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要不要送回老家?

孩子 0 49

宝宝一岁半,要不要送回老家?,第1张

宝宝一岁半,要不要送回老家?
导读: 作为宝妈,我能理解题主的矛盾和纠结,一则一家人携家带口在外面拼搏,虽然收入高一点,但除去老人孩子房租生活费等各项开销,能存下的钱有限,因此在外地工作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二则老人一般都比较恋根,如果有机会,老人肯定是希望

作为宝妈,我能理解题主的矛盾和纠结,一则一家人携家带口在外面拼搏,虽然收入高一点,但除去老人孩子房租生活费等各项开销,能存下的钱有限,因此在外地工作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二则老人一般都比较恋根,如果有机会,老人肯定是希望能够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去,这样夫妻两个人还能多存点钱,老人孩子在老家开销也相对低一些,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工薪阶层,面对这种情况,确实容易陷入两难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宝妈, 若莲的建议是,尽量坚持让宝宝在父母身边待到3三周岁以后再考虑让老人带回老家。

0~3周岁是宝宝性格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宝宝语言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同时更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缺席了宝宝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很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弥补了。

若莲认识一个宝爸,听他讲过他家女儿的成长经历,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想要过早让宝宝跟父母分离的家长们敲个警钟吧。

这位宝爸说他家女儿现在十一岁了,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在老家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因为老家距离这位宝爸工作的城市很远,基本上半年一年回去一次。到了女儿三周岁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位宝爸和妻子决定将女儿接到身边上学,女儿接过来以后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女儿在老家养成了非常任性跋扈的性格,而且特别叛逆,特别自私,卫生习惯也很不好,总是邋里邋遢的,每次宝爸和妻子想要管教女儿,女儿就会非常生气,对他们很排斥,一点也不愿意跟爸爸妈妈亲近,只要爸爸妈妈教育她,她就哭着闹着要回老家找奶奶,哪怕是语气平和的教育她也不听,直到现在十几岁了,性格依然任性叛逆,依然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亲近,从小打大从来不会主动跟爸爸妈妈撒娇,也不黏爸爸妈妈,感觉父母跟女儿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越…

这位宝爸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不会选择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不管多难都要把女儿带在身边,好好陪伴她长大,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她跟其他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样,开心了找爸爸妈妈分享,伤心了找爸爸妈妈安慰,想要什么东西了趴在爸爸妈妈怀里撒撒娇…这才是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该有的样子啊!

最后若莲想说,虽然现在将宝宝留在身边,父母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也会更加辛苦一点,但请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也都是暂时的,我们做父母的辛苦一点,熬一熬,努力给宝宝一个幸福有爱的童年,孩子会用一生来回报你。让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无价的礼物,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重要的底气。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三岁之前尽量不让孩子离开父母太久,在孩子的世界面对对象分离超过七天,也许就被理解为遗弃。

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仅是学语言的敏感期,也是他依恋关系, 情感 世界的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期间有稳定的安全依恋关系孩子,一生都有一个心理的安全基地,可以从此出发去建立他自己丰盛幸福的一生。如果这个安全基地被破坏,或者是根基不稳,根本就没有建立来,那么他就会穷起一生,去不断地寻求 情感 的链接和内心的安全。成人后孩子在 情感 世界和亲密关系上也会不断受挫。

所以建议你尽量克服困难,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

孩子由谁带,在哪带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老人是否会带孩子

带孩子不是简单的给吃给喝陪玩一玩就可以的,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老人 育儿 观念,文化水平,整体素质,三观等跟年轻人不一样,看老人平时带娃的情况,老人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否可行,是否能放心给她带,如果放心,那么就简单多了。

这里举个例子,我表姐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她很好,但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小时候基本不说话,内向,有点呆呆的,敏感,老人也跟着经常说她内向,不合群。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很一般,基本不沟通。直到她嫁人生子后话语才多一点,有老公疼,婆家人理解,生了女儿自己带,女儿也活泼开朗,机灵聪敏。她说小时候不说话,是因为没有人理解。

所以 育儿 方式不一样,带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

2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收入较好的话,可以考虑放在身边带。孩子3岁前由父母带,更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更好,性格发展更健全。

第一种情况 ,孩子父母一方辞职在家带孩子,另一方的收入可以支撑家庭开支,那么可以自己带孩子。

第二种情况 ,孩子父母都上班,请小时工,或者请 育儿 嫂帮带孩子,家庭收入可以满足请人帮忙,那么孩子可以留在身边带。

第三种情况 ,家庭收入一般,一方辞职了,另一方收入也不够开支,那么孩子自己带很勉强,还是得奶奶带。

3 其他可行办法

①是否还可以再挽留老人继续帮带

老人为什么要回老家,是否因为不适应现在的生活,或者老家有事,或者其他原因。

如果可能,针对回老家的原因解决问题,还是要挽留老人帮忙带孩子至少到可去幼儿园的年龄。

②是否还可以有其他亲人帮带

现在孩子不是婆婆带,就是外婆带,或者妈妈自己带,有些是男性长辈带,或者爸爸自己带,反正谁能带孩谁合适孩子就谁带了。父母能让孩子留在身边比其他什么都好,有些事可以适当妥协。

③ 带回老家带是否也可

如果老人带合适,虽说老家远了点,但可以经常打电话问问情况 ,还可以视频看看孩子,有假期还可以回去看孩子。可以带回老家一段时间看看,实在不行再接回孩子来,重新想办法。

以上总结,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一些要妥协和为难的地方,尽量留孩子在身边带,能自己带就自己带,实在不行,只能让老人带回老家带了。

我觉得不要!我两个孩子,大的五年级12岁,今年马上就要六年级。课业紧,压力大,小的才22个月,但是两个孩子我都自己带在身边。我觉得孩子的成长我不想错过!

如果说是因为工作原因,你可以叫父母过来帮忙搭把手,孩子还是要自己教比较好。因为现在大多都是隔代亲,老人带孩子,会把孩子宠坏掉,一些习惯养成很容易。但是想改就很麻烦了。所以说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理由,孩子还是自己带会更好些!

带孩子的时间快乐且又短暂

建议不要送回老家,但凡自己能想到办法把宝宝留在身边教养,都不要同意宝宝随老人回老家,尤其是孩子在这样的关键期;否则,宝宝在老家待的越久,以后你后悔和自责的概率越大。

首先,孩子这个生长阶段不但是语言培养的关键期,而且是亲子 情感 培养的关键期。宝宝这时是最需要父母在语言上的启发和引领,语言的启发同时也是大脑的开发。

同时,亲子 情感 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和孩子分开时间久了,孩子的心和你的距离想再拉进就不会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宝宝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这个阶段也很关键。宝宝回老家生活,他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再改,就相当的困难了。

最后,我想说,宝宝都一岁半了,你再辛苦一年多,他就可以上幼儿园了;为了今后更多的省心,何不现在费点心,再想办法坚持一段时间呢!

宝宝还是自己带在身边比较好,这样有利于成长。

太小了,不建议,小孩需要父母的陪伴,给孩子留下美好童年!

不建议送回老家,我生了两个孩子都是留在自己身边带,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就是回家看孩子,孩子只有假期偶尔让老人家带回去玩几天。

自己带孩子的几个优点 :

1,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亲身边长大,都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相对会比较开朗。

2,特别小的孩子更粘爸爸妈妈,宝宝需要拥抱和撒撒娇,而且每天必须出去走走运动一下,也是需要体力。

3,爸爸妈妈带孩子同时教给他们生活的安全常识、为人处世、识字等等。特别是宝宝在游乐场玩时候,培养孩子正确交往方式。

4,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可以帮忙干些家务活,不会溺爱孩子。

5,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细心发现宝宝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的改正。

6,爸爸妈妈带孩子也是促进自己再次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自己带宝宝后就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总而言之,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肯定是比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更好,当然,自己带孩子一定会有辛苦一点,这点辛苦也是微不足道的,希望每个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都努力加油!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加精彩!

我建议还是不要送回老家。作为妈妈是不舍再加上孩子正在学说话期间更不能送回老家。我们再难都要克服下,但对孩子小到另一个环境种种不适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烦燥。我们作为父母尽可能给孩子所有爱,让他能有个 健康 的身体,美好的童年。

那要看你你们是什么情况,如果是上班没有时间带那只能给爷爷奶奶看了,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带好。

俗话说:“女人是软弱的,母亲是公正的。”从怀孕到分娩,再到抚养孩子,这对每个母亲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分娩时的疼痛也被评为最高程度的疼痛,这足以说明怀孕妇女有多困难。然而,卫宝今天介绍的母亲就比较困难了。她怀孕了,生了五胞胎,是14个孩子的母亲。她现在怎么样了

2009年,加州好莱坞45岁的单身母亲Nadya Suleman已经有了六个孩子,她想再要一个孩子。当时,她接受的是体外受精,存活率很低,所以医生一次植入12个胚胎。

后来,由于医生的检查失误,纳德雅和医生以为怀了双胞胎。直到17周的第二次怀孕测试,纳迪亚才知道自己怀了8个孩子。这名医生后来因严重违反医疗规定而被吊销行医执照。

而那个他在酷神之间暂时怀上了8个纳德雅的孩子。想知道的是,在她的认知能力方面,从来没有想过怀上8个宝宝的后果是什么,除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外,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也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她怀孕了,娜迪亚不打算放弃这些东西。

随着娜迪亚的孩子长大,她的脖子受伤了,不得不辞掉工作呆在家里。没过多久,娜迪亚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被迫申请破产,并拍卖了房子,以维持八个孩子出生的物质基础。

但当娜迪亚的故事曝光后,许多网民抨击了她。在他们看来,一个单身的失业妇女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坚持生8个孩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些最极端的使用者用死亡威胁她,以阻止她申请福利。

但娜迪亚并不介意。在她看来,如何支持她的孩子是她面临的最大问题。孩子出生后,她想尽一切办法使收支平衡。她隆胸、做整形手术、跳脱衣舞,甚至去色情业赚钱,后来还因此获得了成人频道奖。

但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她看到女儿偷偷地穿自己的高跟鞋模仿自己走路。这给Nadia敲响了警钟,她说她不想给她的孩子们留下不好的印象,需要成为他们更积极的榜样。

随着她的热度不断上升,话题也有了一定的程度。一些电视台邀请她参加真人秀节目,所以她拍摄了自己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并与观众分享,这也为她赢得了薪水。此外,她还担任家庭治疗师和咨询师。

因为娜迪亚工作如此努力,她和她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他们一家住在租来的三居室里,娜迪亚买了一辆破旧的皮卡。早上起床,给孩子们做早餐,送他们上学,然后去上班。

下班后,她把孩子们带回家,给他们做饭,做家务,监督他们做作业。很难想象一个单身母亲是如何独自抚养14个孩子的。但现在看来,这14个孩子几乎完全靠自己了,他们甚至不需要娜迪亚督促他们做作业,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此外,在娜迪亚的教育下,14个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从来没有争吵过。他们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一起度过一整天。虽然娜迪亚仍然整天谋生,但每次看到孩子们快乐的一面,她的心就更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娜迪亚也会继续做个好妈妈。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借鉴。因为妈妈式的学生返乡,对孩子和家长来说不仅缓解了孩子们归家心切的心还更有安全感和温暖感。而且还有很多好处。

1可以增加师生情。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更能让人感觉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父母一样担心孩子归途是否安全。即便是途中遇到困难,可以和老师联系,老师也会帮助解决。老师和学生在互动的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师生情。这样的关心让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也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因为只有把学校当成一个大家,才会有集体容易,才会更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上去。所以说妈妈式的学生返乡值得借鉴。

2保证孩子安全。学校包机送孩子回家。那样更安全。因为学校提前给孩子做好了回家的安排,那样孩子就不用为了回家买不到票而难过或者逗留,孩子早点回家有父母的照顾会更安全。所以说学校为孩子的反乡做打算会让孩子回家的旅途更近更安全。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怎么回来,路上会不会遇上什么困难。所以顺这种反乡政策更安全。

3更快的让孩子能够返乡。学校包机送孩子,孩子一放假,收拾好行李就可以统一出发回家,那样会更快的到家。那就不用担心路上会堵车或者是逗留。孩子也可以更快到家,学校和家长也会更放心。

总之,哈工大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政策很值得借鉴,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能让孩子更快赶回家乡,过个愉快的假期。

撒贝宁分享过一件趣事。

有一次他回家,看到双胞胎孩子正在啃他的拖鞋,一下慌了神,赶紧上前制止,并责怪妻子怎么能放任孩子啃拖鞋。

没想到,妻子李白却云淡风轻地说:“这又不是外面的拖鞋,是家里的拖鞋。”

意思是: 家里的东西啃几口怎么了,哪这么多事。

李白是加拿大籍人,又到英国读过书,从小在国外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中长大。因此在 育儿 观念方面,和在国内长大的撒贝宁相距甚远。

总会有国内的朋友,在谈及怀孕生子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感慨怀孕的辛苦在养娃面前那都不是事!也不少女性朋友在吐槽带娃的一地鸡毛时,感慨国外妈妈带娃的轻松。

仔细了解后发现,在养娃这件事情上,国外的妈妈真的要轻松不少,甚至跟国内有着天壤之别。

有个说法特别形象:国外妈妈一边带娃一边就把家务做了,中国妈妈一个人带娃却连饭都吃不上。

为什么国内的妈妈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往往更显得辛苦,而国外的妈妈带娃却很轻松?

其实这里面啊,有文化的因素,更有国情和 社会 环境的因素。

以下几点原因,我们一起来看。

首先非常现实的一点,就是经济问题。

国外的已婚夫妻生不生孩子,那是自己的选择问题,而国内更多的年轻人不生,大多是迫于经济的压力,不敢生,对长辈的催生也早已免疫。

首先来看看,生一个孩子,国内的女性要付出什么:

1、职业发展受影响;

2、身材走形外貌焦虑;

3、怀孕在职场被歧视,甚至被迫离职;

4、短暂的产假后背奶上班的尴尬,或是一边奶着孩子一边为大额的开销焦虑;

5、生完后怎么养?家里老人无法帮忙的,请保姆又不放心的,经济方面或个人追求方面不允许做全职主妇的,怎么办?

另一方面,养大一个孩子,并不是付出时间精力就可以的,他更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财力”。

从早教班到国际幼儿园,从学位房到各种兴趣班,一般的家庭真的耗不起,敢生一个好好养,那都是了不起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生育率不断在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娃的原因。生活不易,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很多年轻人不想再多一个小生命跟着受苦。

像是北欧这些高度发达的国家,产假都是56周起,从怀孕开始就会有各种 育儿 补贴,孕妈完全不用为经济发愁。

其次,孩子从婴儿的时候开始,就会有非常多的托儿所、免费的早教机构,妈妈们忙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孩子放心交给别人,无论多小都会有人帮忙看。

国外也没有要给孩子买房买车的传统,大学阶段的学费也基本是让孩子自己去贷款,因此国外父母们在生了孩子之后,依旧可以享受和追求自己的生活。

相比之下,国内的父母更多的就是委屈和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这也就注定了中国的父母在选择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劳累,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国内妈妈带娃,就像不少公益广告呈现的那个样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手里忙着做不完的家务,孩子也哭,妈妈也跟着哭……

为什么国内带孩子的妈妈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1、 男人承担了赚钱的主力,公司忙加班晚自然就顾家少,管孩子、做家务便都落到了妈妈的头上,俗称“丧偶式 育儿 ”;

2、国内公交、地铁、公园哪哪都是人,母婴室也很少见,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出门不方便也不安全,活动空间很小,没有社交,再加上国内房子普遍小,每日围着孩子转的妈妈们就会变得精神压抑;

3、 国内妈妈普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重视孩子的需求,事事亲力亲为。

比如衣服脏了就给换,换了又要洗,洗了还得收拾,孩子的玩具也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收拾,吃个饭还得喂,喂的过程中还要不停擦嘴……每一件琐碎其实都非常消耗妈妈的能量,同时也让她们忽略了自己。

4、随着孩子长大,辅导孩子学习又成为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不用辅导的时候父慈子孝,一辅导亲子关系就变得紧张。

在这些方面,国外妈妈们就有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 社会 环境的优势:

1、国外工作时间短,不用加班,爸爸妈妈能轮流照顾孩子,一起做家务;

2、 跟国内把孩子当小祖宗养不同,国外的父母不会整天围着孩子转,而是优先顾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再来顾孩子,也就没那么强烈的牺牲感,更多的把养育过程当成一种生命体验和享乐;

3、国外的父母也不会事无巨细,他们在 育儿 方面主要贯彻的一个方针是:“衣食住行简化,思想教育精致。”

他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一日三餐上,也不会强迫孩子吃多少,从吃辅食的时候开始就会丢给孩子一个勺子让他自己吃。

也不会特别在意家里的卫生,相反,他们会和孩子安静地各做各的事情,也会在和孩子阅读、 游戏 的过程中,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自己也得到了放松。

4、 国外的各种母婴设施完善,妈妈带着孩子出门非常方便。

踩个单车都能带孩子,手推车哪里都可以放不会被偷东西,每个场所也都有相应的托儿所,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各种地方,生娃前后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5、国外房子普遍是比较大的独立屋,有前后院子,超级大的落地窗户,夏天可以在花园里搭个小水池,妈妈隔着大玻璃窗做家务,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就行,冬天也能让孩子在屋子外面打雪仗。

邻居也都是认识的人,不会有人偷孩子。

在国外, 社会 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到了妈妈们最大的照顾,文化方面也更愿意让孩子的成长顺应自然,家庭也能给予比较大的支持,妈妈肩上的担子自然就减轻一些。

电视剧《安家》中的宫蓓蓓,虽然是个妇产科医生,但在 育儿 这件事情上,仍和自己的婆婆产生了非常大的摩擦。

比如她教育孩子吃饭不能看平板,公公却反过来责怪她:孩子吃得好好的,你这是干嘛。

她让婆婆不要给孩子喂饭,婆婆居然当面抹起眼泪来,让婆婆给小宝做辅食,婆婆坚持说不用做辅食,母乳喂养就行,丈夫护着自己的父母。

也因此,她动了要再买一套房子,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决心。

国内有一组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那就是在所有的离婚夫妻中,因为婆媳关系离婚的居然占了50%。

一个家里不能同时有两个女主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国内不少夫妻双方都需要上班顾不了孩子的家庭,不得不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结果矛盾冲突不断,反而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解释、调节,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内耗。

国外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婆婆不会过多地参与小家庭的生活,也不会频繁催生,生孩子养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有需要的时候一个星期也会帮忙带一两天,但绝对不会住在家里长期帮忙带。

这也就避免了很多的家庭矛盾,也不会因为婆媳关系影响到夫妻关系。

爸爸主动参与到 育儿 中来,婆婆跟小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整个家庭氛围也就更轻松快乐。

总的来说,国外的妈妈带娃轻松,更多的是 社会 和文化支持的。

比如产假长、教育支出很少、丈夫和婆婆能够给到相应的支持和空间, 社会 对带着宝宝的妈妈周全的考虑和完善的设施,这些都是在国内几乎不能奢望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国人想要跑到国外去生孩子、养孩子了。

-END-

#美国# # 情感 事务所#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