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亡,第一继承人妻子未签字同意火化就给火化了,殡仪馆算不算违法行为?

老婆 0 86

丈夫死亡,第一继承人妻子未签字同意火化就给火化了,殡仪馆算不算违法行为?,第1张

丈夫死亡,第一继承人妻子未签字同意火化就给火化了,殡仪馆算不算违法行为?
导读:按照殡葬火化的相关规定,死者直系亲属签字就可以了,所以只要配偶、父母、子女中有人签字就可以火化了,殡仪馆不算违规。如果没有直系亲属签字,那么殡仪馆存在违规行为。根据火葬场规定:  1、人死后,丧家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由医院

按照殡葬火化的相关规定,死者直系亲属签字就可以了,所以只要配偶、父母、子女中有人签字就可以火化了,殡仪馆不算违规。如果没有直系亲属签字,那么殡仪馆存在违规行为。

根据火葬场规定:

  1、人死后,丧家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由医院出据死亡证明;在家因病死亡的,由村委会、居委会或派出所出据死亡证明;非常规原因死亡的,由所在单位或公安部门出据死亡或火化证明。然后到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凭死亡证明到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2、领取死亡证明后,即可打电话或派人与殡仪馆、殡葬服务站或火化场联系,预定接尸时间,告知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尸体所在地点、死者户口所在地点;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死者是否脱穿衣服、是否需要举行追悼和告别仪式等。在接尸体时,丧家或单位应在接尸车到达之前准备好死亡证明、所需衣物等,死在医院的应办理好出院手续。

3、尸体运到殡仪馆后,随车家属(接尸车可随带家属二至三人)首先到业务室,交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办好交款等项手续。取骨灰一般需要二至三天,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时,可办理提前取灰手续。在联骨灰时要持火葬证在取骨灰处领取。如果尸体运到殡葬馆后因故不能马上火化[1] ,右在业务室办理尸体冷藏手续。

4、 丧家或单位要事先与殡仪馆业务室的承办人员联系,定好租用时间,租赁礼堂、告别室、花圈、鲜花、小白花、黑纱等各类事宜。

5、 按寄存骨灰的规定,有的凭火葬证在火化地可直接联系办理,有的凭火葬证到指定的骨灰堂联系办理。寄存时间,一般三年,超过时间的可以续存。如果过期不取也不办理续存手续,则由骨灰堂酌情处理。在办理骨灰寄存手续时,由骨灰堂填发给骨灰寄存证,丧家或单位应妥为保管,持证可随时到骨灰堂瞻仰亲属骨灰。瞻仰时应遵守骨灰堂的有关规定。

转)史上最全写袱子传统文化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祭祀节气与称谓

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

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

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

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

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

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

除夕年尽烧灵除灵

迁坟迁葬复山复土

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

结婚完聚嫁女迂归

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

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

男孩打三朝弄璋女孩打三朝弄瓦

男方行聘纳采女方受聘许缨

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

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

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

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

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

故老人收用上

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

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我觉得妻子当然可以送花给丈夫,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并不是说花一定要是丈夫送给妻子的,也可以妻子送给丈夫,我觉得这种爱是相互的。我觉得妻子如果主动送花给丈夫的话,丈夫会非常的感动,他会觉得妻子很爱自己,这样的话也会让他更加爱自己的妻子,对于两个人的感情的话,是有很强的一个促进作用。我觉得在爱情当中谁主动都不是说就会吃亏的。

亲属的遗体在处理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全家人的一致同意才行,但是在家不能停放太久,如果事情处理完毕必须要进行火化,法律也没有规定妻子有权利来处理配偶的遗体,如果配偶的父母没有了,也要必须要死亡人的兄弟姐妹同意后才能进行处理。否则你是不能强行来进行处理的。

当然可以参加了。因为共同生活了一辈子,走了,送他最后一程,没有遗憾了。但是有的地方,风俗讲究,怕给留下的人带来不好, 另外,子女怕留下来的父或母,伤心过度,因而,另一半大多数不参加。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鸳鸯会双死,梧桐相侍老,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依。一对恩爱夫妻,到了天命之年,总有一个会先驾鹤西去,如果是俩人情深似海,如胶似漆的,垦定会去送爱人最后一程,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夫妻送彼此一程,据说一但去了,就意味着今生今世在也不会续娶了,如果是难舍难分,应该去看爱人最后一眼,奈何桥上挥泪如雨,相约来世再见。

夫妻其中一方去世,我个人认为另一方可以参加对方的葬礼,我邻居丈夫去世的时候,他妻子和亲朋好友跑前跑后,章罗丈夫丧事,并给丈夫买了花圈,而且出殡时她妻子也随车到火葬场,当她儿子在灵堂上拿着爸爸的遗像时,他妻子就站在儿子身边!而且又随车到了埋丈夫骨灰盒的墓地!当时他丈夫的家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她去火葬场,更别说去墓地了,对她说出了很多不应该去的理由,说什么,丈夫会把妻子的魂勾走了,可是这位妻子出于对丈夫的爱,不想留下一点点遗憾,就想送丈夫一程才算甘心,所以她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听,自始至终坚守自己对丈夫的想念,我看她没掉一滴眼泪,在饭店还热情的招待宾客,如此坚强的女人在送走丈夫之后,冷静下来,却哭了多少天,至今领着二个孩子过日子,她和孩子们都有工作,孩子们非常配服孝顺他们的母亲,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她对我说,一年之后她和孩子们又亲自到了墓地,了确她日夜朝思慕想的丈夫!愿她丈夫在天有灵,知道他妻子对他忠真不二的付出!如今一家人幸福快乐平安!

老北京人的风俗。一般都是不让去的。这是有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是受到很大的打击,身体上,精神上,影响非常大。如果让他或者她去葬礼,在哪种环境下,肯定非常悲痛。家里人为了保护未亡人的 健康 。一般都是极力劝阻,不让他或者她去的。

第二,北京现在一般的墓地都是夫妻同穴。就是给夫妻未亡人保留一个与先亡人埋葬在一起的位置。如果未亡人亲眼看到自己今后埋葬的墓穴。从心里上可能有所感触。

第三,过去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里人一般都去出殡去了,家里不能没有主事的人,万一有人前来祭奠,家里应该有人接待陪同,以免失去礼节。

我想问为什么不能参加那?

送上最后一程是必须做的,

不管两人生活了多长时间,

不管在一起幸福不幸福,

必经经历过,一夜夫妻,

百日的恩,即便是有许多的冤恨,人一不在了,一切都结束了,也要送上最后一程,以后还要葬在一起。

我爱人因病早世,我送到最后,每到清明都要亲自去看看她,很想她。

鲁南习俗,未亡人不出席对方葬礼

鲁南风俗,家中老人去世,堂屋正中设灵堂,停尸三天,亲戚携火纸吊唁,并向遗体告别。三日后尸体火化,骨灰置于灵堂中,择日出殡,亲戚上礼出席吊唁仪式,死者亲属置席叩谢亲戚。

古代,东为上,西为下。停灵(停尸与停骨灰)期间,孝子(死者儿子)在棺材东面坐地守灵,谓之"棺东"。亲戚吊唁后,白总领着孝子出灵堂,叩头致谢。

死者儿媳及女儿在棺材西面坐地守灵,谓之"棺西"。

侄子辈多系成年人,懂礼节,办事能力强。他们在白总指导下,往亲戚家送丧帖,并忙里忙外招待亲戚。

孙子辈多系未成年人,在院中所搭灵棚下,跪棚。

未亡人(死者夫或妻)自始自终居于灵堂东房屋内,接受至亲安慰。无论是守灵、火化还是出殡,都不会参加葬礼。

为什么?没有谁解释过,但存在即合理。几千年流传的习俗,自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曾探讨过这个问题——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怕未亡人睹物思情,伤心不已。

妻子躺在担架上,参加丈夫和女儿的葬礼,场面令人悲痛。

2010年5月9日的清晨四点钟,小女儿珠珠说肚子疼,王辉便和丈夫陈伟宁一起开车拉着女儿去医院,把大女儿珍珍独自留在家中。

王辉他们的车停在路口等待信号灯,突然“哐当”一声巨响,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王辉一家连车带人被撞出去二十几米远, 汽车 严重变形,两厢的轿车变成一厢, 车厢里的一家三口生死未卜 。

救护车拉走了王辉一家三口,遗憾的是丈夫陈伟宁和女儿珠珠因为伤势过重,救治无效去世了, 唯一的幸存者王辉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王辉醒来后的第一句话问:“ 伟明和珠珠还好吗?”

家人们骗她说: “三个人里面她伤得最重,伟明和珠珠在其他医院的ICU病房,她好好养伤,脱离了生命危险,就可以去看他们了 。”

为了让王辉安心养病,家人藏起了王辉的手机,关掉了病房的网络,希望等王辉病情稳定了,再把丈夫伟明和女儿珠珠去世的消息告诉她。

为了尽快见到丈夫和女儿,王辉拼命吃饭,配合医生治疗,她曾经也怀疑过丈夫和珠珠可能已经不在了, 但她说服自己:只要没见到就还留有一丝希望。

一位心理医生在网上了解到了王辉的遭遇,他想帮助王辉走出痛苦,他带着报纸来到王辉的病房,直到那时, 王辉才知道她挚爱的丈夫和女儿已经离她而去。当时的王辉全身打着钢板,情绪稍有激动就会牵动着身体其他地方,疼痛难忍。 但她却不得不接受这个残忍的真相。

2个月后,丈夫和女儿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家人不希望她参加,毕竟当时的她根本无法下床,更害怕她看到丈夫和女儿情绪过于激动。

葬礼那天, 王辉的脖子上打着防护罩,腿上打着石膏,躺在担架上的王辉全身还不能活动,被亲友从救护车上抬下来。

亲人们忍着悲痛握着王辉的手安慰着王辉,王辉也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自己过于激动,而王辉和爸爸的对话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王辉说: “爸,我心里很好过来的。”

爸爸向王辉竖起大拇指,说:“ 爸送你四个字——大智若愚。” 爸爸重复了两遍,说给王辉也在说给自己。

“ 爸爸支持你,妈妈支持你,我们全家人支持你。” 爸爸继续鼓励着王辉。

王辉躺在担架上被亲友们抬着绕着丈夫和女儿的棺椁绕了一圈又一圈,王辉甚至连侧身的力量都没有,她只能强忍着疼痛,微微侧了侧头,看一看自己的挚爱,向丈夫和女儿珠珠告别。

他们和平时不一样,不像他们。伟宁的脸太白,珠珠太安静了,想靠近他们,想抱着珠珠,想拉伟宁的手,想亲吻爱人和宝贝,可是做不到,最后一面从此生死两隔。

不管当地习俗如何,不管亲友是否接受,对于王辉来说: 送丈夫和女儿最后一程是她最大的心愿,是她必须要做的告别,否则她会遗憾终生。

王辉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她和丈夫都是高材生,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两个人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一场车祸,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她与丈夫、女儿珠珠天人永隔,而她自己也要面对长期的康复治疗。而这场伤害,很多年过后,王辉都没能走出来。

丈夫周年祭:

情人节:

王辉一直说:

那场葬礼,是王辉在形式上与丈夫告别,而真正的告别却只能靠时间一点点帮她淡忘。

按照我们老家农村的习俗,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是不能出席葬礼的。

另一方一般都会在自己的房间里, 接受亲朋好友的宽慰,不管是守灵,火化还是出殡,另一方都不会出现在葬礼上。

为什么不能参加对方的葬礼?

有人说是怕另一方情绪过于激动,出现意外;

有人说是怕另一方参加了葬礼不久便跟随对方而去;

有人说对再婚不利。

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尊重习俗还是尊重内心,不管参加葬礼与否,都要记住: 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

应该是不能出席的,因为对方的去世,已经给他(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避免意外,一般都不会叫另一个人参加对方的葬礼,本人深有体会。我一个本门姐姐七十多岁去世,我们去吊唁。姐夫虽不说谈笑风生但谈吐还算正常周到,等到姐姐灵柩抬出家门,姐夫突然双手掩面,身体跌坐地上,呜咽至上气难接下气。至此,我们才明白,刚才人前的平静都是假象,此时才是真情流露。同样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你说能让他参加葬礼吗?

看习俗,我老家不去,说去了一是容易随了去,二是再婚不利。我生活的地方就去,讲究就少。

应尽义务。根据婚姻法,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因此夫妻俩后面走的一方,在法理与道义上为另一方善终是应尽责任。毕竟是相处多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觉得因伤心过度了,无法参加,不然都应该去,在现实生活中,估计男人去的多,因为男人相比女人应该坚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