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托老师给留守儿子生日送惊喜,学校和同学过生日有多快乐?

孩子 0 20

妈妈托老师给留守儿子生日送惊喜,学校和同学过生日有多快乐?,第1张

妈妈托老师给留守儿子生日送惊喜,学校和同学过生日有多快乐?
导读:留守儿童始终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群体,他们缺乏关爱,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父母长期分别的孩子们,每一天都在等待爸妈能回来陪在自己身边。一位在广州务工的母亲在半夜12点半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她突然想到远在老家的儿子过生日,因为无法赶回老家,而且当时

留守儿童始终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群体,他们缺乏关爱,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父母长期分别的孩子们,每一天都在等待爸妈能回来陪在自己身边。一位在广州务工的母亲在半夜12点半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她突然想到远在老家的儿子过生日,因为无法赶回老家,而且当时已经凌晨十二点也不方便给儿子打电话,于是这位妈妈便给儿子的班主任吕老师发消息留了言,请求老师为儿子过十岁生日。而这位善良的吕老师在一早收到留言,便开始着手准备生日会,最后更是买了蛋糕喊来全班同学给这位留守老家的孩子办了个十分有爱的生日会。这无疑彰显了一个人民教师对孩子的爱意和温暖。

老师为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喊来全班同学一起开生日会

一位远在广州打工的妈妈因为无法返回老家给十岁儿子过生日,便给老师留言让,让她帮忙给孩子过一个生日会,而老师一口答应,还喊来全班同学为这位留守老家、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一起开生日会,这位一位多么暖心的老师,这是一段多么感人的故事。

老师应当有师德,有爱心和责任心

其实一个老师既然为人师表,那么就一定要为学生好,他们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要给孩子家人般的温暖,而这位吕老师不仅展现了当代教师的爱心,也更彰显了一个教师当有的师德与风范。

而这位吕老师在采访中只表示,自己不想辜负家长,更不想让这位留守孩子一个人过生日,做老师的,只要孩子开心,那么我也开心,如此真诚淳朴的言语,却透露着一个教师当有的时代风采,而那位留守孩子有了同学们的陪伴,一起快乐的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十岁生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十分天真,应赠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书,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选择进城务工,而孩子就会交由家里的老年人照顾,“她是我的亲人”,留守儿童把礼物留给妹妹,留守儿童为何都这么善解人意?关于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她是我的亲人”,留守儿童把礼物留给妹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2月31日,安徽阜阳的一所小学内,一名班主任买了一些小零食,送给班内的孩子们当做跨年礼物,这名班主任无意间听到,一位小男孩和同桌说他要把零食留给妹妹吃,于是班主任和小男孩儿再次确认,小男孩说,我要把零食留给我的妹妹,因为她是我的亲人。班主任非常感动,于是又给了小男孩一份零食。视频发到网上之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大家都被这位小男孩的懂事所感动,洒下了泪水。

二、留守儿童为何都这么善解人意?

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为了多挣一些钱,总是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和父母分开,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亲人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盼望着父母早点回来,同时又会做一些家务活,减轻爷爷奶奶负担,也会帮助爷爷奶奶照顾弟弟妹妹。一般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许多事情都没有办法为孩子做,因此孩子懂事都比较早,他们非常独立,比城市里的孩子更早当家。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大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大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她是我的亲人”,留守儿童把礼物留给妹妹,留守儿童为何都这么善解人意?关于这个话题,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各位有何想法,欢迎到评论区积极留言。

孩子从出生到有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父母机会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如果此时父母没有尽到陪伴的义务,就很有可能造成“留守式教育”。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虽然看似非常成熟和坚强,实际上内心还是宛如一个小孩子一样单纯和敏感。

曾经新闻报道过一个长久接受这种“留守式教育”的孩子,他外表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

和他交往的都是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孩子,他也几乎不与同龄人进行说话。他自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但他此时仅仅只有十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普通孩子可能会和父母有矛盾。

这个孩子虽然目前和父母没有明面上的矛盾,但父母缺乏的陪伴却足够让他矛盾一生。

1行为极端,不明是非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一个大人,感觉他已经足够独立了。

实际上这只是孩子的外表具有绝对的欺骗性,缺乏陪伴和教育的孩子哪怕看上去再成熟,他的内心还是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

因为没有人教过他该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他便自己摸索着长大。

在这个过程中,哪怕自己犯错了都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告诉他为什么错了,哪里错了,该如何进行改正。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不仅会不明是非,而且容不得别人说他不好,否则他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

情绪化是一个不会控制情绪且性格敏感的孩子都会有的问题,而敏感恰恰是缺少陪伴的孩子们共有的特征。

2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当一个孩子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而自己却孤身一人时,很容易产生恐惧感。

他们害怕的因素有很多,害怕自己再也见不到父母,害怕自己的父母会将自己抛弃。

也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恐惧什么,但就是会从内心中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十分没有安全感,犹如惊弓之鸟一般。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也无法坦然的面对别人。

3亲子关系紧张

爱迪生说过,教育对于心灵,就如同雕刻大理石。

这句话的涵义不仅仅是说孩子是可以被塑造的,更是表明了孩子一旦被某种教育方式塑造成某种特定的人格,就很难改变。

一个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会认为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而且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亲近,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不仅会导致他与自己的父母关系越来越疏远,还会导致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对于自己孩子的态度也非常生疏。

1建立一些仪式感

赫尔巴特说过,教育是一种艺术的事业。

而是否可以将孩子培养成艺术一般的存在,主要是看父母是否将教育看作一种艺术,更能否用艺术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

这种具有艺术感的教育具有一种魔力,他可以使孩子变得更加重视自己,也可以更加重视家人。

所以父母在教育时,不妨将教育看作为一种艺术,多为这项艺术增添一些仪式感。

比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互赠礼物等等。这样也会让孩子与父母更亲近。

2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沟通可以增进人的感情,这是因为沟通可以让双方更了解自己,尤其是对于孩子和父母之间来说,彼此的了解是增强双方安全感最重要的因素。

孩子可以了解父母到底是否关心自己,也了解到父母的一些想法,还有父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等。

3尊重孩子的想法

教育孩子不是控制孩子,亲子关系中的互相尊重是建立起彼此好感最基础的因素,也是陪伴中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反而对孩子束手束脚,这样也会造成孩子对于父母越来越疏远。

“留守式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虽然看着成熟,内心却依旧如孩子一样,这种特质对于他将来的成长完全没有帮助。因此,父母良好的陪伴胜过一切教育。

育儿 问题蹦蹦妈妈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 健康 身体棒,我是@蹦蹦 育儿 说,帮你解决 育儿 小麻烦(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