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姗姗是于正的妻子(茶艺大师袁姗姗的修炼史)

老婆 0 70

袁姗姗是于正的妻子(茶艺大师袁姗姗的修炼史),第1张

袁姗姗是于正的妻子(茶艺大师袁姗姗的修炼史)
导读: 还记得2013年夏天 “袁姗姗滚出娱乐圈” 的口号吗?袁姗姗可以说是娱乐圈“招黑体质”第一人。 “香肠嘴,长得丑,演技差” ,袁姗姗几乎被全网黑,但小普却对她的遭遇同情不来。而随着她做过的荒唐事一件件的暴露,众人也发现她“烦人精”和“

还记得2013年夏天 “袁姗姗滚出娱乐圈” 的口号吗?袁姗姗可以说是娱乐圈“招黑体质”第一人。

“香肠嘴,长得丑,演技差” ,袁姗姗几乎被全网黑,但小普却对她的遭遇同情不来。而随着她做过的荒唐事一件件的暴露,众人也发现她“烦人精”和“绿茶大师”的名号,真是名不虚传。

01

1987年2月22日,袁姗姗出生于湖北襄阳,父母都是公务员,6岁那年就被送去学习小提琴,父母希望她能成为名门淑女。

然而令父母意想不到的是,袁姗姗成了一名“烦人精”。袁家属于典型的“严父慈母”组合,而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袁姗姗也养成大大咧咧的性格,高中前以短发示人,像个“假小子”。

2005年,变得漂亮的“假小子”考取了**学院表演系,和杨幂、张小斐成为了同学。毕业后,袁姗姗和其他同学一样四处跑剧组,从一些不重要的配角演起。但比较幸运的是,她在《秦香莲》剧组结识了刘雪华,也间接认识了她命中的贵人于正。

于是她顺利得到《宫2》女主角的资源,继杨幂之后被于正力捧。那几年袁姗姗先后主演了《宫锁珠帘》、《美人无泪》、《王的女人》、《宫锁连城》,名气早不是当日可以比拟。

袁姗姗彻底红了,只不过是“黑红”,她背后的8位备胎,和她的荒唐往事也成为众人的茶余笑料。

02

袁姗姗的第一个备胎是同班帅哥张戈。她曾在节目中自爆张戈曾追求她四年,只是没有成功,还为她的家人做了不少事,语气中是满满的自豪。

毕业后,两人的互动也非常暧昧,2 011年,袁姗姗在社交平台预祝张戈生日快乐,开头的“亲爱的”真是惊呆众人。

而张戈的回复更是让人惊掉一把瓜子。在张戈心中, 袁姗姗是得不到的“白月光”,他不止一次地表示愿意做袁姗姗的“千年备胎”,还直呼“宝贝儿”、“咱妈”。

可千万别误会, 两人就是女神和“备胎舔狗”的关系,至于张戈的那句“咱妈”是指他成了女神的干哥哥。

“备胎舔狗”张戈也是不值得同情,一边做着千年备胎,一边可没少交女朋友,和女明星王鸥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不了了之,当然这在所难免,毕竟哪有女生可以接受男友有个“白月光”。

说起来大学同学喜欢姗姗子的可不止一个,王仁君也曾在节目中表白袁姗姗: “如果回到大学时期,你接不接受我的追求?”

袁姗姗用“不要闹”来回应,眉眼中却满是自豪,“又多一个备胎呀,生活真好!”

03

说起来于正也曾是袁姗姗的“备胎”。认识于正时袁姗姗的事业非常尴尬,为了向上爬她处心积虑地和于正成为“好朋友”。

于正也在各种场合夸赞袁姗姗, “除了女一号的戏,姗姗都不接”、“娱乐圈没有人比姗姗漂亮”、“姗姗会成为娱乐圈第二个范冰冰”。

那段时间于正对袁姗姗是真的好,用几部作品捧她,出行时还为她背包,更有谣言称袁姗姗是于正的老婆……

现在小普回想起当初两人的腻歪劲,隔夜饭都要吐了出来,但正是因为于正太捧袁姗姗,才导致她沦为全网黑。

2011年,袁姗姗突然在社交平台发文: “孙坚戏里欺负我,戏外该我欺负你吧” ,这仿佛官宣恋爱的文案,却是另一个备胎故事的开始。

果真两人在私底下互动频繁,2012年,袁姗姗发文祝贺孙坚生日快乐,孙坚还亲切地称他为“姗宝”。

在综艺《我家那闺女》上,孙坚和袁姗姗约好一起跨年, 烟花下的那句“新年快乐”感动众人,你在看风景,他在看你,只是备胎的故事是得不到心中的女神,颇有些遗憾了。

04

袁姗姗和陈晓的绯闻更是尴尬到抠脚趾 。当时陈晓正在参加综艺《左男右女》的录制,现场有一个环节要求嘉宾给自己的一位好友打电话,陈晓好死不死地选择了袁姗姗。

电话那头袁姗姗貌似不知道在录节目, 对着陈晓就是一顿“茶里茶气”地撒娇: “你最近又变帅了吗?”“我怕你变那么帅,我再见到会爱上你。”

鉴定完毕是赤裸裸的挑逗,彼时的袁姗姗已经初步具备“茶艺大师”的风范,直接把陈晓搞得面红耳赤,只是后来人家有了“姑姑”。

2017年2月,著名狗仔卓伟曝光了一组张继科和袁姗姗的照片,发文称“张继科袁姗姗疑似恋情曝光”,但很快俩人就否认了此事,不久后张继科情定景甜,袁姗姗继续自己的备胎收割之旅。

同年11月,郑恺和程晓玥分手,居然有人爆料里面或多或少有袁姗姗的影子在,两人也的确关系密切,多次被人扒出亲密外出。

但显然彼时“绿茶大师”的功力不够,“夜店小王子”郑恺选择与贤妻良母苗苗结婚生女。

2018年,袁姗姗的目光对上了“音乐鬼才”赵英俊,两人被网友拍到牵手同游日本,对此袁姗姗解释道 :“我们早就认识了,是老朋友,邀请他做一首歌” , 话说她一个演员做歌干什么呢

2021年,赵英俊不幸去世,袁姗姗心痛不已,一个“好朋友”没了,随后送出挽联,继续做她的“茶艺大师”。

05

其实面对全网黑,“茶艺大师”在修炼的路上自然做出过努力。

2013年,袁姗姗被网友叫嚣着滚出娱乐圈,社交平台也经常收到网友的“亲切问候”。但袁姗姗并没有怒怼黑粉,也没有为自己辩白, 反而搞了一个“爱的MM”,就是邀请网友骂她,每当有人骂她一句,她就为山区贫困儿童捐5毛钱。

袁姗姗的操作真是神了, 24小时内她收到了十多万的恶评,于是她捐了5万多元来救助四位残疾儿童。

袁姗姗的骚操作让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女孩还蛮可爱的,不少人对她黑转路,路转粉。但她的黑粉依旧庞大,袁姗姗为了撕掉那些不友好的标签,就泡在健身馆拼命健身两个月,最后用两条马甲线打脸黑粉,成为“励志女王”。

然而袁姗姗经不起网友的夸赞,好不容易靠马甲线杀出一条血路,她又给了网友一个骂她的理由。

真是醉了,要知道文物的价值不可估量,修复过程中更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袁姗姗也再次被骂上热搜。

而“张小斐”打呼噜事件,她管杨钰莹、董洁等人叫“老姐姐”也是“茶里茶气”惹人厌。 如今袁姗姗已经34岁,靠着“茶艺大师”的身份她能走多远?希望她能从自己的荒唐往事中吸取教训,以后谨言慎行。

人们都说齐秦的爱情就像一个世纪的童话,这完全是因为齐秦对感情的执着,对王祖贤始终是一心一意。但是几年前王祖贤离开了齐秦,在那段日子里,齐秦很伤心,他没有再去另觅爱情,而是执着地等着奇迹的发生。终于有一天,伤痕累累的王祖贤再次出现在他的身边,齐秦用他一颗宽容的心迎接他生命中最爱的女人。很少有人像齐秦那样宽容,没别的,只是因为太爱佳人。齐秦还是一个孝子,他想在老父生前完成与小贤结婚的大事,但是终究没有完成这个心愿。齐秦说,他要在西藏与小贤结婚,在那个圣洁的地方迎娶心爱的人。

张宇:两个人万岁

“夫唱妇随”在张宇夫妇身上可谓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如果你经常听张宇的访谈或看关于他的文章,你就会发觉,张宇经常提到的名字是十一郎。

张宇和十一郎的感情开始于他们的学生时代,十几年来都没有变过。十一郎曾经很抗拒结婚,怕冲淡了感情,但婚后,张宇曾经这样表达对十一郎的依恋:“我是老婆一走就乐得不得了,但是没过几天就开始想老婆的那类人。”

1998年底,张宇送老婆去加拿大待产,仅仅是几个月的分别就让张宇朝思暮想,并创作了歌曲《一个人万岁》。随着儿子的降生,他们更是过起了实实在在的夫妻生活,而且张宇对十一郎也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因此他和十一郎一起创作了《大女人》,张宇还在歌声中唱道:“我还是爱你的,即便你有点大女人。”虽然张宇将两人的感情归结为“懒惰”,但正是事业的默契和对平凡幸福的追求让其貌不扬的张宇越来越红。

张镐哲:好男人助妻抗癌

张镐哲有一首热曲叫《好男人》,他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十几年前,他只身从韩国到台湾念书,并且在那儿结婚生子,异乡打拼更让他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婚后,张镐哲不但自己唱歌,还和老婆一起打理服装生意,并利用家在韩国的优势往来于中韩两地做生意。每天开车送太太上班、女儿上课是他工作之余的乐趣。1998年初,张太太得了乳癌,震惊之余,张镐哲和妻子一起挑战病魔,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的病情稳定下来,而且精神状态也不错。“这完全是他的功劳,每天照顾小孩,又帮我缓解压力,这一路没有他我都不知道怎么走下来。”张太太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新世纪伊始,张镐哲又回到歌坛,尽情唱他的“好男人”之歌。 张学友:婚姻承诺随身戴 你一定看见过张学友脖子上的那个特殊的项链吧。那就是他和太太罗美薇的结婚戒指。当初因为太小,手指套不进去,学友就独创地把它戴在了脖子上,而且三年来一直不曾离身。张学友把太太对自己做出的牺牲都点点滴滴记在心里。

在他举行的每次演唱会及领奖时,都会深情地说一句:“感谢我太太”,并用歌声表达了他对美薇不变的爱。“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相信唱的一定是他的真情实意。

罗嘉良:不爱美人爱贤妻

罗嘉良和女友也是爱情马拉松运动员,他们相恋15年,终于在1998年喜结连理。罗嘉良在尚未走红时就与女友来往,她的女友方敏宜在电视台工作,相貌一般,但罗嘉良在美女如云的演艺圈却没有迷失自己,而是做了爱情的守护者。最让他感动的是女友常常等他到半夜,见他回来马上去厨房煮面,这种家居感觉是任何别的美女所不能给的。记得在一次演唱会后的庆功宴上,罗嘉良满含深情地说:“相信结婚是我人生最完美的时刻。”几天后,他就做了新郎。

周润发:用心做个好丈夫

以发仔的魅力,相信诱惑不会少,但他对婚姻和家庭非常有责任心。让我们看看他和发嫂的对白:

发仔说:“她只身从新加坡到香港跟了我那么多年,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是我眼中最好的太太,如果我还有外遇,那我就是世上最蠢、最差的男人。莲妹性格单纯,说话直肠直肚,处事独立、坚强。如果老公不忠,她肯定一走了之。但一旦她认定你是好丈夫,自然会死心塌地跟着你,连命都可以给你。”

发嫂曾经说过:“这一生中,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成为周润发的妻子,因为他不单对家庭、妻子、朋友好,纵使对一位素未谋面的影迷,都发自内心地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傅笛生:与爱人细说幸福

任静说:“我心目中的‘好男人’就应该是笛生这样特有责任感,特别能包容我、保护我的。一起生活了11年,例子太多了。”

傅笛生说:“任静胆儿特别小,但最让我动心的是她特别有爱心,对别人家小孩儿,还有对动物……女人就应该是这样。在你们听来那些朴素的歌词,其实每一句都想传达给听众无怨无悔的激情。同时每首歌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起伏,对我来讲都是这么多年情感历程的真实再现。可以说,我们嗓音里的这份成熟与诚挚不是‘包装’出来的,也不是在棚里‘做’出来的。只有我们这样的‘老夫老妻’才能更真切地用歌声体会、表达对爱情的理解。”

姜育恒:唱情容易说爱难

“如果将来我要走,我希望你比我先走,一切的痛由我来承受。黄泉路上,我会准备好戒指,跟你做下一辈子的夫妻。”

姜育恒日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给妻子小凤。18年前,姜育恒孤身到台湾发展,在酒店找到唱歌的工作,小凤则是店里的伙计。两个人由相识到结婚,一共历时11年。婚后的生活很美满,也有了爱情的结晶。

前不久我报了老师的公益培训课去学茶艺。

致使我报学茶艺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我的家乡就是产茶的地方,从小每到采茶的季节就背着小竹篮跟爸妈去采茶,每天饭后都会喝一杯爸爸泡的茶水。自小就与茶有这样的缘分当然不会错过去学茶艺的机会。

二是人人都说在大学能考的证都尽量去考,我想茶艺师证现在没啥用,但又怎么能确定以后不会用到呢,因此就抓住了这次机会。

三是我的专业是旅游管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老师都说我们这个专业应该学茶艺,虽然到现在我还是不太了解茶艺跟专业的关系,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去学了。

曾经以为茶艺很简单就是泡泡茶,接触之后才发现自己错了。

最开始的理论知识听老师讲讲大概也就记住了,但后面的技能学习还真有点复杂呢!

最基础的女生泡茶必须兰花指,这可真是为难我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女生,还有最讲究的泡茶动作要柔而慢。

茶根据发酵程度分为: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六大类。而不同的茶又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水温,又要记洗不洗茶,先先泡茶还是先洗杯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没种茶叶的外形特点及性质。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记住了,就可以开始练习泡茶,刚开始教学视频里十几分钟泡完的茶我四五分钟就弄完了,后来在老师监督下,我的动作慢了下来,差不多达到要求。

在茶艺考试的前一周,我天天下了课就往茶艺室跑,去练习泡茶。

本以为这样会很累,但没想到每当拿起茶具就感觉到达了另外一种境界,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喝一杯自己泡的茶更是感觉轻松百倍。

后来考完试了,放学了也没什么事情做,慢悠悠地回到宿舍,刷刷手机,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其实回想起来缺少的是那种忙碌而充实的感觉,是那种难得的超脱世俗的安静。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吧,学习或工作,不一定特别累但就是感觉没啥目标,也没能找到能够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契机……

从零开始学茶艺

从零开始学茶艺,茶艺在中国是一种特色文化。在日常生活当中,泡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壶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下面一起来看看从零开始学茶艺。

从零开始学茶艺1

茶艺的基本知识1: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基础,泡茶时应该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泡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使茶的香味、色泽和滋味得到充分的发挥。泡茶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次数。

茶艺的基本知识2:泡茶用水的选择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由此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泡出一壶好茶,应选用水质清、水体轻、水味甘、水源活的,这样才能泡出茶的纯正滋味。

茶艺的基本知识3:茶具的选择

现在常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玻璃和塑料。从品茶的角度来看,瓷器和陶器泡茶最好,因为其保温性好,泡茶能获得比较好的色香味,而且外形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茶艺的基本知识4:茶的品饮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茶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看个人的口味。茶类不同、花色不一样,茶的品质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茶的方法也不同。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润、渗透和汤色的变化,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喝上一口。

茶艺的基本流程

1、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2、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3、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4、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5、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6、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8、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1、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3、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从零开始学茶艺2

中国茶艺——艺茶

中国人与外国人喝咖啡大不相同,特别是茶道中的茶,是作为天、地、物品与人的统一过程来看待的。所以,无论辨茶之优劣、产地、加工、制作、烹调,不仅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还包含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在现代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可以分析出各种茶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药物作用,而古代的中国茶学家,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从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上说,其成就甚至有超过现代之处。

茶,在中国人看来,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所以古代真正的茶人,不仅要懂烹茶待客之礼,而且常亲自植茶、制作,课僮艺圃。即使没有亲种亲制的条件,也要入深山,访佳茗,知茶的自然之理,从汉王课僮艺茶,唐代名僧广植茶树,陆羽走遍大江南北,太湖东西,朝攀层峦,暮宿野寺、荒村,一直到明代茶人自筑茗园等,形成了这种实践的传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既是自然科学专家,又皆通古籍,既明茶理,又懂其中的蕴藉。所以,中国茶艺中第一要素便是“艺茶”,无论评名茶,择产地、采集、制作,均需得地、得时、得法。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次者生黄土”。这是讲茶的土壤条件。又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缀,性凝滞,结瘕疾。这是讲茶的其他自然环境和采摘时机,而这些条件多在我国南部气侯温润、环境幽静的名山之中。于是茶的生长条件本身决定了它天然要与风光名胜之区相伴。中国茶人深深了解这个道理,从选茶开始便重视契合自然。

唐代由于皇帝爱喝阳羡茶,皆以阳羡为佳。其实,当时名茶产地已经很多。最著名者,一是集中于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之间,二是太湖周围的著名风景区。陆羽将全国盛产名茶的三十一州加以评定,其中八州在今四川境内,占四分之一。当时,蜀中贡茶已达上百种,最著名者有蒙山茶、中峰茶、峨眉茶、青城茶、峡川间的石上紫花芽、香山茶、云安茶、神泉小团、明昌禄等,而蒙顶石花号称第一。巴蜀多文人,唐人重诗歌,经诗人吟咏,巴蜀之茶愈为世人推重。浙西的常、湖二州亦多产名茶,最有名者称顾清紫笋。此地滨临太湖,山水佳丽,流泉清激,既得气侯之宜,又兼水土之精。中有杼山,多佛刹精舍,陆羽曾为作《志》。兼陆羽及皎然等正是在此处奠定了中国茶道的格局,顾渚茶更为人所重。

宋代继南唐于建州北苑大造贡茶,北苑名刹毗连,茶好,水也好,加之朝廷推崇,名声大振,但贡茶制作过于艰难复杂,又加入龙脑等香料,故真正的茶人并不以为佳,即便建州民间斗茶也不以腊面龙团为之。于是,不少茶人访名山,寻佳茗,日注茶、蒙顶茶、宝云茶等茶被视为真正上品。

明人崇尚罗岕茶。隐栖于山中曰“岕”,“岕”字,今通“芥”字,相传有罗氏者隐于武夷山,因得罗芥之名。明代文人好武夷茶,多因同好武夷之景。茶痴朱汝圭,每年入罗芥访茶,六十年如一日,此山又有明月峡,吴人姚绍宪自辟小园,其中植茶自判品第。由童年而至白首,始得其玄诣。据他讲,许次纾所著《茶疏》,便是因姚绍宪将终生试茶秘诀都告知许氏方有此著作。许氏逝世后又“托梦”给他,令其将《茶疏》传布,姚氏因而为之作序。有此一段神话般的故事,武夷山茶更令人传颂。明代被人重视的好茶,还有歙州罗松茶、吴之虎丘茶、钱塘龙井茶、天台山雁荡茶、括苍山大盘茶、东阳金华茶、绍兴日铸茶等。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名茶,常在好山好水间,又得茶人品第,文人传颂,方为人所重。仅选茶一节,既包含了科学道理,又有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凡物契合于自然方算真好、真美,中国茶艺由选茗开始便体现了这种自然观点。

好茶,还要采摘得时,制作得法。

唐人采茶时间要求不严,谓阴历二、三、四月均可采。宋以后,对采茶时间要求严格,常以惊蛰为候,至清明前为佳期。天色主张晴日凌露之时,如果茶被日晒,则膏脂被耗,水分又失,不鲜且失精华。采茶用指甲,不用手指,以免被手温所熏染,为汗水所污。唐人对茶芽不大拣择,挺拔者即为佳。宋以后拣择甚精,以芽之形状,老嫩分别品级,一般说,芽愈嫩茶愈佳。一芽为莲蕊,如含蕊未放;二芽称旗枪,如矛端又增一缨;三芽称雀舌,如鸟儿初启嘴巴。真所谓未见其物,先闻佳名,使人油然生出喜悦之情。中国茶艺,未施术而先有美韵,非古老文明国家是难理解的。

好茶需制作得法。故制茶又是茶艺要害,唐代制茶已相当考究。唐代制作的茶有四种: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觕茶类似现代茶砖,储运方便但不精。散茶经焙烘后立即收藏,如现代散茶,但在饮时需研磨成末,类似日本茶道所用末茶。这三者,主要是民用,觕茶主要供边疆民族,散茶与末茶流行民间。但作为茶艺,均难取得艺术效果,故陆羽着重改进饼茶。而其他诸品因饼茶的驰名,唐代中后期已流行日稀。饼茶原为荆、巴间制法。陆羽主张只取春芽,以蒸青法杀青,然后捣为泥,以圆模拍制成饼,最后穿孔,串为一气,温火焙干,收藏备用。饼茶既有末茶使用的简便(因古代要将茶末与水交融共饮),又便于保存,所以自此大为流行。由唐代中期直到明初,领导中国茶艺五百余年。

宋代因贡茶把饼茶作得过于精细,虽表面好看,却反失茶的真味。茶道本应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失去物质本来面目,艺术精品亦显得造作。但从艺术角度,亦不失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创造,故仍有介绍之必要。

宋代贡茶以龙团、凤饼为名,是以金银模型压制的饼茶,又称团茶。宋代团茶去掉穿孔,研制多次,细腻美观,再加龙脑香料,外附腊面,光泽鉴人。大龙团一斤八饼,小龙团一斤达二十饼。名为团茶,其实有各种图案。龙、凤团皆为圆形,龙团胜雪为方形饼,白团为六角梅花形,雪英为六角形,宜年室玉为椭圆形,太平嘉瑞似白团面大,端云用龙似大龙团而小,万春银叶为六角尖瓣形,长寿玉圭下方而上圆……每饼皆以龙纹、祥云、彩凤为图案,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武林旧事》曰: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銙。进御只百銙。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蒻,裹以黄罗央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水芽所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

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云:

茶为物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也。盖自君谟(注:即格襄,宇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唯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框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至嘉佑七年,亲享明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予,至今藏之。余自以谏官供奉大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

以欧阳修之职位,二十余年方得皇帝赏赐一饼,可见龙团之精、之贵,实比珍宝更为难得。苏轼则比欧阳修幸运多了,曾多次得到小龙团,所以说:“小团得屡试,粪土视珠玉。”一倚茶饼值数十万,拿珠玉与之比,自然与粪土一般了。然而物虽至精,但过于奢侈,便不合我国茶道养廉、雅志的主旨了。但宋代龙团凤饼工艺确有值得研究、发掘之处。今之坨茶、砖茶皆使大黑粗,虽实用但确不美观,若能吸取宋人工艺加以改良,岂不更美!

元代北方蒙古族对过分细腻的文化难以接受,游牧民族喜砖茶,民间则多用散茶。明代正式废除团茶,这也算朱元璋体谅民间疾苦的一项功德之举,而散茶、末茶、砖茶皆流传下来。明清半发酵的红茶类出世,茶的色、香、味能得到更好地体现。花茶也应运而生,由于符合北方人,特别是京师的饮茶习惯因而大为风行。

应当特别指出,古人制茶既是生产过程,又当作精神享受,是从制茶过程中体验万物造化之理。所以从起名到制作,皆含规律和美学精神。

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加以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便更富实践精神。

从零开始学茶艺3

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道:净手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烫器

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请茶

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盖

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第七道:封壶

“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这个步骤,更体现“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为客人加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分杯时,先把杯子一字排开,而不是直接分到每个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个步骤也是体现着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这个步骤就是把茶汤均匀的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满,以免客人饮用时茶水溢出,烫伤客人。并且,斟茶时,每个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这个步骤,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后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骤都完成后,主人需双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这也是中国“以茶奉客”礼仪的根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闻香过后,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品茗杯,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