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第一,是不是在教育和带孩子问题的沟通交流过于强势,让姥姥觉得很有压力,带孩子真的非常辛苦,谁都不想趟这趟浑水,如果又累又得不到尊重,肯定分分钟想放弃。 第二,协助帮忙带孩子,如果一个人长期干一件很累又无聊又无回报的事情没有解压方式,就
第一,是不是在教育和带孩子问题的沟通交流过于强势,让姥姥觉得很有压力,带孩子真的非常辛苦,谁都不想趟这趟浑水,如果又累又得不到尊重,肯定分分钟想放弃。
第二,协助帮忙带孩子,如果一个人长期干一件很累又无聊又无回报的事情没有解压方式,就很容易爆发,所以建议做儿女的下班周六周日不要拿着手机玩不停,多带孩子多做饭,体谅下老人的辛苦,没有人是应该的尤其是姥姥,养闺女是为了养个小棉袄,结果自己变保姆拉年内心肯定憋屈。
第三,回报,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得给与足够的回报,因为我就是一个人带孩子真的比上班累非常多,姥姥带是情分不是本分,该给的礼,该多给的关心,不要少,哪怕回家给妈妈洗洗碗按摩下,多说几句谢谢拉,多说几声妈妈辛苦您拉,不开心拉带去商场买买买啊!
总之,别把这情份进行道德绑架没有人应该给你带孩子,有人给你带一定好好对待老人,不然像我与先生在诺大的北京带个娃真的非常累,完全没有人搭把手人都磨老拉几岁,所以珍惜感恩!
女儿的两个孩子都是我带的,外孙女今年9岁,二宝现在也三岁了。带孩子不容易,中途有过想撒手不管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现在每每看到孩子们围绕在我身前身后的喊姥姥,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女儿和女婿是大学同学,女婿家是农村的,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他有一个大一岁的哥哥,在老家务农,结婚后一直和他父母住在一起。
女儿怀孕快要生的时候,她婆婆就明确表示,家里活计忙,大儿子和大儿媳妇的孩子才两岁多,离不开她,所以她不能来城里帮忙小儿子家带孩子。
女儿既然当初决定嫁了,自然是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的,也从来没指望婆家什么,而我们这边就女儿这么一个孩子,我又退休早,正好闲在家里没事做,自然而然就担起了帮女儿带孩子的重任。
女儿生老大时早产,孩子体质特别弱,隔三差五地闹毛病,跑医院。那时女儿和女婿正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有时候忙起来好几天见不着人影,如果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我一般也不会叫他们,怕牵扯他们精力。
孩子每次发烧或者有些小病小痛的,都是我和老伴带着她去医院,小孩子身上难受,夜里睡不安稳,总是哭闹,我和老伴轮流抱着她哄,累在身体,疼在心上。常常是等到把小家伙哄睡着了,我们也累得精疲力尽,但也不得不强打精神,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其实身体上的辛苦都能坚持,最难忍受的是心里的委屈,有一年快过春节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一家来城里办年货,顺带来看小孙女,正好赶上女儿在外地出差,外孙女又发烧在打针。
孩子奶奶心疼孙女,话里话外有些埋怨我们母女没把孩子带好的意思,好在女婿贴心,解释说孩子发烧是因为体质差,孩子爷爷也是明事理的,怕我们不高兴,一直在中间打圆场,我看在女婿和生病的孩子份上,忍住了没和她好好掰扯掰扯的想法。
但这件事让我和老伴心里很不舒服,我们替女儿女婿带孩子,从没图过他们什么,而且孩子的一应用品大多是我们花钱买的,奶奶家不体谅也就算了,还说三道四实在不应该。
当时也有了撂挑子不管的想法,但是,看着小外孙女软软糯糯的可爱样子,再想想女儿和女婿的不容易,还是不忍心撒手不管,于是这件事连在女儿面前提都没提就压了下来,继续尽心尽力带孩子。
在我和老伴的精心照顾下,等到小外孙女上幼儿园时,体质已经完全调理好,终于不再隔三差五生病了,长成一个 健康 结实的小姑娘。
二宝是个男孩,比姐姐皮实,带着也省事些,但是中间也出现过一次不想带的想法,事实上,这种想法还付诸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最终也没能实现。
小家伙特别灵,学东西很快,尤其擅长模仿,而我和老伴年纪大了,一些老旧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很难更改。比如,老伴喜欢就着两口烧酒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结果导致两岁左右的小外孙不放电视就闹着不吃饭。
再比如,我喜欢做菜做饭,家里有很多用于烹饪方面的东西,然后小外孙在鼓捣他那些玩具的时候,给玩具起名字都是我经常做的食物的名称。
这些都是跟了我们大半辈子的习惯,想改不容易,但又很担心这些东西会对小孩子的成长会有不好的影响,觉得小孩子还是在父母身边更有利于成长,所以,我把小家伙送回了女儿家让她自己带。
那时候,女儿和女婿的事业正红火,他们依旧那么忙,女儿又要打理生意上的事,又要照顾小孩子,两边很难兼顾,半个月不到,人就瘦了一大圈,我和老伴心疼地不行,和女儿女婿商量过后,我住去了女儿家里,这样既不让他们分心工作的事,又能让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多一些。
于是造成了我和老伴一把年纪还要分居两处的局面,虽然同住在一个城市,想见面也不难,但一想到老伴身体不好一个人在家总是不好好做饭吃,就很心疼,女儿和女婿倒是提议让他也一起搬过来住,反正他们的房子够大,但是有了先前那回事,我们担心亲家又有想法,还是不想凭添麻烦了,想着等他们忙过眼前这阵子再想办法,眼下也只能暂时这样将就着了。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带外孙经历的姥姥来说,要问什么情况下,姥姥带孩子一段时间就不想带了,我的答案是, 除了在姥姥的身体情况或者经济现状实在不允许,或者是出于孩子教育方面的考量这两种情况,其他原因基本不会让姥姥带孩子带到中途撂挑子不管。
因为, 姥姥带孩子,除了爱外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疼自己的女儿,这种隔代的爱和对自己孩子的心疼叠加起来,会汇聚成一种难以撼动的力量。
有了这种力量,一般的困难都是可以咬着牙克服的。
我想,首先不是身体的原因,身体不好她会说出来的。估计是女儿不懂事,不知道体谅、心疼妈妈了,一定是做啥事让妈妈非常伤心了,要不妈妈是不会不帮她的。说实话,我现在正好在带孙女,也有点体会。不管是奶奶、姥姥都是真心实意帮助子女,看着孩子们要上班……能帮助他们也是非常开心的。但是当子女的要认识到父母是在帮助他们,平时要多体谅、心疼父母,有时间的话,要主动做家务、带孩子,让姥姥、奶奶得到休息。要多关心父母,与他们沟通,让父母内心得到一些慰藉,心情愉快地帮他们。不知道有没有和我有同感的
农村有老话说:带一个孩子要荒三亩地,可见带孩子有多累。这话还是以前的老话,现在人对带孩子的要求更高,带孩子就更是累上加累。
姥姥带了一段时间不想带了,我想多半是她觉得你们生了孩子自己不带,我现在帮你们带,你们不忙的时候也不给我帮把手让我休息休息。孩子又不是我养的,凭什么就我一人辛苦?
这两年流行一段顺口溜:爸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这样的现象很不好,爷爷奶奶袖手旁观,自然会让累得喘不过气来的姥姥心理无法接受,如果年轻人再不懂事,不懂得体贴带孩子的姥姥,换作你是那姥姥,也不想带啊。谁不想清闲呢?姥姥带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心疼女儿,当然这也有个限度。当她的身体或者心理无法承受的时候,自然就不想带啰。
所以,年轻人要指望老人带孩子,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都要体贴她们,大家分工合作,不要将负担压在一个人身上。
确实累啊,带孩子太操心啊!孩子很可爱想照顾,可是从月娃子带到上初中孩子才能独立,不需接送了,十年时间对一个老人来讲遥遥无期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五十多岁至六十多岁,毁灭性的打击啊。日子过的又累又不自由。孩子上学给孩子挣钱花时都没有这么难过。最大的原因:困的太死,不自由啊!
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带孩子都非常辛苦,不能强求,更不能因为老人不愿带孩子就借口老人不带孩子等老人不能动了就不管老人。因为我们是高智商的人,是大写的人,不是低能的动物。夫妻感情好,双万父母有事共同面对,感情一般,那就各自孝敬自己的老父母,也不能强求对方,因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承的。
带孩子真的是太累啦!还不落好,我是奶奶,一下带二个孙女,大的十九个月,小的七个月,正好相差一岁零一天,刷锅做饭收拾家倒垃圾,全都是我一个人做,ta们下班回到家就像当官似的,什么也不帮着做,每次都是我把饭菜做好端到桌上,这样有时ta们想摆脾气就摆一阵,现在连气带累是一身毛病,吃了这药拿那药,现在当奶奶真是太累啦!孩子们就不要嫌老人这,嫌老人那啦!我们这一辈是带大了儿子,再带孙子呀!
这个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姥姥的身体不好,所以不想带孩子,要体恤老人,真实了解老人心里的想法。
带孩子这件事情,本身就要背负很多责任和事情。
每天不仅要为孩子做饭洗衣,还要带孩子外出玩耍,在家里时,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玩什么危险物品,是否吃什么不应该吃的东西。在外面更要时刻盯着,以防意外!
每日如此,没有自己的空间,亲妈亲爹估计都会疲劳,烦躁,更何况是一位老人,体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首先跟老人沟通一下,是什么原因,再次,不要每天都让一个老人带,要给老人休息的时间和自我支配的时间。
也有可能是跟你的沟通,发生了问题。
这个原因一下子说不清,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身体不好,带不了,也有可能是女儿女婿不理解老人的辛苦付出,总之原因很多……
一般情况下身体状况良好,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帮带孩子还是要帮的,帮着带孩子减轻了女儿女婿的负担,能够一心扑在工作上,要是雇保姆,女儿女婿上班后也不放心,我现在就在带外孙,要是别人雇我带孩子我都不会带,因为带孩子太累,而且责任重大。要是我的女儿女婿不理解我带孩子的辛苦,不知道感恩,我也不会帮他们带孩子的。
下面我说一下带孩子的辛苦,在带孩子期间,那都去不了,每天围着孩子转,有好一阵子孩子睡觉的时候都离不了人,你一起身没走几步,孩子就醒了,没办法回去赶紧哄睡觉,最多睡上一个多小时都算时间长约,大部分也就是睡四十分钟,不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让你抱着,后来体检发现有点缺钙,通过补充钙好了很多,再大一些加辅食,每天的给换着花样做,学走路的时候,越是跌跌撞撞越爱走,你必须弯腰跟在后面,怕摔倒了,累的腰都疼。
最近我女儿给孩子忌奶,把孩子白天晚上都放到我这里,第一天晚上我都没睡多少觉,因为第一次晚上离开妈妈,睡一小觉睁开眼睛看看就开始哭,这一宿哭了好多次,一哭就踢被子,不让盖,结果第二天开始流清鼻涕,到第二天晚上开始发烧,这一宿又没睡好,第三天早上感紧去小儿推拿进行推拿,连着推了三天,才基本上好了,所以说带孩子是真累,要是女儿女婿不懂得感恩,将来对待老人也好不了那里去,真的没有必要再带下去了。
情况真得太多了,但是导致变化的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
1、姥姥的心态,首先,事实上很多家庭单方选择姥姥带孩子会导致婆媳矛盾的加深,因为孩子在中国是奶奶家的。其次,姥姥是否是闲人,即使是闲人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轨迹,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上班没有多少时间余量,在教育孩子上靠老一代人势必会有很多矛盾,不正确的沟通方式也会引发姥姥的不满。还有,家庭的和谐度,在一个矛盾突出的家庭,每一个人都会不小心中弹,而牵涉到孩子问题,一点小伤都可以惹出一场家庭大战,没有人愿意无端受气,还不是因为自己。还有姥姥对婆家的看法等等。这是一方面。
2、孩子父母的做法,有些家长把这种替带看作理所应当,的确,对于许多退休的老人,与孩子相处是他们的一件乐事,但有些老人不是这样,人家要趁着有钱又有闲的大好时光惬意生活,又莫名多一件差事,心理难免不舒服,不懂事的年轻人不但不照顾老人的这种情绪,还总把自己那些乱七八糟的抱怨胡乱发泄,很容易导致姥姥不满。
3、婆家原因。
算了,不答了,中国家庭永远有一本理不清的帐,核心是你要正确认识每个人的立场和原则,多多自我反省,认清大局,别一厢情愿,一意孤行。
也申明,我们回答问题是为了解决疑问,帮助别人,但是具体问题都没有说清楚会浪费掉很多人时间。像这样无头无尾的问题还是建议以后自己想想清楚再谈,谢谢理解。
希望满意。
我女儿从小就是外婆帮忙带的,我朋友两个孩子也是外婆帮忙带的,我表妹的孩子是我姨带大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由奶奶带变成外婆带了,这其中最大因素我想是婆媳关系紧张造成的吧。当然,也有其他原因需要外婆帮忙带孩子的,比如说孩子奶奶不在了、孩子奶奶身体不好等。
只不过不能把孩子由谁带想成是老人的责任,不管是外婆带还是奶奶带,只要老人不乐意,作为子女就不能说闲话或者心生怨恨。
那么,外婆该不该帮女儿带孩子呢?
我就一个女儿,将来我也是当外婆的。以我自己的想法,如果女儿有需要或者我身体吃的消,那我是非常乐意帮女儿带孩子的。这样子我也能经常和女儿在一起,我也有事情打发自己的空闲时间。
如果说孩子的奶奶也有意思想要带孩子,但是女儿不喜欢让宝宝跟着奶奶,那么我会劝说女儿,毕竟孩子也是人家的孙子,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让奶奶多来看看孩子,或者轮流着带。
不是外婆该不该帮女儿带孩子,很多是现实不得已,妈心疼女儿,想着能帮就帮点吧,于是接过了手。
以前有一种观念说: “孩子跟谁姓,就由谁来养。” 但是如今你再仔细打量,会发现变了: “妈妈生,外婆养,外公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 貌似有些戏谑的笑话,却真真切切在生活中成为普遍现象。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毕业早,工作早,结婚早,生孩子也早。生完孩子后,也不知什么事儿,在月子里就跟婆婆闹起了矛盾。貌似老公没向着她说话,向来性子刚强的她,直接带着孩子打车回了娘家。看到女儿受委屈,妈妈自然心疼不已,收拾房间,好好安顿了女儿和外甥女,从此义无反顾担当起照顾的重任。
这一待就是几个月,期间丈夫过来几次,劝同学回家,也不知是我这女同学嫌丈夫诚意不够,还是自己怒气未消,又或者是觉得有妈妈为她保驾护航,还可以摆摆姿态,她没回去,反而心安理得住在娘家,一住又是小半年。最后丈夫不来叫了,直接提出了“离婚”!最后的最后,婚离定了,两家人闹得鸡飞狗跳。
见不得女儿受委屈,是很多外公外婆出手养外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是说外公外婆养不得,即便养也绝不要在自己女儿关于“孩子谁来养”的问题上,在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甚至是正在与夫家矛盾升级中去贸然接手。如果一时接了手,也应该在双方情绪平复之后,敦促女儿,与丈夫坐下来“打开天窗说亮话”,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婆媳关系,千古难题,矛盾爆发常常就是在生完孩子以后。当外公外婆成为 育儿 的主力军,折射出来的现实就是对婆媳问题的回避! 能不能妥善处理婆媳问题,除了做媳妇要有本分,做公婆要有体谅心,做父母要知进退,关键人物还是老公!
一个老公是不是有担当,有主见,有决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人的和睦程度。 中国多是丧偶式婚姻,婆婆干了儿子该干的活,也便在养孩子方面多了话语权,做媳妇的只能想着把孩子往娘家带。话说回来,如果夫妻俩慎重考虑后,无论把孩子交给哪一方来抚养,那么就要坚定地排除一切困难。这个时候,男人,你的意见真的很重要!
换位思考:等自己当了外婆,我会给自己的女儿带孩子吗?
在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带孩子,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
就像结婚由男方买房子一样,成为 社会 的主流。
随着观念的转变,嫁出去的女儿不再是泼出去的水。
因此涌现出一批带孩子的外婆军团。
尽管如此,还是有爷爷奶奶出于传统思想中的本分带孩子。
但外公外婆带孩子更多的是情分,出于对女儿最真切的疼爱。
我羡慕亲妈带孩子的家庭,可现实中,我却不愿意让自己的妈妈这么辛苦。
这是一个纠结点。
那么等我当了外婆后,我会不会给我的女儿带孩子呢?
毫无疑问,我是愿意的。
但愿意和实际上会不会做却是两个概念。
做这个决定前,我必须要理性,而不是凭着一腔热情。
只有在生活自理,经济独立的前提下提供帮助,才是明智的。
盲目的给予支持,不一定就能帮助女儿,也不一定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为了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物质上的帮助,作为女儿的妈妈,我现在必须要更努力。
就算最后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我起码曾经努力过。
站在为人女的角度,父母身体 健康 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站在为人母的角度,身体 健康 也是首位。
只有身体 健康 了,女儿才能真正的心安。
除此之外,还要经济独立。
在两者共存的情况下,我会主动承担起为女儿照顾孩子的重任。
让她能在年轻时多点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为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让她在遇到竞争时,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不会因为家里的琐碎牵绊而放不开手脚。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我说的这些假设仅仅是建立在女儿不主动要求的前提下。
如果女儿请求我带孩子,无论千难万苦,我必将挺身而出。
这是一种爱的本能,也是一种爱的传承。
说句实话,外婆带孩子的家庭,女儿不受婆婆的气,家庭氛围相对更和谐。
外婆带孩子会让女儿幸福感倍增,给她们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考虑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年纪轻轻,就被家庭和孩子所捆绑。
END
外婆为什么就有义务帮助子女带孩子呢?作为父母辛辛苦苦的把子女拉扯大,付出了多少艰辛,现在还要帮你带你的孩子,所以,外婆帮你带是情分,是对于对女儿的爱的延续。而外婆不帮你带,也说得过去,那是本分。
似乎现在很多的家长生了孩子,老人帮忙带孩子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了,但是要体谅家人,体谅父母,毕竟人年龄大了,身体都不好,他们也想要安享晚年。所以,如果是我个人的思想,我如果能够兼顾过来,一定不会麻烦我的家人。
之前见过一个家长,我就很不能理解,她的她的老公上班,平时她的工作也不太忙,家境比较的优越,每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部跑过来陪着孩子转,她平时在家都不太干活的,似乎生下孩子就已经是对家里人有一个交代了,至于怎样养孩子,会不会养孩子,那就是老人的事情了,跟自己无关了,这就很不可取。
老人过来帮忙,是因为他们心疼子女,心疼自己的孙子孙女,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们都是有义务的,老人年纪大喜欢热闹,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他们喜欢承欢膝下的感觉,所以会对孙子辈格外的疼爱。 而我们作为父母,就一定要体谅老人的用心,尽量让他们少操一点心,让自己能够合理的处理一些事情和关系,这也是对他们的回报吧。
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无私的,如果子女开口一次,他们再忙再苦都不会拒绝,但是我们又能给父母回报和反哺多少呢?
外婆该不该帮女儿带孩子?我认为没有该不该这一说,帮女儿是体谅女儿,舍不得女儿太累,太辛苦,不帮你也无话可说,本就没有这个义务,但是大多数父母,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哪个父母不想让女儿轻松一点呢?
我小时候就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外婆很疼爱我,爷爷重男轻女并不喜欢我,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我就跟着外婆放牛,外婆每天都带饼干给我吃,带糖水给我喝,那时候穷,但是外婆不会说不舍得买,我认为这就是祖孙情,外婆也在尽自己的能力帮自己的女儿带孩子,这已经很好了,因为外婆自家也要干活也要挣钱,毕竟家里不是一个小孩。
同事是独生女,按理说一个女儿,所有的心思都在女儿身上,但是同事的妈妈身体不好,同事也不敢让妈妈过度劳累,所以就自己带孩子,孩子奶奶有时候也帮帮忙,虽说同事的妈妈身体不好,但也没少操心,同事回家,妈妈再累也都是帮忙搞孩子,尽量让同事多休息一会,这就是母女情。
最好的情义是亲情的温暖,而不是有能力却袖手旁观;最好的体谅是理解和宽容,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不知感恩,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体味人间亲情和爱的意义。
看了这个标题, 我觉得如果谈“该不该”就有道德层面的意思了 ,那么一家人的关系也不会融洽到哪里去,亲人之间, 最重要的还是“你情我愿”,感情在,无论是吃苦还是吃亏,那都是无所谓计较的事情了。
从 道德或者法律 层面来说, 外婆当然没有这个义务帮女儿带孩子, 传统习惯一般都是婆婆帮忙带,因为女儿一般嫁出去后都是在婆家时间比较多,回娘家都是逢年过节回去探望一下,婆婆自然而然需要帮忙带孩子。
在很多80后的记忆中,自己可能就是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说起这些记忆,即使成为留守儿童少了爸妈很多的温暖陪伴,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勤劳和朴素也给了自己成长很大的养分。
但现代人的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更多年轻人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更倾向于自己带孩子,或者经济宽裕一点,会寻求早教机构的帮助 ,一方面自己也想多了解一点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他更好的启蒙教育,一方面,隔代 育儿 没少折腾的,因为 育儿 观念不一样,婆媳关系矛盾颇多,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
所以,这个话题, 我觉得没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人生答卷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意愿和经济条件的允许。
如果外婆是非常疼爱孩子的,退休后也比较悠闲,那过来帮忙也不是一件坏事啊,两头亲家关系好的话,就当叙叙旧了;如果外婆本身就需要人照顾,和自己婆婆关系也很差,那就少见为妙。 一切的安排都看是否对孩子的成长和改善家庭的和谐气氛有真正的帮助。
无论怎么样,有人愿意帮忙带孩子都应该 感恩 ,无论是孩子的奶奶还是外婆, 本质上都是一种亲情的温暖传递,如果我们处理得好,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成长滋养。
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爷爷奶奶都没有义务带你们带孩子。
很多媳妇会说,你不帮我带孩子,老了你也别想我给你养老。婆婆的老她儿子会养,你娘家的老也该你去养,也别望靠你老公。
我觉得不管婆婆还是妈,愿意帮你带孩子,那当然是好事,我们就该感激,他们那辈过来的人都是不容易的,自己带孩子还的做活,现在老了,他们不想带也输正常的,累了一辈子,是该享福的时候了。我婆婆没帮我带过孩子,我没怨过他们,她们老两个帮大哥二哥家带过五个孩子,确实累了,到我们的时候他们也快60了,我们也没有想过靠他们了。月子是我妈照顾的,我很感激她,我一直没有上班,就是因为没人带孩子,现在一个人挣钱养五个人(婆婆跟我们在)确实吃力,基本只够生活开支,我也想让我妈来帮我带孩子,她说我爸不愿意来,她不放心爸爸一个人在家,所以就这样了,把孩子抚养长大,以后有能力就给他们买房,没能力,就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挣了
所以啊,老人不帮带孩子,别怨。公婆也不容易,很多都是儿子养大了,花费一生的积蓄帮儿子买房结婚给彩礼,想想这些,以后自己也会老,生了儿子,以后自己也会做公婆,如果自己花费一生的积蓄娶个儿媳妇,还要你帮带孩子,带不好或是你不带他们就不养你不管你,你会怎么想?
外婆该不该帮女儿带孩子?
没有谁来做规定,什么该不该,外婆可以帮女儿带孩子。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农村除外),一家三口人,生女儿的女儿出嫁后剩下父母在家,没有很多事,特别是退休了的更是闲得慌,女儿生了孩子以后,外婆也很高兴,很乐意帮助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这里还有奶奶带1、3、5,外婆带2、4、6的,共同分享快乐。
所以外婆该不该帮女儿带孩子,处在农村的各有各的事,家务事多,有的互相住得较远,外婆帮女儿带孩子的少。作为城镇,互相住得较近,交通方便,好些都是外婆自愿帮助女儿带孩子,有的争不到带还生气。该不该带只有自己去思考,你不帮带也不应受指责,你愿帮带也是你的自由权利,别人无权剥夺。
外婆是心疼自己的女儿
说到底,带孩子的问题既不是婆婆的事,也不是外婆的事。
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外婆帮忙带孩子,这不是该不该,主要是亲妈心疼自己女儿,不忍心看自己闺女太累,刚生完孩子又要带孩子,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困难一点,外婆通常也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再花一份钱请别人。老人通常都固执的认为, 育儿 嫂难以让人放心。
我身边的事。我妈妈最开始的时候特别心疼我,因为我生孩子特别辛苦,婆婆有没有办法帮我带孩子,于是 外婆几乎辞了工作,帮我带孩子。给他一些钱,让她买菜啊什么的好使用,但是她也不要,最后,外婆又贴钱又做事,每天都挺累的。
这样大约两年,外婆的身体就累垮了,本来人年纪大了之后就容易出毛病,外婆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带孩子还是一件非常操心的事情,加上又是异地,人生地不熟,没有一个能够倾诉的对象,种种原因,导致外婆生了一场病,差点丢了半条命,就没办法再带孩子了。
渐渐的,我的孩子大了,外婆回老家休养,她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虽然有儿子有女儿,但是这些人并不给他的儿子女儿带孙子孙女。
周围的人。后来我身边有朋友也结婚生孩子,我都建议他们去找 育儿 嫂,一方面 育儿 嫂更专业,另外一方面,减少家庭摩擦、生活更加和谐,最重要的是,老人带孩子真的太操劳了,让他们有一个 健康 的身体,十分重要。 如果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仅他自己非常痛苦,作为儿女的,也非常难受。
我一个朋友,之前他也认为请 育儿 嫂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担心 育儿 嫂在两夫妻上班的时候,不能好好的对待宝宝。所以坚持让她的婆婆帮忙带孩子,婆婆带了一年多时间,不愿意再帮忙了,要回老家去。
很容易理解婆婆这样的心理,坚持带孩子是很难的。一年多都在外面,是一个很孤寂的事情,加上确实很辛苦。
婆婆回去了,朋友就想让她自己的妈妈过来,正好他妈妈也退休了。
结果她跟她妈妈一商量,他妈妈拒绝了。之前婆婆带的时候,他们俩夫妻给婆婆每个月4000元钱,负责做饭、买菜等一切开支。现在婆婆不干了,外婆一想,请个月嫂五六千,以前两夫妻出4000,现在她这个做外婆的,不愿意带孩子,那就给他们补差价吧,请 育儿 嫂需要多花2000元,这2000元外婆出,这样,减轻他们两夫妻的经济负担。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外婆不愿意带孩子。有大约一两个月的时间,不会因为有事回老家,外婆就帮忙带了这一两个月。结果,平时打电话离女儿远,都没什么问题,现在跟女儿住在一起,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女儿跟妈妈之间很容易出矛盾,有时候带孩子方法不是很科学,女儿会指责,女儿的老公夹在两头都受气。两个月下来,心情非常差。
所以,如果外婆的经济条件允许,不如学学这个聪明的外婆。既帮助女儿解决了实际困难,又没有制造新的矛盾,自己还能继续享受到丰富的老年生活。
外婆是没有义务和责任,为自己女儿带外孙的。如果肯带也必须出于自愿,仅表示一种情分,任何人不得强迫。
因为外孙是外姓,虽然是女儿生的,可是从血统上讲,是爸爸家的人,所以姥痛外孙是真痛,因为是女儿的孩子,但是外孙和姥相处不是很长,所以感情也就不太浓的
那么这些说是以前的话,现在由于越来越多孩子是姥家带的,所以也亲的
俗话说“外甥狗,外甥狗,吃了就走!”意思是说,姥姥姥爷再疼,等孩子长大了还是跟爷爷奶奶亲。
这句话应该是贬义多一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句俗话,对姥姥姥爷而言,有些失落。
1、儿子已经自己做饭小一个月了,今天不忍心,深夜为他下厨,这可是我这位老妈好久不做的事儿了。
2、天天宅家里,被迫学着做饭,看着四个室友吃着我做的饭感觉养了四个儿子,欣慰欣慰。
3、儿子说还是妈妈做的饭好吃,同时竖起大拇指。
4、儿子说,妈妈 你做的豆豆好吃我心里高兴而且 得意的飘。
5、突然担心我儿子吃惯了他姥姥做的饭,以后回来吃了我做的饭,直接嫌弃的要去姥姥家了。
记得猫爸小时候都由奶奶带的,那时候奶奶有二个儿子,我和我妹妹以及叔叔家的哥哥、姐姐都是由奶奶带大的。但是那时候母亲与奶奶的关系非常不好,时常打架,而每次打架奶奶就以不看我来威胁妈妈。
这事要放在现在,肯定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让姥姥过来看呢?但是那时候情况不一样,我姥姥有三个儿子,孙子和孙女一共5个都需要我姥姥看呢,加上那时候都认为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所以孩子由姥姥看在那会是根本不现实的,不像现在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姥姥有时间帮忙照看孩子。
时间来到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经济压力也比过去大了很多。过去大家都在农村,北方的农活就那么几天,时间也没那么紧,加上那时候孩子都放养的,所以就算老人看孩子,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孩子大部分还是由父母来照看的。
而现却不同了,孩子教育、车贷、房贷压得父母喘不上气,所以大多数家庭都需要两个人一起工作来负担整个家庭的花销,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老人全天的照看,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来到城里买房生活,所以老人要看孩子,必然要搬到城里与孩子一起住。
而婆婆和儿媳自古以来就是个矛盾体,我母亲和婆婆住在前后院都会打架,更别提天天住在一起了,那矛盾就更多了。比如很多宝妈抱怨产后抱孩子的事情。
如果是婆婆在外面,孩子一出来肯定是抱着孩子就走了,宝妈在里面是什么样有时候就不重要了。而如果姥姥在外面,肯定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女儿。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产妇难产了,当医生问家属保孩子还是保大人的时候,婆婆选择了保孩子。当时要不是产妇的父母及时赶到,选择保大人,产妇可能就下不来产床了。
所以一叶知秋,虽然姥姥和奶奶对孩子的爱都差不多,但是说起对宝妈的爱,奶奶肯定比不过姥姥。再说照顾宝宝本来就是家务事,是家务事就会特琐碎,什么洗奶瓶、换尿不湿、拖地、做饭的,宝妈跟自己亲妈交流起来肯定更顺畅。
比如宝妈跟自己亲妈说她做的饭不好吃,这事可能说说就过去了,如果跟婆婆说,那可能就会引发家庭矛盾了。反过来说,婆婆跟儿媳说话也会很小心,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婆婆和儿媳妇都不好受。
所以每当有朋友要生孩子的时候,我都建议她们还是由姥姥照顾更好,特别是月子期间。这倒不是说谁好谁不好,因为我见过非常好的奶奶,也见过不靠谱的姥姥。所以这事情没有谁对谁错,单纯就是谁照顾更有利于把宝宝带好、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都是姥姥带孩子的现实原因吧,您觉得呢?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