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俗称的“song zhu mei”是什么意思

孩子 0 41

临沂地区俗称的“song zhu mei”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临沂地区俗称的“song zhu mei”是什么意思
导读:孩子出生十天之后娘家人去婆家那边送米糖,也叫去剪头,就是孩子的舅舅和姑姑需要给小孩剪头发,剪一点头发表示表示,我们称之为送米糖,就是女方家人买着小孩子的衣服小床小车的米面等等去南方家,南方家给招待,到时候婆家的亲戚也会去,当然去的时候还需要

孩子出生十天之后娘家人去婆家那边送米糖,也叫去剪头,就是孩子的舅舅和姑姑需要给小孩剪头发,剪一点头发表示表示,我们称之为送米糖,就是女方家人买着小孩子的衣服小床小车的米面等等去南方家,南方家给招待,到时候婆家的亲戚也会去,当然去的时候还需要封礼给礼钱的

一般男孩是十天

女孩是9天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满月于宝宝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结点,家里人不仅会给自己的宝宝准备有意义的礼物,而且办满月酒给宝宝送祝福。那么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1

1、孩子用的小车:一辆婴儿推车:婴儿推车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辆小车,选择婴儿推车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款即能坐又能平躺的一款,因为带婴儿外出时休息更方便,能用到宝宝大概2-3岁。一辆学步车:这个要宝宝大概6-7个月的时候才用到,这个时期的宝宝应该学会站立了,也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有学步车就方便多了。

一轮自行车:用到这个车的时候要到宝宝3-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习自已脚蹬自行车,可以适当的和妈妈一起骑行。一辆滑板车:因为我家是男宝宝,宝宝长到5岁以后才可以单独玩耍这种车。

2、首饰:送首饰在我们老家有一种寓意,佩戴之后驱邪避灾,代表着吉祥如意的意思,比如手镯,项链琐等。首饰材料可以选择金的或者银的,我家宝宝姥姥送的是银质的一对手镯和一把长命锁。宝宝特别喜欢他的手镯,总是向家人和朋友炫耀他的手镯,手镯可以调节大小,宝宝一直带到了3岁多。

3、衣服和小被子: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是冬天,所以姥姥给送好几套亲手制作的棉衣和2个小被子。自己缝制的衣服里面用的材料都是家里自己种植的棉花,而且是连体的棉衣包括脚的部分。宝宝用着即安全又保暖。

4、红包:红包当然也少不了,买过东西又送红包,这也是我们那里的风俗,姥姥怕买的东西不齐全,缺什么让自己再买。

以上就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姥姥送的一些礼物,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会不同,送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别,希望这些能帮到你。无论送什么礼物长辈们都非常疼爱孩子们的。

宝宝满月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风俗,姥姥要给宝宝送礼物。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送锁子,米面和鸡蛋。

1、送锁子

锁子的意思就是银项圈,上带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后来到我小的时候,不流行长命锁了,都改为送银手镯或者银脚环了。

很多家乡的朋友现在翻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都会发现清一色的手上带着银手镯,或者胖胖的脚上挂着银脚环。

2、送米面

这个米面并不是单纯指米和面,是很多东西的统称,而且我家乡在中原地区,不产大米。

满月时,姥姥会准备一些食物,一般是面食。再带上小朋友的推车,衣服,小被子,摇篮等,去女儿家喝满月酒,送给女儿女婿。

送的所有东西,包括这个去送的过程,叫做“送米面”。

3、送鸡蛋

送鸡蛋一般是给产妇的,有一定的数目,具体多少我也记不清了。上百个是有的,还要准备红糖。

之所以单独拎出来说一下送鸡蛋,是因为还要以满月宝宝的名义,给到场的客人送染了红颜色的鸡蛋。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2

一、送富贵吉祥礼物

做爷爷奶奶的都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中国自古就流行送新生婴儿一些长命锁,手环脚环之类的吉祥礼物,因此爷爷奶奶也可以送自己的孙子孙女一些纯银制作的吉祥饰物,有些还能刻上孙子孙女的名字,很大气也很有寓意。

二、送成长记录礼物

对于大人来说,小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很让人振奋的,孩子成长的重要日子都是很值得纪念的。就如满月来说,可以送孩子一些手足印泥相框,宝宝成长相册等等,记录孩子的美好,保存孩子最宝贵的童真岁月。

三、送实用哄娃礼物

婴儿满月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好,哄娃神器最为实用。宝宝都是“爱哭鬼”,你不知道它上面时候回嚎啕大哭,哭起来的时候不仅影响周围邻居的生活和休息,也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孙子孙女满月就送他们一些带娃神器吧,像摇摇床,早教机就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更容易入眠,从而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扩展资料:

送礼技巧

1、要明确送礼是要打动别人,而不是打发别人,所以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及适合的时机,记住,不是在过节的时候才是适合的'时机。下面为送礼几大妙招,可以借鉴

2、包装,礼物包装,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不要小看包装,一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能感受到的诚意,二,包装盒里面可以夹带想表达的祝福,记得要有署名,相应的也可以让人记忆深刻。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3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也就是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礼”,这是是旧时的一种传统仪式,称为“满月礼”,或者“给月礼”、“弥月之喜”。为此置办的酒席称“满月酒”。现在一般称为“满月酒”,其他称谓都省略了。

1、满月礼的时间确定

看到这个小标题,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废话吗,满月礼就是满三十天的那日,还要另外确定日期?

按过去的习俗,“满月礼”不一定要放在满三十日那天。过去,婴儿的满月礼确实要确定一个日期。不同地方,或不同人家,甚至婴儿是男是女,确定的日子还真不一样。比如一些地方风俗,男孩的满月礼定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十天,而女孩则定在二十九天。据民间的说法,这种日子的确定为“古法”,也就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过去,也有一些人家,主要是比较有文化,崇尚儒家思想的人家,把婴儿的满月礼定在婴儿(不分男女)出生后的二十四天。其中的寓意,取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典故,期盼婴儿长大成人后,以像二十四孝之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也有一些地方则是自己翻老黄历,或者请人选择吉利的日子为婴儿举办满月礼。

现在大多数的人家,不分男孩女孩,一般都是定在婴儿后出生的三十日。也有选择吉日的,不超过婴儿出生后的四十天内。

过去新生婴儿有“三朝礼”,有的地方还有“六朝礼”“九朝礼”。现在的人都比较珍贵,一般来说生孩子都到医院,这样要保险一些。产妇在医院少则住四五天,多则住半个多月,当然也就无法做“三朝礼”“六朝礼”“九朝礼”之类。很多人就把这些与“满月礼”合在一起了。

2、宝宝满月时传统风俗中姥姥送的礼物

按照过去民间的传统风俗,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值得庆祝,产妇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到满月之时称为“出月”,也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事。因此,过去民间一般要置办隆重的满月酒。

到了喝满月酒那天,奶奶或母亲抱着婴儿与长辈和客人一一见面,长辈与婴儿见面时要送孩子的礼物,或者送“圧岁钱”。亲戚朋友有的送衣物,有的送红包。主人家要回赠客人红鸡蛋,也就是把煮熟的鸡蛋皮染成红颜色。

满月礼的重头戏是产妇的娘家人来祝贺。在女儿生孩子时,产妇的娘家一般以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代称,这与旧时男人忌产女有关。旧时习俗,满月礼这一天,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不亲自前来,而是派产妇的兄弟来给小外甥(小外甥女)送一种贵重的礼物。

旧时民间把这种礼物称之为送“头尾”。“头尾”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是一种深含寓意的说法,即期望新生婴儿将来长大成人,有好的开头,也有圆满的局,谓之“有头有尾”。

那么送的“头尾”又有哪些东西呢?“头尾”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穿戴的帽子、衣服、鞋袜、小被子、小风披、小毛毯等,还包括婴儿的饰品,根据家庭的状况,饰品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比如有金锁(有的是银锁)、银牌(有的是铜牌)、手镯、脚镯等等。

很多地方除了送衣物和饰品外,姥姥家还有送“长寿绳”的习俗。什么是“长寿绳”呢?“长寿绳”就是用彩线系着的一个红包,包内装有铜钱,民间称为“铜钿牌”。并把“铜钿牌”挂在婴儿的胸前,寓意为保佑婴儿长命富贵。

也有一些地方的“长寿绳”比较简单,用彩线系一枚铜钱,也是挂在婴儿的胸前,也称为“铜钿牌”,寓意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铜钿牌”的简化版。

至于其它一些小孩用品,如摇篮、童车、高火桶之类,旧时一般作为嫁妆办齐,也就不再重复赠送了。

3、现在姥姥送宝宝满月礼物

那么现在姥姥给小外孙小孙女送些什么好呢?如今时代不同了,所要送的东西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送“头尾”,现在很多地方不是兄弟送,而是姥姥亲自送上门,以表示姥姥的心意。也有不少的做姥姥的,一直在服侍产妇,现在都是正常事。送的“头尾”也简化了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帽子、衣服、鞋子自然少不了,只是件数根据实际需要置办。变化最大的就是婴儿的饰品,一般送一两件 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然而,姥姥送“长寿绳”的习俗,很多地方依然传承下来了。

现在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不比过去,一应俱全,现在简化多了。因此,有的姥姥还得送小外孙小孙女的童车(旧时是坐式童车,现在是手推车)及其它一些儿童用品。主要是根据姥姥的心意和婴儿的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地方,姥姥或外婆小外孙小孙女有特别的习俗,那就按地方的习俗办理,毕竟,我国民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主有不同的传统民俗文化。此文讲的只是普遍性的民间习俗。

  济源人生男育女, 均为喜事。届时, 主家到女方娘家报喜,然后视家庭经济给婴儿“闹十二”或“闹十八”,即孩子生下第十二天或第十八天,主家要设宴款待来贺喜的亲友。“闹""""前主家先向亲友送“喜饼”,生男饼上涂上绿色,生女涂上红色。“闹”时诸亲友给主家送小儿衣、布料、米面、鸡蛋等。旧有“姑送鞋,姨送袜,妗母送个咯叉叉(指裤)”之说,亲友看婴儿,要给“看钱”(压岁钱)。主家招待完毕,再赠亲友焦花(油食)、小糕等食品。婴儿满月,产妇母子(女)要被娘家叫回住若干天,谓之“住满月”。

 回民婴儿生下三天,举行“吹班克”, 由阿訇向其念“作证词”,起个经名。

 做生:做父母的在孩子生日, 多为其改善生活,常见的是煮或者炒鸡蛋, 目的是让孩子记住生日。孩子长到十二岁后, 多不再“做生”。为老人祝寿俗称“做生儿”。年满60岁的老年男女,本人父母均故者,便可称“寿”。亲朋前来祝贺要带寿礼,主家要设宴招待亲朋。新中国成立后,儿女为老人“做生儿”者甚多,改革开放以来更普遍,客人仅限于内亲。老年人亡故后,三年内儿女逢其生日,仍至坟前致祭。

周口这里的习俗,已婚女子分娩,第五天或第七天(县城一带忌七日)娘家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抚慰,称“送粥米”,或作送祝米,又称送米、送汤米、送糖米、送米糖、下汤、送乳汁米、看欢喜、吃面、吃大面、做日子等。现在不送米面了,也许会有鸡蛋加红包。

7天外向各处亲友送红鸡蛋“报喜”,男孩送双数,女孩送双数。

首先要去“报喜”的是产妇的娘家。姥姥盼外孙的心情不比奶奶差,“催生糖、催生鸡蛋”是早已送过了的。虽不可断定生的时辰,但心里也可算出八九不离十,单等“报喜”的来到,娘家就张罗着去送“粥米”。

送粥米,是娘家的大事,婶子大娘,亲亲邻邻凡有过来往的总要送上一些米面、鸡蛋、红糖、新衣等物。到指定的日子那天,娘家哥哥将“粥米”担了送去。

随同前往的人员,因各地风俗不一,有去娘家娘的,有去娘家嫂子,有带个孩子去的,有还不带的等等,但男客、女客都要去。

娘家去送粥米,婆家要准备宴席,把送喜礼的亲邻都邀请了;举杯把盏,都向主人恭喜,这叫“吃喜面”。“吃喜面”要喝红糖茶泡馓子,红糖表示喜庆,馓子谐音“散子”,意多得贵子,。还要吃“长寿面”,即下挂面再卧进两个鸡蛋,酒足饭饱之后,每位客人还要带上十个“喜鸡蛋”。

皖北民俗――坐月子

马庆洲

妇女生孩子到新生儿满月,产妇是不能出门的,俗称“坐月子”。 坐月子是指孕妇产后用一个月或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休养。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以前产妇生孩子都是在自家生产,由请来的接生婆到产妇家帮助接生。在产妇生孩子一周内,一般为预产期的前两天为宜,产妇的娘家人要派人送“催生糖”。即曰催生糖,大意就是希望产妇“快点生”、“按时生”之意,不能提前,也不要拖后,以免让家人着急,也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送催生糖没有什么仪式,娘家来的人也比较少,以六人为宜。送的礼品也只是意思意思就行,多为六十六个鸡蛋,六斤红糖就行。娘家来的一般多是婶、姑、姨、嫂、姐妹为好,父母不要来,以免看女儿生孩“受罪”。

现在的人孩子少,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产妇一到产房,婆婆、妈妈一大群人侍候着,众星捧月,产妇享受着“公主级”的待遇。

来的客人都是产妇至亲,安慰、鼓励一下产妇,让她感到娘家的亲情即可。   

产妇娘家路途较远的,姑爷要设宴招待客人;路途近的,客人与产妇安慰一番后就可打道回府,留出更多时间让产妇休息。

产妇生孩子的当天,要在产妇的房间门上正中挂一红布长条,长约一尺多,宽约二寸,让四邻知道本府有产妇在生产,外人不得擅入。但也有人粗心大意,不留心看,瞎不合眼硬闯入产妇的房间的人。闯入的看到不对就会主动退出,并买二斤红糖、十二个鸡蛋作为“陪罪”。这种事事主并不需要言明,闯入的人都会自觉律行。这就是民俗民规的约束力。

除挂红布条外,月内的产妇还有诸多禁忌:如产妇不能“见风”,防止以后头痛;不能吃生冷食物;不能洗澡刷牙等等。这其中有些有一定的道理和科学性,但有些也属瞎扯。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不会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

有些人认为产后应多补充水分。不过,新妈妈大多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太急着喝催奶的汤,不然在产后前两三天的涨奶期可能会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点蛋汤、鱼汤(鲫鱼汤除外,鲫鱼汤催奶)等较为清淡的汤(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亲食用了较咸的汤而出现嘴唇起泡等现象),但夏季因出汗较多,可在汤中加少许的盐。

还有一些人说产后不能喝水,喝了水会引起内脏下垂等后果,但中西医理论方面都没有任何依据。其实只是产后前2周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过多会引起水肿,影响产后恢复。

这些说法只是“说法”而已,要依据产妇的身体壮况来选择使用。

产妇生孩子的第二天,姑爷要到岳父母家报喜。报喜只要姑爷一个人就行,如姑爷有特殊情况不能前往,也可以让兄弟之类的人代替。

到了岳父母家,姑爷并不要说明生男孩女孩,只需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信物”即可。生男生的“信物”为钢笔或毛笔;生女孩子的“信物”为一枝(束)鲜花,冬季没有鲜花也可以用纸花代替。

生男孩子的第九天,生女孩子的第十二天,是吃喜面的日子。为什么要选这个日子呢?这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太早了,新生儿太弱,经不起折腾,吃喜面来家的人多,对新生儿也极易感染;太晚了,娘家人送来的补品,就会吃不完。至于男孩女孩不一个日子,是考虑到女孩子一般不如男孩身体强壮,并无重男轻女的意思。

吃喜面的当天,娘家的直系亲属应全员到场,除父母不能来外,其他应该来的人应全部到。娘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米面、鸡蛋、红糖、小儿穿的用的乃至睡觉的床等一应俱全装入车中,燃放“送喜”炮仗,即可向女儿家进发。

到了女儿家附近,不能直接进女儿家门,而是要停止前进,燃放炮仗,提示姑爷家人:客人到了!

姑爷家人听到了炮仗以后,也燃放炮仗,通知对方“可以进家了”!然后,姑爷家的人前来接客人,并接纳礼物。这时,娘家人要把蒙在盛米面用的笆斗上的红布揭掉,寓意是希望新生儿早点开口“讲话”。

客人到了姑爷家,女眷要到产妇床前看望产妇,抱抱孩子,以示友好和关切;男眷侧不必进屋,坐在客厅喝红糖米花茶。姑爷家把事先炸好的米花加上红糖放在茶杯或大碗里,倒入开水,送给每一个客人喝。

吃喜面的当天,产妇要在新生儿的眉宇之间点上小红点,以示“红运当头”“吉星高照”之意,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可爱感。

接下来就是吃大席。所有来吃喜面,全部就座。喜宴上的馒头要全部点上红点以后方可上席,以增加喜庆之感。散席时,姑爷家要把事先准备好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分发给每一个客人。有些办事讲究的人,还会同时分发喜糖喜烟。

吃喜面过后,产妇的父母才可去看女儿。但这只是平常的走亲戚,没有什么仪式可言了。

等新生儿满月之后,产妇方可进入正常生活壮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