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否有权利要求学生送礼?

老师 0 25

老师是否有权利要求学生送礼?,第1张

老师是否有权利要求学生送礼?
导读:我能理解 这种做法这样说显得很残酷,但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承不承认,就是这样的事实。将给老师的送礼仅仅限定在人情关系上,而不是变成利害关系,才是纯洁师生关系的根本,这个确实需要制度上缩小老师合法伤害的空间,另外,还真的得靠高尚的师德。问题是

我能理解 这种做法

这样说显得很残酷,但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承不承认,就是这样的事实。将给老师的送礼仅仅限定在人情关系上,而不是变成利害关系,才是纯洁师生关系的根本,这个确实需要制度上缩小老师合法伤害的空间,另外,还真的得靠高尚的师德。问题是,社会普遍的道德如此不堪,我们对老师又有多高的道德要求呢?至少我是不敢太奢望的。给老师送礼,固然为了尊师,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可是扪心自问,很多时候,不就是为了孩子不吃亏,才会如此“人情世故”,如此讨好老师的吗?讨好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老

自从学者吴思先生发明了“合法伤害权”这个词后,很多人都知道官员手里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合法伤害权”。其实,医生、老师、消防队员等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而拥有一定的合法伤害权,普通公民也可以因法律的规定而享有合法伤害权,典型的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但医生、消防队员、教师或公民在行使的合法伤害权,一般均以权利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其往往被赋予相应的义务,如医生有救死扶伤的义务,消防员有抢险救灾的义务,老师有教书育人的义务,并不像官员那样以权力的行使表现出来。老师对学生可以优待之,也可以惩罚之,可以给好脸色,也可以不给好脸色,反正学生在老师的“教育”范围之内,老师就可以有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来“管理”学生。前者是合法恩惠,后者是合法伤害。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优待与惩罚的区别就大了,表扬与批评的区别也不会太小,尤其是它要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的合法伤害权本身其实并不大,但造成的后果可以很严重。这正是家长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原

对于被伤害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是自身福利的大大折损,对于被优待的孩子及家长来说,老就算不是多大的福利,至少不是一种损失。而且,家长很难抓得住把柄说老师违规违法伤害了学生,甚至连违背师德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家长为了孩子不吃亏——免于被伤害,而给老师送礼,既有普通的人情关系,更暗含着赎买老师合法伤害的权力,礼物就是赎金。赎金的多少视伤害程度而定,伤害大赎金就多,伤害小赎金小少。

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多的得到老师的青睐

一送礼物给老师是一种表达感激和尊敬的方式,但也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观点:

1支持送礼物给老师的观点:

激励和鼓励:礼物可以作为一种鼓励,激励老师继续教育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感激和尊重:送礼物是表达感激老师辛勤工作和对学生的付出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关系。

传统文化:在一些文化中,送礼物给老师被视为一种传统,具有特殊的意义。

2反对送礼物给老师的观点:

社会不平等:有些人认为送礼物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负担昂贵的礼物。

道德风险:送礼物可能引发道德问题,包括不公平的对待,以及老师是否应该接受礼物的问题。

教育质量应独立:教育质量不应该依赖于学生是否送礼物,而应该基于教育体系和教师的专业性。

二送礼物给老师本身不一定是贿赂,以下是一些观点,可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1礼物的价值:礼物的价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而寻常的礼物,如一张贺卡或小吃,通常被视为一种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方式,而不是贿赂。然而,如果礼物的价值过高,可能会引发贿赂的疑虑。

2动机和意图:贿赂通常涉及向某人提供礼物或金钱,以获得特定利益或优势。如果学生或家长的动机是通过礼物来影响老师的行为,例如改变分数或取得其他不正当的好处,那么这可以被视为贿赂。

3透明度和道德:在送礼物给老师时,透明度和道德至关重要。如果礼物是公开的、透明的,没有任何期望或条件,通常会被看作是一种友善的举动。

4学校政策:学校通常有规定老师是否可以接受礼物以及礼物价值的政策。遵守学校政策是很重要的,以确保公平和透明。

总之,送礼物给老师本身不一定是贿赂,但是否被视为贿赂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礼物的价值、动机和上下文。最终,送礼物给老师是一个个体决策,但在做出决定时,应考虑道德、伦理和社会因素,以确保行为是合适和公平的。

送礼物给老师本身并不等同于贿赂。贿赂涉及非法或不道德的动机和行为,旨在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要谨慎行事,确保礼物是在合法、道德和透明的框架内给予的,而且没有违反学校或社区的政策。

法律分析:不算,贿赂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老师不属于此范围,给老师礼物不算贿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每年的9月10日都是我国法定的 教师节 ,节日到来之际,不少家长和孩子都会想着送点什么,向辛苦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之情,但一般说来,礼物是不宜太昂贵的,否则就有收受贿赂之嫌了,这一点中外都有一定的共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世界各国教师节收礼规定_什么样的教师节礼物不能收,欢迎阅读。

目录

世界各国教师节收礼规定

教师节实用礼物推荐

教师节送礼注意事项

世界各国教师节收礼规定

教师节到来之际,学生们往往会赠送老师礼物,体现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但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师的职业失德行为的容忍度也相对较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针对教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收礼行为也有相关的约束。

美国:收礼“规矩”,不超5美元

在管理层面上,美国每个州甚至每个学校,对于老师收礼都有一定的规定。

以纽约市来说,由于公立学校的老师属于公务员体系,所以老师首先必须遵守不得接受与纽约市有生意往来的公司超过50美元(含50美元)的礼物的原则,纽约市 教育 部门强烈不主张老师接受与教育部门有关的承包商赠送的礼物。

关于学生个人的送礼,纽约市有关规定说,老师可以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监护人用来表达情感且价值不高的礼物,比如说廉价的围巾、手工制作的点心、 贺卡 、手工制作的礼物等等。

马萨诸塞州的规定与纽约市的规定类似,但如果是班级合赠的礼物,以每个人少量出资为原则,超过50美元的礼物老师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孩子需要老师写推荐信或者评语的时候,家长赠送的礼物,哪怕低于50美元,这种礼物也是不能收的。

而阿拉巴马州道德委员会曾于2011年发文,防范学校的官员和老师受贿。规定列举可以接受的礼物类别如:水果篮,家里自制的饼干、 圣诞节 的装饰品、课堂用品等。如果接受过于贵重的礼物可能就违法了。受贿者可能面对牢狱之灾并罚款6000美元。

韩国:遏制教师受贿,发现举报有赏

韩国教师节是每年的5月15日,为遏制日益严重的教师受贿现象,韩国首尔市教育厅曾在2009年公布《关于腐败行为举报奖励金支付的条例》立法预告,以杜绝教师和教育部门公务员腐败现象。

根据这项条例,普通市民和公务员都可举报教育部门公务员或教育厅派遣工作人员收受钱财行为。举报人可获受贿人接受财物和招待相应金额10倍以下、职务相关不当利益罚款及没收金额20%以下奖励,奖金总额上限为3000万韩元(约合24万美元)。

教师在韩国是收入较高的稳定职业。如果教师收红包,不但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失去每月几百万韩元的收入,还会影响到自己的退休金。所以,教师节到来时,很多教师主动闭门谢客,不敢收取红包。

德国:收礼价值最高不超过10欧元

每年6月12日是德国教师节。这一天德国各地都会开展尊师活动,学生也会给老师送礼物,但礼物都很特别。德国老师根本不在乎礼物的价值,而是看学生的心意。

外媒曾报道德国柏林一名女教师因收取学生礼物超标,被学生父亲控告,柏林行政法庭判该教师罚款4000欧元。检方没有公开说明收取的礼物是什么,仅称其价值200欧元。女教师缴纳罚款后,法庭停止继续调查此案。

柏林内政部规定,该市管辖范围的公务员收礼价值最高不得超过10欧元,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教师、消防队员及警察亦受规管。当局对公仆收取礼品范围及价值有详细规定,例如接受的礼品只能是“礼貌及象征意义上的”,价值不得超过10欧元;学校高层不得接受任何场合的赠送门票,教师只有在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才可接受主办方提供的免费车票、赠券或机票等。

德国学生或家长一般没有向教师私人送礼的习惯,只有班主任换届、中学 毕业 典礼等特别情况,学生们才会集体捐款给老师买纪念品。由于礼品标准不能超额,令送礼成为难事,例如一个30人的班级,即使每名学生仅出资1欧元也会超标。

德国各地区公务员收取礼物价值的上限都不同,例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标准为每年25欧元,慕尼黑则为15欧元。

中国香港:法律严格限制老师收礼

在香港,即便家长想给老师送礼,也是有礼无门。根据《防止贿赂条例》第9条,凡学校雇员未经校董会批准而因工作关系索取或接受利益,均属违法。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利益”包括金钱、馈赠、贷款、费用、报酬、职位、受雇工作、合约、服务及优待。如果违反了上述条例,一经定罪为贿赂,情节严重者则有可能面临10万港元的罚款以及3年的监禁,不管是送礼人还是收礼人。

那么香港老师可以收取多少金额的礼物按照香港教育局提供的《学校内部守则的样本》建议的利益金额上限,学校教职员接受(但不得索取)的利益包括:学生或家长送赠的礼物,但价值不得超100港元;学生或家长在毕业典礼上送赠的礼物,但每次总值不得超500港元;退休或辞职时,家长、同事、学生或旧生送赠的礼物,但每人所送赠礼物的价值不得超1000港元。

一旦教职员接受不属上述范围的利益,必须在事前或在接受利益后,尽快向校长取得书面批准。而校监、任何校董或校长如要接受利益,均须校董会批准。

加拿大:没有教师节,老师不敢收礼

加拿大没有专门的教师节,但在圣诞节和情人节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送些小礼物,比如巧克力、和孩子一起做的贺卡、小工艺品、或者咖啡厅的消费卡(金额不大,一般约为数十加币)。总之,都是些小礼品,老师在这方面没有要求,也不敢有要求。

阿根廷:教师节当天有特殊津贴

当中国学子在“教师节”向自己的恩师献上祝福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阿根廷的教师们也收到了节日的礼物。阿根廷的教师节与中国只差一天,是每年的9月11日。

教师节这天,阿根廷的每位老师都会收到70比索的特殊津贴,约合200元人民币,钱虽不多,但显示了政府的姿态。而老师们收到的教师节礼物也融合了当地的习俗,很是与众不同。

除了节日红包之外,在热情奔放的阿根廷,人们特别喜欢烤肉,于是学生们会在教师节的时候办烧烤晚会,亲手烹饪给老师,用香喷喷的烤肉、美味的啤酒和动听的音乐表达对于老师的感谢和尊重,这也因为在阿根廷,人们认为亲手烹饪招待他人是最好的礼物之一。

芬兰:礼物价值25欧元以下

芬兰没有专门的教师节,在其他节日,比如圣诞节,学生也送老师一些小礼物。但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只能送价值25欧元以下的礼物。不送礼不会被刁难,若送礼送得过头,反而会让老师会反感,因为你是在给他找麻烦。

芬兰的老师们对教师节礼物可以收,但不能是贵重礼物,这是有规定的。而如果公开收钱就更不是小事,不仅仅是被免职,还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

教师节实用礼物推荐

1、细致入微类

swiss胶原蛋白:想必这个是女老师们很喜欢的礼物,胶原蛋白可以提供头发、皮肤、指甲所必须的营养。

护手霜:护手霜品牌众多,预算多的话送茱莉蔻欧舒丹,预算少的话送美加净曼秀雷敦,老师们被粉笔腐蚀的手指需要护手霜的呵护。

润喉糖:润喉糖可以缓解咽部不适感,想必长时间大声讲课的老师们很需要。

2、生活必备类

便携按摩器:送老师一款按摩器来拯救他们长期伏案工作而酸痛的身体吧~

便携CD机:给老师的办公室加点音乐好像也非常不错,更妙的是,送了老师这个的话接下来的教师节你就可以只送老师CD了,省时省心!

保温杯:好像很多老师都有自带水杯喝水的习惯,冬天也快到了,那就老师一个好用的保温杯吧,能一直喝上温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哦。

<<<

教师节送礼注意事项

1、送礼时一定要记住将物品的吊牌、价钱拆除,不管礼品是否贵重,都不应让受礼人看到,这样一个细微的小动作更能让受礼人感受到送礼人的心意。

2、礼物的价格不是重点,重点要是这份礼物是你自己动手制作的,相信老师收到会跟感动。

3、避免送太昂贵的礼物,免得闲得功利心太重,这样反而会让人拒绝,对自己也是个负担。

4、有的人干脆直接去问老师喜欢什么东西,其实这样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后面都会遭到拒绝,因此诚意也会被怀疑。

5、不要送老师一些高档的奢侈品以及不切实际的礼物,要考虑到你送的礼物老师日常是否能应用到。

6、送礼时,不要为了不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就说“也不知道买什么,就随便买了,”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并非真心实意。

<<<

2021世界各国教师节收礼规定相关 文章 :

★ 2021年教师节慰问活动方案

★ 2021教师节慰问活动方案

★ 2021年教师节总结活动内容

★ 2021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策划

★ 2021教师节活动实施方案

★ 2021年教师节最暖心的礼物

★ 2021年是教师节多少周年纪念日

★ 2021举办教师节活动方案

★ 2021教师节礼物排行榜最新推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学校每年都开会强调廉洁自律,但老师们学精了,会避开九月高峰期,暗示家长们在淡季送礼。

教师收受家长礼物,算不算受贿?

刑法中的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教师能否构成受贿罪,首先需明确教师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公办学校的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但不是所有在编教师都从事公务。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换个通俗的说法,学校中负责人财物事的领导才算从事公务的人员。

普通教师负责教学,从事不具备职权内容的技术性工作,不属于公务。公办在编教师在招生录取、采购教材等工作中收受他人财物,可能构成受贿罪;民办学校聘任制教师则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另外,所有教师无论有无编制,都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介绍贿赂罪的主体。

例如:2015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老师、乐团指挥罗天如涉招生腐败,在艺考中收受学生家长请托,帮忙运作录取关系考生,敛财2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综上可知,教师收受家长的人情礼物不算受贿罪。虽然不算犯罪,但同样是腐败,是违纪。

教师不能收礼。公共教育有别于私塾、家教等私人教育,依托公共资源,国家通过财政保障运行。教师手中的权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是公共权力的延伸和具现。上课提问谁、排座位谁坐前排、表扬谁批评谁、让谁当班长……教师利用国家赋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力牟利,假公济私就是受贿。

教师不该收礼。三尺讲台薪火相承,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教师这一职业,没有点儿理想主义很难干得长久。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塑造一生。送礼收礼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带进校园,腐化学生心灵,让孩子从小形成送礼换特权的价值观。而且,教师收礼败坏师德师风,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贪图蝇头小利而自贬身价,不自尊自爱如何令世人尊师重教?

教师不宜收礼。如前所言,虽然教师收礼一般不适用刑法,但不等于可以肆无忌惮。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健全覆盖大、中、小、幼的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对教师违规违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在编教师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约束,如果是党员还须遵守《中国***纪律处分条例》,收礼违纪,后果自负。《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四条明确: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教师如有此类行为将视情节轻重受到处理,并记入人事档案。

家长敢给,你敢收吗?现在互联网何其发达,微博举报何其便捷。老师收了礼等于授人以柄,一旦家长捅到网上引发负面舆论,老师反而处于弱势。不信?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2017年1月,张老师担任广东连州市连州镇某小学班主任。某家长要求张老师给孩子往前调换座位,张老师因孩子个子高调座会遮挡其他学生而拒绝,没想到这么点小事埋下了祸根。1月28日正月初一,该家长给张老师发了个8888元微信红包,张老师当即回赠90元红包,但对方一直没领取,张老师当时没放在心上。

该家长把张老师收红包的截图发到网上,同时到当地教育局实名举报。之后,当地教育部门认定张某某行为已构成违纪。鉴于张某某回赠红包的表现,在主观上没有贪心占有的故意,经研究,决定对张某某免于纪律处分,给予诫勉,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令张某某提交书面检查,所收受的红包交由组织处理。

你说张老师冤不冤?碰瓷式红包怕不怕?禁止教师收受家长财物既是职业道德,也是对教师的变相保护。顶风作案,得不偿失,识时务者当分得清孰轻孰重。

教师节不该成为“教师劫”,家长切不可做始作俑者。其实,一声声“老师好!”即是最温暖的感恩,学生学业进步、健康成长便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