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讨厌公婆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妈妈的是非,你怎么看?

孩子 0 28

特别讨厌公婆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妈妈的是非,你怎么看?,第1张

特别讨厌公婆孩子面前说孩子妈妈的是非,你怎么看?
导读: 我婆婆第一次在我女儿面前教孩子妈妈坏,恨妈妈和妈妈要学会反抗,是在我女儿四个月的时候。我女儿当时发烧了在儿童医院,因为肺炎有痰,每次吸痰我婆婆我不敢抱着去吸痰,每次吸完痰之后就是这句,妈妈坏和妈妈反抗,恨妈妈,隔壁床的都听不下去。隔壁床也

我婆婆第一次在我女儿面前教孩子妈妈坏,恨妈妈和妈妈要学会反抗,是在我女儿四个月的时候。我女儿当时发烧了在儿童医院,因为肺炎有痰,每次吸痰我婆婆我不敢抱着去吸痰,每次吸完痰之后就是这句,妈妈坏和妈妈反抗,恨妈妈,隔壁床的都听不下去。隔壁床也是个奶奶,说大妹子你不要这样教孩子,这样孩子有记忆的。虽然孩子小。我婆婆直接来句我们农村人就是这么逗娃的。后来几次去吸痰我婆婆就给我说我公公要是看到这样难受情愿不治疗。我当时真的火气就来了,我没喊你来,你来了帮不上忙也就算了,一天给我添堵。后来我公公和我女儿视频我在外面洗奶瓶刚回来居然听到,宝宝可怜哦,就是你的坏妈妈给你洗澡洗感冒,洗成肺炎的。我真的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这段,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反正我和我公婆的关系走不近了的。

个人分享。

那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是非,容易伤害你在孩子心中的印象,不利于母亲树立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这个真的是婆婆的错,非但错,而且无知、愚昧。这种做法真的挺让人生气的。但是高水准的宝妈们要知道,这不值得生气。因为狗咬了你一口,你还咬回去不成?

有些人见识短,就喜欢说三道四,尤其是农村里的大家族聚到一起,每天的业余工作就是嚼是非,无论面对谁。

我家女儿小时候不常回老家,女儿也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偶尔回去住个三两天。有时候爷爷会打电话来让女儿喊他,并问女儿想他了没有,女儿不吱声,我公公就跟我老公告状,说都是我教的孩子不跟他亲。

我老公就赶紧跟他解释,说他这么认为我可是不对的,因为第一我从来没有那么教过;第二,别人家媳妇啥样不代表我就是啥样;第三,怎么样对孩子好,我是能分得清的,我不会做对孩子不利的事。

我老公只说了一两次,我公婆就再也没说过我教孩子不跟他们亲之类的话,也从来没有当着女儿的面说我这个当妈的怎么怎么样。

其实公婆的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妈们是怎么想的。我在写这个回答的时候,仔细捋顺了一下我的所思所想:我一直认为,孩子是需要除父母以外的人的亲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姑姑,能让大家都喜欢孩子,总好过让大家都讨厌孩子。怎么样大家就会喜欢孩子了呢?首先当父母的不要给孩子竖敌,大人之间闹得再不愉快,总归是大人之间的事,跟孩子没有关系,大人也不要因为讨厌某个亲戚就当着孩子的面说那个亲戚的不好。孩子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他可以主动选择喜欢谁讨厌谁,他喜欢的一定是待他好的,待他不好的他想远离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从中间插一杠,原本可以待他好的也没有了机会,这对孩子本身是不利的啊!

从结婚开始我就有这样的想法,平时也会和我老公交流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老公知道我是什么人,如果他父母因为这事把我想得不堪,首先从我老公那里就过不去。如此一来,他们知道我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们不好,反过来他们也不会故意在孩子面前说我的不好了。

我婆婆就喜欢说我坏话,对孩子,当面说,坏妈妈,我们要打死他,奶奶帮你打死他,平时不带小孩,我教育小孩就来拦着,小孩平时要对她凶就说我没教小孩,没教养,如此反复,我让她滚出我家了

你好,很荣幸的回答您的问题。我相信不只是我,应该所有人对这种现象都深恶痛绝,跟这样的公婆在一起很伤感情。

第一,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宝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母亲更是经历了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把他们带到了世界上,孩子最亲的人,都是自己的母亲,因为他们曾经心跳相连,因为这是带给他们无限安全感的人。

第二,公婆摆正自己的位置

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不再是那个只会围着父母转的孩子了,他们已经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了。作为父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觉得儿媳妇是外人,抢走了你的儿子和孙子,是因为有了她的出现,你的儿子才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才有了幸福的家庭。

第三,家庭和睦无后顾之忧

任何一个人都想要一个和睦的家庭,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勇往直前,无后顾之忧的打拼。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这样破坏了亲子感情,更伤害了大人的 情感 ,有了裂痕后更是无法修补。

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婆婆也是第一次做婆婆,在生活中,有任何不同意见都可以摆在台面上说,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这样也会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影响,更是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伤害。

这样公婆别把孩子带坏了,有些公婆不高兴儿媳妇,不敢直言,用这样恶毒手段对孩子下手这样公婆多的事,不管怎样不能让孩子对父母偏见,所以孩子长大了就分不清谁是对谁是错,从此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导致很多孩子对自己生活失望,给 社会 带来很大影响,不管做爷爷奶奶,还是父母,都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方向,以勉孩子走弯路知道吗,是我的话,我一大家子离开公婆,躲到一边,在别让这样公婆带孩子,就直说,跟你们住在一起,别把孩子带坏了,你不配做爷爷奶奶知道吗,

如果我是女人,我来世间爹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不回报爹妈生我养我的恩,我是女人,我要找个陌生做丈夫,我要和陌生人结婚,陌生帮我搞个孩子,我有孩子也是陌生人的孩子,是我们共创造的孩子,也是公婆的孙子,那我就血缘相连一家人,以后只要丈夫不骂我,爱我,关心我,疼我,做事回家也喜欢帮我干家务活,公婆也来帮带孩子,我就好了,公婆跟孙子说什么,我不听,公婆是跟孙子玩的,我不管公婆跟孙子说什么我不听!公婆是陌生人爹妈,也是像我爹妈一样,四个老人都是我的爹妈,等他们四人都老了,我要同样伺候他们!

孩子小时挑拨一下可能有点用,等孩子大了,就会知道还是妈妈好。我小儿子是奶奶带大的,因为是男孩,奶奶爱的很,但是奶奶喜欢挑拨孩子爸爸跟我吵架,甚至跟我动手。后来我跟孩子爸爸长聊,一致决定把奶奶送回老家,我们两口子工作和带孩子,而且是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小学,姥姥带大的,儿子那时才两岁多一点。结果奶奶自作主张坐火车把儿子带回老家。我立刻追回去,本来想儿子天天跟奶奶在一起,会不想跟我回来,没想到儿子看到我,马上催我带他回家,不跟奶奶在一起。神奇不?这就是母子连心,任谁挑拨都没用。

我们做妈妈的对宝宝的爱到位了,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会动摇宝宝的,其实宝宝也是很敏感和聪明的,他们也是向好的学习的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的压力很大。老人家身体都还好,照顾自己没问题。那就没必要住在一块儿。孩子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可以找个钟点工。老人很爱孩子,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大人或吃顿饭,言语间不和就放下东西走人,能谈来就多坐会儿。你很有本事没本事还又是房又是车的。大人们是教育方式老旧,只会施加压力。想让你更出色。理解理解他们吧!你也有孩子了,当他上学的时候当他和孩子闹矛盾的时候……记得多些耐心多鼓励,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让大人们失去理智,暴躁责骂成了习惯。人往往会把上一代给的压力施加在下一代身上。其实大人们也在成长,需要更多的磨合慢慢的他们就懂了!

小兰和老公结婚1年后,有了小宝宝,两人在城市里买了房,生娃后就让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虽然很开心有了小孙子,但是待在城里总觉得哪哪都不得劲。

婆婆不大会说普通话,在小区里和别的老人说话总有点鸡同鸭讲,她听得懂别人说话,别人却不知道她在说啥。

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老家的时候总喜欢到处串门。可是城里的人家家户户都爱关门挂锁,住在对门都可能互不相识。找不到个说话的伴,让婆婆郁闷得不行。

这不,待了2、3个月以后,婆婆提出来想回老家,还说让她把孩子带回去养,她保证会养得白白胖胖的,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让小兰小两口可以在城里安心地好好赚钱,不用操心孩子的事。

这下,小兰有点慌神。她舍不得让孩子跟着奶奶回乡下,每天看不到孩子这不是要了她的命吗?可是如果婆婆执意要走,她和老公都要上班,没有精力自己照顾小孩。而且由于刚买了房,经济压力很大,也不可能自己辞职在家带娃。

怎么办?

其实,和小兰有同样问题的年轻父母,不在少数。

小两口到城市打拼立足,有的还没有站稳脚跟,有的刚刚成家买房,都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生了娃以后,也都需要依靠父母来帮忙带孩子。

但是父母从生活了一辈子的熟悉环境里,突然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城市,他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5、60岁重新适应新环境有多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里生活才最惬意最舒服。

老人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那里有他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处事方式。初到大城市,无论是语言、周围的人、住宿环境、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让他们一下子适应肯定有困难。

老家有天天见面唠嗑的邻居,有三天两头串门的亲戚朋友,城里都是陌生人,根本没有什么邻里概念,就算认识了有个点头之交,没准过几天对门就换了租客。

城里水啊、米啊、菜啊,什么都要花钱,不像在老家这些都是自家的,想吃啥到院子里采就行。对于节俭惯了的老人,难免觉得有些肉疼。

上一代的育儿观念难以改变

老人总觉得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哪里懂得还要什么科学育儿。

他们心里笃定:我不就这么带大几个孩子的嘛,哪个不是长得好好地,能吃能喝能赚钱!

对他们来说,什么1岁以后不能吃盐、大冬天才穿2、3件衣裳、不能追着喂饭、由着孩子到处涂鸦乱画那都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所以虽然父母来帮忙带孩子,但在育儿观念上,总也少不了一些争执和矛盾。

所以,我们能做的选择无非三种:

1、让父母留在身边,帮忙带孩子。

想要让父母继续帮忙带孩子,就得想办法解决上面的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怎么帮助老人适应大城市的生活环境?

2、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到乡下去抚养。

这个选择我是非常不赞成的。 让小孩离开爸爸妈妈,去乡下抚养,那其实就变成了留守儿童。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接受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伤害。

3、让父母回老家,自己带娃。

如果老人实在无法适应,那就考虑自己带娃,或者请人照看吧。这个主要取决于你们的家庭条件。

如果老公一个人的工资可以负担得起家庭开支,那么自己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如果经济压力较大,而你的赚钱能力还不错,那可以考虑请一个信得过的阿姨来照看。

大城市里有无数这样的小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也都有自己的选择。

为人父母是一种修行,无论如何,我们做到自己认为对的,那就是最好的。

有时候真的难办。我这也有同样问题,没办法帮你出注意,只能作为同道人说说我的情况了。我目前家我父母在我这看孩子,俩孩子,孩子挺大了。但我父母的教育方式问题多多,以前也没注意这个问题,慢慢地发现全是问题。媳妇倒是所谓的通情达理,与我父母没什么矛盾,关系比较融洽。我因为父母教育小孩问题与母亲争吵了好几次,有一次把母亲气吐了,上了医院,也不敢再这样下去了,说软话也不太顶用,来硬气点的也不行,没有了招法。还需要父母帮忙看小孩,自己又忙不过来,我这要是太狠了让父母呆不下去了又叫做我这做儿子的不孝。媳妇方父母很惯小孩,比如老丈人他们朋友聚会,带着外孙女,吃鱼时,老丈人会主动告诉大家别动鱼肚子,要留下来给他外孙女吃,基本不太控制的达到小孩的要求,平时电视电脑手机任小孩用,我在外地那段时间回来一看,小孩明显变得任性不会做事情等。

现在我的父母在看孩子,父亲平时不太说小孩,挺注重孩子学习的,但怒了会突然吼一嗓子。母亲就问题多多了,平时总是以勒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就像出于一种习惯一样,大女儿在上小学,学习上孩子出现点差错不是什么问题,但母亲会“狠讨”(“狠讨”东北话,我不会用别的词来形容,大概比批评更狠一些,达不到辱骂的份,道理很少,更多的是指责)方式对待,如果考试考了100分又没命的夸赞,平时本来应该小孩自己做的事,全让母亲包揽了,收拾个书包都得亲自上阵,以前吃菜都得急急忙忙帮着小孩夹菜。现在大女儿基本更不会做事情(我母亲这种情况(包括岳父岳母)剥夺了小孩练习动手的机会),遇到问题也不会处理,任性,很多小毛病,在跟大人说话时表现得却很谨慎,估计与母亲总勒令说话。不会克制自己,周末我不在家时,母亲会让小孩看电视,比如让看1小时,二女儿会看的差不多会不看,做一些别的事情或去小区找小孩玩,大女儿会继续看下去,我遇到好几次,回来家发现大女儿还在看电视,问过她,下午一直在看。带两个女儿去外面露营,搭帐篷时二女儿做得有条有理,而且整个过程基本她在主导,大女儿却将没等组装上的太阳遮罩拿跑,去远处迎风招展,还喊:“妹妹你快看!”妹妹回了一句:“姐姐就知道小儿科。”嗨。

现在我回来本地三年了,现在母亲不敢当我面那样,不过我不在家时估计她还会那样,简单跟她说过道理,有点说不通,母亲那种习惯也很难改。其实老人自身的习惯都很难改,而我们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但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我们一定是比老人强的,老人的错误太多了。现实是矛盾的,不过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他们是未来,世界变化得很快,其实我们不应该妥协老人的不良习惯而抹杀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