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是否需要立即送医院?

孩子 0 66

孩子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是否需要立即送医院?,第1张

孩子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是否需要立即送医院
导读:当孩子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还是需要重视的,如果自己对这种异常情况是了解的话,那么你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处理,那么就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不要自己觉得这是小问题最后耽误了孩子们。如果孩子们的异常是自己没有见过的

当孩子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还是需要重视的,如果自己对这种异常情况是了解的话,那么你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处理,那么就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不要自己觉得这是小问题最后耽误了孩子们。如果孩子们的异常是自己没有见过的,那么就需要看看这种情况严重吗,严重的话还是需要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其实孩子们的异常还是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的,因为孩子们抵抗力弱,他们更容易生病,所以当孩子们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就要及时地去看病治疗,不要耽误了孩子们。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们还小,一般生个小病都是正常的事情,喝点药就好了,就觉得送到医院是小题大做的事情不需要这么做,但是就是因为父母的这些观念就会造成孩子们生病了没有及时地发现,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小病,喝点药就好了。我在上学期间,有次自己长了疱疹自己却不知道,刚开始他只是红红的一片,以为她是过敏了没有在意,后来慢慢的越长越大,而且晚上睡觉的时候又疼又痒,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个不是普通的过敏,在看的时候他已经长成了疱疹那样的了,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说这个都长出来一周了,这个需要及时的治疗,不然严重的时候就会遍布全身,自己以为的不重要却不知这么严重,所以大家还是需要重视自己的小病的,不舒服就要去及时的看病,及时地去治疗,这样不会造成大病。孩子们就需要更加的重视,他们年纪比较小并不知道自己病情是怎么回事,只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地带孩子们看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现在每次孩子一生病我就会带他们去医院,不是诊所,也不是药房,而是正正经经的儿童医院或是综合性大医院的儿科。

有人觉得没有必要,太大题小做了,一般的发烧感冒就自己买点药吃就好了啊。

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之前带大宝就是这样,在家常备四件套,布洛芬,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和止咳化痰药,低烧咳嗽后面三件来一套,高烧加个布洛芬,后来还多了一个抗病毒口服液,反正自以为经验很足,估摸着吃,大部分时候效果也都还可以,但也不是次次都奏效。

直到后来,生了小宝,两个娃在一起,一个生病两个交叉感染,小宝年龄小,还是心里比较虚,不敢随意用药,有时候又怕大宝生病影响小宝,就想大宝快点好,所以就带着去了几次医院,慢慢的就发现去医院的好处。

一开始去医院的时候,确实非常麻烦,挂号,排队,嘈杂的医院,繁琐的手续,令人头痛的抽血检查,但是基本上开了药两三天就好了,然后我就发现,虽然基本上小朋友大部分的时候发病的第一症状是发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是感冒,也有可能是单纯的扁桃体发炎,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等等,即使感冒也有很多种,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普通感冒,有些事细菌感染,有些是病毒感染,有些需要吃感冒药,有些需要吃普通消炎药,有些需要吃抗生素,有些都要吃。

我家两个娃属于抵抗力比较弱,就是容易生病,但是呢又好得快,一般吃点药,极少打针,除了小宝手足口二期那次,从没住过院。就是小毛病常有,但真正闹心的不多。

而真正使我坚定选择医院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好几次我从诊所拿回来的药经过查询和咨询从医的朋友发现那些药效力过猛,根本不适合儿童吃(每次从医院或者诊所拿回来的以前没见过的药我都会慎重了解)

第二件事有两次孩子发烧我发现一次根本没开感冒药,一次没开消炎药,吃了也都好了,我跟惊奇,问医生,医生说病情不同,不需要吃就不吃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以前差不多的症状给他吃上文提到的四件套也会好,因为其中可能有一两种药对症,而其他的可能是多余吃的,不需要吃而多余吃了药,会有什么坏处,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吧。

第三,就是我小宝皮肤病传染性软疣那次,一开始只是皮肤上两三个痘痘一样的小白疙瘩,我当时去诊所问了,诊所的医生说不痛不痒应该没啥毛病,没想到一个月后遍布全身,去医院医生说手术挑出来,我下不了决心,要求先抹药试试,后来又拖了20天,越发严重,最后还是去医院一颗一颗的用针挑出来,七八十颗,挑了整整两个小时,孩子哭了整整两个小时,流了N多血,痛苦程度女同志们可以参考一下用镊子挑痘痘

说到这里我想就几个问题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当然并不专业,毕竟我不是医生,只是自己的一点小看法。

第一:为什么有些人去诊所看病一开药就好,去医院却很久看不好?

因为有很多的小诊所开药都比较猛,也就是所谓的过度用药,但是正规的儿科医院,至少我去的几家我觉得不会,我没发现过。

第二:为什么发烧一去医院就要抽血。

其实发烧并不是每次都会抽血,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会一生病就马上带孩子去医院,一般都是自己先观察或者诊所吃药一段时间发现没好转才会去医院,这个时候医生就会要求查个血确定引起发烧的原因是什么,才好对症下药,因为一般既然去诊所或是自己吃药了没好,那肯定是药不对症不。如果一生病就去,发烧还只有几个小时的话,医生也不会要求抽血,因为抽血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现在都是发现生病就带他们去了。

因为去医院的次数多了,也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说首先大人要理智,不要慌,带孩子去医院的那个人要对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几时发病,有哪些症状吃过什么药,效果如何,孩子的精神状况如何,越详细越好,有助于医生诊断。

其次最好去医院前帮助孩子做一下心理建设,不要哭闹,哭闹容易使医生错判孩子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容易使家人忽略医嘱。跑冤枉路,七冤枉亏,影响大人心情,造成恶性循环。大孩子可以通过奖励鼓励等引导,小朋友可以用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

最后就是在常德的话,如果大人预估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普通感冒发炎之类的,可以选择晚上去,也不用太晚,就晚饭后门诊医生下班了以后,比如中医院,挂一个急诊,直接去儿童住院楼医生办公室找医生,好处是基本这时候没什么人了,又安静,医生的态度和心情也都比较好,看病非常仔细,挂号排队问诊化验等等都不用排队,如果熟悉地形不验血的话一般半个小时就好了,坏处是不能选择医生,更加不可能有专家号。但是小病小痛的我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挂专家号。

其实说这么多,我最想表达的是一个道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医疗问题,最怕一知半解,隔行如隔山,用自己百度得来的知识去否定一个学习和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其实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我们可以有疑问,到应该是积极的去寻求答案,而不是一边忐忑的怀疑,一边纠结的去治疗。

我始终觉得,在用药和治疗方面,单以概率论,大医院的医生也要比私人小诊所好的概率大的多。毕竟医疗监管部门对医生的监管可比对外面的私人诊所要严厉的多。

依据健保署统计,国人平均每年门诊就医次数达15次,而美国只有35次,是台湾人的健康情形比美国人糟很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医疗相对普及便宜与多数民众身体微恙就喜欢去医疗院所,才造成这么悬殊的差异。

儿童也是如此,尤其是6个月到6岁间,是家长最头痛的时期。除了要喂养、教育小孩,这时又常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动辄感冒或肠胃不适,是寻求医疗协助的高峰期。以下整理小朋友常见的9种病症,分析可能的原因,减少焦虑之后,会发现很多情形也可以在家里先观察处理。

病症1、发烧

简单的说,腋下温度超过摄氏375度,或耳温〈肛温〉超过38度,就是发烧。

发烧的原因

衣服穿太多、环境温度过高、热衰竭或中暑、感染〈包括病毒、细菌与霉菌等〉、癌症、药物〈包含疫苗〉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发烧的处理

轻微的发烧可以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可以不急着处理。当然寻求发烧的原因,对退烧的处理是有助益的。例如一般疫苗注射后的发烧,出现在当天或隔天(但是周岁之后打的水痘与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的三合一疫苗,可能出现发烧或红疹的时间却在打完疫苗5到12之间,为例外),且很少持续超过48小时,所以若打完预防针之后发烧超过48小时,还是要寻找其他原因。

若孩子曾经发烧合并痉挛,或是发烧引起食欲差、活动力下降,可以给予退烧。包括温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散热。多喝水,多小便,帮助排热。另外家中若有常备的退烧药(包含药水、药丸或塞剂),也可根据病童的体重给予适当的剂量。

何时须就医

发烧超过48小时、第一次发烧时抽搐(可能是热痉挛或脑膜炎等)、发烧后活力与食欲大降、有任何生命征象不稳的情形(包含呼吸急促、退烧后心跳仍然很快、长时间没有小便、意识改变等)。

病症2、流鼻涕(鼻塞)

流鼻水的原因

最常见是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过敏(接触尘螨、灰尘或花粉等过敏原之后)的表现。

流鼻水的处理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免疫力来战胜病毒。当鼻水影响到作息,或鼻塞到不得不张口呼吸,也可使用生理食盐水洗鼻子,或利用温毛巾温暖鼻子与周边,让呼吸较顺畅。

何时须就医

假使上述方式仍无法改善,可找医师协助,大多数医师会开立抗组织胺药物减少鼻水分泌,也可能再加麻黄素类药物舒缓鼻塞。当鼻涕变浓稠,合并发烧、鼻子周边疼痛、耳朵痛或剧烈头痛时,就要当心可能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甚至是脑膜炎。此时需要医师仔细检查,确诊后给予10天以上抗生素(视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当然,脑膜炎是需要住院治疗的。

病症3、咳嗽

咳嗽的原因

大多数孩童咳嗽源于呼吸道感染(可合并鼻水或发烧)。进食后突然咳嗽代表可能呛到。早晚咳嗽比其他时段明显表示可能是气喘。咳嗽合并胸痛的青少年要当心是气胸。另外,超过四周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可能与气喘、异物吸入、肿瘤有关,也可能是不自主抽动症合并咳嗽/清喉咙(轻微的妥瑞氏症)。

咳嗽的处理

由于大多咳嗽来自上呼吸道感染,只要多喝温开水,多休息,减少冷饮即可。在4、5岁以上孩童出现不自主抽动症合并咳嗽/清喉咙,只须观察即可,这种咳嗽睡着后就消失,与呼吸道感染的咳嗽不同。

*完整文章内容请参考:育儿生活2017年11月号。googl/Hpe2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