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除了“瘦金字体”之外,还有哪些字体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工整、严谨的衡水体一看到“衡水体”,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就想到衡水中学。的确,其扬名于某年衡水高考学生的英语作文,从此“衡水体”走红网,大家直接将似印刷体的字体称之为“衡水体”。“衡水
除了“瘦金字体”之外,还有哪些字体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 工整、严谨的衡水体
一看到“衡水体”,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就想到衡水中学。的确,其扬名于某年衡水高考学生的英语作文,从此“衡水体”走红网,大家直接将似印刷体的字体称之为“衡水体”。
“衡水体”的走红是必然的,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试卷,衡水体都给人工整、严谨感觉,不愧于“手写印刷体”的外号!阅卷老师每每看到“衡水体”,都不舍得扣分。
★ 中考、高考的标准答卷字体——楷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教师特别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专门的书法课,大多是以楷书为主,当然有的师范生习惯隶书等字体。但实践证明,楷书的板书最清晰明了,给人的感觉很好。所以大多师范生也会选择楷书作为自己练习板书的字体。
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会读书写字,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楷体。
所以整个社会对楷体的认可度比较高。但不得不承认会写楷体容易,想写好太难。当然如果你高考的时候写一张楷体卷,老师想扣卷面分都难。
除了上面这些字体,还有很多字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时候是不是有的学生该愁了,我写字也没有字体呀?不用担心,只要你考试一笔一划认真的书写,老师都会酌情给卷面分的。
有受欢迎的字体,就有被嫌弃的字体,有些学生的字让人老了真恼火◆小小“蚂蚁体”,让人很恼火
相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特别喜欢写小字的同学。这类学生是尽可能地把字写的“小”,他们的试卷远看就是一张纸上有密密麻麻的小点,小的像蚂蚁。
老师要是不带“放大镜”根本看不清,平时考试还好,再小老师也会逐字逐句地看,中考、高考这份试卷肯定会失去卷面分。所以快把你的字写大吧,大大方方更漂亮!
◆迷迷糊糊地“一锅粥”体,让人很恼火
有的学生的试卷除了题目之外,只要是他写的,自己都看不出来自己写的什么?整个卷面就像一锅粥,给人的感觉是凌乱迷糊。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试卷,肯定会非常恼火,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分辨写的是什么。这样的字体可能对得得不到的分,还失去了卷面分。
◆坑坑洼洼“涂改体”,卷面不整洁
有的学生看试卷下来提笔就答,错了就改,整张卷面就像是挖坑现场,涂改痕迹遍布整个卷面。任何人看到试卷的第一感觉就是“脏”。
有随意涂改毛病的学生一定要改了,要不然大型考试一定会吃亏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快速写“好”字的方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如何才能练得一手好字?年龄越大,写字习惯越不好改,想要让自己的字有体,是需要时间磨合的,想让自己把字写好,还是可以短时间训练的。
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字要一笔一画的写。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为了速度喜欢连笔写字,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字一笔一画的写,你会发现一笔一划的写字也不慢,还会让你的卷面较之以前干净整洁了很多。
字体结构要掌握,重新书写字更美。很多大人都忘了字的结构了,有的人写字自成一派,虽然字对了,但是笔画结构都错了,这样的人写字一定不好看。
问题一:瘦金体好学吗,怎样写好瘦金体 答楼主:
知汝心之向之
从练字角度来说,学任何字体都是模仿所以无所谓好学不好学
从怎么写好瘦金体角度来说,分两种境界三个层次
第一种苦练普通人常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一种
(副作用:十年修行终成形,忘笔只在一夜间三天不练就反弹不像了)
第二种,人笔合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这种人本来就有这种气质,性格,所以操起笔来,浑然天成
(副作用:人写字,字如其人,这种性格好不好,值得推敲,一个亡国的皇帝,其性格好不到哪去吧)
最后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书自乐
完毕望楼主心有所得
问题二:写字特别不好看要从楷书开始练习吗直接练瘦金体可行吗 练习书法的顺序一般都是先练楷书,掌握了每一个字的笔画、间架,同时对运笔的轻重,文字的布局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才算基本掌握了写字的要素。等到楷书练习好了,再去练行书,同时也可以去练别的字体了,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直接练习瘦金体不是不可以,但初学者往往完全没有书法的基础功力,掌握不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很容易走弯路,花费的功夫会大一些,效果也不会太好。
此外,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楷书和行书。假如初学者悟性比较高,先练的瘦金体,即便成功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不一定适用。
所以,建议初学者还是先练习楷书为宜。
问题三:为什么我始终觉得瘦金体不适合书法初学者 瘦金体确实不适合初学者,但是初学者也可以学会,要看认真与否。比如我写瘦金体之前的字体很潦草,因为之前没练过楷书,直接写的行书。瘦金体重在写出感觉。
问题四:瘦金体能用中性笔练吗。初学者要怎么练才最快学会? 15分 初学者学习瘦金体不可以用中性笔,应该选用长锋狼毛。找到合适的字帖,临摹练习,推荐《神霄玉清万寿宫》。
补充
1、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2、想写好瘦金体很难,一定多看,多练,要坚持。
问题五:瘦金体怎么学 要学瘦金体,楷书功底必需很好,瘦金体笔力要求很高否则写出的字很软,我建意先学一些篆书,由其是铁线篆,当笔力差不多时,直接临
问题六:我想学习瘦金体,怎样才是好方法 1、首先要请教专业老师基本运笔方法(通用基本运笔方法)
2、选对工具,写瘦金体要用狼毫
3、照着字帖勤加练习,注意运笔与结体
4、最好定期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能事半功倍
我学书法差不多十年了,也有供过瘦金体,有什么问题可以发消息跟我交流~
问题七:瘦金体不如四大家么? 80分 瘦金体没有不如四大家,相反,瘦金体比四大家更具艺术魅力和美感,无论从字的形体还是用笔方法,都比四大家更具特色。但是,这因为瘦金体别具特色,剑走偏锋,练习起来难度较大,难学难精,只有罚各项基本功都扎实之后,练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而四大家都是入门比较容易的字体,学的人较多。还有另外一点就是传统”以人论书“的评论方式的限制。瘦金体是宋徽宗独创,因为宋徽宗是亡国之君,历代帝王都对与他有关的事物并不推崇,这样下面的人也就不会去研究了,久而久之有关瘦金体的资料就越来越少,知名度也就不高了。总之,瘦金体难学,历代不推崇,所以知名度不如四大家。但是从艺术层面来说,瘦金体却胜过四大家。
问题八:初学者怎样练好瘦金体 首先 换一根好一点的毛笔 和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别说初学用一般的就好 ,
然后从基本笔画开始 l金笔画比较特别 可以买本书看看
摹帖l金是宋徽宗 千字文 欲借风霜二诗帖 等等百度一下
临帖自己试试写
问题九:为什么书法界几乎没人学“瘦金体” 两个原因,一是瘦金体属于小众书法艺术,大多数人欣赏不了。二是,比较难学,学不到家,会很难看。
问题十:瘦金体的基本特征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应为瘦金书的最初代表作。书于崇宁三年(1104年),赵佶时年二十二岁。其笔直如矢,劲如铁,真可谓铁画银钩、瘦不露骨。结体上纵伸横逸且内紧外延。遵循“书到瘦硬方精神”的古训,通过中锋把画兰竹叶、竹节、鹤头、鹤嘴、鹤膝之法,巧妙地运用到书法的点线艺术中来。这一作品代表其创作瘦金书的初衷。该书虽为楷书范畴,但因运笔速度较快、顺势而就,字的大小和结构并不完全统一。但法度十分严谨。近来,在计算机字库中出现的瘦金书就是根据此帖完成的,由于原有字数的限制和对瘦金书法的研究不够。作为应用文字,有些字还需推敲。如在字体的大小和结构上视觉不统一,个别用笔不到位。
瘦金体是北宋宋徽宗独创的一种字体,它秀丽,纤细有锋芒毕露,充满着帝王之气,与传统书法讲究的内敛,雍容相比,瘦金体藏锋少,漏锋多,算是书法字体中的一个异类,在多幅作品中,总能一眼就看出。
硬笔,也就是钢笔,圆珠笔等笔尖坚硬的种类的统称,在这里,我们代指圆珠笔,因为圆珠笔是生活中最常用的。
瘦金体,非常适合用硬笔写,尤其是圆珠笔。瘦金体字体偏长,笔画纤细,圆珠笔较细的笔尖,很适合书写瘦金体。
对于笔的控制能力,瘦金体的笔画,转折要求很高,类似于长横,撇等笔画,手腕的稳定性是必须要有的,练习瘦金体后,你会发现你写其他字体会流畅很多,是因为其他字体没有瘦金体这么长的笔画,字的间架结构也没有瘦金的这么严谨,所以练习瘦金对于你书写其他字体,是有好处的。
扩展资料:
现在市面上书法字帖鱼目混杂,不容易辨别,给大家安利几个当代瘦金大家,可以自己搜索。邱金生,当代瘦金第一人,现居上海,为瘦金体的传播做出了极其大的贡献,其字体灵动,工巧,实乃当世第一人。
在邱老师之下,是霍文祥,霍文祥不建议大家去学习他,霍老师是练习了十几年的传统书法后,转瘦金体的,所以在其字中,会有很多我们不容易学到的东西,故邱老师的最好。当然,最好最好,是直接照着宋徽宗的原体,《千字文》《秾芳诗帖》这两个最为经典,尤其《秾芳诗帖》,是宋徽宗瘦金体的集大成之作。
至于笔的选择,最基础的,就是要握着舒服,如果一支笔握着都不舒服,那么也不能指望他写出多好的字。
至于价格,价格并不是决定一支笔价值的因素,决定他的,是使用笔的那个人。二是要出油顺利,有的笔平常写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真正用它去写书法字的时候,笔尖出油就会是很大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很顺畅的话,很影响书写体验。所以大家选择笔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6刘 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 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首先要学会执笔,书写瘦金体要笔笔侧锋,与传统有所不同。
可用——卧杆法,和平时用筷子相似,这样就相当于走捷径
但我认为用传统的或许好一点
当然,顺手习惯最重要
其次,你得有一本宋徽宗的真迹,虽说瘦金体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写,但毕竟这种字体在他的手中诞生,换言之,瘦金体的精髓赵佶最懂,直接临摹宋徽宗的真迹,可以避免少走弯路,毕竟他作为你的老师可以说是最专业的了。
笔者就有这本。
然后就是练了,有些人认为要先练习每一个笔画,就像搭房子一样要先造框架。
个人认为瘦金体可以不这样,可以先按自己的感觉去临摹宋徽宗的千字文,不好看没关系,不像也没关系,就是去感觉,酝酿一种关于对瘦金体感情的感觉。
换句话说,倘若一遍都完成不了,那还谈什么毅力去深入。倘若没有感情,是不会长久的,就像谈恋爱一样。
之后就是踏踏实实练习笔画了,可以买一本瘦金体教程的书,上面会有笔画分解的图和结构图。
每天坚持两小时,或许有一天,你发现,你也可以瘦金体了,那时候,你发现,曾经崇拜的东西不再遥远。加油吧。
END
注意事项
坚持就是胜利,但瘦金体毕竟是一种艺术,入行需谨慎,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万荣薛氏人物走笔·瘦金体之祖薛曜
——初唐书法家、万荣人薛曜及《秋日宴石淙序》
文\薛勇勤
书法,不仅仅是案头闲情,壁上风雅。书法,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命里菩萨。黑白间,凝结的是一个时代,传承的是一种精神。
塑造这尊菩萨金身的,是大唐。
从李渊登上九五之尊开始,通过贞观之治,大唐国力强盛之后,很快便进入了文化繁荣的辉煌时期,除了诗歌之外,由于唐朝先后有十一位皇帝喜好书法,书法,在这一时期也迅即在大唐的艺术舞台上占尽风华。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等等,一个个书法史上灿若星河的名字,都云集在这一时代。
薛曜,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籍贯是蒲州汾阴,今天的山西万荣。
万荣薛氏,也叫河东薛氏,是自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至唐朝达到顶峰。万荣薛氏发源于三国时期的蜀地,蜀亡后因权倾朝野而被曹魏政权迁徙至河东,居汾阴(今万荣薛稷村一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万荣薛氏由武而文,到隋朝,“关西夫子”薛道衡横空出世,开启了万荣薛氏的文化风格,从此,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家族——万荣薛氏粉墨登场。
薛道衡之后,李唐王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十八学士登瀛洲”,便有万荣薛氏薛收、薛元敬二人,薛收为薛道衡之子,元敬乃薛收之侄。此二人与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等诸多名贤同列,其文才当为盛隆。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和褚遂良齐名的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薛稷,有“笔削之美,为当时最”“朝右文宗”之美誉的中书令薛元超。当其时也,万荣薛氏在朝野上下风生水起,据不完全统计,唐朝12位公主下嫁薛氏,薛氏的风光可窥一斑。
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薛曜得到了文化的滋养,当是必然,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光环,薛曜在后世的黯然失色,也不在话下。
薛曜,有着一个相当夺人眼球的出身。河东薛氏这一最大的光环罩着,曾祖薛道衡,祖父薛收,父亲薛元超,叔伯父薛瓘是驸马,左奉承卫将军,房州刺史,堂兄弟薛稷,前文已述,另一堂兄弟薛绍,是太平公主的老公。除此而外,他还有着特殊的姻亲关系圈。他自己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吉的外孙,名相魏征,是薛稷的外祖父,宰相薛元超,是他的亲伯伯,书法名家褚遂良,是他的亲舅舅。他与当时的天下名士王勃、宋之问、李峤、沈铨期等都是好友,因为这样的圈子,薛曜在初唐时期,自然能够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薛曜,字曜华,万岁登封年间(696),任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改正谏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薛曜和王勃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收的母亲是王通的姑姑,薛收和王通又是姑表亲。薛王为世交,薛曜以文学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王勃曾经有两首诗专门写给薛曜,其一曰《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曜不仅致力于辞学,而且从小和薛稷一道,跟着舅舅褚遂良学习书法,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薛稷在书法上先薛曜一步,颇得褚遂良精髓,故时人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谓也。薛曜受薛稷刺激,更加勤勉。
唐书尚法,是唐朝书法不可逾越之标志。中国书法的楷书从汉而始,历两汉、三国、魏晋,到南北朝后期趋于成熟。魏晋时期的多元化发展,楷书中少了平正,多了逸趣,到隋朝,一个新的楷书规范呼之欲出。强盛的大唐很快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初唐开始,适应唐太宗李世民的要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便开始精心营构法度严谨、体式完备的楷法气象,成为后世书家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其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已达到了令后世望而却步的程度。薛曜由此而效仿舅父褚遂良,铁划银钩,硬朗挺劲。然而,亦步亦趋,全盘模仿,并非薛曜所想,他还在其基础上,进一步融隶入楷,打破了时下刻板的楷法,放而不肆,纵而不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初唐风起云涌的书法圈,突出重围,掀起了一阵薛曜旋风。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夏,一场类似于兰亭雅聚的修禊集会,在河南登封观星台附近的石淙河畔的石林间进行。
这一日,77岁的武周皇帝武则天亲率群臣,来此举行“武周诗词大会”,随行者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李峤、苏味道、姚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16位,皇帝出题,从者一人一首《七言•侍游应制》命题诗,助雅兴,歌盛世,最后,由武则天亲撰序文以记之。不折不扣的“非常16+1”。
16人中,担纲这一书丹使命的,正是薛曜。
这是薛曜的幸运。当其时,初唐四大家前三者已经作古,余者唯薛稷一人而已。因为这一的机缘巧合,薛曜通过这次的石淙会饮,在唐朝的书法星空就占有了一席之地。
400多年后,薛曜成了宋徽宗的老师。过去很多年,研究者都认为薛稷是宋体字的鼻祖,然而,最近以来,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宋徽宗书效二薛(薛稷、薛曜),薛曜更多一点,因此,薛曜才是瘦金书之祖。
为什么是薛曜而不是薛稷呢?因为薛曜的书法明显比薛稷在笔法上的顿挫多得多,这符合宋徽宗“写意”的口味。给我一个“二薛”,我就能创造出一个瘦金书,薛曜的这个学生做皇帝一塌糊涂,写字画画的功夫毫不含糊。不管是哪个薛,万荣薛氏确实了不得。
薛曜是一个书家,也是一个诗家。在《全唐诗》中,薛曜的诗也收入数篇。特别是《邙山古意》,形式工致,声律精善,在初唐诗中不为多见。其诗曰: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
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长乐移新垄,咸阳失旧阡。
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绵绵。伫见飞来鹤,沈嗟不学仙。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盛矣,冥冥中有天意哉!
“廋金体”这种字体是由宋徽宗所创,根据便是在宋徽宗之前从未有这类书法作品。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天赋颇高却无治国之才的一个君王。所以在治国方面,宋徽宗无心政务,宠信奸臣,从而导致本就日渐衰败的北宋统治愈加腐败不堪。但是在艺术领域,宋徽宗的成就却与他那劣迹斑斑的政绩正好相反,而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之一便就是创造了“廋金书”这种全新字体。
“瘦金书”这种字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回唐朝时期,唐高宗以及武则天统治期间朝中有一位名叫薛曜的官员。该官员工于书法,其所作书法的特征为“瘦硬、细劲”,与廋金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而后世之人也将薛曜称呼为“廋金体之祖”。也就是说,廋金体其实就是基于薛曜以及薛曜老师褚遂良等人的基础,经由宋徽宗融会贯通之后创造出来的。
宋徽宗所作的廋金体书法作品数量众多,成功流传下来的也有不少,其中包括《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等等。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所以所呈现出来的书法功底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说创作于23岁的《楷书千字文》,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廋金体书法功底便稍显稚嫩;而《秾芳诗帖》则创作于廋金体成熟期,故而该作品用笔舒畅且颇具锋芒。
“瘦金书”这种新字体经由宋徽宗之手被创作出来之后,由于这种字体本就十分美观,再加上宋徽宗这个一国之君的号召力,所以廋金体也是迅速流行开来。而宋徽宗作为该字体的创造者,其书法作品也是引得众多爱好书法的后人竞相收藏以及模仿。宋徽宗除了书法水平颇受肯定之外,他的绘画水平亦是十分出众,而各类画作中他又尤为擅长花鸟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