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一线教师都把子女送回家乡?

老师 0 25

为什么现在的一线教师都把子女送回家乡?,第1张

为什么现在的一线教师都把子女送回家乡?
导读: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但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

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

但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

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者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作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

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此外,一线教师普遍爱唠叨,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过于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

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当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多数老师都不喜欢过于活泼奔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奇思怪相、言行出格的孩子总是会备受打击。教师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是学校的调皮生,因此,总是要求孩子乖巧、稳重。

再者,目前的现状,不少的教师实际上是觉得教师行业比较稳定而从事教育的。教师自己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都是希望能稳定就好。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笔者的身边,多数教师的孩子最终是以能谋求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追求目标。

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这些独创个性的致命伤似乎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身上格外集中,无疑也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因袭这种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过于平整后,留下的就只有自卑、怯懦、服从了。

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太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许多教师几乎不阅读,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这样的教师似乎一整天都在忙,他们相比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日不离书的教师而言,更忙碌而辛劳,可没有多大的实效。

不难想见,在孩子的眼里,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

因此,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做一份谋取薪水的职业,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并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

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

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

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

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

寒暑假,要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

教师,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周末也相对轻松,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才为硬伤,那种终生之痛无药可医。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班主任张老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般的职业,上班不迟到,下班走人,班上认真工作,就是一个好同志。

但是,教师职业特殊,工作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未成年的小学生,大多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可能做到下班走人。

去年教一年级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我们这要求学生7:30到校,很多家长因有工作,早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每次都是7点到校,最迟7:10分到校来等学生。下午夏季5点50放学,春秋5点25放学,冬季4点50放学。每次放学后,总有学生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接孩子,只能在校门口等家长接孩子,甚至还要把孩子送回家。老师总不能把孩子丢在校门口自己回家吧。

教师放学后等不等家长接孩子,这不是义务,而是老师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大宝九岁,上三年级,下午一直是我接,下午四点半放学,爸爸没下班,我就推着婴儿车接大宝。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天天送出门,基本都是等家长接完了老师才有,有时候要等到五点多!二年级的时候也是老师送出来,老师就走了,我带着小宝,走的慢点,无数次准备要走,就看到有些孩子家长没来接,孩子站在我们边上,然后就陪着孩子一起等他们家长,等来了我才走!儿子问我为什么要管他,我就说万一丢了呢,以后妈妈如果来迟了,我希望也有人能陪你等!三年级了,孩子都是自己出来的,好些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回来了,老师也不会送出门了!我每次接孩子都是早点到,哪怕我等孩子,也不让孩子看不到我,特别无助的找我!所以家长们孩子早点接孩子吧!不要什么都靠老师!

我是一位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关于家长接送孩子上学和老师等待家长把孩子送来或领走这件事,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件事与老师没有多大关系,老师能把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因为老师每天都得提前将近一个小时到校,放学还得忙一些其他的事才能离校,回家途中还得采购家庭所需,每天吃完晚饭还得做自己的家务,有时候也有些 社会 应酬活动,忙完这些还得备课批改作业,提前安排第二天的事情,往往忙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能入睡。况且白天还得处理一些班里面的突发事件,现在的孩子们养尊处优,学习条件好,家长忙于各种生活工作的压力,对孩子又疏于管教,孩子们在学校打架斗殴是经常的事情,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身心 健康 。因此,接送孩子的事情应该由家长或家长委托人负责,与教师没多大关系。

现在学生安全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放学之后独自回家,出现了失踪、交通事故、甚至被杀害的问题。此类问题频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的好多同事都因为这个问题而犯愁。小学放学时间3:30~4:00之间。这个时间很多家长都没有下班儿,离的近的还好说把孩子接到办公室,我有同事就是这样做的。但是离我远远的就没有办法了,又不能提前早退。所以没有人接孩子放学回家成了一个主要的问题。

小学生好奇心重,自理能力差,还不能完全适应 社会 ,自己回家的过程中容易被别的事物吸引、遇到坏人或者是没有遵守交通秩序。很容易就出现危害小学生安全的问题。

所以让小孩自己放学回家,说明了学校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单薄。

那问题来了过早的放学,小孩又不能独自回家。只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呆着。这时候

如果没有老师守着的话,就会翻天,打闹,破坏学校…等不安全问题。出了事,学校及学校负责人是承担责任的。

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安排老师值班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本身没有义务等家长来接学生回家,但是学校有责任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就安排到老师值班身上了,进而形成一种放学托管制度。

这么看:

一是事情是放学之后等家长来接学生,按理说不是工作时间,老师们没有义务等家长来接孩子,但是,相信大部分老师会等着家长来接孩子,家长到了,自己才会撤离!这是自觉行为,已经成为习惯……当然有的学校,也安排值日。

二是小学生特点,活泼好动,不会在一个地方站着等家长……此时,老师责任重大!一旦出个事故,即使不是老师的责任,也很难说得清!我一个邻居,就是一个实验小学的老师……值班时,一个学生被仇家划伤了脸,结果老师被通报批评了!所以,等家长过程中,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有责任,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是家长应当积极配合老师值班,尽量早来一会儿,放学之前就要到位!尽量不要等着老师陪孩子等家长!要是真来不到,嘱咐邻居或者打个电话给老师提前说一声……这样不至于等不到人!

四是不只是老师等学生家长来接学生这一件小事,应当注意教育过程中所有的事情!教育孩子无小事,处处留心,事事在意!时时警惕!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问题、与同学关系问题、走神、打架、成绩下降、提高……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家长一定要理解教师工作,要知道全班有50多个孩子,甚至更多……随时与老师交流汇报教育孩子情况……携手育人!

总之,老师虽没义务等家长来接孩子,但是也是义无反顾耐性等待家长来……教师就要讲究一个无私奉献,为人师表……

我想试问一句:“如果您每天晚上89点下班到家,老师也要等吗?老师的孩子和家人就不是人了?老师也有家,有孩子。就不需要照顾啦?”我是名老师,为了上班,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孩子一周半就送了私立幼儿园,就因为能在7:00送过去,晚上能在5:30后接孩子,为了我的工作,我牺牲了家人孩子,金钱。如果让我无休止的等,我想,这份工作我可以不要了。老师放学,没有家长接的孩子放在保安爷爷那里怎么了?必须老师上一天班等?您如果晚个十分二十分的可以理解,那工作就是每天89点下班,难道老师还要管孩子晚饭不成?谁的问题谁克服,谁想办法,不要总把问题抛给 社会 ,抛给别人。

感觉最近教师都成了焦点问答了。问的问题也都莫名奇妙的。

同样的问题换个职业问问。

工人在工厂上班,负责车床的车工发现车间里有个烟头掉棉纱上了,有责任把它弄灭吗?

售货员不当班,发现货架要倒了,有责任扶一下吗?

还有,医生手术做完,可没人来接病号,可以把病号扔手术室吗?

如果每个职业都在斤斤计较, 社会 成啥样子了?

现在有种把老师向死里黑的苗头,忘了没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文盲这个事实。

同样,我也不觉得这类斤斤计较可以说明老师的伟大。

老师职业的高尚是 历史 传承的,推翻它需要推翻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

而过分强调老师的贡献,不是颂扬而是招黑。

小学和初中,高中有明显的不同。小学老师面临的是未成年学生,小学学生安全意识薄,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很容易受到伤害。

父母把小孩送到学校,无形当中就把监护权已经移交给了学校,所以小学的老师就比较累了,不仅管学习上的问题,还得注意安全上的问题。

小学生放学的时候,父母还没有下班。有的是爷爷奶奶到学校接小孩,有的家里没有人来接小孩,自然学生就只能在学校门口等着,而且这一等就可能是一两个小时,而在学生放学的高峰期,学校门口是最乱的。

如果没有老师看着,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很容易出事。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又比较远,如果没有老师看着,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能会走丢。

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安全意识特别的薄,在非常拥挤的时候,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非常的弱,而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要大一些,安全意识相对要好一点。对于四到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就没必要放学以后还要陪着,有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回家,不需要家长来接。有的学校规定了四年级以后就不允许家长来接了,让小孩自己回家,其实也就培养小孩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四到六年级的老师相对要轻松一些。一到三年级的老师相对要累一些。一到三年级的老师只有小孩被父母都接走了,才能真正放松下来。

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义务?义务是指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人们必须做的事情。

小学老师在管理学生上和家长有明确的责权分管戒限。每年学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会召开家长会,鉴定各自的安全接管责任书。责任书上明确规定:小学老师在工作时间内,即从学校开门的那一刻,到放学后十分钟内有责任和义务负责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而除此时间外的一切时间,学生的安全由家长接管负责。

由此可见,题主所提的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放学期间学生的安全本应由家长负责,家长没有在规定时间来接孩子,可以提前跟学校老师沟通联系,说明来晚的原因,相信老师出于道德责任,也会多负责一会儿孩子的安全,直到等到家长来接,或者将孩子带回自己家吃饭,都不是不可以的。

但如果有些家长认为,老师可以不分时间长短,无偿的义务接管孩子,那就是家长不尽人情了。是自私自利不讲理的表现。一来,小学老师很少有住校的,老师下班后,还要赶回家去接管自己家的孩子,学生家长不来接,势必要耽误老师的时间,造成老师的生活无以为继。二来,目前学生安全大于一切,如果在责任义务之外接管孩子期间,发生意外安全问题,一穷二白且无人撑腰的底层广大教师实在负不起这个责任,背不起这个包袱,相信在这个“老太老头跌倒无人敢扶”的 社会 ,大家都能理解,就不要额外道德绑架老师们了。

这个 社会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 社会 才会更和谐,温暖。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才会和谐,在管理孩子上也才达到共赢。

我们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下午放学半小时了,一年级还有一个孩子家长没来接。班主任跟家长联系。妈妈电话打不通,爸爸电话几次之后倒是通了。电话里传出二筒七条的声音。老师说孩子放门卫室了,赶紧来领人。结果人家爸爸大言不惭,说没家长来接,老师就得等着,多晚来接就得等多晚,这是老师的义务。

这件事当时引起了我们大家的公愤,摇头感叹,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要以时间段客观的进行分析。

如果是在学校规定的学生应在校时间内,孩子因事要离开校门,那必须得等家长来接了才能放孩子走。 一来孩子是未成年人缺少防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要为孩子安全保证。二来这段时间内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安全那是要负全责的。等父母来接了就等于把这份责任移交了,即是为了孩子安全问题也是程序问题,马虎不得。

如果是在学校规定的学生应在校时间之外的时间,比方说距离上午第一节课很早,比方说放学后,这段时间内孩子的安全由监护人负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早上八点上课,但是规定学生只能七点三十之后到校。放学后,老师跟未到的家长进行沟通后,可以把孩子放在学校门卫室交给学校门卫看管,老师可以自行下班。

所幸前面提到的那种家长还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家长还是尊师重教明辨事理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