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联的诗词有哪些:

客户 0 85

有关春联的诗词有哪些:,第1张

有关春联的诗词有哪些:
导读:春 联 通用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人勤物阜国秦民安 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 春情寄柳色日影泛槐烟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爆竹传笑语腊梅

春 联

通用联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人勤物阜

国秦民安 春光遍草木

佳气满山川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春情寄柳色

日影泛槐烟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风移兰气入

春逐鸟声来 地暖花长发

村幽鸟任歌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莺迁金谷晓

花发锦城春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桃红映人面

水绿织克光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春暖风和日丽

第丰物阜民欢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昨夜春风才入户

今朝杨柳半垂堤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面花 花承朝露千枝发

莺感春风百啭鸣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不自满求创新 天增岁月不增寿

春满人间福满门 春回大地千峰秀

日暖神州万木荣

旭日融和开柳眼

春风摇曳送莺喉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燕翻玉剪穿红雨

莺掷金梭破绿烟

晴绿乍添垂柳色

春流时泛落花香 阶前春色浓如许

户外风光翠欲流 雨洗杏花红欲滴

日烘杨柳绿初浮

桃花已恨三层浪

玉树长含万里风 碧岸雨收莺语柳

蓝天日暖玉生香 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花开彩槛呈春色

莺啭芳林报好音 解趣黄鹂频送韵

知情绿柳渐拖丝 冬去犹留诗意在

春来身入画图中

岁自更新春不老

花多增艳水长流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万树欣随春水流

百花争向艳阳红

风吹杨柳千门绿

雨泣桃花万树红 柳眼才舒芳草地

桃腮正晕碧云天 冬雪欲白千里草

春晖又红万朵花

一片彩霞迎旭日

万条金缕带春烟 运际升平人共乐

气当和淑鸟知春 几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沾墨才题梅似雪

挥毫又赋柳如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国逢安定百事好

时际芳春万象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农村用联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大地春光好

农村气象新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劳动门第春常在

勤俭人家庆有余 春到山乡处处喜

喜临农家院院春

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勤饲养六畜兴旺

多积肥五谷丰登 造林直上千重岭

筑坝横阻万顷波

槽边不乏千里马

仓内常存万石粮 林木成荫无山不绿

沟渠结网有水皆清 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池边河畔鸭大鹅肥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

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

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渔区用联

履洪涛如平地

拥大海作良田 渔歌晓迎红日出

风帆暮载锦鳞归 点点轻舟腾巨浪

阵阵渔歌卷春风

堤外波光万里碧

海上渔舟千担银 乘风扬帆渔歌腾浪

归舟破浪锦鳞满仓 乘东风踏平万里浪

扬海螺威震九重天

侨乡用联

春妆祖国春不老

喜看侨乡喜气多 祖国风光莺歌燕舞

侨乡面貌月异日新 丽日悬天腊尽春回华厦美

神州翘首山呼水唤游子归

机关用联

福泽百姓方为好

绿遍九州始是春 开发财源为民致富

唯才是举替国进贤 学修养办事一丝不苟

守准则执法铁面无私

部队、民兵、军 烈属用联

喜报英雄门第

春到光荣人家 析春邻里传捷报

佳节锣鼓庆功臣 军属门上光荣匾

战士胸前英雄光

东风吹暖英雄门第

喜报映红光荣人家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民族正气山川增色

功臣喜报门第生辉

保家卫国全民有责

当兵服役满院增光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

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

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

交通运输用联

缩千里为咫尺

联两地为一家 削平山岭铺大道

跨越江河架宏桥 水陆舟车四通八达

城乡客货纷至沓来

邮电用联

千里春风劳驿使

三秋芳讯寄邮人 消息借流通报道梅花无恙

平安劳传报莫教竹素想思

工矿企业用联

企业自主干群意气奋质量优先生产捷报频传 技术革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

潜力挖掘一点一漳各显神通

商业用联

万民便利<BR百货畅通 巧理千家事

温暖万人心 乐滋滋为四化

笑盈盈迎顾客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三春草木如人意

万里河流似利源 满怀生意春风蔼

一点公心秋月明

百货风行财政裕

顾客云集市声欢 百问不烦百拿不变

笑容常在笑口常开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薄利多销生意兴隆

货架上下朵朵红梅争艳

柜台内外张张笑脸迎春 文明经商门庭若市春满店

礼貌待客宾至如家暖人心

银行、储蓄所用联

储蓄不嫌存钱少

节省经常积累多 开源能引千泓水

节流可聚万盘金

学校用联

校园沸腾春来早

师生团结佳话多 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术业宜从勤学始

韶华不为少年留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

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燕舞莺歌喜盈在地

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立壮志攀登世界高峰 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卫生、医疗用联

提高医疗质量

增进人民健康 桔井泉香杏林春暖

芝田露润蓬岛花浓 注意卫生延年益寿

讲究科学祛病去灾

横 披

辞旧迎新 春满人间 万象更新 万紫千红 红日高照 春意盎然

江山似锦 喜气洋洋 壮志凌云 欣欣向荣 豪情满怀 前程似锦

普天同庆 发达兴旺 气壮山河 信心满怀 鹰飞鱼跃 国泰民安

鹏程万里 风调雨顺 春华秋实 乘风破浪 东风万里 国富民强

勇攀高峰 励精图治 瑞气盈门 实事求是 向阳门第 知足常乐

高瞻远瞩 喜庆有余 春风徐来 鸟语花香 幸福家庭 四季常青

人勤春早 质量第一 文明经商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和气生财

为国育才 生意兴隆 物美价廉 和颜悦色 春满校园 桃李争艳

勤学苦练 拥军优属 继往开来 百花齐放 龙腾虎跃 保卫祖国

1有关春联的句子有哪些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2春节,除夕古诗词各三首,不要太长

关于除夕的古诗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关于春节的古诗1、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诗句对联既是诗句又是对联的

春风梳柳裁诗句晓雨浇荷淌泪珠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剪取吴淞半江水聊寄江南一枝春四面花果然好样一肚草格外大声集唐诗句联美花多映竹 乔木自成林柳深陶令宅 月静庚公楼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松风清耳目 蕙气袭认襟顾视清高气深稳 文章彪炳光陆离鸟啼碧树闲临水 竹映高墙似傍山倾壶待客花开后 出竹吟诗月上初实事渐消虚事在 长年方悟少年非一路沿溪花复水 几家深树碧藏楼舍南舍北皆春水 他席他乡送客怀城隅绿水明秋日 江上诗情为晚霞集李白诗句联桂子落秋月 荷花羞玉颜天长落日远 意重泰山轻闲吟步竹石 长醉歌芳菲心悬万里外 兴在一杯中秀句满江国 芳声腾海隅死生一度人皆有 意气相倾山可移浣溪石上窥明月 向日楼中吹落梅集杜甫诗句联倚杖看孤石 开林出远山甘从千日醉 耻与万人同穷愁但有骨 诗兴不无神闻说江山好 终嗟风趣频万里秋风吹锦水 九重春色醉仙桃不知明月为谁好 更有澄江消客愁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歌词自作风格老 诗卷长流天地间集韩愈诗句联莫忧世事兼身事 却道新花胜旧花正值万株红叶满 问言何处芙蓉多自笑平生夸胆气 须知节候即风寒集宋诗句联立脚怕从风俗转 商怀犹有古人知深林闲数新添竹 残烛贪看未见书好山当户碧云晚 古屋贮月松风凉吾山自信云舒卷 片心高与月徘徊林花经雨香犹在 芳草留人意自闲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皆种松门无车马终年静 卒对琴书百虑清林罅忽明知月上 竹梢微响觉风来我书意造本无法 此老胸中常有诗集苏轼诗句联身行万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无人才大古来难适用 人生何处不相逢天下几人学杜甫 诗中自合爱陶潜古来画师非俗士 此间风物属诗人集黄庭坚诗句联小雨藏山客来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园中鸟语劝沽酒 窗下日长宜读书周鼎汤盘见蝌蚪 深山大泽生龙蛇集陆游诗句联山河兴废人搔首 风雨纵横乱入楼看镜已成双白鬓 名山踏破几青鞋小楼一夜听春雨 孤桐三尺泻秋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别虽一绪 事有万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就是: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

杜甫的《新婚别》

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

孟郊的《古怨别》

杜牧的《赠别》

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送梓州李使君》

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

王勃的《别薛华》

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

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

柳宗元的《重别梦得》

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

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

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

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以上都是送人离家的,唐诗中还有一类则是送人归家的,如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的《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温庭筠的《送人东归》

等,就是送人回家的,而

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则是送友人回国的了。这类诗中还有一种,如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送严士元》

王维的《送别》

虽然送的是出家人或隐士,却也可以算作是送人回家的,只是这个家有些抽象而已。

此外,唐人送别诗中还有一类,那就是无论是送人的还是被送的,都不是主人,如

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

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等,这里的送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翻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味了。

二、手法多样 情深意长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至于“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

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再如

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但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了此时诗人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心随友人去了,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无限愁思寄予白苹,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且首尾相应。而历来为人们所推重的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开首两句直落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飘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再如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融情入景的写法,还有一类是诗人使用了比喻,将心情托负于物象,比如同样是

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而王维的那首《送沈子福之江东》中的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更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无边春色,直送友人到天涯海角去了。

以上俱是在送别时,借身边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如

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写送别,而不写分别时的情境,却写别后之情,写别后之情,我们也不能明白地看到,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而

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中写到: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也是同类的手法,因送别而醉,醒来时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于是心情也更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更有妙者如

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送别,只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更稠密,但诗人却只用“掩柴扉”这一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动作来表达,把浓厚深挚的情感,掩藏在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之中,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至于“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则是想象别后远的友人的处境而别有一翻味道了。

三、伤感旷放 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的《别薛华》)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再如

卢纶的《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受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再如

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人是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的,开首两句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浮云”的比喻,更加深了难遣的离情,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居多,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读来沉郁苍凉,余味不尽。

但是友人分别也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样是王勃的送别诗,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与《别薛华》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在他这首《送魏大从军》中写送友人去远征,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至于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行军》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两首,则更是化惆怅为豪放的经典之作,“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在惜别中重书祝捷之意,来壮僚友之行色,在送别诗中可谓独具一格。“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中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字里行间激情荡漾而气贯长虹,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

这些诗句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之态,正是以深情作铺垫,写出了知已之情,是以豪放见佳之笔。同样的,有一些诗人,在与好友分别之时,虽不是如此豪放,却也是以旷达出之,表现了唐人独具的开阔胸襟。如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友人远去,两地相隔,不免要产生感伤,但是诗人却宽慰友人说,两地流水相通,青山一道,云雨相同,明月共睹,所以并没有真正地分开,这里诗人巧妙地化两地为一乡,宽慰友人的离伤,语意新颖而情思旷达。

再如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有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色色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又如

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 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如

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着笔,不事雕琢,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诗交待一别一逢整整十年岁月,虽不写沧桑而沧桑之感在平淡的叙述中油然而生,别具情致。三四句是一幅深山夕阳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寂静而略带荒凉的境界中,使人不禁产生人生离合的感慨,别逢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逆料,一种浓重的情味涌上心头。造句精审,言浅情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再如

孟浩然的《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逝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的这首《重别梦得》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是与友人相见时的问候语,语出天然毫无修饰,但相思之情自在言外,悲喜交集之态尽在其中。

送别自是有情人的事,是有真情的人的事,所以每一首送别诗都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语出天然,不用修饰,我们自会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抒情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所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唐代的送别诗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

李白诗句对联:上联:桂子落秋月下联:荷花羞玉颜上联:天长落日远下联:意重泰山轻上联:闲吟步竹石下联:长醉歌芳菲上联:心悬万里外下联:兴在一杯中上联:秀句满江国下联:芳声腾海隅上联:死生一度人皆有下联:意气相倾山可移上联:浣溪石上窥明月 下联:向日楼中吹落梅杜甫诗句对联: 上联:倚杖看孤石下联:开林出远山上联:甘从千日醉下联:耻与万人同上联:穷愁但有骨下联:诗兴不无神上联:闻说江山好下联:终嗟风趣频上联:万里秋风吹锦水下联:九重春色醉仙桃上联:不知明月为谁好下联:更有澄江销客愁上联:侧身天地更怀古下联:独立苍茫自咏诗上联:歌词自作风格老下联:诗卷长流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