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这么狠心,把刚断奶的娃儿送回老家

孩子 0 99

请不要再这么狠心,把刚断奶的娃儿送回老家,第1张

请不要再这么狠心,把刚断奶的娃儿送回老家
导读:01昨天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我的同事小A向我倒了一肚子的苦水。 上周六,她的婆婆在吃午饭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在睡醒午觉后,就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她满脸不高兴地对儿子和小A说:“小宝戒完奶后,我和你爸爸就回老家。”那意思是要把小宝一起带回老家

01

昨天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我的同事小A向我倒了一肚子的苦水。

上周六,她的婆婆在吃午饭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在睡醒午觉后,就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她满脸不高兴地对儿子和小A说:“小宝戒完奶后,我和你爸爸就回老家。”那意思是要把小宝一起带回老家。

小A说:“那大宝就没有人接送了。”

婆婆说:“早上你们自己送,晚上叫邻居帮忙接一下。”

还没等小两口反应过来,婆婆就出门去了,还重重地关了一下门。

小A说,一连两天,婆婆都是黑头黑脸,做家务时“乒乒乓乓”的,故意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不知道她到底因为什么事生气。

小A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今年四岁半,在还不到一岁时,就被公公、婆婆带回四川老家,直到三岁才带回深圳上幼儿园。

小儿子才十个月,上周五才决定戒的奶。

小宝出生后的几个月,由小A的妈妈带,五个月后,小A的妈妈要回去带孙子,才由公公、婆婆接的手。

但是,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公公、婆婆又想打道回府了。

小A说反正她不可能辞职专职带娃的,她也请不起保姆,所以只能看看老人会不会回心转意;如果不行,就说服她妈妈过来;再不行,就只有让公公、婆婆把小宝带回老家了。

02

小A的公公、婆婆在老家有一套宽敞、舒适的房子,老人的女儿住得近,老人每天晚上做好饭,女儿一家人每天去老人家吃完晚饭才回家。

老人不愿意留在小A家,一是因为小A的房子狭窄,而且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没有亲戚朋友来往;二是心里牵挂一手带大的外孙女。如果把孙子带回老家,就可以一举多得,既减轻了儿子的负担,也能继续照顾女儿一家。

小A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住的房子虽然买了下来,但至今仍有借款没有还清。若夫妻一方辞职专职带孩子,仅靠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家四口的开支和偿还欠款,则会比较困难。若请保姆,每月请人的费用就会占去小A工资的一大部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请老人来带小孩,不但可以把孩子留在身边,而且可以节省一笔开支。

但小A如果说服不了老人留在身边,就只得由老人把孩子带回老家。

03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夫妇都会遇到与小A类似的情况,不管生育的是一胎还是二胎,做妈妈的不愿放弃工作专职带孩子,但老人愿意,或者没有好的居住重要条件留老人在身边,所以只能把孩子带回老家交给老人带。

小乙是位年轻的妈妈,儿子刚满周岁。

同事们都劝她,快些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实现“三年抱两”的目标。

但她总是笑着摇头:“不敢生啊,现在一个都搞不定。”

小乙在深圳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公司提供的公租房,老公上班远,每周只回家一次。

小乙的儿子出生后,婆婆从老家过来照看了一段时间,等到她休完产假,孩子断了奶,婆婆就把孩子带回老家了。

小乙虽然很想念儿子,经常回去看望儿子,但她有时却认为,儿子不在身边也挺好的,她不用操心,而且可以乘有时间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把注册会计师证考到手。

04

把刚断奶的孩子就扔给老人带回老家,看似无奈,但无疑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不过,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老人。

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任务全部落在老人头上,老人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小心翼翼照顾着,生怕一不小心就磕着或碰着了孩子。

孩子吃得少了怕饿着,吃得多了怕撑着,哪一样都不好向子女交待。

最难平衡的是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了被嫌不疼孩子,过于疼爱了被责怪会把孩子宠坏。

老人年纪大了,毕竟精力有限,还要每天为孩子劳心劳力,时间长了,落了一身毛病不说,连心情也越来越郁闷了。

小A的婆婆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在带大宝的时候还是尽心尽职的,很少叫苦叫累,但到带二宝时明显感到老人不同以往,时常称自己腰酸腿疼,对孩子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其次是孩子的问题。

孩子除了对做妈妈的缺乏亲热外,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难于改正。

就拿小乙来说,她虽然经常趁周末回去看看儿子,但她已明显感到儿子对自己不亲近。

小A家的大宝则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在大宝刚从老家回来后,小A要改正大宝的一些坏毛病,跟他讲道理,大宝却振振有词地说:“奶奶说了,我这样子做才是对的。”

大宝最让人头疼的是拉大便的事,他总是要等到憋得不能再憋的时候,才跟大人说要拉便便,但每次都来不及脱裤子,他就直接拉到裤子上,即使在幼儿园也是一样。

小A每次看他的样子不对劲,问他是不是要拉便便,他都说“没有,没有”,过不到几分钟又拉裤子上。

小A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就是无法改变他的这个坏习惯。

04

幼小的孩子交给老人带,除了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外,还会对孩子心理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父母也会错失很多教育孩子的良机。

我的一位老乡黄姐,每次跟我说起她的女儿就唉声叹气的。

黄姐今年五十多岁,她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她在80年生下大女儿,因为嫌弃是个女儿,就想再生个儿子。

但是,当时计划生育非常严,而黄姐的丈夫是有单位的人,如果再生二胎,搞不好工作都保不住。

于是,黄姐在跟随丈夫到单位生活时,把大女儿留在了农村。

几年后,黄姐生下儿子,对外称说自己只有一个小孩。

因为黄姐是在农村生的女儿,所以并没有被单位识破。

可怜的女儿,留在农村跟外婆一起生活,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黄姐也曾带女儿回家,不过她教女儿叫他们“伯父、伯母”。

直到黄姐丈夫退休,女儿才改口叫他们为“爸爸、妈妈。”

女儿长大后,性格孤僻,对家人的态度非常冷漠。

女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受骗于一位同单位的男人,怀孕三个月后才发现那男人是有妇之夫。

于是黄姐陪着女儿去做人流。

女儿不但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羞耻和难过,还对陪护她的母亲百般嫌弃,时常出言顶撞。

那段时间里,黄姐为此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但黄姐似乎没有意识到是因为当年她的“狠心”对女儿造成的影响,反而一再抱怨女儿忘恩负义,说她当年省吃俭用,把钱都寄给女儿用,但女儿不但不知感恩,还责怪母亲只疼弟弟,女儿还因为恨弟弟,用香火把一张全家福相片中弟弟的头像烧出一个洞。

今年春节听黄姐说,她女儿正准备跟女婿离婚。

黄姐边抹眼泪边说:“她那个性格,一般人真的很难跟她相处,说话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别人做的什么事她都嫌不好,这也挑剔那也挑剔,谁受得了?他们总是吵架,可怜我那的外孙,原来活泼开朗的,现在都变得不爱说话了……”

马克·沃林恩在《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书中说过:若我们和母亲早年的关系受到破坏,恐惧感、缺失感、不信任感……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早期的分离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会破坏我们现有的生活,让困难与不适应的处境感觉像灾难一般无法挽回。

与母亲早期的分离还会严重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稳定感。

幼儿与母亲有过长时间分离的“心理阴影”,在早年间可能不易察觉,但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明显。

小A的大宝和小乙的儿子可能年龄尚小,与母亲分离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如果能尽早修复,对他们的以后也不会产生影响。但黄姐和她的女儿,可能很难再建立起亲密关系,而早年母亲“抛弃”她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可能也会伴随她一生,而黄姐的外孙,在性格上,日后在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上,也可能做受到母亲的影响。

05

既然把不满周岁的孩子给老人带回老家存在这么多问题,那要如何解决呢?

首选当然是说服老人留在身边带孩子。

在怀孕之前,先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说服老人留在身边带孩子。

若两位老人都健在,就安排两位老人一同前来,不要让老夫妻两地分居,这样老人会更安心带孩子。

若家里住房太过狭窄,则考虑在家附近租一间房给老人住。

为了不让老人太过劳累,有条件的可以请钟点工做一些家务,减轻老人的任务。

若没有条件另外租房的,尽量多抽时间,主动分担家务活,避免老人太过劳累。

如果老人身体不好,或老人不愿意,那就考虑第二选择,那请保姆带小孩。

保姆的人选最好是通过熟人介绍,请个可靠、有经验的人。

虽然很多宝妈认为自己的工资不高,每月付给保姆后,自己等于白做了,但从长远来看,请保姆也就三、四年的时间,这期间看似为保姆挣工资了,但每月的五险一金仍是属于自己的,几年后,工作也能保得住。

如果请不来老人,请保姆也不放心,还有一个办法——把孩子送到可靠的人家中托管。

我有一位亲戚就是这样做,她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阿姨家里,晚上下班再去把孩子接回家。那位阿姨因为要为家里人煮饭,不想到别人家做全职保姆,所以用了这种方法帮别人带小孩,从而赚取一笔收入。年轻的宝妈也可以找到这种条件的阿姨帮忙带孩子。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只有考虑辞掉工作,在家专职带孩子。

即使经济条件稍差,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创造做全职妈妈的条件。

就拿小A来说,她家里所欠的外债都是向亲戚所借,可以向亲戚说明理由,暂缓还款。而她老公一人的工资足够一家四口的开支。

小A可以把孩子带到三岁后,再重新找份工作。

小乙暂时没有房贷的压力,而且只有一个孩子,她老公的工资也是足够开支的。

请老人带孩子,也并不比其中一个人辞职更省钱。

小两口虽然不用每月支付老人工资,但也不可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加上老人的伙食、每次回老家的往返交通费,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年轻的妈妈们,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避免与自己的幼小的孩子长时间分离,三岁之前的孩子,都尽量留在身边自己带。

如果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生孩子,孩子生下来后,并没有条件陪着孩子慢慢长大,那么,建议你还是三思而后行。

乔祖望!自从见识了乔祖望的“魅力”之后,我觉得我都变得更加包容了。我看看自己的爸爸,觉得自己简直不要太幸福了。

我之前刚看这部剧的时候,给我朋友推荐的时候,我说,这部剧应该改名叫《我们和我们有毒的爸爸》。为啥?因为乔祖望这个爸爸,真的是让我看了想死。

剧情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乔祖望在和自己的狐朋狗友打牌,而这个时候他的妻子正在医院为他生第五个孩子。当时他的小姨子去打牌的地方找他的时候,他一脸淡定地说,又不是没生过孩子?听听,这是人说出来的话吗?

后来他的妻子在为他生孩子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他一滴眼泪都没掉!给妻子办丧事的时候,妹妹和妹夫提出出钱给姐姐买一个贵一点的骨灰盒,乔祖望这个憨p居然说死都死了穷讲究。然后收了人家的钱,买了最便宜的骨灰盒?

我当时看了有种心肌梗塞的感觉,想了大半天也没想通为什么他妻子会嫁给他还给他生五个孩子!

妻子死后,他基本直接不管他那几个孩子。直接让大儿子(自己还要上学呢)照顾刚从医院抱回来的七七,也不让喝奶粉,让喝米粥。这个操作,谁看了不说一句洋气呢?

当然了,最后更是为了省事,把七七寄养在妹妹家。他的子女们不仅没有享受任何父亲带来的温暖,相反,还要伺候他。

后面三丽被李和满欺负后,这个狗爹居然拿了钱就不打算追究了。你想一想,你的亲爹,在你差点别人猥亵之后,收了钱打算息事宁人?你会不会想揍他?

最后还是大哥替三丽出了气,亲手把李和满送进了监狱。这个地方,我可以吐槽一年。

再然后就是想把四美给别人养,说自己养的压力太大了。我的妈?自己的亲女儿,说送给别人养就送给别人养,人干事?

后来好不容易儿子女儿成才之后,他也没干过一件好事,比如把二强攒了好久的钱偷了,还一副我是你老子,你该给我钱的样子。看到这里,我只想顺着网线,过去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类似的事情可太多了,比如不给孩子生活费,知道一成把他告了之后回来打一成,家里有鸡蛋要先拿来孝敬他,姨夫死了的时候他在高兴地唱歌。。。。这些操作,我只能说,但凡有个脑子,也是干不出来的。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手去帮助他们。“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是我看过的格言,我很喜欢,当别人对我一点点好时我会很感动,可能许多帮助你的人都不会留下名字,但在你心里会永远记得帮助过你的人。 我老家有一位残疾的爷爷,他下身瘫痪,大概60多岁,住在一个小破屋。家里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柜子;一把小椅子,每天我们放学时,都有以为老奶奶给他送饭 我们都经常和老爷爷聊天,聊着聊着我们终于把我们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那位老奶奶是您的家人吗她怎么把您安置在这呢 他说;"不是,她可是个好心人啊!我原来不认识她,她听了我遭遇就每天做饭给我吃,我才能活到现在,真是个好心人啊!” 我们找到了老奶奶的家,她家并不富裕,老伴去世,儿女长期在外不回来。家里的家具不多,很整洁。 “您为什么要帮助那个残疾爷爷呀奶奶。” “别这么说啊,每个人都一样,我和他交朋友,以名义帮朋友,这样即伤不到他的自尊还可以帮他!”“我帮他主要是因为残疾人是很需要帮助的,他人表面装作没事,是因为她们的自尊心强,要知道残疾人是和普通人一样的!” 这位奶奶多么热以助人啊!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还有,小区的曾阿姨,每天早晨我们上学时,都能看到他帮老奶奶提着菜篮子,送老奶奶回家;记得有一次,我在家玩电脑,楼下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我走到阳台一看,原来是二楼清阿姨的女儿摔倒了,只见曾阿姨把她抱了起来,拍拍她身上的尘土,一边安慰她,一边逗她玩;曾阿姨也帮助过我们。有一天,我们去戚家串门,突然下起了雨,妈妈洗的衣服还晾在外面,心想,这下可糟了。当我们焦急的回到家时,邻居把衣服交给我们,她说,下雨时,曾阿姨估计我们不在家,是曾阿姨把热心把我们的衣服收起来。 是啊!虽说这世界有坏人,但是好人还是有的,像这样热心帮助人的 老奶奶、曾阿姨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啦,准备年货就趁现在了,早买完早安心嘛。

年货大体上包括这么几类:吃的、用的、穿的、送人的。

一、先说说吃的吧。

1、肉类肯定是必备的。猪肉、牛肉、鸡、鸭、鱼等,喜欢海鲜的再买点大虾、螃蟹之类的。

2、蔬菜水果类,就是各种青菜啊,瓜果啊,喜欢吃什么就多买点。

3、零食干果类。花生、瓜子、糖果是必备的,开心果、腰果、松子等干果爱吃的都可以买。然后还有巧克力、锅巴、薯片、地瓜干等等。

4、辅料类。食盐、酱油、醋、花椒、大料等等,喜欢吃火锅的可以买火锅底料,喜欢吃烤肉的可以买烤肉蘸料。

5、米、面、油这些肯定也是必备备足的,像在东北啊,还会准备粘豆包。

6、烟酒、饮料也是不能少的。

二、说说用的。

1、春联、福字、装饰品,烟花、鞭炮(禁放区就不要买了哈)。

2、过年要玩的扑克牌啊,麻将啊也都要备齐呀。

3、新年到了,赶上新年特惠也可以换个新手机、新电脑之类的“电子年货”。

三、穿的。其实现在生活已经很好了,不像以前过年的时候才能做新衣服穿。所以平时的时候我们也会该买衣服买衣服。但是过年嘛,商场通常会有折扣,那就趁着年前的热闹买买买呗。

四、最后说说送人的。

一般送长辈补品,送小孩子零食大礼包。从外地回来的,还可以从外地带回来一些特产过年送人。如果要给小孩子红包的话,红包也是要准备起来的哈。

差不多就是这些啦,大家都快准备起来吧。

1992年农历阳历表

1

2000年农历新年刚过,敏敏的姥爷就在睡梦中去世了。

那是敏敏第一次见大姨周萍犯疯癫病。

她跪在灵堂上一边抱怨去世的父亲,一边哭喊早夭的儿子,像中了邪一般。

外人见了就在一旁看热闹,可自家人却默契的熟视无睹,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周萍的儿子保保去世已经快10年了,这10年里,敏敏对大姨的印象就是:

一日三餐,她都在吃方便面和荷包蛋。

她本以为大姨也喜欢这“人间美味”,谁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姥爷下葬后,大姨停止了哭闹,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葬礼上那个疯癫的女人,仿佛成了大家的幻觉

只是偶尔的时候,敏敏还能听见大姨神神叨叨的“碎碎念”:

“如果保保没有吃那顿饺zi,我又何必吃这么多年的方便面

2

敏敏出生后就没见过保保表哥,关于周家和表哥的事情,她也是后来从母亲那儿听来的。

老周家一共有4个子女,大姨周萍排行第三,或许是家里第一个女孩的缘故,敏敏的姥爷对她格外疼爱。

姥爷是一位修配厂厂长,家庭条件要比普通人家好很多,那个时候厂里人都知道,周厂长家有一个宝贝疙瘩,每天扎辫子的头花都不重样。

可是在1965年的时候,大姨美好的童年就戛然而止了。

在一次对账中,修配厂领导莫名其妙的发现账上少了2毛5分钱。身为厂长,姥爷自然就成了眼中钉。

“周厂长,这件事甭管是谁干的,上面都希望你先承担下来,这样才能保住饭碗嘛”!

姥爷是出了名的执拗,没干过的事情绝不承认,上面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开除了他。

那年冬天,姥爷赶着马车,就这么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

他们来到镇子下面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家族意识特别强,于是他们只好住在了周边的一间小土屋里,背后就是一片乱葬岗。

大姨当时6岁,原本已经快要上小学了,奈何家里这么一折腾,上学的事就泡了汤。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姥姥和姥爷都下地干活了,家里洗衣做饭一事就全落到了大姨的身上。

1969年,敏敏的母亲周雅出生了,带孩子这事儿又理所当然的归了的大姨。她心里不愿,但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最让大姨难以接受的是,眼见周雅一天天长大,两个在外上学的哥哥突然说要把周雅送去学校,大姨一听心里就不平衡了。

姥爷自从离开修配厂,就很少再关注儿女的生活,对于周雅上学一事,他也抱有默认的态度。

大姨拗不过哥哥,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只好将委屈咽了下去。

1980年,厂里账目缺kǒu终于查清了,他们觉得对不起周家,就让敏敏的姥爷继续做厂长,还分了三间土房给他。

从那之后,老周家隔三差五的就有几个陌生男子登门,大姨就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此时大姨已经20岁了,她早已长成了身姿挺拔的大姑娘,两个又黑又粗的麻花辫垂在肩上,看起来精神极了。

但是背后说她闲话的rén也有很多,因为她没上过学,大字都不识一个。

后来,家里来了个皮肤黝黑的男人,他穿着蓝色的粗布褂,笑起来牙齿是往外凸的。

“周萍,这是余百盛,我们厂里余师傅的儿子,人家厉害着嘞,连续两次获得了‘先进个人’奖”!

姥爷对余百盛很满意,觉得他前途无量,而余百盛每次来周家都会随手带几瓶酒,一来二去之间,便成了家里的常客。

中秋节过后大姨就结婚了,对方正是余百盛,她什么都没说,反正人生从不由她做主,也没有另一种选择性。

只是从那开始,一家rén的生活就都跟着改变了

3

大姨结婚后,跟着姨夫搬去了修配厂的职工宿舍,日子过的还算幸福。

可大半年不到,修配厂就因效益不好发起了裁员制,职工宿舍也要按月交房租。

由于姨夫刚得了“先进个人”奖,厂里只好让他做个表率,把他的míng字直接列在了裁员名单里。

恰巧在这时大姨怀孕了,姨夫为了稳住收入,在修配厂南门支起了修车摊,每天早出晚才能勉强糊口。

1981年6月,大姨被推进了产房,她因难产被疼痛折磨了18个小时才生下了儿子。姨夫见状,给孩子取名为“保保”。

保保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不少乐qù,但谁也没想到,往后的日子里他会成为大姨、甚至是整个周家的“伤疤”。

就这样过了两年后,修配厂“黄了”,不少工人也开始摆摊修车。

大姨眼见丈夫的生意不如从前,就在家附近的酒厂里当起了“洗瓶工”,洗一天能挣一块五。

一家人的生活虽说是艰难了不少,但保保也健康的长到了8岁。

他从小就比同龄孩子懂事,大姨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就回去一次,姨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保保经常激一顿饱一顿。

有时实在饿了,就去爸爸的修车摊上要点钱买包蔬菜方便面。

那种黄绿色袋子,上面写着“牛肉面”的是保保最爱吃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痛痛快快的吃上碗泡面。

不过介于家里的情况,他平时只吃一半,把剩下的那部分留给下班后的爸妈吃。

1991年,周雅生了场大病,废了好大的劲才捡回来一条命。

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她在镇上安了家,寻思叫家里人一起来吃顿饺子。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过得很拮据,饺子一般只在过春节时才能吃上。

周雅挨家挨户的开始喊人,等来到大姨家时,满地的方便面渣子映入了她的眼帘,一旁的保保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二姨,我吃完饭想吃点方便面,我妈就打我”。保保看到周雅后窝到她怀里,怯怯的望着母亲。

“你都吃饭了你还作践那袋方便面,明天饿了还要买,是不是还要花钱”?大姨拉着保保就要继续打。

“姐,不就是袋方便面嘛,我家今天包饺子,我带孩子去吃饭”,周雅赶忙把保保护在身后。

“就不麻烦你们了,他爸回来没个点,我今天还有工作没忙完”。

听母亲说完,保保刚漏出的笑脸接着就消失了,可怜巴巴的拉着二姨的衣袖,说什么都不放开。

“不麻烦,我带他去,你们的那份等我送保保的时候带来”。大姨听后只好应了下来,并再三叮嘱保保:“你二姨身体刚好,去了不能添乱”。

母亲话音刚落,保保拉着二姨就往家里跑。他们刚一进门,大舅的儿子亮亮就要带着保保出去玩,周雅嘱咐他们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吃饭。

谁知没过一会儿,亮亮就自己哭着跑了回来:“你们快去!保保在后山被土埋了,我害怕

还没等亮亮说完,周雅和哥哥们就拼了命的往后山跑,他们爬到突然多出来的土堆上使劲往下挖着。

一件浅**毛衣渐渐漏了出来,接着他们看见的,就是保保qīng紫色的小脸。

谁都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保保基本上是活不成了,但没有一个人肯接受现实。

那天他们把保保送去了县里最好的医院,姨夫坐在抢救室门口一个劲的搓脸,大姨洗了一半的酒瓶就跑了过来,边哭边喊:

“你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非要去吃那顿饺子”!

周雅坐在地上无声的哭着,久久没有抬起头

后来姨夫把保保埋到了修配厂东边的山上,那里是他们一家人生活的起点,现在却成了保保的“终点”。

这件事对大姨的刺激很大,自从保保走了大姨就疯了,她经常莫名其妙的说胡话,还净做些“疯癫”的事情。

有一天,大姨突然往东门口跑去,路过一座桥时直接坐在了围栏上,两个脚悬空huǎng荡着。

姨夫跟在她身后,也不敢贸然靠近她,就把周雅和她丈夫喊了出来,那是继保保出事后两姐妹第一次见面。

大姨刚看见自己的妹妹,就破口大骂道:

“要不是你喊保保去吃饺子,他现在还好好地活着!我这辈子都不会让你好过,父亲和哥哥们也都偏袒你,我真不知道你有啥好的,zǎo知道小时候就掐死你了”!

北方的冬天很冷,寒fēng呼啸而过,周雅裹了裹衣服,听着大姨的咒骂声。

过了好久,大姨骂累了,自己从围栏上安全的跳了下来,姨夫见状搀着她离开了,不过他们没回家,而是去了精神bìng医院。

4

大姨在那里治疗了半个月,她那疯疯癫癫的毛病就没再犯了,但是她整日像行尸走肉一般木讷,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1992年冬天,大姨再次怀孕了,姨夫这才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喜悦。

通过产检,医生担心的嘱咐大姨:“你现在是高龄产妇,再加上之前精神受过刺激,要想保住这个孩子千万要小心”。

可奇怪的是,大姨自从怀上这个孩子,干什么都比以前更有劲儿了。床单和衣服隔两天就要洗一次,冬天下了雪还去院子里挑水。

姨夫劝不动,大姨也不听,她的身shàng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直到有一天,外面结了很厚的冰,大姨偷偷拿着担子去院里挑水,却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鲜血流了一地,孩子也没了。

姨夫着急的问道:“你自从怀孕了就拼了命的干活,想没想过孩子”?

大姨冷冷的说道:“这孩子我不想要,他又不是保保,我要让周雅一辈子活在愧疚里,让所有人都忘不了保保”。

yī瞬间,姨夫毛骨悚然,所有的隐忍和委屈也都在这时迸发了出来:

“周萍你太可怕了,我快不认识你了,咱们离婚吧”。

晚上,姨夫收拾好了行李离开了这个家,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从此再也没出现过。

大姨还是跟之前一样,在酒厂洗瓶子,虽然心里怨恨周雅,但姐妹二人也没断了来往。

1994年,周雅生下了敏敏,大姨三天两头的就往敏敏那里跑,只是跟周雅说起话来还会时不时的提一嘴:

“要是保保还活着”、“要是他没去吃那顿饺子”

周雅什么都不说,每次就耐心的听大姨念叨:“周雅,其实我知道这事不能怪你,要怪就怪保保命不好,可我就是过bù去”。

在敏敏的记忆里,从小大姨就对她甚好,因为跟着大姨一日三餐都能吃到最爱的方便面和荷包蛋。

她以为大姨跟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味蕾”,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她的心酸,或许那只是大姨需要自己消化的“粗饭”罢了。

2000年农历年刚过,姥爷就在睡梦中去世了,那是敏敏第一次见大姨犯疯癫病。

一个月过后,大姨就离开了家乡,临走前她给了姥姥50块钱,说道:“我要跟那个人去北京了,别找我”。

后来舅舅通过多方打听,才知dào那个人叫董明山,是酒厂里的技工,很早之前就离婚了。董明山爱喝酒,整日拿着酒瓶子醉醺醺的晃荡。

家里人一听更担心了,幸hǎo没过多久,大姨给家门口的小卖铺打去了电话,听说她一切都好,大家这才放心下来。

2004年,中国经济逐渐发达,敏敏家装了电话,母亲好几次想联系大姨,可每次刚拨完号就赶紧挂断。

敏敏知道,她没有勇气面对大姨,却又始终对大姨牵肠挂肚。

大姨曾给敏敏说过,北京快要举办运动会了,听说那里特别大、特别美,听起来大姨过得的确不错。

直到2016年,敏敏和班里的同学被系部选中去北京参加交流会,才知道原来大姨口中的生活并非如此。

5

去北京的时候,母亲给了敏敏一封信,说是让她tōu偷塞到大姨的床下。

在去北京的路上,敏敏给大姨打通了电话,大姨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吞吞吐吐的说道:

“我给你说怎么走,你自己来吧,大姨没法去接你”。

敏敏按照指示换乘了两趟地铁,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才来到大姨家。

那是一个十平米的瓦房,好像随时都会倒塌,7月的北京热的让人喘不过气,大姨的家里只有一台风扇,还有一个装满方便面的大翁。

“敏敏,大姨家什么都没有,你先凑活一天”。

后来在大姨的告知下,敏敏才知道前几年大姨换上了风湿病,是现在的姨夫卖血给她治的病。

奈何姨夫是个“酒鬼”动不动就打她,大姨心软,觉得离他而去便是负了他。

那晚大姨抱着敏敏哭了很久,好像多年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大姨,nǐ回家吧,回去至少是你熟悉的环境“。

到了第二天,敏敏偷偷把信放到了大姨的床垫下,并对大姨说了这么句“不着调”的话。

因为她也不知道,何处才是大姨熟悉的地方,又是何处才是令她心安的一方寸土。

出乎意料的是,2018年大姨和新姨夫果真回到了老家。他们在镇上一处快要拆迁的地方,租了间小土屋。

舅舅带着大姨办了低保,每月能领500块钱,新姨夫也在一家超市当了保安。

由于大姨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家里的经济情kuàng实在难以支撑,舅舅又托人四处打听,才得知失独的家庭可以领4万块钱的补助金。

不过需要失独家庭夫妻二人的共同签名才能办理。

后来舅舅和母亲在山西找到了余百盛,他已经再婚了,两人时隔多年再见,竟是为了那一份补助金。

事后,余百盛邀请大姨和董明山一起吃饭,大姨果断拒绝了,或许在她心里,依然没放下往年的怨恨和伤痛吧。

2019年农历年,大姨的补助金下来了,她定了镇里的三星级酒店,说要请大家狠狠吃一顿。

在饭桌上,大姨喝的伶仃大醉,舅舅们废了好大劲才把她抬回家。

不知大姨是做梦了还是怎的,突然说了jù:

“周雅,我想回家了,保保离开27年了,我决定放过你也放了我自己”。

所有人都沉默了,只有大姨抓着敏敏的手继续喃喃道:

“敏敏,给大姨下碗方便面,门口的对联也给我贴上,回家都没年味儿了”。

桌子上的确放着张对联,上面写着:“门迎百福人财旺,户纳千祥阖家欢。”

除此之外大姨还准备了福字和斗方,简直一应俱全,看来她早就准备回家过年了。

后来据母亲说,表哥走的27年里,大姨吃了27年的方便面,她释怀之后才不再吃的。

敏敏听完整个故事后,才知道方便面对大姨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可那封母亲给大姨的信,她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1992年10月份黄历1992年10月农历阳历表

导读:

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都非常注重看huáng历择良辰吉日,易经讲究的时间与空间,在有利的时间办有利的事情,有助成功,这个有利的时间指的就是黄道吉日。1992年10月是个特别的月份,有不少人在关注1992年10月份黄历,以下是我带来的1992年10月黄历,包含1992年10月份黄历禁忌注意事项及1992年10月农历阳历表,快点来看看吧。

1992年10月农历阳历表

更多》》

1992年农历阳历表一览

1992年10月份黄历

公历1992年10月1日

农历1992年九月初六

星期四冲龙(甲辰)煞北

宜:嫁娶订盟纳采祭冲悔祀祈福出行修造动土移徙入宅

公历1992年10月2日

农历1992年九月初七

星期五冲蛇(乙巳)煞西

宜:出xíng开市交易立券安机械出火上梁移徙

公历1992年10月3日

农历1992年九月初bā

星期六冲马(丙午)煞南

宜:祭祀沐浴修饰垣墙平治道涂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4日

农历1992年九月初九

星期日冲羊(丁未)煞东

宜:嫁娶造车器安机械祭祀祈福开光安香出火出xíng开市立券修造动土移徙入宅破土安葬

公历1992年10月5日

农历1992年九月初十

星期一冲猴(戊申)煞北

宜:沐浴捕捉入殓除服成服破土启钻安葬

公历1992年10月6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一

星期二冲鸡(己酉)煞西

宜: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7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二

星期三冲狗(庚戍)煞南

宜: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安香出火修造动土上梁安门起基竖柱上梁定磉开池移徙入宅立券破土

公历1992年10月8日

农历1992年九游判吵月十三

星期四冲猪(辛亥)煞东

宜:嫁娶求嗣纳采进人口纳财结网纳畜牧养会亲友

公历1992年10月9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四

星期五冲鼠(壬子)煞北

宜:嫁娶祭祀开市开光出行入宅移徙出火拆卸修造安床

公历1992年10月10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五

星期六冲牛(癸丑)煞西

宜:嫁娶祭祀作灶纳财

公历1992年10月11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六

星期日冲虎(甲寅)煞南

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行解除出火进人口开市交易立券挂匾纳财入宅移徙栽种破土谢土

公历1992年10月12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七

星期一冲兔(乙卯)煞东

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动土安床扫舍入殓移柩破土启钻安葬作zào整手足甲补垣除服成服

公历1992年10月13日

农历1992nián九月十八

星期二冲龙(丙辰)煞北

宜: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行解除上梁入宅移徙安床安门纳财纳畜造畜稠

公历1992年10月14日

农历1992年九月十九

星期三冲蛇(丁巳)煞西

宜:祭祀开光出行解除理发伐木出火拆卸上梁合脊安床造畜稠

更多》》

1992年属猴的人是什么命

公历1992年10月15日

农历1992年九月二十

星期四冲马(戊午)煞南

宜:纳采订盟会亲友沐浴理发裁衣冠笄安床除服成服启钻移柩安葬会亲友开生坟

公历1992年10月16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一

星期五冲羊(己未)煞东

宜:解除祭祀修饰垣墙平治道神侍涂造畜稠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17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二

星期六冲猴(庚申)煞北

宜:入殓破土启钻安葬除服成服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18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三

星期日冲鸡(辛酉)煞西

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行拆卸修造动土上梁安床纳畜入殓破土

公历1992年10月19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四

星期一冲狗(壬戍)煞南

宜:祭祀沐浴破屋坏垣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20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五

星期二冲猪(癸亥)煞东

宜:祭祀求嗣冠笄进人口会亲友安门安床经络纳财牧养畋猎放水割蜜

公历1992年10月21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六

星期三冲鼠(甲子)煞北

宜:嫁娶纳采订盟开市交易立券挂匾祭祀祈福开光造车器挂匾出行入宅移徙安床安门拆卸修造动土栽种安葬破土启钻除服成服入殓立碑

公历1992年10月22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七

星期四冲牛(乙丑)煞西

宜:祭祀冠笄移徙会亲友纳财理发捕捉

公历1992年10月23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八

星期五冲虎(丙寅)煞南

宜:祭祀祈福求嗣斋醮开光出行嫁娶求医治病动土破土入学起基扫舍竖柱上梁开仓出货财置产栽种牧养开生坟谢土立碑

公历1992年10月24日

农历1992年九月廿九

星期六冲兔(丁卯)煞东

宜:嫁娶裁衣冠笄合帐祭祀出行安床移徙塞穴入殓破土移柩安葬

公历1992年10月25日

农历1992年九月三十

星期日冲龙(戊辰)煞北

宜:祭祀造车器出行修造上梁盖屋安门安床造畜稠教牛马

公历1992年10月26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一

星期一冲蛇(己巳)煞西

宜:祭祀开光出行解除伐木作梁出火拆卸入宅移徙安床修造造畜稠扫舍

公历1992年10月27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二

星期二冲马(庚午)煞南

宜:纳采订盟开市交易立券会亲友纳畜牧养问名移徙解除开厕入学起基安床开仓出货财安葬启钻入殓除服成服

公历1992年10月28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三

星期三冲羊(辛未)煞东

宜:祭祀平治道涂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29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四

星期四冲hóu(壬申)煞北

宜:捕捉畋猎馀事勿取

公历1992年10月30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五

星期五冲鸡(癸酉)煞西

宜:嫁娶纳采订盟祭祀祈福求嗣斋醮开光安香出火造庙移徙出行入宅造庙起基竖柱上梁安床纳畜捕捉纳婿安葬

公历1992年10月31日

农历1992年十月初六

星期六冲狗(甲戍)煞南

宜:祭祀沐浴解除破屋坏垣馀事勿取

1992年是什么流年?

1992年是农历的壬申年,也就是农历的申猴年。

这一年出生的属猴人聪明机智,他们为人仗义,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平之事都能够仗义相助。在事业方面他们通常都会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番大事。这一年出生的属hóu人财富运势比较低迷,在自己所做的工作岗位上会出现被罚款的情况。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参与赌博等投机性的行为,这样会使自己的财务出现危机。在投资方

电视剧《外滩钟声》中,周阿姨有一个儿子,因为当时年龄还小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就被朋友送给了别人。

周阿姨和杜家是多年的邻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百乐门当过舞女,在那个年代,做舞女是会被人嘲笑的,但街坊邻居们从来没有歧视过周阿姨,在杜心美等人的眼中,周阿姨长相漂亮,性格知性大方,非常有魅力,是女孩子们的偶像。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周阿姨的真实身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在杜心芳生孩子的时候,周阿姨曾教过杜心芳生孩子的方法,因此胖嫂还嘲笑周阿姨像是生过孩子一样。周阿姨的丈夫是远洋轮船的船长,两人结婚没多久就有了孩子,当时周阿姨的丈夫经常在海上工作,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最终被人暗杀了,撇下母女二人。

周阿姨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抚养这个孩子,后来,孩子就被送给了别人。这件事情一直是周阿姨心中的秘密,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周阿姨还一直惦记着那个孩子,只能说,周阿姨是个苦命的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分离,很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