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l s day歌词要怎么翻译?

孩子 0 52

fool s day歌词要怎么翻译?,第1张

fool s day歌词要怎么翻译?
导读:Blur - Fool's Day四月的第一天 在温暖的阳光中醒来可又像在做梦一样 飞机失事好像愚人节玩笑又是一天开始在这个小岛 电视里重复着同样的话题毒品 暴力 这样那样精神上缴械投降还是那座古钟不知疲倦的敲响做好了早饭就送孩子上学地下道

Blur - Fool's Day

四月的第一天 在温暖的阳光中醒来

可又像在做梦一样 飞机失事好像愚人节玩笑

又是一天开始在这个小岛

电视里重复着同样的话题毒品 暴力

这样那样精神上缴械投降

还是那座古钟不知疲倦的敲响

做好了早饭就送孩子上学

地下道在桥下目睹着时间流逝

头顶上的西街人马不息

我骑车经过这一幕幕熟悉的景象

期待着录音间里又能有小曲传来

这爱意融融的感觉我们无法放手!

在料峭春寒的这天好好想想 我们变成了什么模样

战乱纷争的命运无法左右 可至少还可以自由歌唱

别屈从于市场的力量 它们已成久远的过往

虽然是寒风凛冽的一天 可我们的爱更加坚强

《离歌》

《祝福》

《送别》

《今天我们要走了》

《再见》

《放心去飞》

《朋友别哭》

《离别歌》

《栀子花开》

《且行且珍惜》

《再见了最爱的人》

《毕业了》

送女儿上大学离别时的父母心情句子

1、送孩子上学,只是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2、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舍不得妈妈。上课时间到了,我离开了教室,喵见孩子又哭了,走出园外,问其他家长孩子的情况,竟然也有些心疼。

3、今天送孩子去读大学,他即将开启属于自己新的人生,挑战从未停歇,希望他能够在大学生活里找到更好的自己。

4、今天送孩子去上大学,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回来了,和孩子离别的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期待,也充满了担忧。

5、送孩子去上大学的路上,看着很多送孩子的父母,空气中弥漫着的伤感气味越来越严重了。

送女儿上大学离别时的父母心情句子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的心情说说

6、今天是孩子大学开学的日子,准备好送孩子去上大学,去看了他即将要生活几年的寝室,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他大学生活美满度过。

7、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肩负新的使命,做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不要再抱怨人生的不公平,要用自己的勇敢和信心,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8、莫怕太阳狂,莫怕风雨扬,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不为面子宽,求学只为人生灿;同学恰少年,青春相伴度,美好时光莫辜负。91开学日祝快乐!

9、大学新生活,祝你学业犹如喜羊羊嘻嘻哈哈有成长,生活犹如懒羊羊懒懒散散好不惬意,爱情犹如红太狼,有那么一位灰太狼永远等着你的平底锅!大学新生活,你一定要快乐!

10、开学咯,愿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单词背诵过目不忘,几何代数只用心算,作文下笔如有神助,物理化学,爱因斯坦,所有课目,一次过关!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的心情说说

1、替女儿收拾好东西,交代一番后,我准备离开了,见女儿一点也没有依依不舍的表情,失落之余,也有对女儿长大了的欣慰。

2、匆匆流年,看着你离去上学的背影,只是短短的几年而已,岁月沧桑,等待你的满满爱意,等待你的幸福回家。

3、看着女儿兴奋的看着学校,开心的跟我说着,才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4、即使知道四年都看不见女儿了,但是也希望女儿在校能够更加独立。

5、看看女儿渐行渐远的身影,内心充满了不舍,女儿真的长大了,希望以后的道路她自己能走好。

送女儿上大学离别时的父母心情句子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的心情说说

6、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挫折才会有历练,有不足才会一直向前,有本事才会永不言败,有祝福才会不再孤单,发短信把你掂念,祝大学生活色彩斑斓!

7、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离开过我,如今是个大人了,大学选择了去更远的地方独居生活,我能做的是将他安全的送进去,未来还需要她自己创造。

8、孩子上学,妻每天上午、下午都开车送他上学,到学校附近,孩子说:“我要跳伞了。”看他背双肩书包的样子,还真有点像背着降落伞。

9、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10、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孩子便从此不再绕膝承欢,开始独立的人生了。

1 关于送别孩子的诗句

关于送别孩子的诗句 1送别孩子的诗句

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1、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1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

13、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4、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

15、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6、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0、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27、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9、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2有关和孩子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3、《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4、《渡辽水》——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译文: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5、《燕诗示刘叟》——唐代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3送别孩子的诗句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他离别的诗句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参考资料百度宝宝知道:。

4表达“与小孩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没有与小孩分别的诗句,关于骨肉亲人之念、离别的诗句有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译文:我心中充满愁思却无人可诉,无人理解只好寄托于明月。它一定会跟随你直到目的地。

3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蝶恋花》 宋 李清照

译文: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宋 苏轼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两汉 佚名

译文: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相离也没有多远。

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 唐 杜牧

译文: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7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两汉 佚名

译文: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8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 唐 王之涣

译文: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译文: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10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两汉 佚名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5关于送别的诗句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译文: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代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译文: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6、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译文: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6和孩子离别的句子有哪些

1、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2、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3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4爱在离别相思时,这离别虽然让人心痛,但却在这孤独中,明白了思念的味。原来,你在我的心里是那样的重。

5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6路遥遥,心漫漫,伤离别,何感叹;风潇潇,夜长长,盼君至,不觉眠。

7如果还可以,令你在须臾的闲暇之间追寻我的身影,我愿若深藏于地底的茧,再沉睡二十年,然后在春日的暖阳中,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在蓝天下碧草边,翩翩为你而舞。

8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日何夕,君无陌路。

9你走来的时候,我的期待在远方;你离去的时候,你就是我梦绕魂牵的期待。

1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离别释义:

1 暂时或永久离开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详细解释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7关于离别的诗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暮春浐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感赋》

清刘絮窗

理罢云鬟展转思,池塘正值梦回时。

近来诗句如春柳,只向东风赠别离。

送孩子上学不舍的经典语句如下:

1、看着女儿兴奋地看着学校,开心地跟我说着,才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2、当妈的都会舍不得孩子哭,特别是去上学的时候,抱着你哭的稀里哗啦,喊着妈妈不要走,那一刻心碎一地。

3、在送小孩去上学,各种担心,会不会吃不饱,穿不暖,会不会着凉。

4、送孩子上学,大人心里也是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5、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宝贝舍不得妈妈,其实是妈妈合不得孩子。

6、孩子上学,到学校附近看他背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还真有点不舍得。

7、送孩子上学,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8、女儿要上大学了,即使知道四年都看不见女儿了,但是也希望女儿在校能够更加独立。

9、看见孩子迈进学校的大门,干燥的风无力地吹着,像一双苍老的手拉着匆忙的过往,在注定的离别里无奈地泪眼婆娑。

10、孩子第一天上学,送到门口见孩子哭了,心里莫名的有些心疼。

11、孩子上学走了,真有点儿舍不得。没法啊孩子,老爸也舍不得你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12、女儿就要离开家到外地上大学了。五味陈杂,亦喜亦忧。喜的是孩子梦想成真,考上了985院校,理想的专业。可又感觉心被掏空一样,内心充满了不舍。

13、宝宝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有点舍不得,怕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

14、你想我的时候我肯定也在想你,等放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抱抱。

15、不是孩子舍不得我,反倒是我舍不得孩子去幼儿园。

一、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三、**《城南旧事》版

**《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由于**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

三、陈哲甫增续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四、佚名续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有不少人说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没有人提供原始证据。我分析,这也是一个续作。这段词突改第一段词意象联想、情景结合的风格,对光阴易逝、悲欢离合发表议论,味同嚼蜡,所作议论实际上是对第一段意思的重复,没有新意。作为歌词,它也不上口,几乎无法歌唱。因而我判断它不是李叔同手笔。从根本上说,《送别》原词内容完整,有始有终,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词。即使李叔同真的写了第二段歌词,那也是续貂之为。

这个版本的《送别》似乎是从港台传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国中八十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一年级国文科”试卷,将它作为阅读测验题。香港也有文章认为它是李叔同《送别》全词。

五、丰子恺家庭版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这个歌词只是在形式上与《送别》相仿,构不成《送别》的演绎版本。这里仅仅将其作为《送别》传播史上的一个花絮加以介绍。

最后说歌名的问题。《送别》还有一个别名,《骊歌》。根据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送别》就是《送别》,没有别的名字。我没有找到其他权威性资料,可以说明李叔同还为此歌起过《骊歌》的名字。我认为,《骊歌》应当都是后人起的,是误会所致。“骊歌”就是别离之歌。《送别》属于骊歌。但这不能说明《送别》原来就叫《骊歌》。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都没有提到歌名。在第二次提到它时,林海音写道:“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有的读者可能把这句话中的“骊歌”当成歌名了,其实林海音这里只是说那首歌是一首离别之歌。佚名续增版《送别》中有一句“骊歌一曲送别离”,这也可能是别名《骊歌》的一个出处。另外,美国夏威夷有首民歌叫《骊歌》,可能有人以为李叔同的《送别》与它有什么关系。

我的三篇“考证”终于写完。写此文是出于偶然的原因。但一个“偶然”竟让我用去许多笔墨,总共有一万五千多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也许是我太罗嗦了。

回答者:wudin23 - 秀才 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