也不愿去想,自己凭什么做个中产阶级太太,她只懂得去羡慕别人嫁得好,羡慕别人消费高,再看篇鸡汤抱怨下自己的老公,再被一些中产人渣们骗骗炮。
这类鸡汤文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从来只知道羡慕那些被富养女人的幸福生活,却从来没想过,人家在这段婚姻中,做过什么。
现实的真相是:想当将军夫人,要么你爸爸就是将军,要么你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森林甚至枪林弹雨中过上二十年风餐露宿日子。
当然,这并不妨碍一些坏将军来跟你谈几段没结果的恋爱,毕竟将军不多,想当将军夫人的漂亮小姑娘却一茬一茬的。
我知道,一些小姑娘们会计较如果将军到时候抛弃了年老珠黄的你怎么办。
放心,真的在边境森林枪林弹雨过二十年风餐露宿的女人,早就有女将军的素质了,谁抛弃谁还不一定呢,真正的铁饭碗是在哪都有饭吃,而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唉,上世纪90年代下岗工人都明白的道理你们为啥到现在还不明白呢。
生活和幸福,从来不是靠养出来的,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如果你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人生有望。
不幸的人无论过什么生活都是不幸的。
情感问题关注“叔叔恋爱学(cashushu)”进行提问,提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李老师推荐的是特斯拉Model 3,这是款性价比很高的好车,你男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超高的颜值Model 3设计的关键词仍然是简洁和前卫。虽然现在电动汽车的款式很多,但Model 3的封闭式正面一直是最简单的一款。根本没有细节,只有轮廓来区分识别的程度。汽车的侧面和后部也很简单。即使是在前灯和尾灯都熄灭的年代,Model 3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克制。Model 3采用了巧妙的结构和线条,让自己看起来很性感。看它的前浅后胖,看看它光滑的窗户,就像一辆跑车。
高端的内饰方向盘样式简单,但两侧的车轮升级为质感更好的金属车轮,并增加了方向盘加热功能。15英寸的中控屏幕没有变化,汽车的所有功能都需要在这里操作。新型号Model 3增加的热泵空调在冬季开启暖风时能耗更低,有利于延长续航里程。中央控制屏幕下的手机无线充电板也进行了升级。面板表面采用仿麂皮材料,质感相当突出。设计了两个无线手机充电槽,满足主驾驶和副驾驶同时充电需求。杯架前的储物盒取消了旧机型上的钢琴漆料,盖板的开启方式也变成了推拉操作。打开后,再次向前按压,盖板就会自动关闭。后备箱空间没有明显变化,座椅仍然支持4/6折叠。值得注意的是,后备箱增加了电动后挡板的功能,使后备箱的关闭更加容易,非常适合女孩子。
强大的动力在动力方面,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四轮驱动版本采用双电机驱动,原车型在33秒内即可实现0- 100km /h加速性能。改良版车型的性能进一步升级,最大功率550马力,最大扭矩720 N·m。加速性能有望提高。特斯拉Model 3低调车型的0-100km/h加速得分可达56s,高性能版可提高至33s。33的0 - 100加速性能基本上是只有百万级性能的燃料车才能达到的水平,而Model 3的20万到30万的加速性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特斯拉Model 3是款潮流的好车,李老师推荐您购买!
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这个问题,广告界争论不休,一直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认为,好广告就是好创意。比如,一个真皮沙发的广告:真皮沙发,连蚊子都搞错了!
也有人认为,好广告就要有气势。比如,北京现代汽车的:去征服所有的不服。
还有人认为,好广告不走寻常路。比如,那个曾经风靡路边摊的: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老板吃喝嫖赌,欠下35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
上面这些说法,当然都对。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站在同一个视角说的,什么视角呢?广告本身的内部视角。
什么叫内部视角?就像小时候你问妈妈,什么样的苹果,才是好苹果?妈妈说,大大的、红红的、甜甜的苹果,就是好苹果。大大的、红红的、甜甜的,都是在描述苹果本身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好苹果的内部视角。
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说明什么样的苹果是好苹果。也就是,苹果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苹果其实是苹果树的种子。那要想让苹果这个物种能穿越进化的剪刀,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就要把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怎么播撒呢?当然不能靠苹果树,因为苹果树不能动嘛,所以得靠动物。那动物凭什么要帮苹果传播种子呢?当然是因为苹果可以吃。
动物们在吃掉苹果之后,苹果的果肉经过胃酸的分解消化了,而苹果籽因为外层坚硬,不易被胃酸分解,所以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因此,苹果的种子随着动物的运动轨迹,被带到更多地方,发芽生根,长成新的果树。
所以, 能帮助苹果树传播更多种子的苹果,才是好苹果。这就是外部视角。
从这个视角来看,苹果大大的、红红的、甜甜的,这些就都是为了让动物们更喜欢吃,更愿意带走,这些都是手段,传播种子才是目的。
回到前面说的,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从内部视角来看,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有创意、有气势、有意思、有文采……
但如果从外部视角来看呢?广告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存在的?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说:一切为了销售,别无其他。显然,广告是用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
我是卖手机的,那我做广告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手机时的决策,让他选择我家的手机,而不是其他品牌的。
即便是公益广告,比如“吸烟有害健康”,那也是为了影响人们的决策。让人们在决定要不要吸烟的时候,选择不吸烟。
既然广告是用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那问题来了, 刚看完你广告的消费者,不一定马上就要做出购买决策啊。
比如,消费者现在看完了你的手机广告,觉得你的手机非常不错,是自己喜欢的,价格也可以接受。但是,他手里的手机现在用的还可以,他并不打算换个新手机。那未来他需要换手机的时候,还能恰巧看到你的广告吗?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广告要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看完之后立刻要做出的决策。 更多时候,广告要影响的,是消费者未来的决策 ,这个未来,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消费者在未来做决策的时候,你的广告却不在场,这才是广告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怎么解决呢?首先,广告得被消费者记住;其次,消费者做决策的时候,能想起你的广告;最后,让消费者采取行动。
既然是要影响未来的决策,那广告就得“活”到未来,如果未来消费者做决策的时候,已经把你的广告忘得一干二净,那就谈不上什么影响了。
那怎么才能让人记住呢?我们都知道,有一条著名的曲线,叫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所以也叫艾宾浩斯曲线。这条曲线描述的是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遗忘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先快后慢。如果不复习,人会在20分钟后忘掉40%左右的内容,一天后忘掉70%,一周后则只剩下13%。
也就是说, 广告要想让人记住,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不断重复。 比如脑白金,当年简直是把重复贯彻到底啊。
重复当然很有力量,可是如果消费者只有一次机会看到你的广告呢?要知道现在消费者可是有太多选择了,你很难像当年的脑白金那样,强迫消费者重复收看你的广告。
根据遗忘曲线,广告内容虽然会在一开始被快速遗忘,但仍然会有一部分内容有机会留下来,成为消费者长期记忆的一部分 ,假设只有10%吧。
那消费者记住的这10%,是什么内容呢?我们当然不能把这部分交给随机, 我们必须找出最希望消费者记住的10%重点内容,通过广告设计,让消费者记住它!
知道什么是重点,是做出好广告的前提。 大街上那些印着密密麻麻文字的传单,就是不知道重点的体现。什么都想说,最后什么也说不清。
被记住,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在未来做决策的时候,能不能想起你来。
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的大脑每天接收处理的信息那么多,要凭空想起你来可不容易,你需要给他留点线索。
什么叫线索?简单说就是,他一看到或想到,就能想起你的广告。
最简单的线索,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把需求这个线索埋在广告语里,能带来直接粗暴的效果。
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里的“收礼”就是线索,让人一有送礼需求的时候,马上想起收礼只收脑白金。
比如,累了困了,喝红牛。这里的“累了困了”就是线索,让人一感觉累了困了,需要提神醒脑的时候,马上想起喝红牛。
比如,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里的“怕上火”就是线索,让人一感觉上火了,需要下火的时候,马上想起喝王老吉。
线索还可以埋在消费者做决策的环境中。 比如,当你的牙膏广告宣传单是蓝色背景时,最好在超市货架上也使用蓝色作为背景。
总之就是,你得知道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的时,会处于什么场景下,这样你才能提前埋下有效线索。
最后,当消费者记住了你的广告,也在做出购买决策前想起了你的广告,那最终你的广告能不能成功影响他的决策,购买你的产品呢?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人是理性并且自私的。也就是说,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理性的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并最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所以,要想促使消费者产生最终的购买行为, 广告还必须要给消费者赋能,让消费者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购买产品,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收益。
具体要怎么做呢?简单说就是八个字: 增加收益,降低成本。 这里说的收益和成本,可不仅仅指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A打折(降低物质成本)
花更少的钱办同样的事。双十一已经告诉我们,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B买赠(增加物质收益)
花一样的钱,办更多的事。各种买一赠一,买这送那,买老婆饼送老婆,都是要让你觉得赚到了。
C无负面(降低精神成本)
比如,当年的钓鱼岛事件,就给购买日货增加了很大的精神成本,因为在当时有的人看来,购买日货就等于不爱国。
比如,现在斯拉爆出的各种负面新闻,也给想要购买特斯拉的人增加了精神成本,因为这会让购买特斯拉的人看上去很傻——特斯拉都这样了还买它,真是人傻钱多。
D有面子(增加精神收益)
一样的包,有没有LV的标,价格能差几千元;一样的鞋,有没有耐克的标,价格能差几百元。东西是一样的东西,是不是名牌,价格能差不少。
这是因为,名牌能给人带来优越感,让人有面子,这就是增加了精神收益。人们愿意多花这些钱,买的就是这份优越感。
当然,上面说的四种办法,可不是一次只能用一种,还可以有各种组合用法……
总结一下。站在广告的外部视角来看,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而广告要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看完之后立刻要做出的决策。更多时候,广告要影响的,是消费者未来的决策。
要影响消费者未来的决策,就必须能让消费者记住,并且在做决策前想起,最后给消费者赋能。
其实,不仅是广告,任何影响人决策的事情,都需要考虑 未来你不在场的时候,他会怎么决策。
比如,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你在旁边监督的时候,他可能屈服于你的权威好好学习,这不算什么。问题是你不在的时候,他还会自发主动的学习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