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是干什么的

孩子 0 57

夏令营是干什么的,第1张

夏令营是干什么的
导读:夏令营是一种很特别的环境,透过一群训练有素、专业热情、细心、耐心的员工精心安排有关课程,以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中建立自信;在团队竞争中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能力。各种夏令营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比

夏令营是一种很特别的环境,透过一群训练有素、专业热情、细心、耐心的员工精心安排有关课程,以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中建立自信;在团队竞争中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能力。各种夏令营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一些提供户外拓展训练,以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还有一些提供语言、学习、运动等的培训。大部分夏令营是由教育机构赞助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私家单位来举办球队活动。军营以往只向来自某一学校或某一地区的学生开放;近年来,营队已开放给来自不同成长背景和地区的小朋友参加。本地夏令营是为儿童和青少年在暑假期间举办的一系列规定活动,参与者可以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夏令营的主要目的是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

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在暑期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夏令营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而是想要孩子拥有一个难忘又有教育意义的暑假,这是在家庭环境中无法获得的。夏令营为父母的这种幻想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夏令营既招收校内的学生,也招收校外的学生,这样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积攒更多的人脉,对于自己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夏令营为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孩子们的自我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

夏令营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拉近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拉近同学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他们在夏令营的过程中,不仅是朋友,还是合作伙伴,既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相互学习,这也是夏令营的意义所在。

夏令营的好处

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增强体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勇于探索、创造性思考的性格,同时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方面也得到锻炼。

不要送孩子去参加夏令营

 本文从国内营的问题、国外营的问题、夏令营真的没有价值吗我们该怎么办四个方面来论述,为什么不要送孩子去夏令营。

 1、国内营的问题

 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假期”的伟大真理,带着“寓教于乐”的美好愿望,受不了“隔壁老王家孩子都去了”的诱惑,家长们义无反顾的把孩子送进了名目繁多的夏令营中。

 从小长假的周边营、到寒暑假的单飞营,从风光旖旎的景区,到淳朴自然的原始森林,从水上运动到海底探险,从自然、户外主题,到艺术、科技领域,甚至采摘、减肥、注意力训练,都有相应的夏令营。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夏令营。

 价格上,大家都清一色儿的对接高端,两、三千的算是厚道,六、七千还不包含往返机票,有专家或带老外的,就得一、两万,这些比孩子一年学费都要昂贵的夏令营,真有那么大的价值吗

 总结下来,很多夏令营对外宣传,无外乎几个价值点: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冒险精神;

 ……

 乍一看,很有道理,其实一条也经不起推敲。

 一个人对大自然的理解与热爱,首先来源于你有大把的时间与自然在一起,来源于你从自然中发现了乐趣,并自得其乐,而不是听什么自然观察学家,跟你讲解和介绍,你才猛的理解和爱上了大自然。

 我们小的时候,田间地头疯跑,大草甸子小树林乱串,捕鱼捞虾,抓鸟上树,这叫体验大自然;

 我们捅马蜂窝、摘野果子、学鸟叫、布置陷阱捉弄同伴,这是我们在其中找到了乐趣;

 而现在,这些活动都变成了必须要有自然观察学家、野外生存专家来教你你才会,就好像孩子们眼睛都是瞎的,耳朵都是聋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浸润大自然,哪有热爱

 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感知,哪有发现

 这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原理,而没有一个夏令营会选择只让孩子自由疯跑,因为那样显得没有专业性,不安排丰富的活动,怎么吸引家长,怎么收费

 从进入夏令营那天开始,孩子们就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早上起来要拉练,上午有各种定向越野,下午要团体游戏,晚上还要集体篝火。每一项活动都有细则、有要求、有呈现出来的结果。

 孩子们除了被拉着参加各种户外游戏,除了从老师口中获取的关于自然的知识,她们真的有机会自己去感知大自然吗真的被允许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吗

 小羊羔只是从自己家里的羊圈,到了更大的羊圈,它并没有真正的回归大自然。每个孩子就像在养鸡场的小鸡,鸡不需要有想法,也片刻不得安宁,白天按时吃草料,晚上听音乐照阳光,必要的时候来点夏令营这样的添加剂,等长到合格体重,就可以拉出去杀肉卖钱了。

 不是吗

 再说,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就更是瞎扯。来时候的行李是你给打包的,从孩子进安检离开你的视线开始,家长群的消息就没有停过:

 老师,我们孩子晕机,给安排个靠窗的位置

 老师,我们孩子也晕机

 老师,我们带着药呢,她不舒服给她吃点

 老师,我们可能穿多了,你帮她找一件薄衣服,在行李箱里,我给她带了

 老师,我早上看你们当地的天气,今天凉,让她穿件厚衣服吧

 老师,我家孩子今早拉屎了吗

 老师,我看照片里,她怎么没参加活动,你告诉她再不参加就给我回来

 老师,让她多吃点,我看她中午吃饭,餐盘里什么也没有啊

 ……

 亲,这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吗,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家长她独不独立的那根绳在你手里,你不松手,多少个夏令营也没用啊。

 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随队老师不是去关注孩子,而是关注远在万里之外的家长的需求,一会儿一个事,还要给家长拍下各个环节的照片,想想看,在你照片没看到的那些时间和场景,夏令营是个什么样

 被翻的乱七八糟的行李箱

 遍地都是各种鞋和玩具

 活动的间隙小朋友用你给带的手机一起玩游戏

 干净的餐盘不是被吃光的而是刚倒进垃圾桶里

 同屋之间聚一起用你给带的钱买零食分享

 半夜不睡觉看连续剧

 这些都是你监督不到的,所以就发生了……

 等孩子安全返航,你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赶紧接过大包小裹,开车到平时最爱吃的馆子大补一顿,回到家,从里到外换洗一遍,本来在夏令营还自己洗袜子,自己洗澡,回来你就统统包办了。

 我们给孩子传递的到底是什么呢你花钱送她去锻炼的,难道是受了不该受的委屈难道不应该是继续坚持和提倡的吗

 还有锻炼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但实际上呢,一旦两个学生发生矛盾,老师最头疼的,不是孩子之间如何解决,而是晚上孩子给家长打电话,会怎么描述。

 同屋发生口角,要求换宿舍,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晚上跟妈妈通话以后,当妈的立刻致电老师进行干预,以“了解详情”为名,行“换房间”之实。

 当每天你都不忘了询问:吃得好不好睡得怎么样玩得开心吗由此打开的,就是孩子诉苦的话匣子。

 你可能会说,我不是这样的家长:我不会在千里之外,让老师干这干那,或者干预孩子之间的矛盾,让老师管,这回总能锻炼了吧,但我告诉你,真相是老师也不管,为什么呢

 国内夏令营普遍营地条件不成熟,有的甚至不是什么真正的营地,所以,老师第一任务是安全;

 至于孩子看ipad、吃零食、东西不归位、吃饭挑食这些事情,首先不是这一、两个星期能管好的,其次,要是真管了,下次孩子就不来了,家长再给报名,孩子说,我不喜欢去那个地方,下次生源从哪来

 老师再管多了,就会被投诉成偏心、或者闹情绪想家,家长也经常听信一面之词;

 还有很多家长跟着去的亲子营,妈妈们的各种不满意,甚至比“单飞营”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