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

老师 0 58

如何评价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第1张

如何评价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
导读:30多年了,《舒克和贝塔》的讽刺依旧直戳内心,即使成年之后再看这部作品,依旧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最近一段时间,66岁的郑渊洁老爷子因为说话风趣幽默频繁登上热搜,还被漫迷亲切的称赞道“不愧是童话大王”,对于自小就看郑渊洁童话故事和动画作品长

30多年了,《舒克和贝塔》的讽刺依旧直戳内心,即使成年之后再看这部作品,依旧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最近一段时间,66岁的郑渊洁老爷子因为说话风趣幽默频繁登上热搜,还被漫迷亲切的称赞道“不愧是童话大王”,对于自小就看郑渊洁童话故事和动画作品长大的人来说,看到他因为严谨的做事态度和风趣的回答活跃在社交平台,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书迷们隔着屏幕和郑渊洁老爷子沟通的时候,仿佛透过这些童话故事看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郑渊洁和《舒克和贝塔》

网友们一开始关注到郑渊洁,是因为他的评论,对待小书迷的亲切问候和各种撒娇式的抱怨,他都一一给出了幽默的回应,非常有“童话大王”的风范。

他之所以登上热搜,是因为他在2017年关于遇见小粉丝的严谨回应被网友翻出来之后,受到了很多粉丝的认可,虽然时代在变化,但老爷子认真对待小书迷的态度还是让人感动。

说到郑渊洁老师,自然离不开他“童话大王”的身份和他笔下无数精彩的故事,他为中国儿童文学贡献了大量精彩的作品,这些童话故事有很多都被拍成了动画,笔者今天介绍的《舒克和贝塔》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作为郑渊洁老师的代表作之一,被上海美影厂看中并拍成了动画片,后来一度成为了很多80后90后童年不可或缺的记忆。

《舒克和贝塔》主要讲述了背负了“小偷”骂名的老鼠舒克和贝塔为了证明自己,开着飞机和坦克帮助他人,以此获得食物,后来还战胜海盗保卫了和平的故事。

生活在丛林中的小老鼠舒克,因为被家里的玩具嫌弃偷东西所以才选择了开着直升机证明自己的劳动价值;而贝塔则是因为家里的猫总是找他麻烦,才无意中躲进了坦克,成为了一名坦克手,虽然原因不同,但两个人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郑老笔下的童话故事哪怕是现在看来依然趣味性十足,而且作品中还有很多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充满讽刺意味的童话故事

舒克舒克舒克,我是飞行员——舒克。贝塔贝塔贝塔,我是坦克手——贝塔。

郑渊洁先生的童话故事不同于其他完全的儿童向童话,他喜欢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融入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因此很多人称他的作品是写给成人的童话故事,小时候看作品大多会被舒克和贝塔的正直和善良感动,而长大之后再看这部作品,却能看到更多更深刻的东西。

作品中被很多人称为童年阴影的一集是克里斯王国的故事,初遇的舒克和贝塔无意中跑到了一个全都是猫的王国,本以为会被吃掉的两个人,在这个王国的人的告知下才知道这个王国的猫不仅不知道“猫吃老鼠”的天性,反而对外来的客人十分友好。两个人在被猫学者款待的时候知道了他们国家年幼的猫总是会被莫名的黑衣怪吃掉的消息。

正直善良的两人主动承担了抓坏人的职责,在两人飞机和坦克的联合攻击之下,黑衣怪最终被抓到了,让人没想到的是黑衣怪居然是猫王国自卫队的守卫,被抓住的他不仅没有做错事的羞愧,反而趾高气昂的走了。

无意中撞破猫王国真相的两人在第二天还被国王邀请进城堡了,原本担心会被猫王认出来的两只小老鼠,进了城堡才发现原来猫王国的国王是一只老鼠。这个国王用来款待他们的是用各种猫的肉做的食物,而且选用的都是小猫咪。

国王白路一边享用猫肉一边振振有词的说着“既然猫可以吃老鼠,那老鼠为什么不可以吃猫呢”,对这种行为不能苟同的舒克和贝塔拒绝和白路同流合污,结果被白路关了起来。后来两人在另一只老鼠菲菲的帮助下,知道了白路的弱点,将他带离了猫王国。

在这个故事中比较讽刺的是,一开始被改造的老鼠白路利用自己身上的电池威胁一众猫咪,得到了国王的位置,这个国家的臣民也因为白路身上的“魔法”对他马首是瞻,结果白路的电池被舒克和贝塔拿走之后,猫王国的人看到失势的他又准备把他吃掉。在危机关头舒克又将电池还给了白路,一窝蜂要来吃他的猫咪们又马不停蹄的跑掉了。

原本害怕被猫吃掉的老鼠,在得势之后选择了和猫一样的行为,而且并不是出于天性而是为了报复,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极其恶劣的,白路不仅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反而还要拉上其他老鼠和他一起,这样的行为更令人发指。

因为舒克和贝塔不答应他的请求,白路一心想要置舒克与贝塔于死地,舒克他们抓住了白路之后最终还放了他,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现在看来太过难得。故事最后白路还醒悟的对两人表达了谢意,但他后面是否还会做坏事,两人也不知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直欺负贝塔的米莉,猫咪被主人以“没了老鼠要猫也没用了”的理由赶了出来,后来贝塔为了帮助米莉回归,假意回家捣乱,两位主人又想起了曾经的米莉,这时候她正好顺势而归。

因为贝塔还要出门寻找伙伴,为了避免米莉后面再被赶出家门,贝塔还教会了猫咪米莉老鼠的叫声,让她时不时的自导自演一出戏来骗过两位主人。在那个养猫主要是为了捉老鼠的时代,这样的故事真实且具有讽刺意义,只有“有价值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仅仅是从两集小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片段,这些都被隐藏在了童话故事背后,无论是猫王国的国王是老鼠的反转,还是两位主人对米莉的前后态度的转变,其实最终映射的都是人类的行为。

郑老先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投掷到自己笔下的主人公身上,借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仗势欺人,前后不一致的行为,也能让小朋友看到后学到小主人公比较正面的价值观。

不过,动画只拍到了原作的57集,后面还有300多话因为题材太过“成人”,就没有拍成动画了。

舒克和贝塔通过开飞机和坦克惩恶扬善的同时,还将对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理解,正直和善良的真理深埋到了孩子心里。

动画外的《舒克和贝塔》

在后面的故事里,舒克和贝塔逐渐长大了,也走上过“人生巅峰”,开公司、出书,成名和结婚生子,作品逐渐从童话故事变成了“成人故事”。故事的最后,30多岁的中年老鼠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尽了世间沧桑。

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不再只有惩恶扬善,更多的是各种成人化思维,甚至还有感情欺骗,去五台山出家等不按常理出牌的剧集。

和外国暗黑系安徒生童话相同,在童话外衣之下,隐藏的都是残酷的成人世界。舒克为了夺回五角飞碟,用感情欺骗了对手利,后来利因为难产死掉之后,他还娶了一个外国人。

贝塔在娶了人类歌唱家的同时,还与一位老鼠**有了孩子,劲爆的剧情哪怕是放在现在也不太适合孩子观看。郑渊洁先生的故事下的主人公或许是跟现实生活中的书迷一起成长的,所以后面舒克和贝塔长大之后的生活才会那么贴近现实。

新版的到来

当年的《舒克和贝塔》是一代人心中的美好回忆,2019年《舒克和贝塔》以全新形式上映之后,在给很多人带来了回忆杀的同时还增加了很多新感受。从2D画风变成3D画风之后,这部作品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较于原版,2019版的《舒克和贝塔》不仅在人物形象上做了一定调整,还将主人公的年龄做了一定调整,新版无论是配音还是人物表现都明显“幼稚”了,舒克更可爱了,贝塔则有点“憨憨”的。

对于故事内容方面,在保留了原作的主要故事线的基础上,对细节做了现代化的调整,让作品更具备子供向作品的特征,反而减弱了郑老爷子原作中的讽刺意味,经典动画的新传承,有很多比较好的一面,比如让孩子更能接受,放大了作品的教育意义,但也无可奈何的失去了一些东西

近些年,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早期的经典动画以新的方式出现在荧幕之上,这种方式对于优秀作品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是值得推崇的方式。经典难以复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最大程度的保留和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学期已过半,你家小朋友在幼儿园还适应吗? 不愿上学 入园哭闹 害怕老师 的状况多吗?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有从细节之处观察发现,你为孩子选的这所幼儿园真的适合宝宝吗? # 育儿 有招#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只上了两个月的幼儿园就退园了,原因是有一次他在儿子去幼儿园时,在他身上装了一个录音设备,回来一听,发现将孩子教给这样的老师完全不能放心。他的孙女也曾上了位于北京一家年学费二十万左右的国际幼儿园,三个月高烧四次。他发现孙女全天在幼儿园没喝过一口水,在与外教老师沟通无果后选择了 退园

郑渊洁老师在教育上的用心,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发现了孩子在幼儿园成长过程中的异常,及时作出了调整。每一位家长在择园时都是千选万选,想让孩子在 最优的环境,快乐地成长 ,接受教育。经过两个月的适应,你对孩子目前就读的幼儿园满意么?郑渊洁老师提出,判断 幼儿园是否合格 的方法有三个,家长们不妨对照下。

在电视剧《亲爱的自己》中,让无数妈妈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为母亲的张芝芝几次给孩子转幼儿园 这件事。先是为了孩子能进最好的学校,接受 最好的教育 ,将孩子送到学费昂贵的 高端幼儿园 。而这些所谓的“高素质”孩子和她们的精英妈妈并没有接纳她和女儿雨薇,无论在园内还是园外,母女俩都是被排挤的状态。

而后张芝芝给雨薇换了新的幼儿园,可看似各方面都还正常的幼儿园里老师却故意 体罚 微微,吓得微微 不敢去幼儿园 。同所有母亲一样,张芝芝希望的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被老师 呵护 ,而不是被老师骂和体罚。

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从与孩子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知道老师是怎样的人。我问女儿:“ 你喜欢你们班的老师吗 ?”“喜欢。”“最喜欢哪个老师呢?”我继续追问。“三个都喜欢。”女儿笑着说。对老师喜爱,不惧怕,感受到老师的 亲切 与对自己的喜欢,孩子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幼儿园。

女儿初入园的第一个月也是 生病 了3次,咳嗽、流涕、发烧。不少家长也都反映孩子在初入园时爱生病,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的也不少。教室里小朋友多,易交叉传染是一个情况。另外,天气变化、冷热交替也是诱因。所以,在入园适应期之后孩子还有小毛病不断的状况吗?如果是,那就要警惕,找找原因了。

除了生病,还有 喝水、饮食、如厕 ,这些都是父母们无比关心的事情。孩子在幼儿园的餐食是否新鲜、 健康 ,营养丰富。孩子是否喝水少,尿裤子的情况还多吗?这些也都是考量一个幼儿园是否合格之处。

虽然父母们大多认为,幼儿园最重要的就是玩,学习知识是次要的,但当父母们不经意间发现孩子在幼儿园 成长的进步 也是十分 欣喜 的。

女儿上了幼儿园之后最突出的变化就是 自理能力变强 了。上完厕所自己穿裤子,作为母亲的我在家已经教了很久,可孩子却还是迟迟没有学会。我无奈,只得叮嘱:“在幼儿园如果裤子穿不好可以请老师帮帮忙。”女儿点点头。

可在入园一星期后,我发现女儿竟会自己提裤子了,穿得很好。而且动不动就喊着:“ 我自己来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穿衣、穿袜、穿鞋,自己背书包,看到女儿在幼儿园学会了自理的技能,当妈的真觉得将她送入幼儿园真是没错,果然还是 老师有方法 会教

和女儿同班的小男生,在幼儿园进步最大之处是 不挑食 ,也吃素菜了。邻居丁妈说,她家孩子在幼儿园变得爱笑, 胆子更大,更合群了 。小美妈也很开心,因为小美在幼儿园学了不少的儿歌,最让她惊喜的是孩子现在很爱画画,而且画得很好。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这些可喜的变化让父母们开心的同时也渐渐变得放心,更 信任老师 ,放心将孩子送入幼儿园。

了解完郑渊洁老师所给出的的 幼儿园合格标准 后,再参考自己宝贝的表现。孩子现在就读的幼儿园到底合不合格,适不适合自家孩子,聪明的家长你们心里都有答案了吧!

郑渊洁送给全国孩子的礼物《再送你一百条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00条命》。《皮皮鲁送你100条命》同时从2008年第7期《皮皮鲁》杂志开始连载。 《皮皮鲁送你一百条命》故事梗概:皮皮鲁一次偶然的机遇获得了一百条命,他可以把这一百条命送给任何人。皮皮鲁首选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但是皮皮鲁对上述四人提出了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在遇到灾难时顺利逃生,每成功逃生一次,获得一条命。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经历了地震、火灾、色狼老师、水灾、天然气泄漏、雷击、绑架、交通事故等等众多灾难后,各自获得了不同数量的命。在这些历险中,他们遇到了200多位郑渊洁童话中的不同人物。故事极其曲折、好玩。阅读完全书孩子就能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皮皮鲁送你一百条命》相当于给孩子打了一剂在灾害中逃生的预防针。我认为自然灾害是人和老天爷PK智力,有备无患。 今晚(5月30日)21点50分,我依据《皮皮鲁再送你100条命》在北京卫视《五星夜话》节目中教全国的孩子安全自救知识。 北京青年报:郑渊洁雪藏多年的安全自救家庭教……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毫不夸张地说,郑渊洁是80、90后的独家记忆。

很多人都是追着《童话大王》连载,看着《舒克与贝塔》长大的。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但近两年,针对这些童话的争议越来越大。很多家长表示,“我不会让孩子看郑渊洁的书,太毁童年了。”

作为从小看郑渊洁长大,并且童年过得很开心的90后,书单君觉得,这件事争论的重点不在“毁掉”,而在“童年”。

前几天,《隐秘的角落》热播,很多人感慨,小孩子的世界居然如此黑暗复杂。

这其实就反映出,我们对小孩子的刻板印象——单纯、无知、幼稚。

在很多人看来,童年就像是一个开满鲜花的玻璃罩,孩子们就像花朵一样,在无菌透明的环境中自在生长。

可是,这种看似保护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限制——他们迟早要面对真实的世界,傻白甜只存在于幻想中。

郑渊洁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的童话“适合9到99岁的人读”,因为其中既有绮丽的幻想,又有残酷的现实,每个年龄,都能从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些故事与其说是童话,不如说是给所有终将面对生活的孩子,打了一剂预防针。

01>>

“我之所以如此望子成龙心切,就因为我不是龙。”

——郑渊洁《我是钱》

“望子成龙”是个古老的传统,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面对过父母殷殷期盼的目光。

郑渊洁在《我是钱》一书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位父亲。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从儿子两岁开始,就给他报各种班。有音乐班、美术班、书法班、英语班……

但儿子实在没有啥音乐细胞——两岁时学拉小提琴,一首《小蟋蟀》愣是拉了10个月也没学会,现在一听蟋蟀叫,就两手发抖,脖子发硬。

这个故事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希望孩子学习好本是人之常情,但班里50个学生,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

我们经常把目光聚焦在前几名上,但实际上,成绩在中间以及后面的,才是大多数。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书单君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家长想让孩子考211,可孩子现在的成绩本科都够呛,家长就想让专家给支个招。

专家委婉地表示,定目标也要考虑孩子现状,但家长还是想要211。

最后专家半开玩笑着说:“不知道您当年学习成绩怎么样?”

家长一拍大腿,“我可不行,学习实在太难了!”

专家说:“您也知道学习难啊,那为什么还非要求孩子成绩能拔尖呢?”

02>>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郑渊洁《我是钱》

我们小时候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你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能找份好工作。

而父母眼中的好工作,大部分指的就是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就有了固定收入,有了“铁饭碗”。

但就像郑渊洁在《我是钱》中说的那样,钱能给人自由,也能将人囚禁。钱是翅膀,同时又是脚镣。

很多人为了守住公务员的职位,几十年都在重复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一边向往外面的世界,一边又不愿舍弃来之不易的“铁饭碗”。

我们非常喜欢说“铁饭碗”这个词,可是真正懂得它含义的人并不多——铁饭碗指的并不是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一种可以迁移的能力。

工作可能会被技术替代,但不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不会被替代。

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人给你铁饭碗,只有自己给自己铸铁饭碗。

03>>

“没有贪婪和欲望,人类就永远不会前进。有了贪婪和欲望,人类就永远不会幸福。”

——郑渊洁《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现在回想起来,舒克和贝塔可能是我嗑过最早的CP之一,郑渊洁借由这两只可爱的小老鼠之口,探讨了很多深刻的问题,比如,幸福和金钱的关系。

贝塔觉得钱很重要,“没钱行吗?谁不想过好日子?”

舒克反问:“什么叫好日子?对已有的一切满足,就是幸福。再说了,活得好不好,全在心情。不在物质。由物质带来的快乐是假快乐。这种假快乐是随环境变化的,是暂时而不经久的。”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小时候看这段对话,根本没有在意,直到长大工作后,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很多人一辈子为了金钱忙忙碌碌,得不到就失落着急,得到了就先得意后空虚。

欲望确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会成为幸福感的杀手——“他们从打生下来,就都想比别人活得好,到死却都觉得,活得不如别人好。”

其实,人一辈子就干两件事:第一件,努力得到想要的。第二件,享受已经得到的。

遗憾的是,欲壑难填,永无止境。

绝大多数人不做第二件事。于是,从本质上说,第一件事也就白干了。

04>>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触摸。”

——郑渊洁《皮皮鲁送你100条命》

前两天,书单君推荐过一本关于性教育的书(0到25岁性教育书单:性不是洪水猛兽,无知才是),其中提到,0到6岁是性教育的黄金期。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也无从下手。

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郑渊洁就曾专门给儿子郑亚旗,编写了一部家庭教材,涉及了儿童安全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性教育。

这部教材后来被改编为《皮皮鲁送你100条命》。

其中的第19条命就是: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触摸。

皮皮鲁说:“作为未成年人,如果有人触摸你身上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要躲避,并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不管那人是谁,包括老师和亲朋好友。”(未成年猥亵/性侵事件,大部分都是熟人作案。)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来源于网易数读>

郑渊洁甚至还给出了解决方式,“如果老师触摸你身上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父母知道后应该直接打110报警,而不是先找校方。”

因为“先找校方,校方可能私了,使得坏人逃避法律的惩罚,进而可能继续干坏事,伤害别的孩子。”

在郑渊洁的叙述中,性侵案就是一种犯罪事件(定性),就跟被小偷偷钱一样,直接报警就好。没有“受害人有罪论”,没有“社会舆论影响”。

这种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的解决问题方式,到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05>>

“‘理屈词穷’已经过时。如今是理屈词富的时代。越是没理的人越喋喋不休。”

——郑渊洁《大灰狼罗克》

小时候看过郑渊洁的人,大概都读过大灰狼罗克的故事。这只混入人类社会中生活的大尾巴狼,因为“狼”的身份,本身就带有冷眼观察人类的旁观者属性。

他一会儿化身画家,一会儿化身司令,一会儿又变成了滑冰天才。小时候看不明白,只觉得罗克的人生好丰富。

长大后回看才发现,这哪是童话,简直是一部现实主义人间观察,加寓言故事。

而这句“如今是理屈词富的时代。越是没理的人越喋喋不休。”足以精准描述当代网络键盘侠行为的话,就出自这部25年多前,前互联网时代的童话作品。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仔细一想,那些书没读过几本,骂起人来却“出口成脏”的喷子、杠精、键盘侠们,的确是“爷拼的不是谁占理,而是谁嘴巴臭、底线低”。

前阵子大火的司法老师罗翔也曾说过:只有知识浅薄的人,才会一味地偏执,因为他没见过对立的观点。

同样的道理,那些不占理的人,由于缺乏敬畏之心,才更喜欢随意地评价和否认别人,相比之下,他们才显得“词富”起来。

06>>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郑渊洁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时,班上总有同学在下面偷笑着说“那早起的虫儿还被鸟吃呢”。

那是小孩子解构权威的戏谑之言,但真敢把这句话告诉老师的,一个没有。

郑渊洁偏偏就这么干了。早在二年级时,郑渊洁在写作文上就有“前科”。我们都写过“我的理想”这个经典题目的作文,孩子们纷纷写什么科学家、航天员。没有理想的,也硬编出个“老师”“警察”来。

这是属于学生的“政治正确”。而二年级时的郑渊洁,面对这个题目,诚实地写出了他的理想——当一名掏粪工。

四年级时,他写了一篇以《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为题的作文,直接被老师痛骂羞辱。他愤怒之下,直接退学了。

其实,早起到底好不好,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郑渊洁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不仅有个性,更敢于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成为一个童话作家后,他创造的,经常是皮皮鲁这样有个性的角色。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一贯保持他的作风。

儿子上小学时,有一天回家告诉他,老师当众说有的学生“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郑渊洁听后,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询问过儿子的意见,郑渊洁给他办了退学,亲自当起了孩子的老师。

可以说,郑渊洁的成为童话大王的道路上,《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可能正是奇妙的第一步。

早起的虫子是否真的会被鸟吃掉,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充满个性,并且坚持下去的虫子,一定不会被这个社会吃掉。

✎✎✎

如此真实的郑渊洁,当然会引起一些较为保守的家长的反感。

但书单君认为,家长们担心的东西,其实正是郑渊洁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他区别于普通童书作者的地方。

一般的童书作者,在创作之前,总喜欢去设想小孩子喜欢什么,应该知道什么。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自己代入到小孩子的视角里。

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所想象出的孩童,是刻板的、幼稚的,是大人眼中的孩子。

而郑渊洁的写作,是反过来。他把小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当作大人来尊重,这样一来,写给他们的东西,自然有些超越年龄,却也真实而真诚。

他笔下的那些童话故事,小时候看或许一知半解,只觉得有趣,但长大以后回看,依然有值得回味的东西。

因为,这位“童话大王”,在别人给我们讲述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时,就已经在他的童话里,埋下了一个真实得甚至稍显残酷的现实世界。

被郑渊洁“毁掉”的童年

作者 | 燕妮 轻浊 编辑 | 黑羊

图源 | 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