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送托班,还是请保姆带好?

孩子 0 61

2岁半,送托班,还是请保姆带好?,第1张

2岁半,送托班,还是请保姆带好?
导读: 1、2岁半,送托班,还是请保姆带好?2、宝宝无人照顾,应该雇保姆还是送“小托班”?3、请保姆来家里带宝宝,可以吗?4、有关一个保姆的电影(杀死了父母,抚养小孩)5、一夜之间引发两千多万网友关注的话题:保姆式育儿的可怕之处6、请保姆带孩子
  • 1、2岁半,送托班,还是请保姆带好?
  • 2、宝宝无人照顾,应该雇保姆还是送“小托班”?
  • 3、请保姆来家里带宝宝,可以吗?
  • 4、有关一个保姆的电影(杀死了父母,抚养小孩)
  • 5、一夜之间引发两千多万网友关注的话题:保姆式育儿的可怕之处
  • 6、请保姆带孩子好不好?

孩子还太小,如果能自己带就自己带,自己不能带可以让家里老人带,或者是请保姆。

1两岁半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托教,也不是保姆,她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那样她才会更有安全感。当然有些人因为工作时间原因没有办法全职带娃,可以让公婆或者外公外婆来带孩子,孩子也会有安全感。如果直接丢给托教或者保姆,对孩子的成长并不起很利。首先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不能自理,托教的孩子比较多,老师也不一定顾的来,如果请保姆。这个要看运气,如果是一个好保姆,那你的孩子可能会被善待。如果请的是不负责任的保姆,那你的孩子不一定会被善待。所以我觉得还是你自己带或者亲人来带更安全。

2有些事情不能用钱来解决。就比如带孩子的事情。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能把她照顾好的,可能是亲人,因为比较负责的保姆难找。所以建议你工作太忙的情况下,让公婆或者外公外婆来带,那样更安全,对孩子的发展也更有利。

总之,两岁半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若是父母没有空可以让孩子的爷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那样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如果把孩子交给一个陌生人来带,那对孩子来说即没有安全感,也不利于他的成长。

在80后的记忆中,对于托儿所这个地方还是印象很深刻的,父母去工厂上班,然后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下班的时候再接孩子回来。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老式的托儿所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其变形的场所,如“小小班”、“日托班”、“小托班”还是存在的。

与幼儿园不同,托儿所的孩子年龄更小,很多在一两岁之间。在这个时候,父母情非得已,幼儿园不收,家里无人照顾,不想辞职做全职宝妈的话,将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在家中雇个保姆带孩子,二是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关于这两种形式,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18个月宝宝被“幸运”送去小托班

小枫自从生下宝宝后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宝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重返职场的心思也更重了,“再等2年我工作都生疏了,恐怕也没人要了”。

有她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边是用殷切眼神盼你回家的娃,一边是即将逝去的青春和好的工作机会,该何去何从呢?

看着一岁半的女儿每天在自己面前蹦蹦跳跳,小枫内心十分纠结。两边老人身体不好,根本无法担起带娃的重任,“难道要等到孩子上小学吗?”

夫妻正在犹豫雇保姆还是继续做全职宝妈的时候,意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小枫的二舅妈从幼儿园退休后,刚刚应聘到一家小托班上班,专门照顾小一点的孩子。

小枫在仔细询问之后,放心地将孩子送了过去,“那是孩子的舅姥姥,还能对她差了?”

小枫无疑是幸运的,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是在钱上为难,而是怕孩子受委屈。小托班有人,这理由太过豪横,一般人还真遇不到。

据2015年上海妇儿工委调查,上海市0-3岁幼儿中675%有入托需求。

2016年卫计委的调查也显示,即便家里有老人看护儿童,依旧有338%的家庭表示有托育需要。分析:雇保姆VS托儿所孰优孰劣?

① 从孩子生活环境上来看,雇保姆宝宝不用离家,对周边环境较为熟悉,适应保姆即可;而托儿所则是要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宝宝很小,前期恐怕难以适应。

② 从照顾孩子的人员多少和精力分配上来说,保姆专心带一个孩子,而托儿所则不一定。

③ 从价格上来说,具体要看保姆的资质和托儿所的条件,总体来说不相上下。

④ 从孩子的成长来看,在托儿所里孩子提前过上了集体生活,能提前熟悉规则,将来入园会更顺利,和保姆带的孩子相比,会学到更多东西。

在法国,两三岁小孩入托比例高达一半,这类托儿所遍布城乡,每天开放时长达到11个小时,除了法定假期和一个月的暑假,均不休息。

依托这种模式,法国的生育率达到了20,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从年龄上来说,在孩子1岁之前,最好选择专人来托养,能够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在孩子能走得很稳后,再送到小托班也是可以的,孩子能和更多人交流。

到底选哪种,还是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而无论家长作何选择,最重要的则是做好准备,将孩子交给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或机构。

请保姆前,你必须了解这些

☆家长事先应该和保姆讨论哪些问题?

先考查下保姆的基本育儿常识,如儿童出现紧急情况怎样处理家庭中的安全常识等等。

再来说说你的育儿理念,比如哄孩子吃饭还是喂孩子吃饭,孩子摔在地上,是说地不好还是引导孩子?这些问题都提前聊聊,确保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签订一份正规的合同

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要和保姆签订一份涉及到工作方方面面的合同,列出薪酬、福利、工作时长、照顾孩子的要求等等。

强调下注意事项,如要求保姆不能抽烟、迟到、骂人等。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你能接受保姆带着孩子在公园见朋友吗?提前讲好。

☆做好备用计划,重在协商

提前约定好,如果保姆有突发情况不能如约前来怎么办?我一个朋友,她家保姆的孩子突然多放了一天假,因为此前有约定,所以她就愉快地带着孩子来上班了。

这肯定不是常态,也无硬性规定,具体要看双方如何协商,多做两个备用计划总是好的。

☆保持****,方便家长了解带娃动态

和保姆商定好****,比如当她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玩耍时,发几张照片或视频给家长看,这样你就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活动。

“托儿”不要托出身心伤害

托儿所在身体心理、智力和社交方面都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所以为孩子选小托班一定要慎重。

☆一看二听三问

一看托儿所的环境,包括孩子吃饭、睡觉、活动的场所设施如何,是否干净。二听,如果托儿所过分安静并非好事,说明儿童活动不足,孩子在这里玩得开心很重要。

三问,看护者都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应看看资质,并提出具体问题来咨询。

☆最好采取日托的方式

日托可以保证孩子在父母下班回家后的交流时间,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爸爸妈妈可以多陪陪宝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多亲亲抱抱举高高!

全托实属无奈之举,但是对亲子关系来说恐怕会造成疏离,如果想兼顾工作和带娃,建议选日托对孩子更好一些。

☆观察宝宝与托付对象间的关系

如果双方非常熟络,相处融洽亲密,不必太过担心,如果发现任何不妥要赶紧采取补救措施。绝不能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任何伤害。

糖果妈妈寄语

宝宝是父母的爱情结晶,既然要了孩子,就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需要爸爸妈妈做好孩子成长的把关人。

千万不要有那种想法,“孩子的到来打乱了我以前的生活和社交,所以找一个人来抚养他就好了,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

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希望你的出发点都是宝宝的成长,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父母所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和爱。

如果你无法脱身,必须要将幼子、幼女托付他人,一定要为他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即便是把孩子送入了托儿所或雇了保姆,爸妈的爱都不该缺席!

我不会放心保姆带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别人不会有多注重,我会自己带孩子,或者忙不过来的时候叫母亲来帮忙!

我身边有个例子:是有一家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带宝宝去小区里面玩耍,也会遇见一些保姆带着孩子出来玩耍的。在和其中一个保姆熟识起来后,她和我说,本来她是要回家的,因为自己的女儿生了孩子,她需要回家照顾月子,但是她现在带的这个女孩离不开自己,于是主人家就不想她回家。

这个保姆的确把那个女孩照顾的非常好,活泼可爱的,打扮得也漂亮。

找到好的保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需要工作的父母减轻许多负担,父母不需要在上班的时候,还心心念念挂着家中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连晚上都让孩子和保姆睡觉,自己也乐得清闲。但是这势必会影响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像上文的这个保姆想回家,孩子却不肯,这种情况其实对孩子和父母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无益,毕竟保姆始终是要离开的。

如果孩子和保姆之间建立了依恋关系,那当保姆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必然会出现不开心、焦虑的情况,这种时候就算是父母在孩子身边也无济于事的。

一直觉得保姆其实就是一种职业,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代替父母,更不能像父母那样去爱孩子。文章开头所说的这个保姆,虽然带孩子带得非常好,但是在聊天的时候,她也会抱怨,因为父母某天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而导致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增加。

另一方面有些保姆会怕因为孩子受到伤害,自己会被主人责备,带孩子的时候就会十分的小心。明明孩子已经长牙齿了,但是却不敢喂食需要咀嚼的食物;明明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也不敢大胆的让孩子去走路,怕孩子摔倒了。

这些做法是能够保证孩子不出现一些闪失,但是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没有好处。

保姆毕竟不是妈妈,她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的是有求必应,毕竟是给别人家带孩子,不想主人家觉得自己对孩子不好。但是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一旦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就算父母插手去改正也是非常困难的。

说了这么多,不是劝大家不要请保姆带孩子了,毕竟在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情况下,年轻的父母要平衡家庭和工作,只能选择请保姆带孩子。但是保姆带孩子的其中利弊,为人父母一定要了解,在自己比较忙的情况下,让保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贪图自己的一时的舒适,而影响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做父母的错失了,就再也弥补不了。我们要在有时间陪孩子的时候尽量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各种动向,并和孩子建立坚固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依恋父母并觉得在父母身边很有安全感

!!!!我也在找这个**!叫《英国妻子(the English wife)》曾经中央六台放过!6,7年前吧!是95年的片子了。

[导演]:西蒙·萧

[主演]:克拉尔丁·奥拉威、斯坦尼斯拉斯·凯瑞·玛尔博格

现在都找不到在线观看的地址了,迅雷和电驴也没有资源。

很想重温一遍啊!很好的片子。

男女主角都很出色!

在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第五期里,我被一对父母对自己八岁的儿子何一可事事包办,在家完全不要儿子做任何事情给震住了。

一个八岁的男孩睡觉要爸爸陪,早上醒来还要爸爸喂奶瓶,起床后由爸爸抱着去餐厅落座,妈妈就开始喂饭,然后抱着刷牙,最后由爸爸开车送去学校。

看到这里,旁边的许多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个童年好幸福啊,好羡慕啊。

可继续往后看,何一可放学回家提到了被同学嘲笑,妈妈轻描淡写地回应:没事,他们在家也是那样的。

跟同龄人比赛系鞋带,另一个孩子稳赢的状态写在脸上,而何一可显得特别没自信,颤颤巍巍的花了很长时间才穿得歪歪扭扭。

麻辣亲子教育专家兰海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保姆式 育儿 ,就是父母去替代孩子做那些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他能够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看到一可父母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孩子的一切,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可是这样的结局却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被同龄人嘲笑,让孩子渐渐地失去自信。

然而,社 会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有一些人格危机会发生在幼儿期,5岁左右开始是自信能否超越自卑的重要阶段,早期的生活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自信就是要从生活里的小事养成,其中最能看出孩子的进步就是在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比如当孩子学会拿勺子,全家人兴奋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的自信就在增加。

1 保姆式 育儿 的本质就是不信任孩子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之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现今,许多父母除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外,其他的事情一律包办,这是直接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同事小芸谈到9岁女儿的自理能力就叹气,她尝试给了孩子机会做自理方面的事情,却总是做得一团糟。

比如让女儿自己喝酸奶,可最后看到女儿身上,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洒上了酸奶,她就气得要命,后面干脆就把酸奶喂给女儿喝。

她制止孩子做的原因是,自己要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收拾孩子留下的残局,心想反正女儿大了就会自理的。

孩子做错了就不再给机会做,父母总以为生活自理能力等孩子长大了就会了,这其实是父母错误的观念,阻碍了孩子发展的好时机。

超级 育儿 师兰海老师这样说道: 当孩子开始做的时候,这种权利就被剥夺了,孩子还在试呢,就不让做了,孩子没有被给予充分的信任,也没有得到充分训练的机会。

因此,当孩子在同伴面前显得笨手笨脚,难免遭来嘲笑,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卑心理就会产生。

邻居小君从小就是父母心中的公主,不舍得自己的女儿动手做任何家事。

当女儿在十岁时主动提出想自己煮简单的方便面吃,父母看到她怯生生的动作,生怕她没把燃气操作对,或者烫着了,干脆就代替她做了。

结果,大学毕业后,小君出去工作了,天天吃外卖也有烦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弄点饭吃,可一到自己准备做时,心中就胆怯,没有信心能做好饭。

从此,不会做饭就成了小君心中的一块石头。

孩子渴望做,父母又不信任孩子,拒绝给机会锻炼,好不容易做一次,就遭父母全盘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心想既然你觉得我不行,那我就不行了吧。

2 保姆式 育儿 会毁掉孩子的自信

昨晚,刷到一个视频,一个九岁的男孩想要爬上楼梯去拿羽毛球,在他身后的妈妈看到了,立马大声制止:“不要爬楼梯,不要爬楼梯”,男孩被妈妈的反应吓到了,立刻僵住了,然后一步步的退了回来。

此后,随着小男孩慢慢长大,遇到的像爬楼梯的困难越来越多,他却表现得畏首畏尾,害怕向前迈步。

由此可见,父母的过度保护,直接导致孩子在试错成长的机会减少,孩子遇到了问题,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没有自信能解决好眼前的问题。

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总是失败,被否定,那么他也会卷入自卑的漩涡之中,而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周末,我和女儿参加了一个DIY的亲子月饼活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也没有忘记欣赏和鼓励。

看着她用小小的手慢慢地做着月饼,脸上时时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很有成就感的感觉,我说:“宝贝,我觉得你真的很棒,竟然可以独立制作月饼。”

听到表扬,女儿做月饼的干劲更足了,竟然比同龄小朋友多做了一盒。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中说:“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里的蒙氏教学便是按照这一理念而发展的,着重强调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老师示范是引导语都少之又少。

说真的,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就很困难。

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让孩子多经历、多体验的却不多。

3 如何做才不会成为保姆式父母

最辛苦的父母,是一种叫保姆式的父母。

可是,教育孩子,不是替他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是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所有困难,懂得轻推孩子一把,才是父母智慧的做法。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不会成为保姆式的父母呢?

01放手让孩子做事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小秦氏把毕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儿子身上,没有一天为自己活过。

但是,她处心积虑为儿子谋划好一切,却得知不是儿子想要的时刻,小秦氏失望并愤怒地骂道:

你这个混账东西,文不成,武不成,枉你娘老子为你图谋一生,我把毕生的心血都花在你身上了呀。

这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也多见,他们耗尽毕生心力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却独独忘记了放手让孩子自己通过做事,做选择,来走向人生的巅峰。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娅曾说: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所以,父母真正的爱孩子,就是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历练,提升自己的能力,并逐渐独立起来。

02学会对孩子说「你能行」

《正面管教》书籍里讲到,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它的主要意思是,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

人们常常这样说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要想孩子发展得更好,父母就应该给她传递积极的期望。

因此,我们面对孩子幼稚的行为,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

反之,如果父母只是一贯的责备训斥,那孩子的自信会在你的训斥声中慢慢地消失殆尽。

03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B站微表情研究专家姜振宇老师提出:保姆式 育儿 真的会毁了孩子。

他说:孩子在不断地长大,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本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开始,到解决复杂的 社会 问题。

孩子遇到问题,父母的职责首先是鼓励孩子思考问题,其次是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然后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要考虑后果。

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建立自信的过程。

所以,想拥有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从此刻开始学着对孩子放手,学着相信孩子“你能行,孩子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后,会一步步达成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

作者 伏蓉

编辑 丄学号

来源 山伯教育-专注亲子养育教育

请保姆带孩子到底是好不好,我觉得当然可以请,但是一定要请高素质的好的保姆,请是要请,但保姆在家庭中更多的功效还是在于处理一些洗衣做饭之类的杂务,因为孩子的培育还是得靠父母,也只有血亲才有可能对孩子真正用心,不知道是不是一因地方落后、二因未出高价所以保姆素质有限,反正眼目所及并不能指靠保姆带好小孩。

同是“带”孩子,保姆的“带”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带”,基本保证孩子不哭不闹、没有重大伤情;而父母的“带”,却要更多考虑习惯的养成、知识的习得、兴趣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同孩子一道去寻求获得幸福快乐人生的法宝,希望他是在欢声笑语中成长,希望他能最高限度在可能的范围内做自己喜爱的事,不畏流言、只为真我。

其实带孩子是一件和衷共济的大事,不单单是某个家庭成员的事,更不可能是一件花几千块钱承包给保姆的一揽子工程。但是,不光是家庭成员和保姆之间的养育方式有分歧,家庭成员之间对许多习惯细节的理解和处理也不尽相同,所以真正的和衷共济往往很难。

如果父母太忙的话,把孩子让保姆全权代管也是可以的,但要尽量的回家跟孩子多待在一起,增加亲子互动的关系,这样孩子才会亲近父母,这样父母才能用自己正确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