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0211124 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入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共同成长,11月24日,我和李宗辉老师同浚县初级中学的王贵保主任及五名送教老师一起到新镇镇一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本次送教活动分为示范课和课后
20211124
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入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共同成长,11月24日,我和李宗辉老师同浚县初级中学的王贵保主任及五名送教老师一起到新镇镇一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本次送教活动分为示范课和课后研讨交流两部分进行。第一个环节是五位实验初中学科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分别执教上示范课。
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实验中学李青秀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诫子书》、另一节是琚红敏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的课文《Do you have a soccer》。
这两节课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育人功能。她们的课上的很精彩,别出新意,各有特色。李老师以读为主线,通过“读出味道”“读懂深情”“读明道理”三个主要环节,为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整节课,李老师以学法指导为抓手,在“读出味道”环节,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自读、情境品读、全班齐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比如,聚焦关键语句,一读再读,读准重音、停顿、带着语气、融入情感来阅读文章,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在读中体味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在“读懂深情”环节,李老师教给学生利用注释翻译课文的方法,强调要摒弃抄袭资料书的不良习惯,并和学生一起完成了重点句子翻译。
在“读明道理”环节,李老师用汉字溯源法,清晰阐述了“静”字的本意和延伸意思,学生明白了“静”字就是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用文中句子分析“静”和修身养德,治学有为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究“成学成才”的条件,自己体会出“立志”“学习”“珍惜时间”等要素,学生由“习得”到“悟得”,人文素养在迁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这部分比较精彩的是李老师设置的关于说话的训练活动:请从文中选出一句话送给朋友或者自己说一说,你会选哪一句?理由是什么?很喜欢这个问题,学生很喜欢这样有价值的话题,所以,学生畅所欲言,说的自然动情。有支架,有训练,有成长。
第二节是由实验中学琚红敏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的英语课《Do you have a soccer》。琚老师通过课前富有青春活力的音乐导入课堂,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切合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一个“热身运动”的交流,让学生和老师的之间消除陌生,拉进距离。
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是复述,学生活动的充分。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琚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当堂复述,把整个学习到的复述的方法(比如聚焦)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引完成任务,当堂展示自我,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融会贯通的好方法。
琚老师个人素养极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善于营造润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五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展示了五节非常生动的示范课,别出新意,各有特色。五位老师们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制定并紧跟学习目标,经历学习过程,让观课课的老师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听完精彩有趣的课堂,大家齐聚一起进行评课研讨。新镇镇一中的一位副校长主持了此次“送教下乡的听评课”活动。在场听课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与研讨,大家在思维的撞击中,互相学习、不断提升,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水尝无华,相撞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的成长不是独行,而是需要启发和推动,本次送教活动,实现了教育资源互补,推进了全县初中各学科教学在“八字育人理想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让老师们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宝贵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专业的共同成长!
学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方案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需要着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现对全系统***员帮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结对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1、由学校党委组织一次结对帮扶仪式,明确各党员干部的帮扶任务。
2、建立帮扶长效机制。落实好“五个一”,即每个党员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学生或一户困难家庭,每个党支部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学校,党员上门指导、看望学校、困难家庭、学生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送温暖至少一次,为每个学校或困难家庭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提高成绩、转变思想”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二、实施办法
1、摸清情况。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采取上门走访了解所结对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归类。
2、制定方案。建立帮扶对象档案,根据不同帮扶对象的主要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人。
3、考核验收。7月1日前,各支部必须上报结对帮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今后学校党委每半年检查一次。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系统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把它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要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帮扶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举行结对仪式、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简报、网站、新闻媒体等宣传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使党员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从而自觉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3、紧贴实际,注重实效。帮扶方案,要力求实效,切实可行;帮扶过程,要抓住重点,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档案齐全,要建立帮扶对象档案,每次活动要作好详细记录,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
党员老师结对帮扶“三困”学生
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01月04日 10:09:31 来源: 苏州日报
金阊区“七一阳光幸福少年行动计划”经过半年落实,日前亮出实绩:全区251名党员教师与175名学生结对帮困,给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和心理亚健康的“三困”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家庭送去了阳光和微笑。
“七一阳光幸福少年行动计划”是金阊区教育文体局去年新推的党建特色项目。据了解,这个帮困项目覆盖了该区3种类型的学生,即贫困生、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和心理缺少阳光的心困生。实施过程中,根据区域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该项目突出了学习帮困和心理帮困。在教师们结对帮助的175名学生中,有学困生126人、心困生36人、贫困生13人,而在36名心困生中,有20人同时又是学困生。
心困生、学困生多于贫困生的这一帮困格局,使老师们在帮扶中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同时也需更讲究科学性。金阊区教育文体局党委书记毛泉兴介绍说,虽然老师对结对的学生已相当熟悉,但为使帮扶更有针对性,老师多次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取得家长的支持,然后再制定帮扶方案,而在落实中,老师步步有记录,家长定期有反馈,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优化方案,使帮扶落到实处。
记者在留园中心小学了解到,这学期全校10位党员教师与10名学生结成了帮困对子,每对师生都有一本记录本,首页是因人而异的帮扶计划,末页是家长意见,中间是图文俱全的帮扶记录。从去年9月到现在,10位老师坚持天天同学生交流,分析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除此,每月还坚持“三同”,即和结对学生同吃一顿饭、同做一次游戏、同读一次课外书。逢节假日,有的老师还会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游览苏州乐园。通过各种方式,老师走进了孩子心里,从而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一学期来,10名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有的不再拖拉作业了,有的变得开朗了。
一年来,在金阊区覆盖3类学生的帮困助学活动中涌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三元实小的沈雪霞老师在学生骨折、身边少人照顾时,坚持放弃休息上医院陪护,料理学生生活,帮学生补习功课;金阊区实小的吴妍彬、华琳智老师在暑期为学困生免费“开小灶”,一开就是10多天,而学生做的题目她们事先都会做一遍;彩香实验小学的一群党员教师把课余时间献给了彩香社区“义务家教学校”的学生,与这个学校中的学困生、心困生和贫困生集体结对,为他们免费辅导功课,与他们聊天、做游戏、看书读报,用师爱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吴晓红)
2019年4月4日早上8:30,国培2018,潢川县送教下乡初中语文坊全体成员来到了我们的基地学校----美丽的潢川县仁和镇中学。
本次活动在仁和中学录播教室开展,潢川二中的张鹏伟坊主主持。
第一节示范课,由送教下乡的初中语文坊主,实验中学的甘祥武老师上。
潢川二中的王兰君老师在授示范课。
马祖常中学的谢银超老师在授示范课。
来自基地学校,仁和中学的范利敏老师在授示范课。
学生们认真听课。看!孩子们多投入呀。
领导、老师们在认真的听课,并记着笔记。
这4节课,先由我们潢川县教研室的马主任点评;然后,由我们送教下乡初中语文坊的首席专家,河南省教研室的董琦主任点评。
潢川县教育局副局长、潢川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培双,潢川县教研室主任张建中,潢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科科长任灏宇也来到我们活动现场。
董琦主任作学术报告。
送教团队跟基地学校校长合影留念。(左起:任灏宇 马启运 董琦 秦连江 张鹏伟 甘祥武)
送教下乡团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专家名师送教下乡 专业引领播撒阳光
蜂莺花枝闹,鱼戏碧水间,在这生机盎然的四月天,潢川教师进修学校首次承担的送教下乡活动继续进行。2019年4月4日—5日,潢川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项目初中语文坊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在仁和中学隆重举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50位坊员,来自全县十几所中学,其中既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特岗教师,也有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教育局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培双,潢川县教研室主任张建中,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科科长任灏宇,送教团队成员和仁和中学的领导、老师们。
本次活动以课例示范、专家点评、交流研讨等形式进行,凸显“聚焦课堂行为、走进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过程精彩纷呈。
此次送教活动主题为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来自实验中学的甘祥武老师、潢川二中的王兰君老师、马祖常学校的谢银超老师和仁和中学的范利敏老师先后在录播教室进行示范课的授课。四位老师的课堂特色鲜明,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运用,或贴近中考实际、唤醒学生记忆;或注重多文本阅读、强调学法指导;或以学生写作问题为导向、纠错纠偏。他们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阅读指导和写作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良好效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课后,送教团队的四位示范课教师进行了反思性自我评课,县基础教研室马启运主任和“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首席专家省基础教研室董琦主任对四节示范课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点评,肯定四位教师课堂的成功之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接着,董琦主任作了《初中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并与全体坊员进行了热烈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相信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通过这种形式的研修、学习,一定能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迅速发展。
4月5日下午4:20,坊主甘祥武老师安排完研课、磨课任务,老师们返程,本次示范课活动落下帷幕。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