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

孩子 0 58

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第1张

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
导读: #婴幼儿# 导语教育宝宝不易,既要用心和耐心,也需要博采众长,一些国外的育儿方式虽然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稍微的差异,却很有效。下面是 分享的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欢迎阅读参考! 1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

#婴幼儿# 导语教育宝宝不易,既要用心和耐心,也需要博采众长,一些国外的育儿方式虽然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稍微的差异,却很有效。下面是 分享的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欢迎阅读参考!

1有关海外育儿方式一览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宝宝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5岁的时候,宝宝变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3、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

 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5、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6、丹麦教育从”人“出发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7、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

2看国外宝宝什么时候入园

  不同国家根据国情和现实情况,宝宝入园的时间也不同。以五个典型国家为例,分别看看外国宝宝都是几岁入园的。

 美国:在美国因妈妈产假短,很多妈妈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宝宝送入幼儿园日托,甚至全托。美国一些私立幼儿园接受的宝宝年龄也越来越小,最小进幼儿园的孩子只有3-4个月。美国对招收低龄宝宝的幼儿园的规格会有严格限制,包括教师与孩子的比例、每个班孩子人数、园内设施等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法律都有明文规定。

 加拿大:加拿大社会福利比较好,很多妈妈都可以不为工作发愁。因此,她们大都会考虑多带宝宝一些时间,不会过于急着将宝宝送入幼儿园。一般来讲,都要等孩子到2岁左右才考虑送进幼儿园。

 瑞典:在瑞典,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得到强调,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几乎所有家庭中父母都工作,夫妇双方有16个月的育儿休假,孩子1岁多以后便将其送到幼儿园,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在瑞典,人们都对这种培养子女的方式非常放心。

 新西兰:新西兰公立幼儿园一般都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一些私立幼儿园会招收3个月以上的婴儿。新西兰崇尚让孩子自然发展,因此幼儿园不会教孩子东西,只是让他们随便玩耍。老师也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甚至连3岁半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入厕,他们也会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压力非常大,双职工比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会很早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幼儿园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个月。

3国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美国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 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加拿大

 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个家庭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结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

4看国外妈妈怎样“对付”任性孩子

  父母说话不肯听,还总爱跟父母对着干,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对付”任性宝宝仿佛成了全世界父母都要关注的一个难题,对于中国外国的父母好像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去“对付”任性的孩子。下面就来看看国外妈妈是如何对待任性宝宝的吧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只有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任性自然就会减弱了,通过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让孩子远离任性。

 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欧洲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欧洲留学热潮的兴起,连带着德国这个优秀的留学国家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接下来接受为大家介绍的高中留学德国的毕业要求和入学条件。

  一、德国高中毕业要求之高考成绩

 德国的普通高中毕业考试(Abitur),是一个集高中平时成绩和毕业会考成绩于一体的考试。考试总成绩满分为900分,其中高中最后两年的平时成绩占600分,毕业会考占300分。学生在高中毕业总评中获得的分数最终会换算成等级分(10—40),并以此申请大学。考试合格者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证书终身有效,可申请修读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专业,热门专业如医学需要按照成绩和等候年限排队。

 德国的高中毕业成绩只有一次,没有通过复读而获得第二次毕业成绩的可能。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可以无限期推迟考试,但考试机会只有一次。

 作为联邦制的国家,德国的教育管理权在各个联邦州。因为各州在中小学的教学上不太一样,所以计算高中毕业成绩的方式也稍有差异。

  二、德国高中入学条件

 1、学历要求

 德国高中招生的学历要求是国内初中毕业到高中毕业的学生。

 初三在读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办理留学手续,这样初中一毕业就可直接出国,不耽误时间。

 2、资金保障

 一年文理高中的费用需要18万人民币。

 虽然无需担保金,为了确保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专家建议您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很难确保孩子在德国顺利完成学业。

 3、主观意愿

 面对低龄化留学的`问题,建议还是孩子自己主观上想出去,而不是被父母一厢情愿地强制送出国。如果只是被逼出国的话,在这个年龄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4、德国高中留学时间规划

 1)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尽早开始德语学习;

 2)至少提前一年申请德国高中,保证学习位置;

 3)在国内拿到语言班和高中的双录取;

 4)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和学习速度,到德国学习半年到一年德语,之后顺利进入高中学习。

 5、德国高中留学流程

 1)指导并指定学生语言学习计划;

 2)指导并协助学生准备申请材料并进行公证和外交部及使馆认证;

 3)督促学生语言学习;

 4)获得录取后指导学生办理开户、汇款、办理保险等手续;

 5)联系德国语言学校和高中获得经济担保;

 6)准备签证材料;

 7)获签后联系学校进行接机并安排学生住宿等。

  三、德国高中留学优势

 1选择德国高中留学,更容易申请德国大学

 高中就去德国留学,比起高中毕业后以及大学毕业后再去的学生,能更早的融入当地的文化,练好德国人严谨且条理的思维方式,年龄小时学习语言的能力更强,能够尽早适应异国的环境,接受优质教育。提早打好语言基础,对以后在德国的深造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申请德国大学不受专业限制。

 2选择德国高中留学,无语言成绩硬性要求

 从申请要求上可以看到,申请德国高中,学生可以先读语言班,是不需要提供语言成绩的,不会因为语言成绩不合格,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而耽误时间。

 3选择德国高中留学,德国大学免学费

 德国高校集中。学生德国高中毕业,Abitur成绩合格则可以和德国学生一样申请德国大学,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因此家长只需负担学生高中学费,高中毕业后只需付低廉的生活费,大概6万元人民币。学生也可以享受本州的学生优惠、合法打工。

不少中国家庭都为昂贵的外国大学学费发愁,如果没有50-100万元的资金准备,恐怕没有人敢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德国大学实行免费的教育制度。那么,德国大学对德国人免费,对外国人是不是需要收费下面就跟留学频道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对外国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德国人还是外国人,公立大学一概免费;私立大学也收取和德国人一样的费用。

德国大学的这种“国民待遇”和德国的教育国际化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德国政府鼓励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希望通过提高外国学生的入学率来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因此,德国政府提供额外的补贴,每招收一名外国留学生,即对大学提供相应的经费。正因为如此,很多德国东部地区的大学纷纷到国外招收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由于这一政策,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大学的平均比例达到10%的水平,有的大学甚至高达15%。

       我有两个学生在德国留学,对德国人的重视教育的情节非常佩服,经常给我讲,我现整理如下: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致使政府出台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钱方面的,如果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就奖励7万多欧元,大致折合人民币60万元;其次是给生育小孩的母亲三年假期,从怀孕开始即可休假,专门照顾教育小孩。

      生育了小孩的母亲就开始全职抚育教育工作,不再上班,而且对小孩的教育从小培养独立精神,比如说小孩摔倒了,中国妈妈都是跑过去抱起来哄了再哄,但是德国母亲看到小孩摔倒了,就让自己爬起来,小孩再哭也不管,小孩能做的事情大人绝不代替,而且重在引导,绝不越俎代庖。      

     

       德国人的家庭教育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异常重视习惯的教育,二是道德品质的教育。

       比如说习惯培养方面,德国人从小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我的学生说,他们经常看到大人小孩都很爱读书,车上、街道的椅子上、公共区域等都是读书的人,小孩不玩耍的时候都是在读书!我的学生羡慕地说,小孩都读的是厚厚的大块头的书,自己感觉都有点残惭愧。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德国人的异常重视团队教育,做游戏、学习、手工等都要求团队合作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每个小孩都是各司其职,不越界不越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我的学生说,有了小孩的家庭,父母把陪伴孩子就放在了第一位,工作仅限于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绝不再工作,他们和孩子一起的教育有玩游戏、整理房间、冬天在公共区域铲雪等。

       在学校里,小孩学习的功课都是以实践为主的,都需要上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