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朋友的孩子就是一年级被送去了私立双语学校,一周回来一次,我来谈谈这个孩子的现状。这个孩子是女孩,她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业务很忙,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幼儿园的时候找了保姆来照顾。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找了当地一家知名的私立双语小学,学费在一年十
我朋友的孩子就是一年级被送去了私立双语学校,一周回来一次,我来谈谈这个孩子的现状。
这个孩子是女孩,她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业务很忙,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幼儿园的时候找了保姆来照顾。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找了当地一家知名的私立双语小学,学费在一年十万左右,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整个一周都不出校门的,只有到了周末父母才接回家。他们觉得这下终于可以解放了,既省了照顾的麻烦,又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经过一个学期后,他们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首先,发现孩子近视了,带去医院检查还是250度,这才7岁,父母有点慌,问学校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说晚上查寝室经常发现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看漫画,还是打着电筒的,这眼睛能不搞坏吗?
但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漫画内容,也是大跌眼镜,居然是带有颜色的(你们懂的),想象一下,一群7、8岁的孩子,晚上聚在一起看这种漫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父母听了之后大惊失色,以前幼儿园时候自己孩子可是乖宝宝啊,怎么才上了小学一个学期变成这样了?
再者,孩子变得爱攀比了,同学过个生日,非得送超过一千元的礼物,说低了就没面子了。也可以理解,能去这种私立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里都不差钱,但这种从小攀比的心理对其成长极其不利。这孩子的父母真是后悔不迭,赶紧办了转学手续送到家门口的公办小学去读。
其实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回来和父母沟通,而如果这条通道被堵塞了,孩子就会转去寻找其他路径,而在自身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失去判断力,误入歧途。
所以,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家长一定要三思,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更是要慎重,也许你所谓的轻松换来的却是一个无法与你沟通的孩子,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其实你想想吧,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短短十几年一晃就过去了,当你回头看时应该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从一年级起就被送进私立学校,等于开始被父母抛弃了。
结局是:孩子内心扭曲,性格不是变得怯懦,就是变得暴戾。原因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当然,不是说私立学校不安全,而是孩子过早离开父母身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觉得失去父母在身边的保护和依赖,就是不安全这种意识。
在2000年,我有侄女二年级被父母送到封闭式私立学校读书,一个月时间里准许孩子和家长通一次电话。孩子后来告诉我说:"打完一次电话后,就天天巴望着下次打电话。能给家长打电话的头一天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满心思只想着明天的电话。
一当听到广播里通知到我的名字时,小心脏不停地跳。赶紧飞奔去和家长打电话。等老师拨通电话后听到日日夜夜盼望的妈妈的声音时,只会泣不成声。每次都是在老师的斥责声中哭泣着说:妈妈,我要回家!"接着就是老师抢过电话接上甜润温柔的语气安慰电话那边的妈妈,然后"咔嚓"一声电话被强行挂断了。"
再后来,我侄女在私立学校学习没学好,还得了慢性胃炎。小女孩变得面黄肌瘦,不爱说话,变得逆来顺受。从前天真无邪,爱说爱闹的样子被父母葬送掉了。最终,在私立学校里"关"了三个学期,因为生病她母亲终于把她领回来身边。
或许那时候的私立学校各方面还不太完善。而如今的私立学校肯定会比那个时候好得多吧。
怎么样?听说这些后,你应该知道你一年级的孩子是否需要送到私立学校了吧。
我有个朋友是这么做的。孩子一年级就上私立学校,住在学校,因为他们家没人照顾孩子。现在四年级,她说是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很是头疼
这样做非常不好,非常不认真,孩子应该在家庭里长大才比较 健康 ,才知道关心人。
我的孩子是从初一送到私立机构的,当初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还是前几名的。因为两个孩子,我确实太累了,就把女孩送到学习机构。由于学校是全封闭,结果半年后就发现孩子自己退步到不可救曰的地步了,后来是恶性循环,转了很多学校,孩子还是半途而废。
我的感触最深,还是不建议孩子上私立学校的。不管如何,孩子是不能脱离你的视线的,这样,在家长的监督下总比私立学校的监督更全面吧。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首先,什么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因素不一样,结果固然是不同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私立寄宿学校有什么好处:方便老师管理,可以提前学会独立,学校教资一般比普通的公立学校好
坏处: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而且要是父母在身边可能一周一个月这样见不到孩子一次,提前让小孩进入寄宿可能会使小孩的性格变得孤僻起来,这个是最麻烦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那种小孩合适去寄宿的学校
首先,小孩一点要开朗,这样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很快的适应,至少去了能结识很多小伙伴,这个是很关键的,要是小孩子一直是内向的情况,这样父母们更多的是要多陪他,而不是把他送到另一个环境去
第二,自学能力很差,一放学就看电视,去玩,抱手机玩 游戏 ,这种情况小孩子性格一般是蛮好的,但是缺乏能管教环境,这种送寄宿学校可以有效的让他自己学习,而且现在寄宿学校也有电视看,但是是有规律的,而且能让他明白现阶段学习才是重点,而不是过度玩手机,看电视
最后说一些要注意的,小孩子的思维不像我们成年人,他们受到委屈,威胁一般都不敢跟家长说,送去寄宿学校小孩回来我们一定要问有没有被同学欺负,吃的好不好,看看身上有没有打斗的痕迹
我一个同学家孩子就是一年级的时候读了寄宿学校。她这个情况是先在市里某小学读一年级,但是成绩不行,老师就一个劲找家长。
我这个同学自己也是老师,哎哟,为了孩子,一直在和老师沟通,但是不行,该做的都做了,老师虽然不再频繁找她,但依然不喜欢孩子。
孩子小却也能感觉到老师不喜欢她,这个书读的很憋屈。然后,同学一咬牙,给孩子转学了,送去了私立寄宿学校。
但孩子刚开始小,不习惯离开妈妈,于是先走读,每天接回家。等到跟老师同学都熟悉了,她自己反而不愿意回家了。
在学校学习有老师看管,生活上有生活老师,和同学一起吃饭,学习,睡觉。现在觉得学习生活可开心了。
这是我身边的真人真事,现在孩子四年级了。不仅成绩上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上去了。就算周末回家,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如果你有更好的分享,欢迎在下方留言区探讨哟。
我邻居家一个小男孩就是从一年级开始上的私立学校,寄宿制。
说实话,我感觉这孩子变化挺大的。
小男孩是个小胖墩。他爸爸在外面上班,他妈妈一个人在家带他。
上寄宿制学校之前小男孩特别爱跟他妈妈撒娇。性格比较柔弱,比较粘人,泪点也比较低。
因为他爸他妈想改变一下他的性格,所以一年级报名的时候一狠心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
那所私立学校是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有校车接送,什么都比较方便,就是学费比较贵。
刚开始那半年,孩子在学校哭,他妈妈在家里哭。隔三差五的他妈妈就要往学校打一次电话,因为害怕孩子不适应,不习惯。
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上二年级。他爸他妈都在外面上班,星期天和孩子视频,孩子变得非常懂事,会告诉他爸他妈在外面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自己。
他爸他妈逢年过节回来,他还会给他妈妈洗脚啥的。
现在他妈妈给小家伙安排了钢琴课,小家伙的生活过的也相当紧凑。
上星期我看见他,他还和我打了招呼。
让孩子从小上寄宿制学校,看似狠心,其实非常锻炼孩子。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当然了,这个过程当中,建议父母也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
这样的情况挺多的,结局怎么样?
结局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自律性较强的孩子,学习努力,知道规范自己的言行,成绩比较好。
2、自律性较差的孩子,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如果学校老师管理不善,有可能成绩一塌糊涂,白白浪费了钱财。
几点建议:
1、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要求孩子必须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自己叠被子整理内务,自己打饭洗衣服,自己规划零花钱,自己规划学习。家长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上学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者简单培训。
2、孩子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他的自律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自律性,孩子的发展就不可能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性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3、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家校联系更为重要,家长必须跟老师保持良好沟通,通过电话、微信等个种不同方式跟老师保持良好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
4、孩子从一年级就离开家长,时间长了有可能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的疏远,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因为陪伴也是教育。所以我建议父母要经常跟孩子保持沟通,沟通的内容不一定非要跟学习成绩有关系,增进 情感 也是沟通的目的之一。
生了孩子就得扛起孩子教育的责任
不可以。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进行义务教育,但对非校园教育并未进行规范。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义务教育法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