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师送哪六样礼

老师 0 61

古人拜师送哪六样礼,第1张

古人拜师送哪六样礼
导读:古人上学真讲究!没这六样礼物还拜不了师尊师重道,是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在周代就崇尚释奠尊师之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师礼的吗?孔子与弟子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俗谚中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

古人上学真讲究!没这六样礼物还拜不了师

尊师重道,是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在周代就崇尚释奠尊师之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师礼的吗?

孔子与弟子

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俗谚中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古训中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礼记•内则》就规定,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入学府,都要行拜师礼。

古代的拜师礼,过程比较繁复,由此也可见古人对拜师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在来看,拜师礼大致分为这五个步骤——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因此,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学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孔子授礼

盥洗礼

第二步,学生会在先生的带领之下,行盥洗礼,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洗净。

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也是表示对拜师的诚意和尊重。

叩首礼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学生举行拜师礼之前,要先跪拜至圣先师孔子先生,双膝跪地,九叩首。其次是拜先生,双膝跪地,三叩首,献上投师帖子。

这是对于先师和先生的敬重,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赠送六礼束脩

在行完叩首礼之后,古代的拜师礼之中,学生还需要赠礼,以表心意。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孔夫子就曾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意思为弟子拿着肉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父,自己也一定会传授知识的,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即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

老师送肉是一种古老的礼仪,原本是学生向老师献上肉类食品以示尊敬和感激。如今,在教师节等特殊场合,送礼物给老师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传统。除了代表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送肉给老师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表明学生愿意与老师保持良好关系,并表达了他们希望与老师继续保持联系的愿望。

古代,学生们认为老师像敬奉神明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会向老师赠送礼物以表达敬意。其中,以肉类食品为礼物的习俗最为普遍。这个词语“送肉”也源于此。如今,送肉已经演化为了教师节礼物的一种,不再局限于肉类食品,而是包括了各种形式的礼物,如鲜花、巧克力、书籍等。

总之,给老师送礼物是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也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习俗的形式和方式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却历久弥新。

送给老师芹菜和肉的寓意可以有多个解释,以下是其中几种可能的寓意:

人人平等:芹菜和肉代表着不同的食材,芹菜代表素食,而肉则代表着荤食。通过将芹菜和肉放在一起送给老师,表达了对人人平等的理念,无论是吃素还是吃荤,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事半功倍:既有芹菜又有肉,可以说是一种搭配的好处。芹菜作为蔬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而肉类则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通过送芹菜和肉给老师,寓意是希望老师能够事半功倍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和谐相处:芹菜和肉的搭配也体现了不同风味和口感的结合。送芹菜和肉给老师,可以象征着希望大家在学校或工作中能够和谐相处,尊重彼此的差异与特点,共同创造一个和睦的环境。

请注意,送礼物的含义可以因文化、地区和个人习俗而有所不同。在具体情况下,最好了解受礼者的喜好和文化背景,以确保礼物的意义和寓意与其价值观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