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是否能够进一所好学校,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如果孩子能够进到一所名校,家长们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如今的孩子是真的不容易,他们白天要上课,而课余时间也要补习,周末还要上兴趣班。但是作为家长也同样不容易白天要上班下班后还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是否能够进一所好学校,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如果孩子能够进到一所名校,家长们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如今的孩子是真的不容易,他们白天要上课,而课余时间也要补习,周末还要上兴趣班。但是作为家长也同样不容易白天要上班下班后还要为自己的孩子忙前忙后。也正是因为家长们这种爱子心切,所以才让很多骗子趁机而入。
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家一般诈骗手段都有很强反诈意识,可一提到孩子上学这件事,大家的免疫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如今在武汉,很多家长就因为孩子上名校的事被骗了。之所以这么多家长被骗,其缘由是因为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说自己能够帮家长们办名校。可能大家潜意识会认同一些培训机构和部分名校在某些方面有合作。
因为培训机构的老师跟家长们承诺自己能够办名校,所以他让家长们交钱,其中一名家长首当其冲,交了5万块定金,并且孩子进名校的事办成之后,还会交其它的钱。交完定金之后,家长就耐心在家中等待,可是左等右等依然等不到这位培训老师的消息。后来这位家长寻思自己可能被骗了,因此报警。经过警察侦查后发现,这名培训老师总共骗了一百多位家长,总共涉及的金额大概有1200万左右。
如果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并且对嫌疑人进行抓捕的话,这笔钱还有可能被退回来。如果抓捕不到嫌疑人的话,这些钱只能说打水漂了。
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迷信用关系就能进名校,毕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入学政策。达到入学标准,才能进入学校就读。家长们也千万不要盲目走捷径,否则最后受损失的反而是自己。
这个暂时不能构成诈骗,3w元已经构成刑事犯罪,警察不会不管,可能是你提供的复印件是那个伪造的,加上过年的原因,警察暂时没有线索,而且不排除有些警察疏于职守,我建议您找一位律师,向他说明您的情况,如果家境本身就不太富裕,相信有点爱心的律师是不会向您收太多钱的,如果找到他,他说不是诈骗你依然能够起诉他,告他违约,您有欠条,他一定输,那场官司就是他付钱。
最后提醒您,不要轻信别人,有的事情必须和交心的朋友商量,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祝您好运!
能。孩子上学被骗,起诉能赢。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供自己给对方的转账证明以及聊天记录,法院会根据这些证据来判定是否属实,如果情况属实会判定原告赢。预防诈骗的方法: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你有想过,你有一天会被网络诈骗吗?
很多父母觉得网络诈骗离自己很远,就算骗子来了,自己也有足够高的警惕。
错了错了!骗子骗不了你,可以骗你的孩子。
这几年,网络诈骗受害者越来越低龄化,骗子正在无孔不入地将脏手伸向孩子们。
就在前几天,苏州12岁的女孩小孔(化名)正在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呢,一个陌生的QQ号就不断地加她的好友。
刚添加好友后,对方上来就恐吓小孔。
对方(骗子)称自己是某地的警官,说:你的父母涉嫌诈骗,账户已经被冻结,要在30分钟之内解除冻结账户,不然你的父母就会被抓去坐牢。
得知父母要去坐牢的小孔吓坏了,在害怕和担心下,她按照指引,一步步落入了骗子早已设计好的圈套。
骗子给小孔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让小孔转账两次,还警告小孔不能告诉父母,让她把验证码的短信删掉。
就这样,小孔一共给骗子转了7000元。
幸好妈妈及时进屋,发现了女儿被骗后,立刻报警。
网友们看到这个新闻,有的批评父母心真大,居然告诉孩子支付密码。
也有的网友,痛斥骗子狡猾,因为自己家孩子也曾经被骗过。
暑假期间,孩子几乎每天都会接触手机、网络,孩子们的警惕性往往很低,而骗子的骗术又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如果父母不及时给孩子科普反诈骗的知识,那么很有可能给家里带来巨额的损失!
同样也是上网课的时候,福建晋江的小敏(化名)也中招了!
2020年3月5日,小敏手机屏幕上突然出现一条消息:
“充任意数额10倍返利”。
这条不经意间弹出来的广告,让小敏很是心动。
小敏按照对方的要求,扫描二维码后分2次支付了500元。
本来想着坐等收利息,没想到骗子已经布下“天罗地网”等着小敏上当了。
骗子一步步诱惑小敏:“支付满10次才能返现,不然之前的钱也退不了。”
一次、两次还没到10次呢,自己就没钱了。
小敏在骗子的教唆下,鬼使神差地拿起了父亲的手机。
手机屏幕上的数字就像被施了魔法,在小敏眼里变成了即将返利的现金。
一心想着快点拿到返现的小敏,没想到自己早已跳进了这张无底洞似的大网里。
最终,小敏刷走了 16万余元 !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16万块钱绝不是个小数目,这足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几年下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却顷刻间就落入了骗子的腰包。
太可恶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和大家说一件事,我也被网络诈骗过。
大概17年,我刚到北京第二年的夏天。
那段时间,一个朋友去泰国玩,在微博上发了定位和美美的照片。
有一天,我的微博接到了这位“朋友”的私信求助,她告诉我:
她在泰国钱被偷了,手机限制漫游无法登陆微信,能不能借她4000块钱买机票,如果不马上借她,机票就会被取消,没办法回国。
看到“朋友”在国外遇到突发情况,我也很着急。
其实,我当时想到了会不会是有人冒充她,就给她发了微信,等了半个小时也没回复我。
这时,微博上又传来私信,催我转账,她那边实在太着急,还告诉我微信发红包收不到,要我通过微信直接转账到银行卡。
朋友的微信迟迟没有回复,我就脑子一热,信以为真,把卡里的4000块钱转给了她。(是我当时一大半工资啊我可太冲动了!)
“朋友”接到转账后,看到我这么好骗,又编了一个理由(具体我忘记了),营造了一种非常紧急、恐惧的氛围,让我再马上借她4000块钱。
后来一搜,这种骗术还骗了好多人
我那时候已经被带节奏了,情绪也很急躁,马上向我别的朋友还有我妈借钱。
当时正赶上小雪老师马上要出门有事,看我这么着急,也没有多问我,就给我转了3000块钱。
可当我连续转账两次后,微博私信突然没动静了。
这时,我的情绪稳定下来,渐渐意识到这事儿不对!
我连忙点开私信上面的头像和网名,进去竟然是一个空微博!
骗子盗用我朋友的微博头像,然后把她的微博名字中间加了一个空格,拟造了一个假微博。
然后再盗用我朋友最近几天的照片和文案,复制了几条微博,营造假象。
只要碰到像我这样粗心的人,不往下滑,就不会发现这里面的猫腻。
而就在这时,微信上朋友回复了我消息,说刚才下水游泳去了,手机放在岸边没看到。
唉我当时那个悔啊、憋屈啊、懊恼啊!
骗子先后两次骗了我8000块钱,我自己没有了还傻乎乎管别人借钱,去送到骗子口袋里。
其实,冷静下来一想,这个骗子的漏洞有很多。
1 微信登录不上,为什么微博却能登上?
2 骗子微博私信我时,有的字和字中间会有空格,怕被屏蔽消息。
3 微博名字中间加了个空格,是假的微博名,我却没发现。
4 微博内容只有两条,如果我多往下滑,很容易就能发现是个假微博。
被骗后,我问了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他们都收到了微博私信,但是都没有轻信。
被冒充的朋友得知我被骗了这么多钱,很内疚,一直在安慰我,回国后还送了我一个礼物。
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网络诈骗离我很远,根本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在那之后,我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反诈骗意识,轻易让骗子钻了空子。
而我被骗的8000块钱,最后也没有追回来。
如果说吃一堑长一智,我这个教训尚且不算太重,我省吃俭用了1个月把钱还给了朋友。
而最近几年,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打 游戏 、加好友、网页弹窗大人都不免上当,更别说孩子了。
要是真的给家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真的是后悔莫及呀。
我搜集了骗子的常见骗术,希望家长们看过之后一定要给孩子及时科普,防患于未然!
1 网络 游戏 诈骗
最近几年,孩子们迷上了吃鸡、王者荣耀等 游戏 ,骗子就瞄准了这个“商机”,用 游戏 点券、 游戏 皮肤、代练、转账号等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
一个小学生在王者荣耀论坛里看到有人卖号,结果不到一分钟之内被人骗走150元,还被拉黑。
无独有偶,杭州市的小学生亮亮,为租用高级账号,掉入 游戏 主播设置的押金骗局中。
押金层层翻倍,亮亮转账8次,一共被骗走了一万多。
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欢玩 游戏 ,请耐心地将这些诈骗手段告诉他们,适度玩 游戏 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给自己的“天真”买单!
2 领取手机诈骗
去年2月份,正是孩子们集体上网课的时候。
保定一个12岁的孩子用妈妈手机正在上网课,QQ上一条动态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玩爸妈手机的,私聊我领取一部手机,免费的。”
就这样,贪图小便宜的孩子加了骗子好友,骗子告诉他:
“扫码支付,但会显示支付失败,钱也不会转走,就可以领手机了。”
最终,孩子前后3次刷走了8900元。
3 租借微信号骗钱
去年2月11号,13岁的小阳一边用手机上网课,一边用QQ和同学讨论练习题。
开小差时,小阳随手添加了一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
骗子很热情地打招呼后,告诉小阳可以扫二维码领红包,小阳领取红包后,骗子马上提出要租用小阳的微信号用于美团刷好评,刷单后会给小阳租金。
但条件是要提供支付宝和微信等相关信息,再交700块押金。
毫无防备心的小阳,先后给骗子转了700元,又将支付宝的收付款码给了对方。
最终被刷走了17万多!
这些骗子在行骗时,才不会管你是大人、小孩,生活有没有困难。
他们广撒大网,不管你有钱没钱,能捞点是点,骗取了多少父母的血汗钱!
4 红包返利骗钱
还是上网课的时候,一个女孩突然接到好朋友发来的“入群邀请”。
女孩加进来之后发现,原来群里一直有人在发返利消息。
女孩刚开始只发了100元,却没见到钱返回来,就着急了。
骗子抓住这种心理,实行第二轮诈骗。
教唆女孩用微信扫码支付,用来填补之前信用卡支付的漏洞。
短短几分钟,女孩就被骗走了2万元。
孩子们上网复课,骗子也抓紧“复工”,他们将目光瞄准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设下了充满诱惑的陷阱。
这些看似“合法”的套路,却在背地里鼓捣着不合法的金钱交易,有时让家长投诉无门、警方无法彻查、法院难以立案。
骗子逃之夭夭,只留下被骗的孩子、愤怒的家长独自面对残局。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普及常见骗术,提醒孩子哪些是骗局,让孩子有分辨能力。
警惕微信、QQ、微博等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和广告,不要随便扫码。
给孩子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切看起来不劳而获的东西,背后都藏着陷阱。
万一遇到骗子, 一定要保持冷静 ,不要担心被家长打骂,不要慌张,更不要将自己的担忧告诉骗子。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及时止损!马上截图保留证据,求助家长并报警。
其实,骗子花样再多,他都只有一个目的:钱。
而他们的手段大都是先让受害者尝到甜头,再放长线钓大鱼。
告诉孩子, 只要涉及“钱”的事情,就要保持高度警惕 ,切勿相信对方的任何话。
真正要相信的,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预防诈骗的“三不一多”口诀,一定要教给孩子和身边的家人:
未知链接不点击,
不明电话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必核实。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击“赞”与“在看”,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网络诈骗骗局,也记得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切莫让骗子钻了网络的空子,逍遥法外!
- the end -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