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朋口镇朋口村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演练方案

领导 0 72

连城县朋口镇朋口村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演练方案,第1张

连城县朋口镇朋口村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演练方案
导读:连城县朋口镇人民政府 连城县国土资源局(2013年5月29日)第一部分: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一、预案演练的目的在朋口镇朋口村留田山体滑坡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连城县朋口镇人民政府 连城县国土资源局

(2013年5月29日)

第一部分: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一、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朋口镇朋口村留田山体滑坡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朋口镇朋口村留田山体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情况十分紧急。按《连城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3地质灾害危险点防灾抢险预案》、《朋口村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17户 60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连城县朋口镇朋口村,该处于2003年发生滑坡,滑坡长约50米,宽4米,厚度约8米,滑坡体面积200平方米,体积 1600立方米;在滑坡后缘发现一条拉张裂缝,呈弧形展布,长约60米,宽约04米,可见深度04~9米,在滑坡中下部可见树木歪斜。该滑坡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前缘下居住的坡底村村民17户60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由朋口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①连城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卫生局、防汛办、广播电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②各(乡)镇分管领导及国土资源所所长。

六、演练时间

2013年8月28日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朋口镇朋口村留田。

(2)撤离安置点:朋口镇朋口村村部。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6月17日15:00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①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方案;②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③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总指挥:黄建波 政府镇长

副总指挥:罗治君、林龙海、罗继荣

(二)各职能组及工作职责

1避让、抢险、救灾指挥组

组长:罗治君 副书记

成员:张小雄、李昭钧、吴其春、吴春辉、项秀南、罗宏九

主要职责:批准发布境内地质灾害临灾预报信息,领导和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根据发现的险情及时、冷静地组织受威胁群众进行转移。当灾情发生后,及时派人掌握灾情、情况紧急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性抢险救灾工作;根据灾情发展趋势指挥灾民安置和应急抢险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资供应。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2地质灾害险情调查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李昭钧

成员:黄征炎、傅明洪

主要职责: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记录、资料整理上报,按指挥组的命令传达预警信号;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抢险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罗继荣

成员:应急分队员10人

主要职责:预警信号发布人傅明洪使用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人民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指定的临时安置点。负责对受困群众的救援,实行每个镇干部包户。

4灾区清场和搜救组、安全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林龙海

成员:应急分队员5人

主要职责: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疏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及撤离后的安全巡逻,撤离区的清场和搜救,电力设施施救、交通管制,维护社会稳定。

5医疗救护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吴其春

成员:卫生院医生护士4人

医疗救治小组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安置点:朋口村部

负责人:傅才杰

现场救护组:由吴其春负责

担架组:负责向安置点转移伤员

6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叶华辉

成员:曹兰进

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朋口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落实,组织干部群众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发现险情要立即处置并上报,负责组织做好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和安置工作。超出镇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要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

村组织负责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的具体实施工作,做好日常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做到责任到人,巡查监测到位,预报、警示和自救及时,转移路线及安全避险地点明确。

防灾责任人、协管员及监测人员要做到巡查监测位置清楚,巡查监测到位;及时报告灾情险情和采取相应措施;协助村组织做好群众的转移避让工作。

各小组如果出现领导缺位时,实行依次递补的办法。

九、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朋口镇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和组织演练实施。

(2)安全保卫组应熟悉朋口留田山体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受灾区域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地质灾害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朋口山体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监测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小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朋口山体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救护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朋口镇政府组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队伍,人员1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朋口镇政府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十、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6月17日15:00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朋口镇政府及村委会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第二部分:应急预案演练实施程序

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8:45:接防灾责任人、协管员傅明洪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滑坡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后缘裂缝向两侧不断延伸,宽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显下滑趋势(迹象)。”

8:48:朋口镇政府领导:派国土资源所李昭钧等二人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设立监测点,进行险情评估,随时报告

8:58:朋口镇领导接应急现场监测人员报告:滑坡活动性增强,裂缝逐渐增大,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政府,启动村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

9:00:经镇长同意,“启动村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通知“朋口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集中待命。”,并报告县政府。

9:02:朋口镇朋口村傅明洪鸣锣示警通知村民转移,同时村应急抢险人员进入受灾户动员、协助撤离。

9:02:朋口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向县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卫生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点险情,请求支援。

9:10:各组长到指挥部待命。

9:15: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应急抢险组: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快速有序安全从房中跑出,沿路从滑坡体两侧进行疏散,撤离到避灾地点莒莲村村部。

安全保卫组,在村口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地质灾害险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救护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9:25: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莒溪卫生院医护人员赶赴现场。

9:30:撤离完毕。

9:3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安全保卫组报告:通往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后勤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救护组报告:撤离过程中有人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受伤人员已随救护车辆送至卫生院。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降雨也已停止,险情已排除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9:5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10:15:各级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0:30:领导讲话。

11:00:宣布演练结束。

边廷淦,又叫边恩元,1887年出生在段家堡乡官地村。1917年山西大学毕业后,在太原工业学校任教员,1919年赴美留学,学习纺织,1926年回国,1927年任太原督军公署秘书、验收处副处长,1928年任山西采运处长, 33年兼任同蒲路局材料组长,46年任山西外事处处长二年等职务,1947年加入民社党。本人精通六国语言,接待过美国大使马歇尔等,享受少将待遇。

拥军模范白拦伴,是我乡青圪塔村人,抗战时期,这一带游击队的伤病员就住在她家的窑洞房里。白拦伴象护理亲人一样护理伤病员,不嫌脏不怕累,给伤病员喂饭、洗拭、包扎、端送屎尿。从早到晚没个闲,有时一天就要做十几顿饭呢!有了敌情,她还要跟着伤病员一起转移。伤病员的衣服脏了,被褥脏了,她就及时洗好,用水多,还得叫上自己的男人到山下的深沟里背水。几年中,她给伤病员拆洗缝补被褥五六十张,衣服几百件,洗过的衣服更无法记数。1945年,刘军县长还专门到村里看望了她,她也曾被评为拥军模范,几次出席过区、县群英大会。在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青圪塔村山套山,有个拥军妈妈白拦拌,她把伤病员当作亲儿子,心跟咱子弟兵紧相连”。

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常四四,是我乡西梁村人,90年代任农机站长,后任高豹湾煤矿矿长,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使高豹湾煤矿成为忻州地区效益最好的乡镇煤矿,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被煤炭部授予长期无事故铜牌奖章,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山西省十大乡镇企业家之一。引进台商资金二千多万元,合资建起了现代化水泥厂,1998年自酬资金争取立项建起了盘 道煤矿,为后来引进大集团投资创造条件。不仅如此,无论有什么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锋在前,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双拥模范亢三肉,我乡赤泥泉村人,曾获全国、全省、全市双拥先进模范个人,政协委员。

爱心大使陈贵拴,我乡官地村人陈贵拴,2007年被选为忻州市“十大爱心大使”。在他自己事业取的成功的时候,没有忘了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为村里修缮学校,给学生、教师发放补助,逢年过节,还为五保户、军烈属、孤残人送去米和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卧龙镇受到重创。5月15日新华报业网讯 : 14日中午14:00左右,都江堰救灾指挥中心接到来自上海的解放日报集团《新闻晨报》记者吴飞同事的求救。吴飞是11日左右到达卧龙中国大熊猫基地,采访赴日、赴台熊猫的新闻。他给同事王骥飞打电话求救,王骥飞和另一名同志今天下午赶到都江堰救灾指挥中心寻求帮助。吴飞在电话中说,现在卧龙和他在一起的还有5000被困群众,今天早上已经收到空投物资,但缺口还很大,他们成立了自救指挥中心。吴飞希望能尽快通过广播向外求助。 成都军区李作成副司令见到王骥飞后,很快决定派出两批次飞机前往救援。一批次四架直升机飞往映秀镇,投放药品、食物、水等物资,并降落将伤员救出;另一批次三架飞机,两架飞往龙池镇,一架飞往虹口,投放食品后,三架飞机将继续飞往映秀镇运送伤员。 另据济南军区的消息,济南军区共运送4万人前往四川灾区,其中一万八千人已经到达灾区或附近。其中两千人已经深入重灾区。

5月16日,在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某陆航团和森林武警的共同帮助下,被困地震灾区四川汶川县卧龙镇的5名英国游客安全转移到成都。至此,所有被困卧龙镇的外国游客均安全转移。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护林防火应急处置精神,结合

      我乡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和应急管理队伍的调整情况,经研究决定,就《下面高乡护林防火应急预案》(下政发202019)号进行适当调整,形成2021年护林防火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提高处置护林防火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危害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结合下面高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损失。把护林防火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不断加强防火减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强化社会公众防火减灾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对突发灾害事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处置的原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责任人,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4、资源整合,协同应对。驻乡有关单位要按照《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护林防火指挥部组成与职责

      乡护林防火指挥部在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乡的应急工作。如指挥部成员因特殊原因不在岗,由在岗主要负责人替代,承担相应的职责与工作。

      指 挥:孟春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总指挥:薛海山(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白志鹏(乡人民武装部部长)

      胡永强(派出所所长)

      韩斌(乡寄宿制学校校长)

      林怀贵(乡干部)

      员:各包片领导,各村两委主干,煤矿企业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林业办,办公室主任由林怀贵同志兼任。

1、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责任

      孟春业:负责全乡护林防火的全面工作;

      薛海山:协助总指挥负责全乡的护林防火工作;

      武建军:负责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追责;

      白志鹏:负责民兵应急抢险的指挥调度;

      各片片长:负责包片所辖村的防火工作;

      林怀贵: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协助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胡永强:负责防火期间的治安保卫工作;

      韩 斌:负责学校及教育方面的防火工作;

      各机关单位负责人:负责本机关单位的防火工作,负责与驻地防火的协调配合工作;

      各村“两委”主干负责本村范围的护林防火抢险工作。

2、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统一领导、指挥防火救灾工作;确定灾后应急及应急工作规模;部署对灾区的紧急扑救;派出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的人员、紧急救援队;调配救灾物资和设备;根据灾情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向区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等情况。

(二)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乡指挥部的指令,并督促落实;汇总灾情和防火救灾进展情况,协调乡指挥部与现场指挥部、乡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指导抗灾宣传,组织信息发布;起草指挥部文电,管理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并整理归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工作分组职责

      指挥部设7个应急工作组,具体职责如下:

1、应急抢险扑救(召集单位:乡林业站)

      组成部门:乡人武部、林业站、各村应急分队。

      职责:负责组织各村应急分队,参加扑救工作。

      2、事故测报组(召集单位:乡林业站)

      职责:负责辖区巡查,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报告,上报原则;护林员向村“两委”主干报告,村“两委”向乡指挥部报告,乡指挥部向区指挥部报告。

3、物资供应组(召集单位:乡林业站)

      成 部 门:民政办

      职责:负责扑救火灾物资的调拨储备和综合管理。

      4、医疗防疫组(召集单位:中心卫生院)

      组成部门:中心卫生、民政办、公安派出所、畜牧兽医站。

      职责: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卫生院负责设立救护场所,组织医疗救治,转送安置伤员;组织开展灾区的消毒防疫,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测灾区的饮用水源;向灾民提供心理卫生咨询和帮助。民政办会同卫生院、公安派出所组织遇难人员尸体处置;畜牧兽医站负责控制灾区动物疫情。

      5、善后处置(召集单位:民政办)

      职责:负责灾区重建、安置、救济,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接收、发放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物资。

      6、基础设施与工程抢险组(召集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组成人员:农技、农机、林业、水利等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灾后的基础设施的抢险、排险,参与灾区民用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负责设施的抢、排险。

      7、治安保卫组(召集单位:公安派出所)

      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的立案、侦查、查处工作,负责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和重点目标的安全保卫,制订预防和打击灾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实施方案。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如区指挥部已发布我乡火情预报后,在发现明显火情的紧急情况下,向所辖村迅速发布预报,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预警发布后,乡指挥部迅速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应急准备,调集救援物资;各种救援、抢修抢险、医疗检疫、现场队伍等。进入紧急状态,参与扑救,密切监视火情动态,及时收集异常情况,提出分析意见,并随时报告灾情变化情况。

      五、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

      灾害事件发生后,乡指挥部立即启动救灾应急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先期处置,主要包括:

      (1)对灾害的影响范围、灾害程度、灾害特点进行快速收集和评估,迅速报指挥部办公室,并对灾情实行动态监测、核实与上报;

      (2)立即实施紧急疏散与救援,组织自救与互救;

      (3)对易产生重大次生灾害的部位应划定警戒区域,采取管制措施,并向社会发布避险警告;

      (4)调配辖区应急资源。

2、基本应急

      由乡政府组织实施救灾工作。乡指挥部视灾情设立以主管副乡长为指挥长、乡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救灾指挥部,实施宏观指导和对口支援。

      (1)灾后组织召开乡指挥部紧急会议,通报灾情,根据灾情确定赴灾区救灾的单位及任务;

      (2)迅速启动本乡应急预案,开展救灾工作,并在灾后向上级报告;

      (3)向社会发布灾情通报,做好宣传稳定工作;

      (4)受灾村要在60分钟内向乡政府应急办简要报告受灾情况;

      (5)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应急工作组的召集单位要迅速组织了解本系统灾情,灾情严重、通讯中断时,可派人直接报告;

      六、后期处置1、妥善处置受灾现场。

      2、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3、协调社会力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总结经验教训。5、表彰应急抢险有功人员。

      6、对预案实施不力者开展责任调查和责任追究。

      7、对造成人为重大损失的按司法程序依法予以处置。

      8、依据受灾期间应急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修订预案。

1、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

并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

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2、刘胡兰的后妈胡文秀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认为是出卖刘胡兰的嫌疑人。后妈自辩时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是她亲自将“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的,她发自内心把胡兰当成自己的女儿。并因此躲过一劫。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一个雇农家庭。“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这是王麓水牺牲后董必武所写的题词,概括了王麓水壮烈的一生。

2、卢冬生

卢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于佃农家庭,当过放牛娃,在工厂做过徒工。1925年到湘军第4师当兵,次年参加北伐战争。

长征途中,卢冬生率部或作前锋,或当后卫,时而攻坚,时而阻击,屡担重任,屡建奇功。1939年,卢冬生被派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到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1945年9月回国,卢冬生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14日晚在哈尔滨市殉职,时年37岁。

3、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4、彭雪枫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1932年9月上旬,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潜行北上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于云南平彝(今富源县)。1918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历任排长、营长。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151旅旅长。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战役、衡阳战役,屡立战功。后升任第79军军长。

中国***新闻-英雄烈士事迹

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