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文/高林 每个大周学生回家后总有一些家长向学校反映问题,对于家长反馈的信息我们总是要认真落实,尽量解决的。我曾经很感慨的对老师们讲我们周末最好的休闲就是没有接到家长的投诉。后来,家长投诉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但是偶尔的周末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家长反
文/高林
每个大周学生回家后总有一些家长向学校反映问题,对于家长反馈的信息我们总是要认真落实,尽量解决的。我曾经很感慨的对老师们讲我们周末最好的休闲就是没有接到家长的投诉。
后来,家长投诉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但是偶尔的周末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家长反映情况,提出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校服务方面建议或意见,每一次落实却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家长反映的那种情况,相反的是,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孩子自己造成的,有些孩子有时会把别人的问题嫁接到自己的身上,而家长又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才是最诚实的,问题不在自己孩子身上,这也许就是俗话说的“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的道理。
有些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学校里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孩子在家长面前很表现的乖巧,但是在学校里却很调皮的,这或许就是不同儿童在学校与在家庭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性格差异吧。而有些家长总是固执的认为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对的,是可爱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认识让很多孩子学会了撒谎,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自己犯错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倘若不极早发现这个问题,忽视对孩子的管束与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不断的撒谎,倘若家长再把一些原本孩子的过错强加到学校、老师、其他同学的身上,最终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也会错误的认为自己做的永远都是正确的。
这是非常值得一些家长反思的事情。
很多学校都有一些过于自我与挑剔的家长,孩子幼儿园、小学时在学校里受到了委屈,回家哭闹,家长就会气势汹汹的带着孩子到学校兴师问罪,直到学校给一个说法完事。这就导致有些家长会不满教师、学校而给孩子不断调班、转学的情况,其实这都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毫无疑问,孩子调班、转学后用不多久,家长依然还会对教师、学校不满的。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话: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的能力的;一个不懂正确养生的人,药吃得再多,医院设备再好,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先从自己的处事方式上寻找自我的不足。
当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来自家庭本身的伤害无疑是最让人忧虑的。这又让我想了曾经在新华报业网上一篇评论李某某案的文章《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文章作者程梅提到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家长对孩子“重娇惯溺爱,轻自律教育”:
父母关爱自己的子女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溺爱反而是对子女前途的不负责任。网传李天一幼时曾将同学推下楼,事后不了了之,傻子都能想到其父的身份和地位对此事的处理所起到的作用,若不是过度溺爱,性质如此恶劣的事件会不了了之?而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我们周围也是屡见不鲜。在学校里,学生之间有点小矛盾,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或恰当的惩戒,就会有家长到学校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不仅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更加滋长了学生的叛逆心理和自我膨胀意识,没有了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彻底丧失了学生的自律,何谈健康的人格?
……
在一些中学里孩子因为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带着人闯到学校里“野蛮”的为自己的孩子“报仇”、讨说法,在幼儿园园、小学里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的脸抓破了点皮,家长就要去抓过来……这样的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几件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的家长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什么?李某某案件告诉我们,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人生导师,家长可以让孩子走向幸福,家长也可以亲自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监狱——李某某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怕的是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家长太多太多了。
我上中学时曾经遇到一位同学的父亲到学校里为自己的孩子“报仇”的场景,一位大汉,青白脸色,到我们教室门口,喊出了“欺负”他孩子的那个同学,在所有的师生面前对那个同学拳打脚踢,一会光景孩子都被打的鼻青脸肿了,我们当时胆小,远远的看着那个孩子被打,心中充满了恐惧。那件事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的孩子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几个同学与他的孩子一起玩了,连老师都不敢批评他的孩子半句话,可想,那个同学得到了家长的保护,却失去了整个校园生活——从那件事开始所有的老师与同学都会为了保护自己而与那位同学保持适当的距离……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会有另一个问题存在,而这个“另一个问题”往往是诱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的要求别人要对“伤害”自己的行为负责,却很少去分析“伤害”的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或许正是我们自己。所以,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在同一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有人反思自己,有人指责他人。反思自己的人慢慢的学会了成长、走向了豁达与宽容;指责他人的人慢慢的却变得越来越自我,最终走向狭隘与刻薄……
这又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曾撰写的那本《家庭教育》的著作。对于早期教育,朱庆澜在书中有一个形象而经典的“三道染缸”的比喻:
“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家庭生活就好似第一道染缸,父母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社会上,哪怕坏朋友、坏染缸逼着,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
“万一父母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就好比白丝一下缸,就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底子总难褪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半红半黑。如果孩子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社会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文字,揭示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现在很多有钱人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让人忧虑的,孩子那种优越感、那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很小时就已经形成,家长遇事总是以有钱人的气势来追究他人的过失,而忽视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的处事方式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和这个“富裕”的家庭,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不当一回事,觉得是在爱孩子,当孩子长大的时候发现当年的教育是一种错误,那个时候再去改变孩子几乎没有可能了。
但是也有很多家庭重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学校五年级里有一位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爸爸妈妈是有钱人而像一些孩子那样表现的飞扬跋扈、难以管理,他是一个非常谦虚、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很是融洽,我经常看到他拿着大笤帚扫校园,拿着抹布、拖把打扫餐厅的卫生。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修养,我想这与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有时候,人有钱了却很难买来他人对你的尊重,但是如果你有修养,你就会得到他人对你的敬仰。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就是改造社会,办好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区,但是有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遭遇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时有时还是非常无奈的,就如朱庆澜先生提到的三道染缸一样,孩子在家庭已经染上了黑底子,我们学校费好大的劲也不一定让孩子的人生底色变成真正的“朱红”色。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很难改变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但是一位家长却很容易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影响孩子的幸福。豁达的家长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的宽容,苛薄的家长却让孩子学会了自私,而家长对人刻薄的处事方式可能会影响了孩子最初的校园生活,影响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影响孩子将来立足社会后将要面对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学校教育的无奈或许根本的原因来源于学生的家长,教师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对生活、人生的态度,塑造孩子纯洁高尚的心灵世界,但是孩子真正的人生导师或许永远都是自己的家长。
《人生之路》巧珍的孩子是高加林的。
马栓高考失利后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回家,当时要不是高加林及时发现马栓的不对劲,可能马栓就要流浪街头了。虽然这个时候的高加林自己也失利,但是他的心态比马栓强一夜些。
高加林想要帮助马栓,于是便通过刘巧珍帮马栓找了一份工作,而就在马栓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是刘巧珍一番激励的话,让马栓知道了机会是靠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振作起来的马栓很快便找到了一个卖酒坛子的活,经过马栓不断的维护和努力,自己的业绩也做的越来越好,而客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马栓也靠着这份工作买了一辆拖拉机,这也让刘巧珍的父亲对马栓刮目相看。
而马栓为了感谢刘巧珍便经常上门送东西,刘父看到这里,他的心里其实也明白了几分马栓的想法,加上刘父也看中了马栓的老实可靠,便想让刘巧珍嫁给马栓,毕竟马栓为人老实又能赚钱。但刘巧珍的心里却只有高加林,在向高加林表白后也得到了他的回应,但刘巧珍并不知道现在高加林答应她只是暂时的把她当做了依靠。
没多久高加林在黄亚萍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可以到上海寻得好出路的机会。得到消息的高加林,他的心其实是直接飞到了上海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巧珍知道自己挽留高加林没有用,便决定在老家等着他回来。但高加林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这中间巧珍的父亲也是不停催促让她嫁给马栓,刘巧珍见等不到高加林,只好答应了刘父的安排。
但和马栓结婚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巧珍便发现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再加上自己的月事没有来,刘巧珍便知道自己怀孕了,算算时间巧珍觉得孩子可能是高加林的,但是她又不能说,她想要保留下这位孩子,便只能撒谎说孩子是马栓的。
刘巧珍带孩子创业
刘巧珍和马栓结婚后,马栓因意外去世,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巧珍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马栓的去世更让她雪上加霜,但刘巧珍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
随着市场经济腾飞,刘巧珍开始带着孩子去创业,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巧珍的事业也越来越大。而高加林几度挣扎几次抉择,她靠一支笔把自己带到了上海,而黄亚萍倾慕高加林之后却选择出国深造,她虽然喜欢高加林,可彼此终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就这样高加林开始创作文学,期间得知大学名额被顶替,高双星父子俩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即使命运的考验接二连三,加林也没有被打败。他顺应时代,努力学习新知识,努力奋斗,历经世事变迁,在时代浪潮中谱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这和每个人在心里做出的衡量有关系吧!
1、孩子最重要,孩子是命根——就算再苦再累都不会把孩子送人的,会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2、给孩子更好的,不让孩子跟自己受罪——可能因为孩子有更好的去处,有更优越的条件,而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孩子过得更好!但是,这样可能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抚育,把物质条件看得太重了,这样孩子的人生中就可能缺少一些东西,留有一些遗憾。
3、孩子是个累赘——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认识,认为孩子可能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可能认为孩子不是一个人的,实不可取的选择。
既然带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请善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都会带给这个世界无尽的改变,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有了孩子就有了世界!
请爱我们的孩子吧!
让小天使们快乐起来吧!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