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几天发现,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很活跃,经常发一些外出旅游的照片。我在底下评论“太牛了,带孩子还能玩的这么嗨。”朋友却回复“这几天在断奶,孩子丢给奶奶了,我趁此机会出来好好享受几天。”看完朋友的回复,我有些心疼孩子:这几天孩子不光吃不到奶了,连妈
几天发现,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很活跃,经常发一些外出旅游的照片。我在底下评论“太牛了,带孩子还能玩的这么嗨。”朋友却回复“这几天在断奶,孩子丢给奶奶了,我趁此机会出来好好享受几天。”看完朋友的回复,我有些心疼孩子:这几天孩子不光吃不到奶了,连妈妈都见不到,太可怜了。不过在心疼之余我也发现,很多妈妈其实在断奶这件事上还是存在一些误区的,而这些误区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什么时候该断奶?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儿在6个月内应该进行纯母乳喂养,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母乳喂养到2岁,甚至2岁以后。
在民间和网上一直都流传着很多关于断奶时间的说法:
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该断奶了;
一岁半还没有断奶,不利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
天气凉了就该断奶了;
……
事实上,孩子什么时候该断奶,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标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需求。
如果妈妈不上班,奶水也够,孩子也愿意吃,那就可以母乳喂养到2岁以后。如果妈妈中途要上班,或者是身体不适,不适合母乳喂养,那就可以断奶。说到底,断奶是妈妈和孩子两个人的事。什么时候断,自己说了算。
断奶的时候,孩子会很痛苦?
大多数家人都有这种感觉,认为只要是断奶孩子就会大哭,甚至是发烧、生病。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断奶只是他们的乳制品来源由母乳变成了配方奶或牛奶,而这不足以让他们崩溃大哭。真正让孩子不能接受的是,妈妈和自己断掉了联系。当他们看不到妈妈的时候就会没有安全感,会害怕,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这种不安。这个时候,如果你也像朋友那样直接把孩子交给奶奶带,对孩子的伤害真的太大了。可能会有人说,那么小的孩子根本记不住,没事的。没错,孩子是不会记住断奶的这个“惨痛”经历,但是那种不安感会伴随孩子一生。
胸部涂上辣椒、芥末等刺激物?
有些妈妈也舍不得把孩子交给老人带,那自己带如何断奶呢?给R头涂抹上辣椒、芥末、风油精等,孩子吃了以后被辣到,以后就不敢吃了。这种方法貌似很有效,殊不知在无形中又伤害了孩子。
孩子对乳房的执着,其实是对妈妈爱的执着。而妈妈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破坏了这份执着,也就是破坏了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另外,涂抹辣椒也不是一种卫生、安全的做法,很容易伤到孩子,不可取。
大家对于断奶这个问题总是纠结的,纠结啥呢?
第一,特别想断奶,孩子夜奶次数太多,和树袋熊一样,恨不得和妈妈时刻粘在一起,弄的我们的妈妈又累又烦躁。
第二呢,有些妈妈可能想着,宝宝从出生就一直和我通过吃母乳培养了很好的感情,会不会突然给宝宝断奶,宝宝就不和我亲了,我和宝宝的唯一亲密的联系就没了,尤其是新手妈妈对这种感觉最深刻。
既然这么纠结那到底断不断?到底什么时候断最合适?怎么断奶最容易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这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时候断奶最合适?
现在国内没有明文规定什么时候断奶最合适,国外还比较推崇的是自然离乳。一般还是要看看妈妈的奶水怎么样?宝宝从加了辅食吃饭怎么样?并且可以计算宝宝最近的身高体重情况怎么样?比如说妈妈的奶水就是不好,但是宝宝还是很恋奶,每天晚上吃好几次夜奶,吃饭不好好吃,将近一个月没增重没长个,这样的情况妈妈就可以考虑断奶了。还有一个就是妈妈的奶水很充足,并且宝宝吃饭挺好,那就没必要断奶,但是1岁以后一定要戒夜奶,不然很影响宝宝的发育。
最好是就是自然离乳,不过我感觉应该是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了。好多妈妈说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啥也不知道好断,等着大大了有了心眼就不好断了,可是我不是这么想的,孩子大大你说的他都理解了其实就很好断了啊。
在一个问题就是妈妈最关心的问题了,想断奶,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给他断奶。
每个想断奶的妈妈肯定会查阅很多资料问很多人到底断奶难不难?我也了解过,听别人说过断奶很难,有的是生生的把孩子放在老人家里呆几天,有的是把乳房抹上辣椒抹上各种颜料等等。
相对于上面这两种方法,我还是感觉第二种会好一点,第二种比较简单粗暴,哈哈,分享下当时我儿断奶的方法哈。
当时给我儿断奶的时候是一岁半,说话说的不是很利索,但是平常我们说啥,他都能懂……
我给他说,妈妈受伤了(先贴上了胶带)不能吃了,他看到就说,妈妈受伤了,那就不吃了。
还有一点,我白天要上班,所以这样接连3天吧,孩子就把奶轻松的断了。
想必大家应该看到很多网站上妈妈发的关于孩子断奶期间哭的稀里哗啦的视频,孩子哭妈妈也跟着哭,别人看了也是各种心疼。
孩子懂事了你也可以和宝宝说,妈妈身体不舒服,不能喂你奶了,刚开始一天宝宝可能还是想着念着吃奶的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心软不要停止。你可以拿些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或者准备一些吃的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陪着他,不要让他感觉不能吃奶了妈妈也不见了,那样宝宝会很失落,并且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心理 健康 。慢慢的坚持三天,孩子就完全忘记了吃奶,你就解放了。
小月龄的宝宝,那就是没啥好办法了,只能生生了给他断奶用奶粉来替代了,但是妈妈们也要一定时刻陪着宝宝。
其实有时侯不是孩子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孩子。 有的妈妈一看孩子不吃奶了,自己心里就会失落难受,孩子一下子不在那么粘自己吃奶了自己一下子受不了。孩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长大。为了孩子就放开手让他自己飞翔吧。不要担心,他还是最爱生他养他的爸爸妈妈
。
断奶不建议采取突然的方式,这个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所以在断奶前,可以为宝宝作一些断奶的准备,主要是及时添加辅食。
这时候,母乳喂哺的次数也可以慢慢减少,改给宝宝配方奶代替,让宝宝慢慢接受奶粉,如果宝宝开始不喜欢吃奶粉,可以用来做辅食试试看,我家孩子是喝的德爱白金,在国际妈咪这个母婴APP上有卖的,我觉得还挺好的,你也可以试试,等宝宝适应奶粉,差不多就可以顺利断奶了。
另外就是要注意,断奶最好选择在春秋两季,宝宝 健康 的时候。
最近自己老是感冒,经常吃药,没办法给宝宝进行母乳,所以打算把母乳给孩子断了。不知道其他宝妈是怎样给孩子断奶的,但我建议这些误区不要触碰哦!断奶 也是一门学问,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如果断不好很容易给宝贝心理、生理上留下不必要的伤害,也不利于 健康 成长!
断奶是我们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起初,宝贝们在这个阶段总有会出现些许了适,怎样给宝贝断奶,减少宝贝的不良情绪呢?妈妈们需要避雷哦
母乳都是宝贝最好的食物。不是6个月以后的奶水就没有营养了,而是我们宝贝对营养的需求量开始加大。妈妈们的母乳不足以支撑宝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需要逐渐接受其他食物。所以,宝贝6个月开始需要逐渐开始添加辅食,但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断奶。
通常情况下,宝贝3 4个月会出现一个厌奶期,而厌奶情况只会持续几天。当宝贝出现身体不舒服,也可能出现厌奶。例如:感冒、上火、便秘、肚子胀气、出牙、口腔感染等等情况,此时,妈妈们应该努力排查宝贝厌奶的原由,然后针对问题解决。而且一岁以内的宝贝自行断奶的情况并不常见。
部分人认为断奶,是妈妈跟宝贝之间的事,和爸爸并没关系。然而,断奶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参与,更需要爸爸的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准备断奶前,和家人商量好后,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减少与宝贝的相处时间,增加家人或者爸爸照料宝贝的时间,给宝贝一个适应过程,心理上对家人或者爸爸有所依赖,从而减少宝贝对妈妈的依赖。
一些的妈妈断奶时会选择把宝贝送回老家或者亲戚家扶养几天。她们认为,时间久了两不相见,宝贝不找妈妈了,自然就会断奶了 。其实、断奶大可不必母婴分离,宝贝从生下来就一直是妈妈在照顾,习惯了妈妈的怀抱,突然长时间的分离会使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贝产生焦虑情绪。哭闹剧烈,睡不好觉不利于自然断奶和成长。而且,老家的人或者亲戚并不没有妈妈那么了解孩子的情况,可能会照料不周。
有的妈妈不知道怎么科学的断奶,盲目听信她人的话,听别人经验,断奶时往乳头上涂清凉油、苦胆之类的刺激物,认为宝贝吃了母乳产生反感从而放弃母乳。然而,这种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做不仅让宝贝产生惧怕心理,还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因此拒绝吃其他东西,最后可能母乳不但没断反而把其他该吃的食物给断了。
妈妈们需要注意:给宝贝断奶,应该选择宝贝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好的时,而不是选择生病时。因为这个阶段宝贝抵抗力较差。而且他们身体不适,心情也不好,此时断奶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心进食,进而加重宝贝的病情。
有的新手妈妈不忍心宝贝的哭,选择断奶之后又给她哺乳,从而让宝贝的断奶周期越来越长。所以妈妈们要知道,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不能宝贝一时的哭闹就心软拖延断奶时间;也不能断一次,吃几天,再断一次。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宝贝情绪不稳,出现夜惊、拒食,更不容易断奶。妈妈对断奶不要过于在意,按计划正常喂养宝贝,当宝贝对母乳以外的食物流露出浓厚兴趣时,要及时鼓励和强化。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让宝宝尝试新口味,引导宝宝喜欢上辅食。把断奶当作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在刚开始断奶的时候,宝贝对妈妈的乳汁非常依恋,因此,部分宝妈们会直接狠心突然给宝贝断奶,不再给她吃。其实、准备断奶之前,妈妈可以先做好减奶,由最开始减少亲喂次数。先白天减少次数,然后,逐渐过渡到减少夜间喂奶次数,直至过渡到完全断奶。
一些妈妈担心宝贝开始长牙齿时,担心自己的乳头或乳房被咬伤,影响母乳的喂养。于是认为这个时候,应该给宝贝断奶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正确的喂养方式,一般不会被宝贝咬伤。
断奶期间,妈妈们尽量不要让宝宝看到或触摸自己的乳头,以免宝宝产生对妈妈乳汁的依恋。此时,妈妈要告诉宝宝: “你长大咯,小宝宝吃妈妈奶,大宝宝不吃,你是大宝宝咯!”
很多宝妈因为断奶下不了决心,因此会将孩子送到姥姥家断奶。而热情姥姥也是用加倍的爱来照顾自己的孙子女。
赵女士自儿子出生以来,凡事都是亲力亲为,将儿子养得皮肤白皙红润,小身子可壮实了。但是生孩子以来,赵女士就变成了全职妈妈,一家三口的开销全靠孩子爸爸一人养活。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开销也越大,所以便打算回归工作,为儿子多赚一些奶粉钱。正巧孩子也到了断奶的年龄。
婆婆家离得比较远,不方便平时俩夫妇看望孩子,于是赵女士就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里断奶,顺便让姥姥帮忙带孩子,自己好去工作。
老人家不太会使用视频通话,没办法随时让赵女士和孩子通话, 两个月后当赵女士终于有假期回来看孩子的时候,赵女士几乎都认不出儿子来了。
原来儿子的脸不止大了一圈, 腮上的肉就像挂在脸上,加上儿子本身眼睛就不算大,脸上胖的眼睛都成两个小豆豆了,从正面看几乎都看不到耳朵。
一了解才知道,姥姥出于疼爱孙子。又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就给孩子吃各种有营养的东西,结果把孩子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赵女士无奈又感到好笑。
不少父母都会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但是这样也不是全是好的,将孩子给长辈的效果肯定不如父母亲自教育,即使老人带娃有经验,但思想却还停留在以前,因此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害处。
1 容易溺爱孩子
在孩子犯错或是任性胡闹的时候,孩子父母可能还会狠下心来教育孩子,但对于老人来说,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而言是其次,让孩子过得舒心快乐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高兴,对于孩子的各类要求会比较宽松,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会处于“孩子还小不懂事”的心理,放纵孩子的行为。
2 缺乏自主性
可以发现,很多老人家带出来的孩子自主能力会比较差,这是基本是出于两方面的问题。老人家精力并没有那么充足,与其手把手教孩子做好某个事情,不如自己帮他们包办来得省心。
还有一些舍不得孩子做事情的爷爷奶奶,将孩子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情都帮忙着做,想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让孩子开心。
3 饮食不合理
老人家对于科学饮食并不了解,只是想把所有好的东西全部给到孩子,于是会将所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吃。要是让孩子吃蔬菜或者什么,会被认为没营养。
老人也有可能不清楚水果等重要性,没有年轻父母的花样那么多,想方设法地给孩子权衡营养,他们只会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给孩子补充营养。
4 学习思想跟不上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家反应更加缓慢,要是由老人家带孩子,孩子的冲劲没有年轻父母带的那么高。孩子在小时候其实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如果生活在一个都是老人家的氛围里。
受不到这方面氛围的熏陶,孩子在学习上会倦怠。等到之后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的阶段,老人家对孙辈的要求也没有很高,孩子没人督促,也就得过且过了。
孩子还是自己带还是更放心的,免得一段时间看到孩子的成长收获“惊喜”。要是时间上安排不过来,将孩子托管给专业的老师,效果会更好。父母在忙于工作的时候,也要多分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
很多宝妈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一点断奶,然后宝妈就可以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辅食,让孩子能够汲取全面的营养物质,而宝妈也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宝妈们也都有自己的事业,每天的工作压力也都比较大。宝宝刚断奶的时候,可以让爸爸陪着宝宝玩一玩,尽量减少宝妈和宝宝待在一起的时间。
一、刚断奶时可以让爸爸陪着宝宝一起玩孩子自从出生之后就一直喝妈妈的母乳,而且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比较久,但是宝宝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吃就是在妈妈的怀里睡觉,所以这些孩子看到妈妈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就以为到了自己吃饭的时间,所以他们总是会扒开妈妈的衣服然后吃母乳,这种现象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在孩子看来,他们并不知道妈妈的角色究竟有什么作用,只知道可以让自己吃饱,看到妈妈孩子也会非常的开心,但是要想让孩子彻底的断奶,妈妈也一定要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总是抱着孩子,否则的话就会让孩子条件反射去吃母乳,如果宝妈极力支持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大吵大闹,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来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可以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二、宝宝断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宝妈想要让宝宝断奶的话,也不要采用一些果断的方式,可以每天减少孩子喝母乳的次数,然后让宝宝和爸爸尽量待在一起,这样的话能够减少和妈妈相处的时间,也不会让宝宝看到妈妈就往妈妈怀里扑,想要去吃母乳。宝宝在断奶之后,家长也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些比较丰盛的辅食,最好是一些精细食物,先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等到孩子完全能够适应了再让孩子彻底的断掉母乳。
每一位母亲的哺乳经历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母亲最终都会面临同样的一种情况,就是给孩子断奶。
“我该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怎样断多久才能断得了”有些母亲在自己的宝宝刚刚出生不久就着急地提出这些问题。
为什么哺乳刚刚开始就想到断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社会对母乳喂养的一些偏见,认为婴儿应该在某一个阶段早早断奶。这些新妈妈看着宝宝吃奶的香甜样子,深深恐惧自己在“应该”断奶的时候断不掉。加上听说“断奶越早越容易,越大越不容易断”这样的传言,更是对断奶充满焦虑。
“断奶”在中文听上去十分断然、猛烈,其实wean这个词在英语,却是来自于意为“满足”的词根,并且兼有“逐渐”的意思。在人类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断奶一向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表明孩子终于吃够了奶,不再需要母乳了。然而如今,由于偏见和缺乏信息,很多妈妈不再将断奶看作一个欢娱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件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可怕经历。其实母亲采用的断奶手段对于母亲本身以及孩子的身心舒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奶手法得当,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断奶,都会十分顺利;手段失当,则会对母子双方造成损伤。
最应该避免的,是突然断奶。有些母亲采取外出,或者把孩子送到别处等手段,给孩子猛然断奶。这样做,会给母亲带来极大的身体上的不适(涨奶的痛苦),也会给将来埋伏下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由于哺乳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是安抚和亲密的源泉,突然断奶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还有一些母亲,在乳头上涂抹辣椒、苦味药物等,让孩子不吃奶,这也是十分不恰当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受了欺骗,对母亲甚至世界产生不信任感,更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焦虑。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由于医疗的原因而不得不突然断奶,母亲应该注意采取一些措施,减轻自己的不适:穿戴宽松支撑力强的胸罩、少吃盐多喝水、定时挤掉一部分奶以缓解涨奶的痛苦,等等。不要束胸,也不要吃所谓的“回奶药”,研究表明,这些传统的做法都是弊大于利。
同时,突然断奶的孩子也需要特殊护理和照顾。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挑选合适的代乳食品,孩子也需要额外的拥抱和关注。有些母亲采取冷淡孩子的方法来断奶,其实这和孩子的需求背道而驰。孩子在断奶阶段最最需要的,是母亲让他确信他依然是被爱着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